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獨生子女都有什麼性格缺陷
比較自私,不善於考慮別人感受,不合群,缺乏團隊精神。
㈡ 獨生子女性格有什麼優點
獨生子女的好處優點:1.不會被他人奪取父愛和母愛...2.在父母和親戚朋友裡面有種以你為重的關愛...3.在家你也可以說是有權有勢...4.更多的是父母現在做的和收獲的全部果實...將來都是你一個人的...獨生子女的不好生活:1.多少有點想要多個人陪..要麼要個哥哥..要麼要個弟弟...2.獨生子女的需求量會達到兩個人平等的需求等級...3.因為獨身的想法會受到極高的溺愛..容易走錯人生和不良嗜好...4.獨生子女占我國百分之七二的人性格:內向,不怎麼說話...不擅與參加任何聚會和活動...如果是外向性格那他就擁有:刁蠻.自大.暴躁.任性的傾向
㈢ 影響獨生子女人格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有句話叫做:您周圍是什麼樣的人,您以後就是什麼樣的回人。從小就開始答了,家裡也只有一個,更應該從小教育,要獨立,好東西要善於分享,要有家庭的責任感.......當然後期在學校還有出身社會的經歷也會改變一個人的看法和行為。
㈣ 你覺得獨生子女有哪些性格缺陷
獨生子女容易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性格暴躁,不懂得體諒父母,只懂得索取,這跟父母的教育是有關系的。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父母一般都是很寵的,要什麼有什麼,小時候無止境的滿足他的慾望,長大後突然不給了,孩子就會非常憤怒,覺得父母不愛他,進而就會做出一系列過激的事情來。獨生子女的性格缺陷如下:
一、性格孤僻,不喜歡跟別人來往。
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有時候父母有自己的事情做,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拿著玩具玩。長時間的沒有跟人溝通,讓自己的性格特別的內向,不愛說話,不喜歡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父母又無法隨時跟孩子保持同頻率的溝通,很多父母根本就不理解孩子的想法,通常都是用玩具打發的。
家裡因為只有一個孩子,造成獨生子女有很多的缺陷。但是只要父母懂得教育和引導,獨生子女也可以教的很好。孩子是一張白紙,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所以有些獨生子女性格也很好,並沒有被養廢。
㈤ 如何讓獨生子女擁有健全的人格
尋回失落的精神家園
——論大學生人格發展失衡與和諧人格培養
這世界一度是你的,也永遠是你的——泰戈爾
【摘要】目前大學生面臨著學習,生活,社會,家庭的各種壓力,我們擁有年輕的身體和燦爛純真的心靈,但依然有人在這美妙的年華墮落,甚至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本文藉此討論他們何以走向絕路,他們的心靈和人格中到底有什麼缺陷,我們又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培養健全的人格,走向各自美好的人生之路。
【關鍵詞】引言,人格理論,人格失衡,人格培養
【正文】
(一)
也許我們都太忙,所以都很少停下來想一想我們此刻所走的路,它通向何方,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又該如何到達。
我們所夢想的路,或許會穿越廣闊的平原,或許會越過雄峻的高山,或許會渡過潺潺的河流。可是平坦的大道上可能會有泥濘的陷阱,嬌美的花兒上可能藏有利刺,平靜的水面下可能藏著洶涌的漩渦。而我們不可逃避的,就是年輕的生命背後心靈的幽暗角落和校園里那些灰色的憂傷。
2005年4月23日下午4時,一名北大中文系大女生自北大理科2號樓9層跳下,經搶救無效,身亡。這女生寫過一封信,紙的左邊是活下去的理由,另一邊是死的理由,在左邊她幾乎沒寫多少,而右邊她卻寫了很多。
北京師范大學一名韓國留學生自該校公寓樓7層跳下身亡。當天下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學系一名大二女孩自學生公寓4層跳下。她站上窗檯的瞬間,同寢室同學曾經竭力拉她,但最終沒能留住她的生命。
是什麼讓他們走上絕路,我們不會多想,最多隻是震驚一下,或許明天就會忘掉。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這么極端,可是我們中很多人都曾長時間陷入郁悶或者迷惘的迷霧中。無聊嗎?空虛嗎?郁悶嗎?或者,是孤獨?還是,我們心中的理想,始終像遠方迷濛的燈塔,遙不可及?
我們當然不想自己的大學就在迷惘中度過,所以就到了該想想「我們到底為什麼上大學」這個問題的時候了。毫無疑問,為了學習。可是為什麼我們仍然感到空虛和郁悶呢,大學難道真的只為了學習嗎?如果內心如同一片沙漠,即使學得再多再好,又如何實現你所學的知識的價值,如何融入社會,又如何獲得朋友和愛情,如何體會生活的樂趣與意義?如果不用純凈的心靈看待世界,即使擁有一切,又如何體會得到其中的幸福和快樂,反而,世界只是一片虛無的灰色。如果我們的生活質量僅用成績來決定,那這世界豈不是太偏狹?大學是以培養「人」為天職。關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發展」是大學的本質。泰戈爾說過:「態度決定命運。」我想大學培養的不應是只會學習的偏才,而應是一個完善的人,因此大學里應當有和學習成績一樣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我們健全的心靈和人格的培養。
(二)
說到人格,大家對它的概念可能比較模糊。下面就簡要地介紹一下人格理論:
一、 什麼是人格: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質基礎的人,在不盡相同的社會環境中所形成的意識傾向性和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
二、 人格的特徵:1、獨特性:個體的人格是在遺傳、成熟、環境、教育等先、後天環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遺傳、存在及教育環境,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特點。2、穩定性:人格的穩定性是指那些經常表現出來的特點,是一貫的行為方式的總和。3、統合性:人格的有機結構具有內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識的調控。當一個人的人格結構的各方面彼此和諧一致時,人們就會呈現出健康的人格特徵。4、功能性:人格是一個人生活成敗、喜怒哀樂的根源。正如人們常說的「性格就是命運」。人格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時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三、 人格的結構: 1、氣質:氣質是指個體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徵。這種特徵既決定了個體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又給每個人的心理活動蒙上了一層獨特的色彩。 2、性格: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徵;它是一個人對現實穩定的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的總和。性格表現了人們對現實與周圍世界的態度,對自己、對別人、對事物的態度。
(三)
人格是靈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給我們一個正直,清澈的靈魂,帶給我們美好的生活體驗和幸福的心靈,引導我們走上正確的人生方向。我們認為,大學生健全人格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自我悅納,接納他人。人格健全的學生能夠積極的開放自我,正確地認識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囿限並對生活持樂觀向上的態度。2、人際關系和諧。人格健全者心胸開闊,善解人意,寬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對不同的人際交往對象表現出合適的態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際關系中具有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歡。3、獨立自尊。人格健全者人生態度樂觀向上,生活態度積極熱情,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能夠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頭腦中非理性觀念較少。人格獨立,自信自尊。4、能夠發揮自己的潛能。人格健全的大學生具有自我發展、自我塑造與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夠充分開發自身的創造力,創造性地生活,發現生命的意義並選擇有意義的生活。
(四)
但是需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人格發展的不足:1、自卑 自卑感是對自己不滿、鄙視、否定的情感。進入大學後,有些大學生發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尤其是當學習、社交、文體方面顯露出某些不足時就會陷入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之中,產生自卑心理。
2、害羞 害羞是一個人自我防禦心理過強的結果,他們常常過於膽小被動,過於謹小慎微,過於關注自己,自信心不足。
3、怯懦 怯懦主要表現為缺乏勇氣和信心,害怕可能面臨的困難和挫折,在挫折、困難面前常常知難而退,甚至不戰而敗。
4、懶惰:懶惰是不少大學生為之感到苦惱並難以克服的一種人格發展缺陷,是意志活動無力的表現,懶惰是影響大學生積極進取、張揚青春活力的天敵。處於懶惰狀態的大學生也常以此感到內疚、自責、後悔,但又覺得無力自拔,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往往想得多而做得少,缺乏毅力所致。
5、狹隘 受功利主義影響,大學生中的狹隘現象有增無減。凡事斤斤計較、耿耿於懷、好嫉妒、好挑剔、容不得人等等,都是心胸狹隘的表現,即日常說的「氣量小」。
6、拖拉 拖拉是不少大學生的通病。拖拉是指可以完成的事而不及時完成,拖拉一方面耽誤學習、工作,另一方面並沒有使人因此而輕鬆些,相反往往會導致心理壓力,引起焦慮,總覺得有事情沒完成,干別的事也難以安心,還會貽誤時機。
7、抑鬱 抑鬱是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抑鬱的大學生的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鬱郁寡歡,悶悶不樂,思維遲緩,興趣喪失,缺乏活力,反應遲鈍,干什麼打不起精神,體驗不到快樂。抑鬱在低年級大學生中更為普遍。所謂的周末綜合症在很大程度上即抑鬱。
8、焦慮 被焦慮困擾的大學生常表現出煩躁不安,思維受阻,行動不靈活,身體不舒服等症狀。大學生焦慮主要集中在考試和人際關系往技能差(或自認為差)、自尊心過強等密切相關。
9、虛榮 虛榮心強的大學生一般性格內向、情感脆弱、多愁善感,雖然自慚形穢,卻又害怕別人傷害自己的尊嚴,過分介意別人的評論與批評,與人交往時總有一種防禦心理,不允許有稍微侵犯,且常會千方百計地抬高自己的形象,他們捍衛的往往是虛假的、脆弱的、不健康的自我,以致無暇來豐富、壯大真實的自我。
10、自我中心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大學生越來越感到自己內心世界的千變萬化、獨一無二,他們越來越多地把關注的重心投向自我,尤其是那些有較強自信心、自尊心、優越感、獨立感的學生,就比較容易出現自我中心傾向。當這種傾向與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識(如個人主義、自私自利思想)和心理特徵(如過強的自尊心、唯我獨尊等)結合時,就會表現出過分的、扭曲的自我中心。過多自我中心的人往往以自我為核心,想問題、做事情,從「我」出發,不能設身處地進行客觀思考,頤指氣使,盛氣凌人,不允許別人批評,「老虎屁股模不得」。這種人往往見好就上,見困難就讓,有錯誤就推,總認為對的是自己、錯的是別人,因而他們常不能贏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人際關系多不和諧。
孔子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說人格發展的不足只是小毛病的話,那小毛病不改就成大毛病,就發展成大學生人格障礙了:人格障礙,是指人格發展的內在不協調,指在沒有認知障礙或智力障礙的情況下,個體出現的情緒反應、動機和行為活動的異常,嚴重者表現為明顯的社會適應障礙,不能正常地學習和生活。
㈥ 獨生女的性格
簡單,拿出證據來,獨生女比多個孩子有判斷力的,因為從小到大都是自己做決定,說服她,必須有足夠的證據。說不服,說明你的話不夠有說服性
㈦ 獨生子女一般都有什麼不好的性格
文|文兒
一部電視劇,裡面有兩戶人家,他們都是有一個獨生子女。當時因為某些原因,兩家人住到一起了,可是沒想到,他們兩家的女兒,卻因為各種問題,很容易就開懟,上廁所,吃飯,誰長得漂亮,誰更體諒媽媽,總之她們會因為任何的一個小的事情都能吵起來。
建議:也不是所有的獨生子女都是這樣的,畢竟有好的家教的獨身子女可能不會遇到這些問題,所以大家不用一概而論。
-----------------------
怎麼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績?孩子和自己的關系不親近怎麼辦?孩子愛打人是因為什麼?孩子脾氣特別大是怎麼了?孩子總愛看電視玩手機該如何引導?
如果你有這些疑惑:
請關注百家號:【小屁孩兒】。只為成為孩子更喜歡的媽媽!
世界上沒有哪所學校的教育能比得上媽媽的閱讀更重要!
㈧ 獨生子女容易產生什麼性格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在心理品質上沒有呈現出群體間的顯著差異。由於獨生子女受家庭的特別寵愛,但是,容易產生特異性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這些差異的產生絕非完全因為「獨生」,而主要是由於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的教養態度所造成的。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任性任性、固執、脾氣犟的孩子常常表現為放任自己,而使家長幾乎對其失去必要的控制。造成任性原因,一是由於家長的溺愛;二是由於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互教育的夥伴,沒有人跟他們爭取平等的權利,這使得他們缺乏克制。
2.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隨著孩子的身體健康發育及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他們就會表現出一些獨立行動的傾向,而且樂意獨立地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動。可是,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中,家長總是對孩子干什麼都不放心,而不準孩子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無端地剝奪孩子活動中得到實際鍛煉的機會,這是造成他們自理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3.嬌氣嬌氣重,適應能力差,意志脆弱,在困難面前往往畏難而退、半途而廢,這主要是由於家長嬌生慣養的結果。一些獨生子女的家長過分地袒護孩子,對待孩子的要求和行為表現往往唯命是從,過分遷就,使得孩子逐漸失去了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與能力。
4.不合群雖然很多研究不支持獨生子女不合群的觀點,但獨生子女的一個最大特點是「獨生」,不善於和別的兒童友好相處、團結合作,而只關心自己等容易形成孤僻性格。形成獨生子女孤僻、自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一些家長過多地干涉、限制孩子的交往活動,導致獨生幼兒陷入交往低能的困境。上述這些問題並不是獨生子女的專利,主要是由於獨生子女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使得這些問題容易出現,如果教育得法,獨生子女就不會表現出這些問題行為。
㈨ 說說獨生子女都有哪些明顯的性格特徵呢
感覺獨生子女更加的開朗活潑一些,而且更加有脾氣有性格一些。
㈩ 獨生子的性格特徵
一般來說更以自己為中心,對周圍的人高要求,想要什麼就必須得到,封閉,沉默。當然每個人之間差別還是很大的,要看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