Ⅰ 關於事業單位的問題,殯儀館的工資和各項待遇好,還是民政局社福處的敬老院工資和各項待遇好
民政局社抄福處的敬老院,純粹襲是靠吃財政飯的,本單位自身不創收,單位的職責權利也小,屬於冷衙門中的冷板凳,在基本工資之外,各種福利補貼、額外創收也少,工作上難以出成績。
殯儀館,雖然單位名字不好聽,但屬於創收型單位,工資穩定,獎金福利有保障,有額外創收。
Ⅱ 在民政局下的敬老院有什麼發展嗎
敬老院怎麼發展,就看當地的領導是不是重視敬老院這塊工作。重視的話,會下撥錢修建或者修繕敬老院,增添設備、人員,標准可以到達賓館標准。不重視的話,只要能保證安全不出事,能運行就行了。
Ⅲ 我在敬老院工作,事業編制,編制和人事關系在民政局,敬老院在一個鎮上,本來我應該在敬老院工作,
你這樣自己搬回是有些不妥,缺少了些組織原則,最好能提前跟鎮上打個招呼。現在事情已經發生,要趕緊補救,主動跟鎮上的領導承認自己處理的不妥,懇請領導的原諒。反正把這件小事盡早小事化了。
Ⅳ 如何向民政局舉報敬老院
看你要舉報什麼問題,是作風問題還是刑事犯罪的問題,前者可以向主管部門反內映要求改正和容處罰,後者還可以向公檢法檢舉犯罪。
-------------------------------------------------------
浙江律師團為您解答
Ⅳ 單位要去敬老院慰問老人,需要和民政局對接什麼工作呀
您好
一般公辦的養老院都是屬於民政局管轄的,所以去慰問前跟主管內部門還是應該打個招呼的容,他們會給你們最好的安排。
現在養老院很多的,也有很多是純私人的~還是通過民政局比較好,能夠去到一些真正需要慰問的養老院~
Ⅵ 民政將伍保人員趕出敬老院嗎
從一起基層民政幹部受賄案看政府信息公開必要性 一個基層民政局的社會福利科科長利用手中的材料審核權,大肆索取和收受賄賂,竟是鑽了政務信息公開不到位、個人權力過於集中的漏洞。3月15日,上海市閘北區民政局社會福利科原科長趙滬光因貪污2萬余元、受賄73萬余元,被閘北區法院以貪污罪和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零六個月。辦理該案的閘北區檢察院通過個案調查,建議民政部門在政務信息公開和加強權力運行監督方面,築牢預防職務犯罪的防線。 1 僅有審核權卻「獅子大開口」 趙滬光只是一個基層民政局的社會福利科科長,他怎麼能夠輕而易舉地索取大量賄賂?他手中的權力又是怎樣運作的呢? 20世紀60年代,在政府的統一動員下,上海市曾經有一批居民被下放到了安徽。2002年,為了照顧這些人員回滬,上海市對回滬人員的范圍、條件、審批程序等作出了具體規定。規定指出,這類人員回滬申辦戶口,由各區民政局的福利部門負責受理,按相關條件審核把關後,再報公安機關戶口管理部門辦理。在閘北區民政局,作為社會福利科科長的趙滬光就負責本區這類人員申報材料的受理和審核。也就是這項審核權,讓他有了索賄的機會。 李運書,就是趙滬光的索賄對象之一。李運書的父親是20世紀60年代被從上海下放到安徽的居民之一,李運書也因此到了安徽。2002年,李運書聽說符合條件的下放戶可以把戶口遷回上海的消息後,來到了閘北區民政局。趙滬光接待李運書時說:「你的問題可以在2003年春節前解決,但需要花些錢打通關系,我可以提供幫助。」對辦理戶口的程序、條件並不知曉的李運書,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了趙滬光身上。每次找趙滬光詢問辦理情況時,李運書總會帶上幾千元現金或者高檔煙酒給他。誰知趙滬光一直沒有下文,李運書送的錢物已達三四萬元。趙滬光就是利用這些前來申請審批的人員不了解有關規定,連哄帶騙地從這些需要政府幫助的人手中索取賄賂。僅靠維修自行車維持生活的李運書再也拿不出錢時,趙滬光又表示能幫助他解決錢的問題。接著,趙滬光以李運書的名義申請社會慈善基金的大病困難補助,幾次申請得到的6500元也落到了他的腰包里。 當然,像李運書這樣遭遇的人不止一個。在辦理下放人員戶口回遷材料審核過程中,趙滬光大都是和當事人私下接觸,直接提出金錢方面的要求,有時甚至漫天要價,如果一時達不到目的,他便採取百般刁難、拖延時日等辦法,迫使這些下放戶就範。原本這項政府為被安撫對象提供救助的一項利民措施,卻因為有關部門政務信息不夠公開,權力缺乏監督,給了趙滬光可乘之機。 2「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成了他索賄的資本 一夫當關 隨著上海社會老齡化的加快,為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近年來,上海市政府相繼出台了一些扶助民間養老機構的政策,鼓勵有能力的個人和社會團體開辦敬老院。對個人辦敬老院的,按床位和吸納失業人員的人數等給予一次性財政撥款支持。申辦這類機構的材料也由各區民政局的福利部門負責審核。 這樣的一項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項目,在閘北區,也是由趙滬光一個人負責審核辦理的,所以,這項審核權也成了他索賄的工具。2004年年初,某印刷廠廠長馬某聽說個人辦敬老院可以得到政府扶助的消息後,便與早先已經認識的趙滬光聯系。趙滬光借機以借的名義多次向馬某索要錢財。同年9月6日,接到趙滬光的電話後,馬某夫妻倆急忙趕到他的辦公室。趙滬光對他們說,你們要辦敬老院先要付15萬元押金。馬某夫妻二人表示懷疑,要他拿出依據。趙滬光見勢不妙,就以幫領導辦事需要花錢為由,要求馬某借給他15萬元,並保證一個月內歸還。馬某雖然知道這只是趙滬光索要錢財的一個借口,但迫於無奈還是湊了15萬元給他。後雖多次催要,但趙滬光一直未還。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另外幾家敬老院負責人的身上。某敬老院負責人黃某對辦案檢察官說:「我們也是實在沒辦法,我們個人開辦敬老院,民政局是主管部門,他是主管領導。我們需要的許多東西都在他手裡,他開了口不給行嗎?」 正是由於權力過於集中,政務活動運行不規范、不透明,使趙滬光有機可乘。如果民政局對開辦敬老院的程序規定得清晰明朗,辦理審核事項也不是趙滬光一人包辦,信息又易於獲取,那麼,趙滬光又怎麼能以開辦敬老院需要「押金15萬元」為借口騙取錢財呢? 法院在審理該案時查明:2002年至2004年間,趙滬光在辦理托運救災物資時,指使搬運公司採取虛開加價運費後返還現金的辦法,先後從本單位套取現金及在福利彩票活動中貪污,共計人民幣2萬余元;先後向轄區內敬老院等9家福利機構索取、收受現金、交通卡、禮券、報銷發票等財物,向9名申報上海戶口的下放人員索要、收受財物,收受公墓代辦人員賄賂,受賄金額共計人民幣73萬余元。 3開展案後預防推動民政部門信息公開 一字之差 張浩/漫畫 在采訪中,閘北區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科的檢察官對記者說,民政部門是一個直接面對社會弱勢群體並維護其利益的部門,政府對急需國家和社會救助的社會人群的幫助,是通過這個部門的工作得以實現的。而需要民政部門救助的對象,均生活在社會底層,他們獲取政府信息的渠道比較窄,能力比較弱,個人維權意識也比較差,因此這個部門的政務信息公開和辦事程序透明、權力監督等,就顯得尤為迫切。一旦出現問題,這些群眾就喪失了獲得救助的安全保障了。對他們而言,這無疑是雪上加霜,而政府部門的公信力也會因此受到嚴重的影響。 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基層民政幹部雖然官職不高,但直接處理關系民眾利益的事,因此責任重大,屬於重點崗位。本案中的趙滬光從1996年至2005年一直擔任閘北區民政局社會福利科科長,時間長達10年之久,從其犯罪記錄可以發現,他的貪污、受賄行為也主要集中在這10年。因此,對重點崗位的人員定期輪換,加強權力運作的監督顯得非常重要。 正是這個原因,在查辦趙滬光案後,閘北區檢察院結合辦案開展了個案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個別訪談、案例剖析,向發案單位提出了改進和防範措施。民政部門針對趙滬光案暴露的問題,制定了相應的措施。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案的查處,在閘北區政府機構引起了強烈反響,該區區委書記專門作出批示,要求將檢察院的檢察建議轉發全區各個機關,要求舉一反三,引以為戒,關注細節管理,加大監督力度。 閘北區民政部門在對民政救助對象的審核環節上,增加了居委會聽證的程序,成立了居委會社會救助預審小組,對申請社會救助對象,由常住居民代表聽證等;在救助金發放環節上,他們給受救助的對象設立了銀行賬戶,辦理了銀行卡,由銀行統一支付,避免了在支付過程中的拖欠剋扣現象。 該區民政部門還專門制定了接待下放安徽人員戶口回遷申請辦理接待工作流程,將接待規則、分類登記、發號受理,以及發放權利義務告知單、提供材料明細、監督聯系方法和報批程序等全部公開上牆上網。在檢察院的幫助下,他們還制定了多種表格,將相關的工作流程格式化操作,既規范又公開,杜絕了暗箱操作。 專家觀點 政府信息公開是預防腐敗的前提 官員的腐敗行為好比躲在陰暗角落裡的病菌,一旦暴露在公眾的視野之下,便難逃灰飛煙滅的結局。因此,政府信息公開透明是預防腐敗的重要前提。 我們說公眾是預防腐敗的主體力量,人民群眾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對建設廉潔高效政府的渴望以及參與民主政治的意願,將形成一股強大的制約力量,監督政府機關依法辦事。但監督的前提是充分保障公眾對政府信息的知情權,否則監督便無從談起。政府越是透明,公眾對行政過程的了解越多,對政府機關進行監督的能力也就越強,政府官員就越不敢違法違規操作,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從減少腐敗和職務犯罪的角度出發,政府必須盡可能地向社會公眾公開政務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廉潔的政府首先必須是透明政府,只有自覺公開政務信息,便利公眾監督,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政府官員的腐敗。 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是世界各國反腐敗的普遍經驗,許多國家都已經建立了各自的政務信息公開制度,《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也向成員國明確提出了建立「透明政府」的要求。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一直不懈地為實現政府的政務信息公開、透明而努力,但不可否認的是,某些公務員心懷利己之念,不願、不敢、不想公開有關政務信息,不肯接受群眾監督,甚至直接通過控制政務信息從事權錢交易的勾當。這種狀況的存在為腐敗的滋生提供了環境,妨礙了反腐敗工作的深入開展。所以,加快建立、推進我國的政務信息公開制度是當務之急。 首先,轉變觀念,加強認識,將透明政府、陽光政務的理念深植到每個公務員的內心;其次,通過制定法律規范,形成制度約束,將行政公開確定為政府部門的義務;第三,責任落實到位,監督保障有力,確保公開制度獲得實效。目前,上海、廣州等部分地區已經建立了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國務院《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也即將出台,這必將提高公眾對政府機關進行監督的能力和效率,將有助於進一步推動預防腐敗工作取得更顯著的成果。 (作者:林中明 李國仕 上海市法學會會員、上海市檢察院預防處處長)
Ⅶ 要辦個敬老院,需要在民政局開什麼證件
向民政部門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
《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第七條 依法成立的組織或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個人(以下稱申辦人)凡具備相應的條件,可以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向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舉辦社會福利機構的籌辦申請。
第八條 申辦人申請籌辦社會福利機構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1、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
2、申辦人的資格證明文件;
3、擬辦社會福利機構資金來源的證明文件;
4、擬辦社會福利機構固定場所的證明文件。
申辦人應當持以上材料,向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以下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民政部門進行審批。
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組織和個人,華僑以及國外的申辦人採取合資、合作的形式舉辦社會福利機構,應當向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籌辦申請。並報省級人民政府外經貿部門審核。
第九條 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根據當地社會福利機構設置規劃和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基本標准進行審查,作出同意籌辦或者不予同意籌辦的決定,並將審批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辦人。
第十條 經同意籌辦的社會福利機構具備開業條件時,應當向民政部門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
(7)民政部門如何做好敬老院工作擴展閱讀
《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第十一條 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的機構,應當符合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下列基本條件:
1、有固定的服務場所、必備的生活設施及室外活動場地;
2、符合國家消防安全和衛生防疫標准,符合《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和《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范》;
3、有與其服務內容和規模相適應的開辦經費;
4、有完善的章程,機構的名稱應符合登記機關的規定要求;
5、有與開展服務相適應的管理和服務人員,醫務人員應當符合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護理人員、工作人員應當符合有關部門規定的健康標准。
第十二條 申請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時,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1、申請《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的書面報告;
2、民政部門發給的社會福利機構籌辦批准書;
3、服務場所的所有權證明或租用合同書;
4、建設、消防、衛生防疫等有關部門的驗收報告或者審查意見書;
5、驗資證明及資產評估報告;
6、機構的章程和規章制度;
7、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護理人員的名單及有效證件的復印件以及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證明;
8、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Ⅷ 民政敬老院生活費標准
而民辦養老院沒有統一的收費標准,目前的配置費從1萬元到數萬元不等回,而日常收費則普遍在答2000元以上,比較高端的則從4000元到7000元不等。民辦非企業性質的養老院在民辦養老院中收費相對較低,並且享受免徵營業稅和部分所得稅的政策優惠。民辦養老院還享受一些水電方面的優惠。正規的養老院必須有民政部門辦理的養老院經營許可證。民辦養老院主要是按照企業注冊方式在工商局注冊。實施許可證制度後,符合要求的民辦院也都會補發許可證。養老業的養老護理員有專門的職業證書,但養老機構持證上崗率並不高。另外一些養老院會與社工機構合作購買社工服務。公辦和民辦養老院都基本已列入民政局的監督之中,在民政局的官方網站上可以查詢到相關信息。需要了解的是,民辦養老院中也有一部分屬於公益性質,即民辦非企業單位。原則上這些養老院的收費除了日常運營之外的盈餘是不可以用作分紅,但可以用於養老院的日常發展。這些養老院會得到政府的固定資金支持以及各項稅費優惠。
Ⅸ 民政局和養老院有關系嗎
民政局和養老院有關系。
養老院又稱敬老院,我國的敬老院是在農村實行「五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根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中第六、七條之規定可判斷民政局和養老院是有關系的。
第六條: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
第七條: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應當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村民委員會民主評議,對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在本村范圍內公告;無重大異議的,由村民委員會將評議意見和有關材料報送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評議意見之日起20日內提出審核意見,並將審核意見和有關材料報送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對批准給予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的,發給《農村五保供養證書》;對不符合條件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9)民政部門如何做好敬老院工作擴展閱讀
民政局除和敬老院有關系外,其下屬機構也有為老齡人服務的老齡辦,具體職責如下:
辦理縣老齡工作委員會決定的事項;向老齡工作委員會提出工作意見和建議;承辦縣老齡工作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和交辦的其他事項;負責各成員單位的聯系、協調工作,督促、檢,查縣老齡工作委員會決定事項在有關部門和各地的落實情況並綜合上報。
開展調查研究,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收集、整理和上報老齡工作的有關情況和信息;聯系協調老年協會和老年社團的活動,引導老年社團開展積極健康的社會活動;負責與各鄉、鎮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和縣直有關單位的信息溝通及有關事項的協調工作。
參考資料
網路--敬老院
網路--五保
Ⅹ 什麼條件可以入住民政局敬老院
如果是公辦的鎮級敬老院,低保五保三無人員屬於社會上優先救助的人群是首先考內慮的。
如果是公辦的入容住人群需求比較多的,現在社會上都在使用老年人需求評估的體系,按類型(如低保五保三無人員),按自理能力的程度等標准來給老年人進行評估。再選擇入住。
(1)農村五保對象。根據國務院《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的有關規定,五保供養對象(五保戶)是指村民中符合下列條件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即:農村「三無對象」)。一是無法定扶養義務人,或者雖有法定扶養義務人,但是扶養義務人無扶養能力的;二是無勞動能力的;三是無生活來源的。這里講的法定義務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規定負有扶養、撫養和贍養義務的人。五保對象入住敬老院須由本人申請,經鄉鎮人民政府批准,並由本人和敬老院雙方簽訂入院協議。凡符合條件的對象,入院自願,出院自由。
(2)社會各界有養老需求的這部分對象。對於社會上的老年人,可自願入住和出院,其入住的費用按照本人身體狀況,需要提供的服務等協議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