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母親思念遠方的兒子」的詩句有哪些
《遊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元日》 作者:王安石
歲歲爆竹聲中辭 ,年年煙花影里回 。夢里故鄉慈母淚 ,滴滴穿石盼兒歸。
❷ 父母牽掛遠方兒女經典詩句有哪些
父母牽掛遠方兒女經典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出自孟郊的《遊子吟》。
全詩大意為,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相關內容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一首歌頌偉大母愛的詩,詩中運用白描的寫作手法展現了母親為出門的兒子縫制衣服的場景,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再用比喻和對比的修辭手法直抒胸臆,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真摯的愛。
此詩題下孟郊自註:「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❸ 兒女不在身邊父母牽掛的詩句
子思念父母的詩句有哪些
答: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2、《歸家》【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3、《鄉思》【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
表達子女對父母的思念的古詩句有那些?
答: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2、《歸家》【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3、《鄉思》【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
兒女遠行,父母牽掛金典句子
答:兒行千里母擔憂
關於牽掛兒女的詩詞
答:站在情的最深處 我將心捧在手裡 深深的惦念著你 隨著一縷相思 跟著一份幸福 贈上一顆牽掛你的心 想想 孟姜女哭長城的千古絕唱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歡離合 我這點牽掛又能算得了什麼? 牽掛如夢 日日縈繞 牽掛如魂 夜夜出入 牽掛著你 用心和靈與你...
表達「父親牽掛思念兒女」的詩句有哪些?
答:表達「父親牽掛思念兒女」的詩句有 願耶善自愛,以慰兒女思。《出門辭為蘇鵬賦》年代: 明 作者: 宋濂 果瓜絲曲綴,兒女思空饒《三奠子 辛卯七月,時久雨未霽,中以感寓為》年代: 元 作者: 王惲 尊前怨思兒女,向我訴衷情。《水調歌頭 宴樂》年代: ...
關於牽掛兒女的詩詞有哪些?
答:1、《勸孝歌》 【清】徐熙 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 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 胎嬰未成人,十月懷母腹。 渴飲母之血,飢食母之肉。 兒身將欲生,母身如在獄。 惟恐生產時,身為鬼眷屬。 一旦兒見面,母命喜再續。 愛之若珍寶,日夜勤撫鞠。 母...
父親牽掛思念兒女詩句
答:藝術類高考大致分為幾類: 一、服裝表演模特專業 二、美術專業 三、表演專業 四、音樂專業 五、播音主持專業 六、空中乘務專業 其中以服裝表演模特專業文化課分數要求較低, 但以學生的自然條件為前提。 目 前全國具有此類專業培訓的學校尤以北...
牽掛孩子的古詩詞
答: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2: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雨依依。空床卧...
表達父母思念兒女的詩詞有哪些?
答:《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
❹ 表達「父親牽掛思念兒女」的詩句有哪些
1、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譯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樣清圓,遙想閨中妻子,只能獨自觀賞。
可憐幼小的兒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霧氣,或許沾濕了妻子的鬢發;冷冷月光,該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時才能團圓相見,倚靠薄帷共賞明月。那時一定月色依舊,就讓月光默默照干我們的淚痕。
2、清明日對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譯文
清明這一天,南山北山到處都是忙於上墳祭掃的人群。焚燒的紙灰像白色的蝴蝶到處飛舞,凄慘地哭泣,如同杜鵑鳥哀啼時要吐出血來一般。黃昏時,靜寂的墳場一片荒涼,獨有狐狸躺在墳上睡覺,夜晚,上墳歸來的兒女們在燈前歡聲笑語。因此,人活著時有酒就應當飲,有福就應該享。人死之後,兒女們到墳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過陰間呢?
3、客中除夕
明代:袁凱
今夕為何夕,他鄉說故鄉。
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
戎馬無休歇,關山正渺茫。
一杯柏葉酒,未敵淚千行。
譯文
今兒晚是怎樣的一個夜晚?只能在異地他鄉訴說故鄉。
眼看別人的兒女一天天長大,自己的客游生活卻歲歲增長。
戰亂連年不斷、無休無歇,關山阻隔,故鄉歸路渺茫。
飲一杯除夕避邪的柏葉酒,壓不住思親眼淚萬千行。
4、連州陽山歸路
宋代:呂本中
稍離煙瘴近湘潭,疾病衰頹已不堪。
兒女不知來避地,強言風物勝江南。
譯文
漸漸遠離了嶺南瘴氣蒸郁的地方,前面不遠就是湘潭;身體多病,衰弱疲憊,內心痛苦不堪。
小兒女不知道自己是在逃難,硬是堅持說:眼前的風光景物,勝過江南。
5、春遊
宋代:王令
春城兒女縱春遊,醉倚層台笑上樓。
滿眼落花多少意,若何無個解春愁?
譯文
春天裡城中的兒女縱情地春遊,微醉時斜倚高台歡笑地登上高樓。
滿眼落花紛飛,讓人生出多少惜春情意,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懂得春將歸去的憂愁!
❺ 描寫離開家鄉牽掛父母的古詩詞有哪些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邯鄲冬至夜思家》出自:唐代:白居易
譯文:
我居住在邯鄲客棧的時候正好是冬至佳節。晚上,我抱著雙膝坐在燈前,只有影子與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親人今天會相聚到深夜,還應該談論著我這個遠行人。
(5)子女遠游父母牽掛的詩擴展閱讀
這首詩當作於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年)歲末,作者時年三十三歲,任秘書省校書郎。冬至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間也很熱鬧,穿新衣,互贈飲食,互致祝賀,一派過節的景象。白居易當時正宦遊在外,夜宿於邯鄲驛舍中,有感而作此詩。
白居易的詩常以語言淺近、平實質朴著稱,其意境也多顯露。這首詩平實質朴,構思精巧別致,字里行間流露著淡淡的思鄉之愁以及濃濃的懷親之意。
❻ 父母牽掛孩子的古詩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❼ 子女遠行,父母叮囑的詩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⑷遲遲歸專。
誰言寸草屬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⑴吟:吟誦。
⑵遊子:出門遠游的人。本詩中指孟郊
⑶臨:將要。
⑷意恐:擔心。
⑸歸:回來,回家。
⑹言:說
⑺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國傳統的母親花,相對於西方的康乃馨。
寸草心:以萱草(花)來表達子女的孝心。
⑻三春暉: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我們。
作品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時她忙著縫兒子遠征的衣服,又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誰能說像萱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❽ 兒行千里母擔憂的全詩是什麼
「兒行千里母擔憂」並非詩裡面的詩句,出自明末清初文學家褚人獲創作的一部具有英雄傳奇和歷史演義雙重性質的長篇章回體小說《隋唐演義》第二十四回:「你這個冤家,在何處飲酒,這早晚方回,全不知兒行千里母擔憂。」
白話文釋義:子女出遠門在外,做母親的心裡總是牽掛不已。形容母愛真摯深厚;作賓語、定語;用於母子關系,常與「母行千里兒不愁」連用。
(8)子女遠游父母牽掛的詩擴展閱讀:
「兒行千里母擔憂」的下一句是「母行千里兒不愁」。
解釋:子女出遠門在外,做母親的心裡總是牽掛不已。形容母愛真摯深厚。多用於寫事作文中。
孔子認為「父母在,不遠游」是基本的人倫道理,但殘酷的現實又能讓多少人滿足這一本應遵守的規范。走在離家的路上,步履沉重。遠望可以當歸,長歌可以當哭。登上高台,遠眺長歌,思鄉之情如涼秋之雨,纏綿不絕。
在這一聲聲親人念己的想像中,包含了多少嗟嘆,多少叮嚀,多少希冀,多少盼望,多少愛憐,多少慰藉。時隔千載,捧來讀之,仍不禁令人望白雲而起思親、思鄉之念。
❾ "母親牽掛孩子"的詩句有哪些
1、《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2、《將母》
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紵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譯文:
母親在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
3、《燕詩示劉叟》
唐代: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譯文:
屋樑上來了一雙燕子,翩翩飛舞,一雄一雌。銜泥在椽條間壘窩,一窩生下乳燕四隻。四隻乳燕日夜成長,求食的叫聲喳喳不住。青蟲不容易抓到,黃口小燕似乎從來沒吃飽飯。雙燕用爪抓,用嘴銜,氣力用盡,不知疲倦。不一會兒往返十來轉,還怕餓著窩里的小燕。
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喃喃不斷教小燕發音,一一為它們梳理打扮。小燕一朝羽毛長得豐滿,引上了庭院里的樹枝,再不回頭,隨著風兒四下飛散。雌雄雙燕,空中叫喊,聲嘶力竭,也喚不回還。只好回到空窩裡面,悲鳴通宵不斷!
老燕啊,切莫悲嘆,你們應當回想從前:想想你們是乳燕的時代,也同樣遠走高飛,拋棄父母那時父母多麼掛念,今天你們應有體驗!
4、《母別子》
唐代: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譯文:
母別子,子別母,白天的陽光似乎都因為悲傷而失去了光彩,哭聲中無限凄苦。一家人住在關西長安,丈夫身居大將軍的高位,去年立了戰功,又被加封了爵土。還得到了賞賜的金錢二百萬,於是便在洛陽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婦。
新婦來了不滿足,就要丈夫拋舊婦;她是他掌上的蓮花,我卻是他們眼中的釘子。喜新厭舊是俗世的常情,這本來也不足為悲,我就要收拾行裝,無奈地離開。但悲傷的是,留在丈夫家的,還有兩個親生的小孩。一個才剛剛會扶著床沿走路,一個才剛剛能夠坐起來。
坐著的孩子啼哭,會走路的孩子牽著我的衣服。你們夫婦新歡燕爾,卻讓我們母子生離死別,從此不得相見。此時此刻,我的心有訴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還不如林中的烏鵲,母鳥不離開小雛,雄鳥總在它們身旁呵護。
此情此景,倒象是後園的桃樹,曾經遮蔽著花房的花瓣已經隨風落去,幼小的果實還將掛在梢頭經歷霜雪雨露。新人新人你聽我說,洛陽有無數的紅樓美女。但願將軍將來又立了什麼功勛,再娶一個比你更嬌艷的新婦吧。
5、《墨萱圖·其一》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譯文:
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