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年人抑鬱症的表現是什麼啊
老年抑鬱症的常見表現有以下一些:
在抑鬱情緒支配下,病人往往自我貶低、自我譴責。他們認為自己什麼都沒做好,誰都對不起。他們會把一丁點兒大的小事,誇大成不可饒恕的錯誤,內心不斷責備自己,甚至有的人認為只有一死方足以謝天下。
病人有明顯的自卑感。認為別人看不起他、討厭他、鄙視他,偶爾也表現疑心重重。但這種疑心與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疑心不同,它是原發於情緒障礙的,是由於情緒低落而產生。
情緒不穩易激動。有的病人可表現焦慮煩躁、激動不安,因而會長吁短嘆或捶足頓胸。有的病人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常常發脾氣。
抑鬱症病人的思維活動受到抑鬱。時常感到腦子遲鈍,自己覺得「變笨了」,甚至連很簡單的問題都難以解決,因而學習、工作效率明顯降低。由此,病人往往認為自己不中用了,更增加了自卑和自責。
由於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病人會感到全身酸痛乏力。一些簡單的日常活動,如走路、穿衣、吃飯等,對他們來說都需要下很大的決心,費很大氣力才能完成。甚至有這樣的病人,當其口渴時,水瓶就在屋裡,他連倒水都感到困難。嚴重的抑鬱症病人,可以終日默坐不動,稱之謂抑鬱性「木僵」。
失眠是抑鬱症常見症狀之一,尤以早醒為特徵。病人每天凌晨即醒,此時,患者可能情緒極低,惶惶然不知如何才能熬過痛苦而漫長的一天。因而,不少抑鬱症病人就在此時採取自殺行動。到了下午和晚上,病人的情緒反而比上午稍好些。病情上午重、下午輕,也是抑鬱症的一個特點。
許多抑鬱症病人有自殺念頭,有自殺行動的人也不是少數。而這類自殺,往往計劃周密,行動堅決,甚至會採取極其痛苦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因此,抑鬱症的自殺行為應該引起家庭其他成員的高度重視。
此外,抑鬱症病人在軀體上,還可表現有:食慾缺乏、性慾減退、體重減輕、便秘、腰酸背痛等。
⑵ 老年人得抑鬱症怎麼辦每天情緒低落,鬱郁寡歡
抑鬱症被稱為「心靈感冒」,雖然其病因還未完全清楚,但與社會、家庭專、環境、心理因屬素有關。抑鬱症的發生常是在精神抑鬱的環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基礎上發 生的。老年人心理上感到自己的地位、能力、健康、經濟等各方面都不如過去,於是產生悲觀心理,加上疾病、喪偶、孤獨、子女離開等,再與自己的同學、同事相 比,差距太大後產生空虛寂寞、孤獨、消極、抑鬱,在外界任何不利因素的刺激影響下,就很容易發生抑鬱症。
老年抑鬱症的心理因素往往佔主導地位,即便是服用葯物治療,也離不開必要的心理調適。首先,要幫助病人充分認識自己,客觀地認識周圍環境。幫助他們尋找成績的一面,以提高患者對自己的評價,幫助患者擴大活動范圍,增強適應社會、應付環境的能力。其次,要幫助患者學會鬆弛緊張狀態的技巧,遇到困難或不愉快時,勸導病人先壓一下怨氣,並陪伴病人到親朋處或心理科去傾訴衷腸,使病人的心情輕松愉快。
家人應給予病人更多的關心與照顧,兒女要主動安慰老人,幫助老人安排好生活,特別是文體及勞動等社會性活動,使老人的活動范圍擴大,避免產生孤獨感。親人陪同病人一起外出旅遊,對於病情的好轉與康復大有益處。
⑶ 老年人抑鬱怎麼緩解
患者中的一些人可能會緊張和焦慮,比如煩躁和煩躁。如果家裡的老人患有抑鬱症,需要家人的關注。由於老年人的身體素質不高,新陳代謝緩慢,新的抗抑鬱葯被普遍使用。有些抗抑鬱葯容易引起不良反應。因此,老年人的用葯劑量應小,副作用少,如可選用阿莫西林、米氮平、米氮平等。
⑷ 老人抑鬱症如何緩解
抑鬱症的治療:
一、抑鬱症嚴重的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葯,抑鬱症的治療有心理咨詢如認知療法、森田療法。葯物治療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葯。建議吃一段時間的鹽酸帕羅西汀片(樂友)、百憂解或者瑞必樂。
二、抑鬱症的飲食上多吃些富含維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類,魚類,綠色蔬菜,蛋類等。
三、抑鬱症的自我心理疏導:
1、平時多聽音樂,讓優美的樂曲來化解精神的疲憊。輕快、舒暢的音樂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鬆。開懷大笑是消除精神壓力的最佳方法。有意識的放慢生活節奏沉著、冷靜地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事情,即使做錯了事,也不要責備自已,這有利於人的心理平衡,同時也有助於舒緩人的精神壓力。勇敢地面對現實,不要害伯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不能正確處理事務。
2、要廣交朋友,經常找朋友聊天,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傾述不但可增強人們的友誼和信任,更能使你精神舒暢,煩惱盡消。
3、相信自己一定能減輕壓力,振作精神,心情舒暢,身體健康,就能以良好的心態,增進友情,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⑸ 為什麼老年人易患抑鬱症呢
最容易患復上抑鬱症的制是正在建立人生觀的青年人和即將踏入另一個世界的老年人。老年人患抑鬱症最普遍的有兩個原因:第一:孤獨。下一代為了生活不得不在外奔波,與老人相處的時間太少,老人家有話找不到人述說。第二:死亡的困擾。人到老年是必須面對死亡這個話題的時候了,年輕的時候太忙沒時間想這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當時來講也太遙遠,現在的無神論和無魂論深入人心,很多人沒有勇氣面對。或許還有一個原因——個人的修為問題。年輕的時候總認為自己此生能有一番偉大的事業,人到晚年。。。?
沒有信仰所以孤獨,修為不足所以沒能客觀的看待失敗。
⑹ 老年人會得抑鬱症嗎老年抑鬱症先期有什麼表現
老年人會得抑鬱症,老年抑鬱症先期表現為,心情鬱郁寡歡,心中的負能量爆棚,對什麼事情都失去信心,一個人獨來獨往,很孤獨的感覺。老年人抑鬱症更可怕,他們不像年輕人一樣,能夠很快的調整自己的情緒,所以更容易走向極端,日常要多注意對老年人的關心。
老年抑鬱症,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給老人找一些事情做,做兒女的要多對老人進行一些關心。有時候讓老人累一些,也是一種最好的盡孝方式。因為老人有事干,他的經歷就全用上了,所以他就沒有時間去多想別的事。
⑺ 老年抑鬱症的表現有哪些
?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專家表示老年抑鬱症的臨床表現的主要有失落感、孤獨感和自卑感三種:(1)失落感老人退體後,心理上感到有所失,好似人雁離群,沒著沒落,茫茫然不知所措。人在家,心在辦公室,感到人情冷淡,世態炎涼,往往有一種不甘心、不安心的心理狀態。出現這種情緒、情感有它的客觀原因,即社會角色的改變、社會角色是指個人在社會和團體中所佔的地位、身份。而這個地位或身份是經過學習和工作獲得的。學習分兩方面,一是學習角色的義務與權利,一是學習角色的態度與情感。如教師這個角色,他有管好、教好學生的義務與權利,他有對學生關心的態度和熱愛的情感;還要不斷改變自己不合教師要求行為方式,鞏固好行為方式。我是教師這個自我意識,是在師生長期的相互影響下形成的,角色的改變,不僅意味著失掉某種權利,更為重要的是喪失了原來所擔當的那個角色的情感,放棄了兒十年來業已形成習慣的那種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包含有他人對自己提出符合身份的希望,同時本人也得領會他人對自己懷有的希望。一個人為了當好某一個角色,必須知道所擔當的角色的一套行為模式和他人對自己的期望。必須知道所擔當的角色的矛盾。不能簡單地為老同志腿下來有不適感就是捨不得「權」,不贊成幹部年輕化。應該看到,這是因為離開了長期熱愛的工作,失去了長期充當的哪個角色的生活模式和自己對別人以及別人對自己的期待。(2)孤獨感老年離退體後,兒女長人獨立成家,加上自己體力衰弱,行動不便,與親朋來往的頻率降低,因而人際交往發生了變化,倍感孤獨。如果不幸喪偶,則更感到寂寞甚至孤獨。除了這些客觀原因外,影響人際交往的還有主觀上的原因,既人的個性特點。老人人際關系的結構比較穩定,他們經過兒十年的交往,與誰親,與誰疏是比較鞏固的,往往不易結交新的朋友,這樣一些主客觀的原因,使老人的人際關系的范圍逐漸變小,從而產生封閉性的心理狀態,感到寂寞,被拋棄,感到生活無樂趣。有個老人說,整天沒個對話人,像個不會說話的啞巴,每天寂靜得連一根針掉下來都聽的見。這種人際交往的改變,是老年人孤獨感產生的主要原因。?(3)自卑感老年人自卑感的產生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條件。從主觀上講,主要是他們認為自己有經驗,有才能卻無從得到發揮,特別是有些老同志對革命有貢獻,享有崇高的榮譽,一旦退下來,無所事事,就覺得不同志受重視了,自己是無用的人了。還有的老同志曾出生入死地為創建新中國奮鬥了一輩子,他們特別珍惜革命的成果,正所謂「位退未敢忘憂國」,但又覺得自己不在位了,無能為力了,嫌加了內心的憂慮。客觀上也還有少數人缺乏敬老精神,對老年人的,心理缺乏理解和真摯的感情,使老人自己覺得是多餘的人。
⑻ 老年人如何發泄心裡的郁悶
引起老年人郁悶的心理問題很多,而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又不容易發泄。因為老人的自尊有時很難放下,這也是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症結。
⑼ 為什麼說老年人忌郁悶不傾訴
「人有悲歡離來合,月有陰晴圓缺。源」在生活中,需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這就難免會遇到挫折坎坷,產生悲傷、憤懣,難免心情郁悶。碰到這種情況應泰然處之,找個知心朋友,暢所欲言,理智地傾訴一番。若拒絕傾訴,把憂思悲傷深藏在心底,這是有損健康的。
長期憂郁是健康的大敵。「思傷脾」、「怒傷肝」、「憂傷肺」、「恐傷腎」,這是中醫學經過長期實踐的結論。精神刺激引起的抑鬱不舒,可導致「肝氣郁結」,輕者使人神經衰弱、內分泌紊亂,重者會導致精神失常、高血壓病及心血管病,並會降低人體免疫功能,折損人的壽命。因此,不宜拒絕傾訴。通過傾訴,使心理和生理的壓力大大緩解。當心煩不快、悲傷惱怒時,大膽地向你值得信賴的、頭腦冷靜的朋友去傾訴,盡可能痛快淋漓地把心中的郁悶全盤傾訴出來。如一時找不到傾訴對象,在不影響他人的環境下,亦可自言自語地自我傾訴。
⑽ 老人心情特別煩躁是什麼原因
我婆婆八十了
她也一樣
陪伴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陪伴他 他會慢慢將問題慢慢講出來
若真的生病了也能以最快速度幫助他
人老化了 任何事情都變得不一樣了
我們在旁邊的人 要有耐心些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