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童<妻妾成群>中的婦女問題以及成因,分析
蘇童的《妻妾成群》是一部滲透傳統因素的先鋒派作品。小說主人公頌蓮在陳家生活過程中充滿了曲折與迷惘,使主人公的成長充滿了自我的潛在意識:命運、追求、死亡縈繞在她的意識中,由此建構了主人公成長過程中的一條道路。而作者在這條路布下了多種讓主人公產生意念的意象、曲折與迷惘、自我意識、意象一同陪伴主人公的成長。
《妻妾成群》借舊中國特有的封建家庭模式作小說的框架,一個男人娶了四個女人做太太。但作者關心的不是一個男人如何在四個女人中周旋,如何控制她們,而是關心四個女人怎會把她們一齊拴在一個男人的脖子上,並且像一棵瀕臨枯萎的藤蔓在稀薄的空氣中相互絞殺而爭得那一點點空氣。
用作者蘇童自己的話來說,他的作品大都不是自己的親身經歷,他說他崇尚虛構,也就是說這部作品的內容是作者虛構的,別的評論者說這部作品是新歷史小說中最精緻的作品之一,說它具有「寬和精神,濡濕的氣息,綺麗的夢幻,溫婉的性格。」
《妻妾成群》讀起來感覺總有些像張愛玲,只是在敘述風格方面,但卻並不如張愛玲深刻。優點在於他從女性的視角切入,把女人細微的感情都表達了出來。他的目的又與張愛玲不同,張是在表現一種生活,敘述一個時代,而這部作品則是在說明一種道理,作者說「痛苦常常釀成悲劇」,或許他想說明的不只是這些。他想讀者把作品理解為「痛苦和恐懼」的故事。
他的這一系列作品篇幅都不長,寫的也大都是女人,倒是很符合新歷史小說的寫法。只是在一個完全虛構的空間里,除了作者較富哲理的思考和想像力的充分發揮外,看不出有更為深刻的現實意義。或許是張愛玲太優秀了,後人寫舊上海,寫相似題材的小說很難擺脫她的光環,就連王安憶的《長恨歌》不是也有很多人說像張愛玲嗎,而讀起來也是有些同感的。
也許作者本身並不是想去描述現實,去對社會人生做什麼深刻的思考,而僅僅是在向讀者講述一個故事,一個自己編織出來的夢一般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給人帶來的傷感和嘆息也正是它的預期效果吧。
蘇童小說很受現當代學者的重視。因為在青年作家創作群體中,蘇童該是一個比較多產,且質量也很上乘的作家之一。這代表了中國文學今後數年後的創作風格。在現在這個節奏轉化特別快的時代,蘇童的小說,確實有這么過渡的作用。
在蘇童筆下,根本沒有完全完美的形象,總要在一些不經意之間的時刻,被刻意地扭曲,醜化。這和作者要揭示的人的本性是醜陋的有關么?
讀罷蘇童的《妻妾成群》,人們都不禁悲嘆舊社會婦女的命苦,對四太太頌蓮給予深切的同情、無限的嘆惜。然而,閱讀這悲劇故事就是用以消遣、使之悲古?頌蓮叫我們悲,她悲在哪兒?到底小說裡面的真正悲劇在哪裡?它的現實意義又在哪裡?這不能不成為我們讀者思考的問題。
關於《妻妾成群》的主題,這並沒有很深奧的東西。只不過是《紅粉》中的小萼、《婦女生活》中的嫻、芝、蕭以外的另一個女性——頌蓮的婚戀悲劇而已。不同的是《妻妾成群》這篇小說設定了一個十分具有傳統文化意味的「一夫多妻制」的家庭生活背景,從而分外具有了某種生動可感的歷史氛圍,應該說它是一個典範的歷史模型,是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故事。
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家遭不幸、無奈嫁人為妾的「新知識青年」女子頌蓮,在帶有濃厚封建宗法制度的陳家大院、在這爾虞我詐的、壓抑窒息人性的封建家庭中,如何步步為險,掙扎求存,但最後還是沒能逃脫妻妾者悲慘命運的故事。
頌蓮那種在封建社會、在富貴家庭中追求自尊、自由、浪漫,只可能是失敗,只可能是悲劇。
這篇小說講述一個女性遭受的婚姻悲劇的故事。與「五·四」時期大多「新青年」
相反,頌蓮這個「新女性」卻走進一個舊家庭,她幾乎是自覺成為舊式婚姻的犧牲品,
她的干練堅決成為她走向絕望之路的原動力。顯然,蘇童賦予這個女性過多的女人味,
她諳熟女人之間的爭風吃醋和勾心鬥角,甚至以「床上的機敏」博取陳佐千的歡心。然
而,她清純的氣質和直率的品性終究挽救不了一個小妾的命運。
小說幾乎沒有關於陳佐千的詳盡描寫,這個熱衷子納妄的舊式男人,看上去有點像
西門慶,他以對床弟的熱情來掩蓋已經頹敗和虛空的生活。在整個故事中,他是一個至
高無上而又蒼白空洞的背景,以至於在張藝謀改編的影片中,陳佐千隻剩下一個凝重而
模糊的背影。飛浦似乎帶來某種生機,在他英俊瀟灑的外表掩蓋下,卻是對女人的懼
怕,對於這個家族的人來說,對於這種舊式腐朽的生活來說,飛浦又是一個斷然的否
定。蘇童不僅寫出父權制社會中婦女的悲劇命運,而且寫出了父權制歷史必然崩潰的劫
難。盡管那口井的象徵意義有些勉強,然而,那種陰郁的背景無聲無息吞噬鮮亮的生活
希望,陳舊的生活氣數已盡。
蘇童顯然不是在重復講述封建婚姻悲劇的故事,對於蘇童的敘事來說,「故事」似
乎並不特別重要,主題甚至也無須深究。這個並不新穎別致的故事,卻能給人以特別深
刻的印象,就在於蘇童富有韻味的敘事,那種純凈透明的語言感覺;那些刻劃得異常鮮
明的故事情境;那種溫馨而感傷的氣息、顯然這個故事可以看到《家》、《春》、
《秋》和《紅摟夢》,甚至《金瓶梅》的影子;作者對這種生活的把玩觀照,多少還可
見中國舊式文人的傳統態度。這些使得蘇童的敘事既具有歷史頹廢主義的手筆,卻也深
藏著文化韻涵。
某種意義上,這篇小說表達了蘇童乃至一代青年作家奇怪的歷史觀。即把「性」看
作歷史的根源和動力。由於「性」的紊亂,家族乃至歷史破敗的命運不可逃脫。除佐千
作為一種古舊文化的歷史記憶,他試困從年輕女性身上獲得生殖力(生命力),他的企
圖的失敗不過象徵性地表示古舊的中國歷史已經徹底喪失了延續的可能性。在這個意義
上,這篇小說無意中寫出一種歷史頹敗的情境,一種文化失敗的歷史命運。
蘇童尤為擅長刻劃女性形象,「紅顏薄命」的古訓,在蘇童手裡特別富有韻味。在
他看來,也許「女性身上凝聚著更多的小說因素」,那些女性優雅明凈,任性而薄命,
渾身散發著感傷的詩意。不過,蘇童筆下的女性也因此給人以雷同之感。她們有類似的
心性,同樣的命運。很顯然,《妻妄成群》的結尾有些勉強,似乎有意營造悲劇性的結
局,蘇童的那些女性的命運早已被先驗地註定了。
蘇童的敘事優雅從容,純凈如水,《妻妾成群》尤見他的這一特色。平實寫來卻意
韻橫生;著筆清雅而富有江南情調;這應歸結於蘇童把敘事與抒情結合得恰到好處。對
於自己的優雅一路的風格,蘇童頗有疑慮;北方作家譏之曰「脂粉氣」、「女性味」。
近年來,蘇童加大「兇猛」一類的原料,多講土匪、復仇之類的故事。不管如何,蘇童
天賦甚高,悟性極好,且能知已知彼,雖已被戴上「高產作家」的帽子,然前途尚不可
限量。
2. 《妻妾成群》讀後感
《妻妾成群》是蘇童的中篇小說,編成一本書,裡面還收納了《三盞燈》,書中有一些關於蘇童的一些介紹。
《妻妾成群》後來拍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
此書講述了大戶人家陳左仟四個太太的故事,又以四太太頌蓮為主線。19歲的大學生頌蓮只上了一年大學,因父親茶廠倒閉輟學在家,第三天父親自盡身亡,頌蓮被繼母嫁給陳左仟,這也是頌蓮在做工和嫁人之間、在嫁一般人家和有錢人家之間自己的選擇。
在陳家的頌蓮受到大太太毓如的冷遇,而卻得到二太太卓雲的熱情款待,三太太梅珊開始閉門不見,到後來兩人相處融洽。知人知面不知心,二太太就是笑面虎,從傭人雁兒箱子里寫了頌蓮名字的詛咒小人,頌蓮知道了二太太的真實面目。
溫飽思淫慾,戲子出身的梅珊與醫生勾搭上了,頌蓮從一次打牌中無意從牌桌下纏繞在一起的四條腿發現了這個秘密。有過性體驗的頌蓮不可能獨霸陳左仟,而隨後幾件事情頌蓮惹得陳左仟的不悅導致頌蓮獨守空房,頌蓮對性愛的強烈渴望,讓我想起了《白鹿原》里鹿子霖的兒媳婦,冷先生的女兒,這個不起眼的女人因為性幻想被父親下了猛葯結束了生命。
陳家大少爺飛浦對頌蓮情有獨鍾,自小就害怕女人的飛浦和頌蓮在一起沒有害怕的感覺,在陳家他更喜歡到頌蓮屋裡聊聊天,兩人心中也盪起漣漪。
過了五十歲的陳左仟失去了男人的雄風,頌蓮很失望,也不能接受陳左仟的下流建議,從此陳左仟只到卓雲屋裡。耐不住寂寞的梅珊終於出門與醫生私會,被卓雲捉姦在床,梅珊第二天被投進頌蓮一直產生幻象的井裡,這口井之前有上一代的姨太太被投進去的,頌蓮親眼目睹這種殺人場面被嚇瘋了。卓雲一箭雙雕,徹底毀了梅珊和頌蓮,沒多久陳左仟又娶了五太太。
蘇童自述時說不希望讀者只看熱鬧,能感受到人物的痛苦和恐懼就滿足了。
雁兒的死很蹊蹺,頌蓮只是憤怒中讓她吞吃草紙,不至於致死,我想背後一定是卓雲痛下毒手,想藉此徹底毀了頌蓮在陳左仟心中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地位,真應了那句最毒不過婦人心。
文中真切感受到頌蓮的孤寂無聊,對性愛的渴望,無所事事,甚是可憐。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你本是一學生,雖然只讀了一年大學,19歲了為什麼不能選擇做工或者嫁到一般人家,為了衣食無憂的生活選擇做妾,獨守空房。頌蓮這個人物是懦弱無能的,當發現雁兒詛咒小人為何不講出來,不停壓抑自己,耍性子讓別人不明就裡,後來雁兒草紙之事為何私了?
也許一切都緣於頌蓮太年輕,沒有什麼心計,所以最後敗在卓雲手下。每個人的命運都把握在自己手中, 飛浦到頌蓮屋裡驚奇的發現沒有一本書,這就是頌蓮的可悲之處 。
一個學生才走出校門多久,怎麼可能不再看書?難道陳左仟會阻止,我想這不可能。最根本是頌蓮徹底放棄自己, 年輕不是資本,人都將老去 ,頌蓮把自己完全定位錯誤,我們且不談當時年代謀生不易,對於已進陳家的頌蓮通過讀書打發時間總可以做到吧?
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 從蘇童筆下的陳家大院的一年故事,我們看到了當時社會黑暗一面,也看到人性被扭曲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