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父母要如何孩子溝通
父母和孩子溝通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理解尊重孩子
理解、尊重孩子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
理解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與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無私和愛心。但作為父母,我們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們往往希望子女無條件的服從我們,我們卻不能無條件的去尊重子女。當然,這並不是要求家長去認同孩子的一切觀點和行為,而是我們要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用他們的頭腦去想。
父母應該知道: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齡朋友而「忽視」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孩子就會向外尋找理解他們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家庭的溫暖、安全,就會願意與父母溝通。各位家長應切記: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後才能正確引導。沒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導都難有真正好的效果!
家長與孩子之間需要理解,理解是愛心和尊重的具體體現。無論父母對子女,還是子女對父母,一般都不缺少愛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為欠缺「尊重」,結果連「愛心」也感覺不到了。現在你不妨從「理解」開始,一個戲劇性的變化就會出現:你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馬上就縮小了,你與孩子的口角沖突馬上就減少了。那麼,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麼呢?不過是一句老話「將心比心」,你說是嗎?
二、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准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想法、願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於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孩子的抵觸情緒。
做父母的,原本出於「愛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種種不當的方式所遮掩。當父母對著孩子憤怒責罵的時候,父母的「愛心」往往被湮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為」之中。盡管許多父母在責罵孩子的同時,不時聲稱「我是為你好」,但孩子聽到的卻是如雷貫耳的斥罵聲,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孩子怎麼看自己。有一位父親因一個偶爾的機會,得知自己的兒子對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驚:此前他從來都沒有想過兒子對自己怎麼看,只一味地認為自己非常愛兒子。從此,他改變了管教兒子的方法。國內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過於嚴厲、缺乏溫情的養育方式與過分保護、過分干涉一樣,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為家長不應該用「打罵和訓斥」來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而應該直接地准確地把自己的感覺、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例如,家長可以這樣對晚歸的孩子說:你回來得太晚了,我們都非常為你擔心,我已經撥了十幾個電話,還差一點要打110報案了!
「擔心」是家長真正的感覺,「憤怒」則是由「擔心」而產生的。直接地、坦誠地把自己的「擔心感覺」告訴孩子,不管她是由於正當的原因還是不正當的原因晚歸,聽到這樣的話,多半都會感受到父母的深切關心,並且產生內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溝通為基礎,接下來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長批評教育孩子,是對孩子的深切關愛,也是家長應該履行的職責、義務。但家長在批評教育孩子時,還要注意這樣幾點:
1、避免誇大事實。不要用「你總是」「你肯定」「你從來」這樣的句式。憑心而論,你的本意並非認為自己的孩子真的「總是如此」、「肯定如此」、「從來如此」。所以應避免。
2、避免籠統模糊。如果你對孩子的某種行為不滿,要避免籠統的指責「你這個孩子......」而應該具體地說「你這個行為......」「你這件事......」因為你真正不滿意的是他的某個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
3、善於認錯。家長也有無理的時候,認錯時不要說「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錯!」「反正你總是對的,我都是錯的!」准確的表達應該是:「也許你是對的」「也許是我錯了。」
總之,當我們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時,要避免指責,而是對她說出自己真實的感覺。
三、學會擁抱,學會耳語
在擁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種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緒可由此緩解或平息。人在情緒平靜、心理穩定時是最理智的。
耳語要比正常音量的表達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動人。因為僅就耳語的姿態而言,就已經表明兩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密關系了。
父子之間、母女之間都要多溝通,家長要多計劃、多創造機會,慢慢地,孩子同你都會習慣這種方式,越習慣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
中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是比較含蓄的,我們不善於說出來或做出來,我們明明愛孩子卻很少對孩子說:「孩子,我們愛你」。如果你實在不願接受擁抱這種方式,其他方式如握手、頭頂頭、摟肩膀、拍拍頭或後背、用力握他的雙肩、輕捋他的頭發等也都可以採用。總之,家長在這方面應該積極主動。
絕大多數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我們應該經常用語言、動作、表情和姿態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特別是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視著他的眼睛,對他說:「不管發生什麼,你對我們來說都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你能行!」
四、學會傾聽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但在這種溝通中,我們做家長的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少說多聽。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有一位母親,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啞了。兒子放學回來後說:「媽媽,老師批評我了。」接著就訴說老師怎麼怎麼不對。當時,這位母親特別想批評兒子:你錯了,老師是對的。可是因為嗓子啞,說不出話,就只好瞪著眼睛,看著兒子說。等兒子終於說完了以後,突然兒子又說了一句:「媽媽,我謝謝您。」她當時一愣,不知兒子是什麼意思。兒子又說:「謝謝您,今天聽我說了這么多話。」第二天,兒子又對媽媽說:「媽媽,你昨天雖然什麼都沒說,但是我已經明白了,我錯怪了老師。」這就是傾聽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評論,孩子在說的過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但是不要認為溝通需要用嘴去說,其實溝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聽。可以說,傾聽有時候是最好的溝通。
當家長的,好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總是希望孩子聽自己的,卻很少主動去聽孩子的。那麼,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在座的各位都來試著克制一下自己,改變一下自己,在家裡我們盡量的少說,多聽,你會發現與孩子的關系、與配偶的關系、與老人之間的關系都會有很大的改變。
文章來源:勵志一生網
㈡ 父母怎樣和子女溝通
現在一些家長很難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這樣就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來了解孩子的思想脈搏,指導孩子健康成長。甚至有些家長抱怨說,他簡直把該想的辦法都想盡了,也用遍了,但收效甚微。可是家長們往往忽略了你的許多辦法是否適合孩子的"胃口",他對你的辦法有多大興趣,是不是觸摸到他們的興奮點。那麼,家長怎樣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一、以肯定和賞識替代否定和貶低,增強孩子的自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那怕是一點滴長處家長都要給以明確的肯定,特別是在客人面前適時肯定孩子的長處,會給孩子爭取面子。那怕是一點滴優點都要抱以賞識的態度,因為優點會在賞識中膨脹而放大。對孩子在學習和生活當中暫時的落伍不能過早的否定。因為努力當中不言敗,人們常說的看誰能笑到最後不無這方面的道理。更不能因一些小小的失利而貶低孩子的能力,因為孩子生活和學習的路還很長,不能把孩子向上的沖動遏殺在幼嫩的年齡。二、以表揚和鼓勵替代批評和斥責,呵護孩子的自尊無論在生活和學習當中,孩子不管是有意或無意那怕是一點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的給以表揚,家長不防感謝孩子的進步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享受,這樣會增加孩子的自重感和責任感,他會更加再接再厲。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要鼓勵孩子勇敢的面對並設法克服,不能逃避,必要時可徵求孩子的意見是否需要自己的幫助,對於孩子的錯誤家長要勇於承擔責任,不能一味的批評孩子,因為孩子一生下來是沒有錯誤的,後天的錯誤與我們家長不無關系。這樣做既能保主孩子的自尊,也替孩子做了遮護。三、以支持和引導替代訓導和堵塞,培養孩子自主意識許多家長往往以年長和經驗豐富自居,喜歡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來強塑孩子,很少顧及孩子的自我感受。實踐證明,這樣不但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抹殺了孩子的自主意識,阻礙了孩子自主能力的提升,同時會增加家長對孩子的失望感,無形中加深了兩代人之間的思想鴻溝,因此,不防用站在孩子背後的支持替代站在孩子面前的訓導,對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以科學引導替代強行堵塞,給孩子廣泛的自主和自由發展權。充分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和行為空間。對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和意識只能心平氣和的站在孩子的立場分析其危害和後果,使孩子在充分認識的前提下自願修正和規范自己的行為和意識。在孩子沒有充分認識的情況下,強行堵塞只能適得其反。四、以關注和熱情替代放任和冷漠,使孩子能夠自覺自律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還是頑掠,都要以及大的熱情與以關注。放任不亞於對孩子的放棄。冷漠只能把孩子推向更遠。因為未成年人有著及大的可塑性。孩子如果覺得連自己的父母親都對自己失去信心,那他自己有可能更加沮喪。這個時侯的孩子為了尋求精神上的寄託,很有可能柀社會上的一些壞人和壞孩子鑽空子,那是非常危險的。實際上優秀的孩子不管在學校在社會。還是在家庭都已受到了足夠的關注,而暫時落伍的孩子在學校受到的更多的是冷漠和批評,在社會上也柀人看低,實際上他們才是最需要關注的孩子,所以,家長必須以及大的熱情千方百計的彌補孩子這種精神上的渴望。全方位的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點燃孩子自信的種子和努力的希望,培養孩子自覺自律的習慣意識。]
㈢ 父母怎樣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父母跟孩子之間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有很多的孩子有抑鬱症的現象,完全就是因為沒有跟父母進行很好的溝通,才導致了事情的發生。所以說這也就體現出來了,父母跟孩子之間是需要有一個好的溝通方式。這樣的話,兩個人之間的關系才會更近一些,而且孩子有什麼事情也才會跟父母說。
當孩子願意跟父母敞開心扉的時候,要麼這個父母就是做得很成功的。其實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所以說彼此之間應該互相的去了解,互相的去體諒。做一家人確實是有著血緣關系,但是有一些父母的做法,讓孩子即使是流落在外,也不願意再回到父母身邊。
㈣ 當父母與孩子意見不同時,該如何正確的溝通
引言:父母跟孩子意見不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的打罵孩子。一味的打罵孩子,孩子也會變得非常尷尬,孩子也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建議。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當父母與孩子意見不同時,該如何正確的溝通。
㈤ 初為人父母,在生活中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我認為家長在生活當中應該在和孩子玩游戲或者是共同參加活動的過程當中進行溝通,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真正的和父母建立信任的聯系。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有利於兩者之間的關系的建立,而且能夠讓父母在和孩子處理好關系的情況之下,獲得更好的溝通交流,才能夠更好的達到教育的目的。無論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還是在督促孩子學習的過程當中,溝通都是最有效的一種教育方法。
在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其實都會產生逆反心理的,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我認為最好的一種方式就是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只有孩子信任家長才能夠對家長言聽計從的,如果父母只是壓迫孩子的話,那麼孩子肯定會進行反抗的。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教育孩子其實是有方法的,而且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最好是給孩子一種和善的態度。
㈥ 家長如何與孩子正確的溝通呢
我知道很多家長都是十分頭疼這個問題的,大家就感覺自己沒有辦法去跟自己的孩子好好地溝通,有些時候說幾句話可能就會吵起來,不僅孩子生氣大人自己也是很生氣的。他們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面,但是就感覺自己很難做到,即便最開始的時候說要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說話,但是堅持不了幾分鍾就發火了,這樣對於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系是十分不利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要學會傾聽,孩子願意跟你說其實就是意味著他們願意跟你去分享他們的事情,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們分析,不要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這些事情。只有這樣你才可能會明白孩子的想法是什麼,所以說學會傾聽很重要。
㈦ 如何加強和父母的溝通
方法一: 1、主動溝通。平時多與父母聊一聊在校的事情和學習上存在的困惑,和父母說說心理話,讓父母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2、換位思考。不要動不動就和父母頂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體諒父母的心情和難處。 3、尊重理解。 有事外出,應主動與父母聯系,免得父母擔心,要多聽聽父母的觀點,同時也要提出自己的觀點。當觀點發生分歧時,雙方要冷靜思考產生分歧的原因及解決的對策。達到求同存異的溝通結果。 4、多些寬容。遇事不必斤斤計較,因為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也是我們最愛的人。 5、有錯就改。不隱瞞自己的錯誤,讓父母幫助我們改正錯誤,父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6、主動幫助。幫父母做些力 所能及的事,讓他們開心。 方法二 招式一:主動交流 每天找一點時間,比如飯前或飯後,和爸爸媽媽主動談談自己的學校、老師和朋友,高興的事或不高興的事,與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招式二:創造機會 每周至少跟爸媽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飯、田裡勞動、打球、逛街、看電視。邊做事情、邊交流。 招式三:認真傾聽 當被父母批評或責罵時,不要著急反駁,試著平心靜氣地先聽完父母的想法,說不定你會了解父母大發雷霆背後的理由。 招式四:主動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對,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動道歉,往往會得到父母的理解。 招式五:善於體諒 可能錯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爭辯。也許父母過於勞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煩。換個時間和地點,再與父母溝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招式六:控制情緒 與父母溝通不良時,不隨意發脾氣、頂嘴,避免不小心說出或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想要動怒時,可以深呼吸、離開一會,或用涼水先洗把臉。 招式七:承擔責任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主動分擔家庭的一些責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幹些農活等。趁機還可以跟老爸老媽聊聊天。 招式八: 討論問題,達成協議 學會遇事多與父母討論,並就如何行動達成協議。例如父母會擔心子女沉迷計算機而荒廢學業,如果能就玩計算機的時間和學業的平衡作出討論和達成協議,問題和分歧便能解決了
㈧ 父母如何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呢
很多父母在日常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抱怨孩子經常不好好聽自己的教誨,往往聽不進父母的話。其實這也不能全怪孩子,因為有些孩子從小就沒有習慣去與父母交流,越長大也越來越叛逆,就更不可能坐下來去和父母好好溝通交流了。父母和孩子之間如果做不到有效的交流,會讓很多父母特別的焦慮,就怕孩子走錯路、走彎路。父母也會認為孩子不好好和自己交流就已經是叛逆的表現了。其實不是這樣,也有可能是孩子不知道如何和父母有效交流。那麼父母如何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呢?我認為父母要想和孩子有效交流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站在朋友的角度和孩子交流父母要跟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須要站在朋友的角度去和孩子交流。你一定不要在想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去和孩子說我們用朋友的方式來溝通吧。這樣是沒有用的。一定要在日常和孩子相處中就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來對待,這樣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
如果大家對父母如何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交流這個話題有更多的想法,還有積極評論參與我們的話題互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