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父母總是藉助「愛」給兒女施加壓力,兒女該如何應對
這也許是天下兒女們共同的心病,我也有這樣的難處。怎樣應對呢?
首先,不能和父母起沖突,雖然父母不一定對,但是他們畢竟是父母,要做到起碼的尊敬。這樣也為以後自己少吃虧打下了基礎。
其次,通過自己某些方面的優異來贊譽父母的付出,謝謝他們的努力。同時說明自己哪些方面有天賦,自己也喜歡希望父母支持。
再就是,用自己的努力證明在愛好的事情上,自己多麼的優秀。用事實使他們認可自己的特長,這樣父母就不會藉助愛給我們強加自己的意願了。
總之要主動面對,用自己的努力減少父母對我們施加的壓力。
㈡ 為什麼父母的負面情緒總是發泄在孩子身上
家長總是對孩子撒氣的原因如下:㈢ 爸媽感情不好一輩子的孩子是什麼感覺
爸媽感情不好的孩子是什麼感覺?離異,感情不和的家長們,你們真的了解,知道嗎?我敢說你們只是知道這樣對孩子的不好,但你真的知道有多不好嗎?一個這么小孩子,你們忍心讓他們背負你們的痛嗎?延續你們的不和嗎?看了這些孩子的回答真的好心酸,有好心疼他們。
無休止爭吵,真的好煩,有多少孩子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造就了他們對婚姻的恐懼,結算結了婚,內心深處也存在這種陰影。有可能一代不負責任,毀了三代人的幸福。這樣的代價是不是過於嚴重了。但事情就是發生了,不多的不說,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好好愛,好好做。就像你們教孩子學習一樣,天天向上,好自為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點點滴滴無不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能夠成才基石。你們言傳身教都是這種負面的信息,孩子怎麼走好自己的路啊!
㈣ 子女應如何對待父母給予的壓力
父母越給你壓力,你就給自己壓力,並告訴你父母你的壓力有多大!!!這時你的父母就會開到你,並給你減壓。。。。一般都是這樣,父母看你壓力小,就會給你壓力,看你壓力大,就會給你減壓。。。
㈤ 一個家庭中父母親都太強勢,這個家庭會怎樣
母親太強勢孩子易受負面影響
「我兒子最近出現忽悲忽喜的奇怪行為,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甚至連自己想吃什麼都沒有個准主意。是不是得了什麼抑鬱症?我該怎麼辦?」周三上午,家住鳳城四路的張女士向本報打來求助熱線。有關專家就此表示,這很有可能是一種抑鬱症,需要長期治療。
專家分析說,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媽媽,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強硬幹練,事業上是很成功的,因此,她們苛求孩子也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沒有做好,就可能就會遭到母親的責罵,這種「強勢」的情緒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發育。
約束多讓孩子失去自我
每天早上6點半,5歲的齊齊已經在唱英文歌;晚上10點鍾,樂樂練習的鋼琴曲還在不厭其煩地奏響,可生活「充實」的齊齊卻整天鬱郁寡歡的。「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母親在家庭中一種急於自我實現價值的表現。」兒童心理專家指出,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母親的言行,對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起著相當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如何正確地引領孩子健康成長,卻是現實生活中很多母親所欠缺的一種技能。
很多母親把培養子女當成了自我實現的途徑,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養成一名優秀的人才,她們常把自己的價值依附於其子女身上,子女成功是她們的成功,子女失敗是她們的失敗。所以,很多媽媽不得不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其子女身上,把自己的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 而孩子則在這種種的約束中變得沒有自我。
過分苛求事與願違
「現實生活中,媽媽強勢的現象很嚴重,後果也很可怕。」兒童心理專家介紹,可以說,嚴厲的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痴心,只是因為沉緬在對兒女前程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她才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然而一味的要求、一味的打擊孩子,這樣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不斷做出的自我肯定,過分苛求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an全感,心理壓力會增大,會有被拋棄的恐慌。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意識到自己再不合媽媽的意,媽媽都要拋棄自己時,向上的動力也會消失,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疲沓,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為。
戀母情結傷害孩子
「我們在臨床發現,很多這樣強勢母親的家庭里,父親的角色極少被提起,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注入了過多的關愛,孩子意識到生活中只有自己和母親,因此孩子已經6、7歲了甚至更大還和母親同床共眠,甚至在一個被子里。」我市著名心理學專家高春鴻表示,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缺失的,可有可無的。父母雖然都愛孩子,但無意中忽略了父親的作用,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一個認同的對象。
事實上母親強勢,受其危害的不只是孩子。因為從實際的交談中,我們常常發現母親更離不開孩子,母親會因為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虛而將兒子作為「替代配偶」,作為情感的依託的惟一對象,這同樣也是強勢母親對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
父親作用別被忽視
「要注意的是這個「強勢」的程度,如果是將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方式都強行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我認為這個關系就有些畸形了。」高春鴻坦言,這種決策過程不應忽視父親的作用,只有雙方積極地參與到家庭事務的管理,更多地關心子女的教育問題,夫妻雙方共同商量,才可以避免一方的盲目,做出更理智的選擇。就孩子上培訓班這一事而言,對於子女需不需要上培訓班,上什麼樣的班等決定,都應由家庭成員包括子女共同商議得出。
33分享
㈥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不應該適當的給他壓力
為什麼父母會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徐浩源博士說,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父母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父母,尤其是母親,自身的成長停滯不前,對自己能否適應社會有著極大的焦慮。然而,他們沒有通過自己的成長來解決問題,而是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結果孩子承受了雙重壓力。與成年父母相比,孩子更像是敏感的心理學家。父母只考慮自己的生存,卻關心父母的情緒,對父母的心理變化非常敏感。他們很容易就能扭轉父母的情緒,父母也會有意無意的用自己的情緒去控制孩子。
所以,家長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要幫助孩子緩解壓力!
㈦ 為什麼媽媽總要給我壓力
父母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過度關注孩子,對孩子造成壓力,結果很容易發展為孩子反抗—家長委屈—孩子內疚,這樣孩子就陷入了負循環中。
首先,我想說孩子有權利對家長的過分的關注表達不滿,孩子正視自己的合理的感受,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在忍受來自母親的壓力的同時,還在受著「不孝」的煎熬。
其次,母親過多的干涉,有三個原因:
一、母親對於你的能力不放心,認為你的所有事情都需要由她幫助才能成功,這也就是很多家長所說的「不讓孩子走彎路」,你可以和母親溝通,把自己對某件事情的解決思路告訴母親,你和母親可以根據具體的解決方案進行討論,這樣可以讓你拿到一些主動權,同時讓母親了解你已經具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二、母親過多的把精力放在你的身上,專注焦點只有你。這種情況下,因為在母親看來你是她的全部,你的任何事情母親勢必會事無巨細地參與,並且她也在享受著你們倆個人之間的聯系—即「你對她的依賴」,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嘗試讓母親多發展一些業余愛好,或者如果是全職媽媽可以找一些工作去做,分散她對你的關注度,她對你的控制慾望就會減輕。
三、你的母親可能也正在處於焦慮之中,當一個人長期處於焦慮的狀態下,精神緊綳就會將一些小事放大,而且容易情緒失控。如果是這個原因,就需要你與母親互換角色,當做朋友一樣陪伴母親,疏導母親的情緒,給母親以依靠。
㈧ 社會上為什麼有的狠心母親拋棄孩子呢還有也會對孩子暴力
因為多種原因,第一種可能是這位母親經歷過相同的經歷,被母親拋棄,可能幼時自身發生了一些黑暗的童年事情;第二種可能是或者乾脆不喜歡孩子;第三種可能是婚姻生活不幸福,不管是不是因為孩子,但會遷怒於孩子。
㈨ 家裡窮壓力大
你希望過屬於自己的青春生活,但是家境差,來自父母的壓力很大,你很苦惱心裡很累,和父母也很難溝通。 我個人認為,所有問題的症結都在於欠缺溝通。難溝通,不等於沒得溝通。你不說,別人怎麼知道。嘗試去溝通,充滿希望和熱情,保持自己的戰鬥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