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睡眠的特點是

老年人睡眠的特點是

發布時間:2021-01-09 12:29:06

A. 老年人的睡眠都有問題嗎

老年人在正常情況下,隨著年齡的漸長,睡眠時間會有所縮短。但是有的老人卻出版現「睡不醒」的權情況,這是什麼原因呢?老年人睡眠的特點:一般來講,老年人睡眠的周期增加,深睡時間減少,淺睡時間增加,睡眠呈間斷性,這是正常現象。有些老年人容易把上述正常的生理現象看成是已經衰老的象徵或認為患了失眠症。根據相關研究表明,經常「睡不醒」對於老年人來說是身體向他們發出了警報,應當謹慎。老年人過度的瞌睡容易引發以下疾病
腦血管疾病
老年人的腦血管若發生了硬化、萎縮或脂質沉積,就會使其血腦屏障的通透性降低,從而導致其腦組織出現缺氧、缺血的現象,此時可以服用藏秘雙寶改善腦血管疾病。
心臟病
大腦作為人體的「司令部」,時刻指揮和協調著人體進行的所有活動。當老年人的心臟收縮功能減弱時,其大腦就會出現缺氧的現象,建議服用藏秘雙寶進行輔助治療。
慢性疾病
老年人若患各種慢性病,其新陳代謝的速率就會逐漸降低,進而影響到其植物神經的調節功能,使其出現整天「睡不醒」、多汗等症狀。

健康提醒:老年人在出現「睡不醒」症狀時,不要掉以輕心,誤以為他們只是老了身體容易累。一定要及時檢查身體並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身體狀況。

B. 老年人常見的失眠原因有哪些

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生理性因素。年齡越大,睡得越少,這是眾所周知神經細胞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而睡眠是腦部的一種活動現象,由於老年人神經細胞的減少,自然就能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礙,而失眠則是最常見的症狀。

(2)腦部器質性疾病。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腦動脈硬化程度逐漸加重,或伴有高血壓、腦出血、腦梗死、痴呆、震顫麻痹等疾病,這些疾病的出現,都可使腦部血流量減少,引起腦代謝失調而產生失眠症狀。

(3)全身性疾病。進入老年,全身性疾病發生率增高。老年人多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其他退行性脊椎病、頸椎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木等。這些病,可因為疾病本身或伴有症狀而影響睡眠,加重了老年人的失眠。

(4)精神疾病。有關資料統計,老年人中,有抑鬱狀態及抑鬱傾向的比例明顯高於年輕人。抑鬱症多有失眠、大便不通暢、心慌等症狀,其睡眠障礙主要表現早醒及深睡眠減少。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後半夜睡眠障礙越來越嚴重,主訴多為早醒和醒後難再入睡。

(5)心理社會因素。各種的心理社會因素,均可引起老年人的思考、不安、懷念、憂傷、煩惱、焦慮、痛苦等,都可使老年人產生失眠症。主要特點為入睡困難,腦子里想的事情總擺脫不掉,以至上床許久、輾轉反側,就是睡不著。或者剛剛睡著,又被周圍的聲響或噩夢驚醒,醒後再難以入睡。

(6)環境因素。這也是引起老年人入睡困難及睡眠不安的原因。

比如,屋居臨街、鄰居喧嘩、周圍環境嘈雜等,亦可使老年人難於入睡。

環境雜亂不寧,還易將睡眠淺的老年人吵醒而不能再入睡。

(7)葯物因素。睡前服用了引起神經興奮的葯物,如治療結核病的異煙肼,治療喘息的麻黃素、氨茶鹼等,易產生興奮而難以入睡。

另外左旋多巴、苯妥英鈉等都能引起老年人失眠,左旋多巴能引起失眠,而且還可引起噩夢,擾亂睡眠。夜間服用利尿劑會增加夜尿次數,造成再度入睡困難。

(8)情緒緊張。有的老年人對睡眠有恐懼感,擔心一眠不醒,一旦遇到失眠,心情又十分緊張。情緒一緊張,反過來又影響睡眠;有時即使睡著了,也是噩夢不斷,形成惡性循環。相反,有的老年人認為,自己的睡眠時間太少,加上晚間無所事事,覺得無聊,所以一到天黑就早早上床睡覺,到了夜裡3~4點鍾,就已經睡了7~8小時;醒來以後,想東想西,使自己難以再度入睡。

(9)白天睡眠過多。老年人白天沒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白天小睡過多,也是影響夜間老年人睡眠的原因之一。老年人一般瞌睡多,在環境安靜,無所事事的情況下,白天小睡容易增多。適當控制白天睡眠,則能明顯改善夜間的睡眠質量。

(10)夜尿增多。夜尿次數增多是老年人的普遍現象,除了利尿劑會增加夜尿次數外,老年人逼尿肌功能紊亂以及前列腺肥大,膀胱內殘余尿多,也會導致夜尿次數增多,從而擾亂睡眠。

C. 中老年人的睡眠習慣是怎樣的

早睡早起。對於中老年人而言,早睡早起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睡眠習慣。盡管不提倡經常熬夜,主張睡眠有規律,但由於幾十年養成的生活習慣,加上每個人的身體情況、性格特點、職業要求、周圍環境都不相同,因此各人的睡眠模式也多種多樣,有早睡早起、晚睡早起、早睡晚起、晚睡晚起等。只要一覺醒來,自覺疲勞消除、頭腦清醒、精神爽朗、工作效率不減,就不必計較哪種睡眠習慣,順其自然為好。

夢多睡眠不足。就大多數情況而言,睡覺時夢多夢少都屬正常。生理學知識顯示,睡眠過程中有快波睡眠相和慢波睡眠相,夢多夢少主要取決於在哪個睡眠時相醒來。如果正好在快波睡眠相時醒來,就能記住夢境,便覺得夢多;如果正好在慢波睡眠相時醒來,就記不住夢境,便覺得夢少。事實上,即使夢一個接一個,而睡眠仍在繼續,並未停止。故夢多不代表失眠,也不必為夢多而焦慮。當然,原來有慢性病,近日來突然噩夢連連,那就應該到醫院檢查為妥。

靠酒助眠。酒精(乙醇)確有一定的鎮靜催眠作用,但時間短暫,兩三小時即消除。一般說,偶爾少量飲酒有助於入眠,但長期飲酒這種效應逐漸減弱,並且可能出現反彈性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突然驚醒等。此時需要加大酒精量,才能克服對乙醇耐受性,才能達到催眠效果,最終可能呈酒精依賴,產生不良反應。

苛求睡眠環境。環境的確影響睡眠,營造良好睡眠氛圍也有必要。少數人要求絕對安靜,環境稍有嘈雜或變動便無法入睡;現實生活中,人們免不了出差、旅遊、串門、下鄉走親訪友、客人留宿等,睡眠環境不可能一成不變,因此應提高適應環境本領。其實,環境對睡眠的影響,不僅是習慣問題,而且還有神經生理學問題。比如,人的大腦皮質受到的刺激持久、單調、重復,便會從開始的興奮活動轉為抑制從而產生睡意。故火車車輪單調而有節奏的滾動聲、寧靜春夜裡淅淅瀝瀝的雨滴聲,都能催人入眠;而處在絕對寂靜的環境中,有時反而睡不著。可見,人對睡眠環境的要求並不是絕對的。

D. 老年人的睡眠時間每天大約為

老年人的睡眠本來就比較少,那麼多少時間才合適呢。原來別人說剛出生的小孩是14個以上,中年人也就是8小時左右。老年人我覺得7-9小時完全夠了。

E. 老年人的睡眠保健有哪些

睡前宜忌(1)刷牙:睡前刷牙不僅有利於保護牙齒,也利於安穩入睡。
(2)梳頭:睡前梳頭梳到使頭皮發紅、發熱,不僅能梳通頭部血流,保護頭發,也能促人安眠。
(3)洗腳:能刺激大腦,消除大腦疲勞,能使血液下行,周身有輕松感。
(4)開窗:睡前放入新鮮空氣,能使入睡得香甜。即便是冷天,也不妨開一小通風窗。
睡眠八忌(1)忌仰卧:睡時宜側屈膝,如仰卧,則肌肉不能放鬆,手易搭胸,會影響呼吸,多生噩夢。
(2)忌憂慮:睡下以後若思想白日或過去未來的雜事,甚至憂愁焦慮,會導致失眠。
(3)睡覺前忌惱怒:凡情緒變化均會引起氣血紊亂,故睡前不可惱怒,應防止情緒的過激。
(4)睡前忌進食:臨睡時若進食,容易增加胃腸的負擔,既影響安然入睡,又會損害身體。
(5)睡卧忌言語:中醫認為肺為五臟華蓋,主出聲音。凡人卧下,肺即收斂,若此時言語,不僅傷肺,還會因精神興奮而影響入睡。
(6)睡時忌張口:張口呼吸不衛生,會使肺臟受冷空氣和灰塵等刺激,胃內也易進入涼氣。
(7)睡覺時忌掩面:若以被覆面,會導致呼吸困難,且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於健康不利。
(8)卧處忌當風:古人認為,風為百病之長,人一入睡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則降低,最易受風邪的侵襲,故背受風則咳嗽,肩受風則臂疼。
老年人宜午睡在老年人的神經系統中,腦組織的變化主要反映在重量減輕和腦細胞數量減少。與成年人比較,大腦皮層的抑制過程較興奮過程相對突出,腦氧需要量隨之下降,從而反映出睡眠方面發生的明顯變化。大部分老年入夜間入睡時間縮短,往往清晨四五點鍾後就再無睡意,因而起得較早。通過一上午的活動,到正午已經感到體力不支。由於泵血功能衰退,大腦皮層供血量下降,因此比青壯年人容易疲勞,需要午睡。老年人的午睡,最好在午飯半小時以後進行,以供給胃腸消化系統更多的血液,增強消化功能。在飯後睡前的這段時間里,可以散步、賞花、聽聽音樂或做一些輕便的活動。老年人午睡時間的長短,要因人而異,一般來說,一天能保持6~7小時總睡眠時間即可。
開燈睡覺影響健康開燈睡覺對身體健康也有害。人和大多數生物一樣,都依靠中樞神經的適應性調節利用自然光線,而燈光卻會擾亂生物體內精巧的自然平衡。長期生活在燈下的人,體內控制新陳代謝的「生物鍾」常常被擾亂,從而使人的心臟跳動、脈搏、體溫、血壓等變得不相協調。所以開燈睡覺,輕則影響睡眠,重則引起疾病。
不宜趴著睡覺睡覺的姿勢不必拘泥,但趴著睡不好。趴著睡,壓迫胸部,呼吸不暢。口鼻又常常蒙在被窩里。被窩里空氣不流暢,二氧化碳越積越多,影響新鮮空氣的吸收。此外幼兒的大腦需要大量的氧氣,如果10幾個小時的睡眠中氧氣「飢餓」,就會影響睡眠的質量,容易從夢中驚醒,醒後仍然沒精神、急躁、食慾差等。

F. 老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應該是多少

中老年人睡眠的時間因該是別
9個小時為最佳。而且睡眠時間一定不可以缺少
0:專00
-
3:00這個屬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是睡眠的最佳時期。
一般老人都不可以缺少午間休息,但是不要休息時間過長。
中老年人睡眠時間長了會對本身的「免疫力」自然降低;還有「血壓」都會有所影響,睡眠時間長了甚至會產生「依賴」。
所以睡眠時間長了並不是一件好事,請多注意!!!

G. 老年人睡眠有哪些特點

難入睡,醒得早,睡眠時長相對較短,要是加上身體不是很好的話,睡眠質量一般不會很好,所以老人家的床,還是買品質好一點的床上用品,這樣有助於睡眠,以及需要提供一個較安靜的環境。

H. 身體睡眠特徵

睡眠是指大腦為了將刺激和刺激聯結分配固化給相應神經細胞(重整信息)的需要,把興奮點(注意)暫且轉移到原先興奮強度較弱的神經細胞,並由那些神經細胞接管人體的大部分生命活動,而原先接受處理內外刺激並做出反應的興奮度較高的神經細胞因防止沒有經過深加工的刺激聯結相互干擾(信息過載),(也可以理解為生化能量有限而醒著時這些神經細胞以接受和處理刺激,創建和調用刺激聯結為主,睡眠時以整理、過濾和固化刺激聯結為主),必須大部分屏蔽內外刺激對這些神經細胞的作用的必要的生命過程。精神疲勞體現為待處理或固化的刺激聯結過多,人本能的對刺激聯結儲存的不安、緊張和焦慮,睡眠起到消化這些刺激聯結的作用,這就表現為緩解疲勞。而睡眠質量不高是指屏蔽度不夠或睡眠時間不足以充分消化刺激聯結的現象。嗜睡則是病態的過多過久屏蔽。這些都是神經控制不足的表現。在睡眠中由於主動性活動減弱,人的體力也得到相應恢復。
睡眠往往是一種無意識的愉快狀態,通常發生在躺在床上和夜裡我們允許自己休息的時候。與覺醒狀態相比較,睡眠的時候人與周圍的接觸停止,自覺意識消失,不再能控制自己說什麼或做什麼。處在睡眠狀態的人肌肉放鬆,神經反射減弱,體溫下降,心跳減慢,血壓輕度下降,新陳代謝的速度減慢,胃腸道的蠕動也明顯減弱。這時候看上去睡著的人是靜止的,被動的,實際不然,如果在一個人睡眠時給他作腦電圖,我們會發現,人在睡眠時腦細胞發放的電脈沖並不比覺醒時減弱。這證明大腦並未休息。正如一座夜間的蜂房,外表看上去蜜蜂都已歸巢休息,但實際上所有的蜜蜂都在為釀造蜂蜜而通宵達旦地忙碌。
睡眠 (sleep)高等脊椎動物周期生出現的一種自發的和可逆的靜息狀態,表現為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和意識的暫時中斷。正常人腦的活動,和所有高等脊椎動物的腦一樣,始終處在覺醒和睡眠兩者交替出現的狀態。這種交替是生物節律現象之一。覺醒時,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的敏感性增高,並能做出有目的和有效的反應。睡眠時則相反,機體對刺激的敏感性降低,肌張力下降,反射閾增高,雖然還保持著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調節,可是一切復雜的高級神經活動,如學習、記憶、邏輯思維等活動均不能進行,而僅保留少量具有特殊意義的活動,例如,鼠叫可喚醒沉睡的貓;乳兒哭聲易驚醒乳母等。除了周期性這一特徵外,睡眠還有可逆性和自發性。前者指睡眠狀態能被外界或體內的較強刺激所喚醒;後者則表示睡眠的發生是內源性的,盡管它有時在一定程度上受環境和一些化學因素的影響。以上3個特徵有助於區別睡眠和其他睡眠樣狀態,如冬眠主要由外界環境溫度降低引起,昏迷和昏睡則表現為睡眠狀態的不可逆性。催眠是由暗示所誘導的睡眠樣狀態,被催眠者的意識並未喪失,但其行為受催眠者的暗示所支配。有人研究,在睡眠過程中周期性地出現夢,並伴有獨特的生理表徵,有人認為夢是獨立於覺醒和睡眠之外的第3種狀態。其實這3種狀態有著內在的密切聯系,如長時間覺醒會導致「補償性」睡眠和夢的增加。
睡眠從來就是人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因為人的生命約有1/3是在睡眠中度過的,並且睡眠可以恢復精神和解除疲勞。自20世紀初,藉助腦電圖的分析,發現睡眠時腦電活動呈現特殊慢波。1952年又有人發現睡眠過程中經常發生短時間的、快速的眼球運動,並伴有快速低幅的腦電波。這一重要發現導致睡眠研究的蓬勃發展。已經證明。睡眠是大腦的主動活動過程,而不是被動的覺醒狀態的取消;腦內許多神經結構和遞質參與睡眠的發生和發展(從而開展了夢的生理學研究以及臨床睡眠紊亂症的鑒別診斷和治療等)。但至今對睡眠的起源、發生和發展的機制,時相轉換的生理基礎,以及睡眠如何消除疲勞等重要問題仍然不甚了解。
正常睡眼的時相 睡眠由兩個交替出現的不同時相所組成,一個是慢波相,又稱非快速眼動睡眠,另一個則是異相睡眠,又稱快速眼動睡眠,此時相中出現眼球快速運動,並經常做夢。非快速眼動睡眠主要用於恢復體力,快速眼動主要用於恢復腦力.
慢波睡眠 根據人腦電波的特徵,通常將此時相區分為4個不同的期,即相應於睡眠由淺入深的過程。第1期呈現低電壓腦波,頻率快慢混合,而以4~7周/秒的頻率為主,它常出現在睡眠伊始和夜間短暫蘇醒之後。第2期也是較低電壓腦波,中間插入短串的12~14周/秒的睡眠梭形波和K復合波,它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淺睡過程。第3期的腦電圖常有短暫的高電壓波,超過50微伏,頻率為1~2周/秒,叫做δ波。第4期,δ波占優勢,其出現時間占總時間的50%似上,代表深睡狀態。因此,3、4兩期僅有量的差別,而無質的差異。一般認為慢波睡眠第4期具有消除疲勞的功能,因為人在長時間體力勞動或不睡後,在恢復睡眠中此期延續很久。隨著睡眠由淺入深,意識逐步喪失,血壓略降,心率、呼吸減慢,瞳孔縮小,體溫和代謝率均下降,尿量減少,胃液增多,唾液分泌減少,發汗功能增強等。
異相睡眠 它是在睡眠過程中周期出現的一種激動狀態。腦電圖呈現快頻低壓電波,類似清醒時腦波。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增強,如心率、呼吸加速,血壓升高,腦血流及耗氧量均增加,在男性則有陰莖勃起。此外,睡者時時翻身,面和指(趾)端肌肉不時抽動。在實驗動物還記錄到單個神經細胞的放電活動非但高於慢波相,有時還超過清醒狀態下的活動水平。人的異相睡眠,和動物的一樣,表現出3個特徵:①低電壓,快頻腦波;②頸部肌肉張力鬆弛以及脊髓反射被抑制,此時運動系統受到很強抑制;③頻繁出現快速的眼球運動,同時在一些和視覺有關的腦結構,包括大腦皮層視區,出現高大銳波,統稱腦橋-膝狀體-枕區皮層波(PGO)。由於快速眼動只存在於異相睡眠中,故後者常被叫做快速眼動睡眠。
睡眠時相的轉換 正常成年人入睡後,首先進入慢波相,通常依次為1~2~3~4~3~2等期,歷時70~120分鍾不等,即轉入異相睡眠,約5~15分鍾,這樣便結束第1個時相轉換,接著又開始慢波相,並轉入下一個異相睡眠,如此周而復始地進行下去。整個睡眠過程,一般有4~6次轉換,慢波相時程逐次縮短,並以第2期為主,而異相時程則逐步延長。以睡眠全時為100%,則慢波睡眠約佔80%,而異相睡眠佔20%。將睡眠不同時相和覺醒態按出現先後的時間序列排列,可繪製成睡眠圖,它能直觀地反映睡眠各時相的動態變化。
睡眠深度 一般是以身體活動減少和感覺靈敏度降低作為衡量的指標。此外,一些生理指標,特別是喚醒閾,也指示慢波相的第3、4期是深睡時期。至於異相睡眠的深度則很難判定,因為它即表現肌張力鬆弛,又常出現全身翻轉和面、指肌抽動;在感覺方面,外界無關的刺激較難喚醒睡者,可是當刺激具有特殊含義或者和他做夢的內容有關時,則極易喚醒。這些矛盾提示,在異相睡眠中腦內發生一種主動過程能切斷它和外界無關刺激的聯系。如果依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強弱來判別,則異相睡眠更接近覺醒狀態,如在此時相喚醒睡者,他會說自己正在熟睡;反之,在慢波相時喚醒他,則說睡得不熟。推測這種主觀的睡眠意識可能與他的夢境有關聯。綜上所述,對睡眠深度的精確測定是困難的,目前的趨向是將異相和慢波相看作兩個獨立的狀態。
有些自主神經活動隨睡眠過程的發展而變化,似和兩個時相關系不大。例如,體溫從睡眠開始便逐漸下降,5~6小時達最低點,然後又逐漸回升。有人提出,睡眠時仍能學習口述材料,可是腦電圖的分析證明,睡者實際上是處在朦朧狀態。夢囈多發生在慢波睡眠的第2期,而夢游則無例外地發生在慢波第4期中,並且兩者一般都和夢的內容無關。
個體發生 新生兒平均每天睡16小時,嬰兒睡眠時間逐漸縮短,至2歲時約睡9~12小時。成年人的睡眠時間因人而異,通常為6~9小時不等,一般認為7小時半是合適的。可是老年人的睡眠經常少到6小時。根據腦電圖的分析,新生兒的異相睡眠約占睡眠總時間的50%,並且入睡後很快就進入異相時期,成年人約佔20%,而老人則不到20%。在成年人凡異相睡眠時間低於15%或高於25%的則被認為不正常。同樣,慢波相第4期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至於睡眠與覺醒的周期更替,新生兒一天中約5~6次,嬰兒逐漸減少,學齡兒童每天約1~2次的睡眠。有些老年人又恢復一日睡幾次的習慣。以上隨年齡增長所產生的睡眠變化可能和個體發育,特別是腦的覺醒系統的發育有關,此外也和家庭、學校環境以及社會活動的需要有關。在哺乳動物,隨著腦發育進程的不同,睡眠的成熟過程也不相同,例如,初生小貓出生第1天幾乎都是異相睡眠,從第2天起出現慢波睡眠,一月後,接近成年貓的睡眠類型;大鼠則在出生後兩周內,幾乎全部是異相睡眠,一月後,異相睡眠縮短到10%;初生豚鼠異相睡眠不到10%,隨後很快發展到低於5%。
種系發生 按照上述睡眠的3大特徵:周期性、自發性和可逆性,並以動物的安靜不動和感覺敏感性降低作為衡量指標,則從高等脊椎動物才開始出現睡眠行為和腦電變化。在魚、兩棲和爬行動物,可以觀察到覺醒和睡眠的周期轉換,但無異相睡眠。至溫血動物鳥類,才有明顯的異相睡眠,約占睡眠時間的3~5%。哺乳類動物從鼠到象,都有明確的慢波相和異相睡眠,不過它們各自所佔比重隨種別而異。若從動物生存競爭角度來分析,大體可歸為兩類:一類是被獵食動物,如嚙齒類、食草及反芻動物攝食後需要長時間咀嚼,因而睡眠時間縮短,異相睡眠也短,一般不超出5%,如母牛為1.6%,食蟻獸居然沒有異相睡眠;另一類是獵食動物,如食肉類,它們的進食快,有較多時間的睡眠,異相睡眠也較長,可達20%或更長,如貓、狗等都如此。
剝奪睡眠 實驗性地剝奪人或動物的睡眠是一種研究睡眠的生理意義及其必要性的可行方法。
剝奪全部睡眠 24~48小時後,腦電頻率變慢,近似慢波相第1期,但外觀行為正常。繼續剝奪,則警覺性降低,嚴重的會發生幻覺、譫妄或夢囈。3~4天後,任其入睡,在第一夜中慢波第4期明顯增多,而異相睡眠相應減少,在以後數晚,異相睡眠才代償地增多。一例11天不睡的青年,入睡後,慢波第4期和異相睡眠都明顯增加。相反,被剝奪睡眠的貓在第1夜增多的是異相睡眠,而不是慢波第4期睡眠。
剝奪部分睡眠 使受試者每天僅睡3~4小時,幾天後,異相睡眠或分比平時睡眠頭4小時內的異相成分加多。停止實驗後,受試者連續數夜多次出現異相睡眠。在長期每天只睡4小時的受試者慢波第4期增多,第3期相應減少。在恢復睡眠過程中,慢波相無明顯變化。如將受試者睡眠縮短到3小時以下,則會影響第4期睡眠的發展,從而嚴重影響受試者的工作能力。
選擇剝奪睡眠某時相 如果選擇剝奪慢波第4期睡眠,則在恢復過程會代償地只增加第4期睡眠;如選擇剝奪異相睡眠,也產生同樣的代償情況,許多心理學實驗結果表明,長期剝奪異相睡眠不產生明顯的心理紊亂;而長期剝奪全部睡眠的人,不能長時間工作,否則差錯加多。這可能和大腦皮層不能持久維持警覺狀態有關。此外,少數人還會發生短暫幻覺和荒誕行為。總之,這些實驗結果似不支持長期不眠或嚴重失眠會導致精神變態的假說,可是從另一方面卻表明,長期缺乏睡眠極易引起疲勞,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視、觸覺的錯亂等。
病態睡眼 失眠症 根據失眠發生的時間先後,可區分3種失眠症。①發生在睡眠初期,表現為很難入睡,也是最常見的失眠症。②表現為全夜時醒時睡。③發生在睡眠終期,患者過早蘇醒,不能再入睡。這些患者的異相睡眠都少,並易誘發腦電的喚醒反應。從腦電圖分析波看,他們的睡眠時間總是比主訴的為多,失眠的後果並不嚴重,長期失眠者有時精神萎靡,可用葯物洽療糾正。
多眠症 表現為白晝多眠或瞌睡過多,或者夜間睡眠過久。患者睡眠期間心率並不減慢,說明患者在睡眠期間休息不充分。原發性多眠症多屬遺傳病,這和下丘腦功能障礙有關。此外,還有一種伴有食慾亢進,肥胖和呼吸不足等症的多眠症。
發作性睡眠症 發作時患者突然入睡,不能自控,但只持續數秒至數分鍾,還經常伴發由肌張力喪失產生的猝倒。發作時腦電波和異相睡眠的相似,多屬先天性的。中樞興奮葯可減輕其症狀。
夢游 此症發生在慢波睡眠的第3、4期,也是回憶能力最低的時期。與患者做夢無關。夢游時大腦警覺性和反應性均降低,運動也欠協調。
遺尿症 多半發生在睡眠的前1/3時期,腦電波呈慢波第4期型式。遺尿開始即轉入2期或1期。喚醒後患者不訴夢境,若不喚醒,則在數小時內不再出現3或4期腦波。遺尿症可用葯物或其他方法治療。
睡眼機制 И.П.巴甫洛夫觀察到狗在不強化的條件反射實驗中會自然入睡,於是提出內抑制過程擴散到大腦皮層和皮層下結構便產生睡眠的學說。但以後的實驗研究未能提供更明確的支持論據。1949年義大利的G.莫魯齊和美國的H.W.馬古恩發現中腦的上行網狀激舌系統是產生大腦覺醒狀態的重要結構,隨之有人設想,睡眠僅是覺醒活動暫時中斷的結果,而疲勞則是引起中斷的重要原因,這種認為睡眠為被動過程的看法,和切斷中腦或切斷感覺神經傳入纖維所造成的睡眠狀態的實驗結果相吻合。長期積累的神經生理學實驗資料表明,局部電刺激動物下丘腦或腦乾的一些結構均可引起睡眠,以後人們發現異相睡眠中機體處於激動狀態,說明睡眠是一個主動活動過程,並提出存在「睡眠中樞」的觀點。從60年代起開展了大量實驗研究工作。莫魯齊等提出腦干尾段存在睡眠中樞的假說。他們認為延髓和腦橋內存在上行抑制系統,這一系統的活動可以導致睡眠。此系統一方面接受來自軀體和內臟的感覺傳入沖動,另一方面又受到前腦梨狀區皮層、扣帶回和視前區等結構的下行控制。與此同時,M.儒韋提出關於覺醒-睡眠周期的單胺學說。他認為從藍斑前部發出的上行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維持大腦皮層覺醒態電活動,加上乙醯膽鹼能系統的活動,才能完成注意、學習、記憶等高級功能;而黑質-紋狀體環路的多巴胺能系統,則維持覺醒的行為表現,至於睡眠過程,則由中縫核群前段發出的上行5-羥色胺能系統維持慢波睡眠,而其中段核群一旦觸發藍斑區域細胞活動後,後者的上行沖動激活大腦皮層電活動,使之出現快頻低幅波,同時,其下行沖動則抑制脊髓運動系統,從而形成異相睡眠。但作者未說明睡眠怎樣開始。應當指出,這兩種假說並無根本分歧。因為他們爭論的僅是和睡眠有關的腦結構的部位。當今許多工作正是沿這兩種設想向縱深發展。從70年代起,莫尼埃和J.R.帕彭海默分別從入睡的兔和羊腦內提取出多肽物質,將它注入另一隻動物腦室內,可誘導δ波,酷似慢波睡眠。這一發現為睡眠機制研究開拓了新的途徑。
睡眠對於大腦健康是極為重要的。未成年人一般需要有8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並且必須保證高質量。如果睡眠的時間不足或質量不高,那麼會危害生命或對大腦就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大腦的疲勞就難以恢復,嚴重的可能影響大腦的功能。青少年如果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就應適當增加睡眠的時間,比如夏天午睡片刻,並且要設法改善睡眠狀況等。
按照一般的觀點,睡眠是消除大腦疲勞的主要方式。如果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太差,就會嚴重影響大腦的機能,本來是很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糊塗起來。很多青少年學生患上了神經衰弱等疾病,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嚴重睡眠不足引發的。
總之,一個人的一中,有三分之一多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正當的良好睡眠,可調節生理機能,維持神經系統的平衡,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環。睡眠不良、不足,第二天就會頭錯腦脹、全身無力。睡眠與健康工作和學習的關系甚為密切。
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提高睡眠質量:

提高睡眠質量也沒有特效方法。研究發現,有四個要素對睡眠質量有很大影響,"哪四要素呢?"。就是睡眠的用具,睡眠的姿勢,睡眠的時間,睡眠的環境。
睡眠趣聞
動物中只有鱷魚是不用睡眠的
刑罰「不準睡眠」有一個被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判處了死刑,處死的方法是不準睡眠。聽說這是一種極為嚴酷的懲罰!
一頭牛一天只要睡兩三個小時就夠了
蝙蝠是頭朝下睡覺的
[編輯本段]「健康的睡眠」到底是什麼樣的?
●現代的各種媒體上不斷的宣傳在22點到23點睡覺是最好的,原因是:晚上12點到3點,是人的深度睡眠期,只要這三個小時睡好了,保證一天有精神,如果錯過了,會對身體產生很不好的影響。而從入睡到進入深度睡眠一般要30-60分鍾,所以,晚上10:00-10:30睡覺最好。
●然而這樣的「觀察」是比較「片面」的。這是因為「觀察者」是以「睡覺一定要在晚上」為「前提」進行觀察的。
●那麼「事實」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看看「現實狀況」就知道了:城市裡上「夜班」的工作者,特別是「夜班司機」都是晚上工作,早上睡覺的,如果上述的發現是「正確」的,那麼這些上「夜班」的人,就都死光了,或者至少都是感染了各種各樣的「疾病」,最後不能工作等。然而他們卻都活得好好的,這就是最好的證據。
●並且「白天」與「晚上」的區別在現代社會里,真的很小很小,因為如果您在中國的晚上,搭飛機到了「美國」,但那裡卻是「白天」,那麼我們是要睡覺呢還是不睡覺?而我們都有「電燈」,又多數時間在「室內」等。
那麼身體默認的「生物鍾」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做到「工作」與「休息」時間的「最優化配置」?
●您只要做一個小實驗您就會知道了:當您拿一天晚上來看「連續劇」進行「通宵」,等到早上6點開始「睡覺」,最後您將會在下午12點-14點自然「蘇醒」過來。這時,您只要算一算睡眠時間,您就會知道:剛好是6-8個小時。您覺得這是個「偶然」嗎?為什麼它就不是按照您長期以來的「起床」時間7-9點呢?
●那麼也就是說:默認的「生物鍾」的「睡眠時間」,就是在睡後的6-8小時「蘇醒」;而什麼時候「睡覺」並不是最重要的。並且只要您「睡覺」了,那些睡後會發生的「生理活動」還是會照樣進行的,或者說:只要您的「睡眠時間」足夠了,無論您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睡覺的,都不會影響您的「身體健康」;而「作息時間」,只是一個「習慣」而已,是可以隨意改變的。當然,一個新習慣的養成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一般是3-6天,所以這種習慣的交替最好不要太頻繁。
●這樣大家才可以「安心」的進行各種「加班」或「上夜班」的活動了,否則總是會有一定的「心理障礙」,那就不太好了。
●出自「全集然文明X檔案」
[編輯本段]對最佳睡眠時間其他判斷
一般睡覺時間:
1. 正常人睡眠時間8--10小時.
2. 美容覺的時間10點--凌晨2點。
3. 長時間熬夜……就算是有睡足8小時,幾年下來會容易內分泌失調,生理時鍾也會亂掉
4. 小孩最好在晚上8:30之前睡覺,因為長身體時生物鍾的需要
5. 青少年應該在晚上10:00左右睡覺
6. 至於愛美的人,應該在凌晨2:00之前睡,(在午夜12:00之前睡覺最好)因為皮膚在凌晨2:00前新陳代謝
7. 老人應該在晚上9:00--10:00之間睡覺比較好。
還有:晚上12:00一定要去睡覺,每個人的體內都有生理時鍾,在不同時間擔負著不同的生理作息使命,可別輕易忽視了哦!
生理時鍾說明:
1. 00:00--01:00 淺眠期--多夢而敏感,身體不適者易在此時痛醒。
2. 01:00--02:00 排毒期--此時肝臟為排除毒素而活動旺盛,應讓身體進入睡眠狀態,讓肝臟得以完成代謝廢物的作用。
3. 03:00--04:00 休眠期--重症病人最易發病的時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時死亡,熬夜最好勿超過這個時間。
4. 09:00--11:00 精華期--此時為注意力及記憶力最好,為工作與學習的最佳時段。
5. 12:00--13:00 午休期--最好靜坐或閉目休息一下再進餐,正午不可飲酒,易醉又傷肝哦!
6. 14:00--15:00 高峰期--是分析力和創造力得以發揮淋漓的極致時段!
7. 16:00--17:00 低潮期--體力耗弱的階段,最好補充水果來解饞,避免因飢餓而貪食致肥胖。
8. 17:00--18:00 鬆散期--此時血糖略增,嗅覺與味覺最敏感,不妨以准備晚膳來提振精神。
9. 19:00--20:00 暫憩期--最好能在飯後30分鍾去散個步或沐浴,放鬆一下,紓解一日的疲倦困頓。
10. 20:00--22:00 夜修期--此為晚上活動的巔峰時段,建議您善用此時段進行商議,進修等需要思慮周密的活動。
11. 23:00--24:00 夜眠期--經過鎮日忙碌,此時應該放鬆心情進入夢鄉,千萬別讓身體過度負荷,那可得不償失哦!(轉)

I. 老年人的最佳睡眠是幾個小時

睡眠的時間
睡眠時間一般應維持7至8小時,但不一定強求,應視個體差異而定。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無夢或少夢者,睡上6小時即可完全恢復精力;入睡慢而淺睡眼多、常多夢惡夢者,即使睡上10小時,仍難精神清爽,應通過各種治療,以獲得有效睡眠,只是延長睡眠時間對身體有害。由於每個人有不同的生理節奏,在睡眠早晚的安排上要因人而異!事實上,不同生理節奏使睡眠出現兩種情況,即「夜貓子」和「百靈鳥」。順應這種生理節奏,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反之,則對健康不利。

J. 中老年人的睡眠特點表現抑鬱症是怎麼樣的情景劇

對於老年人的憂鬱症,一定要讓她感受親人對她的愛,才能化解。不管她多麼煩躁,多麼無視你們,作為子女都要充滿耐心和愛去關愛她。憂傷肺,食物方面多吃對肺有益處的食物。情緒方面要使她盡量開心,每天都能使她開懷大笑一次,這樣很快就會好。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睡眠的特點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乳山9萬養老保險 瀏覽:399
老人臉腫起來有泡看什麼科 瀏覽:780
老年人眼花吃什麼葯好 瀏覽:80
老人在養老院摔骨折怎樣寫起訴書 瀏覽:531
1993定額養老保險 瀏覽:209
被偏愛的越不孝順 瀏覽:976
考上士官學校在哪裡體檢 瀏覽:731
年輕人老年人思想差異 瀏覽:976
小學慶重陽節活動新聞稿 瀏覽:401
退休時將領失業金時的社保補上 瀏覽:534
青年志願者協會敬老院之行策劃書 瀏覽:432
醉花陰這首詞提重陽節意義何在 瀏覽:371
長壽冠海棠用什麼圖 瀏覽:349
父母支付寶花唄有多少額度 瀏覽:540
baby父母叫什麼 瀏覽:71
父母腳腫也不疼怎麼回事 瀏覽:857
老年人飯後上氣為什麼 瀏覽:961
今年沈陽養老金怎麼漲怎麼計算 瀏覽:168
父母發生爭執怎麼解決 瀏覽:481
身上有哪些養生穴位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