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訓:為人子女五不怨,為人父母七不責,到底講的是什麼
五不怨是指不怨父母的能力、不怨父母啰嗦、不怨父母埋怨、不怨父母遲緩,七不責是指在外人面前、睡覺之前、吃飯時、孩子高興時、孩子知錯時、孩子傷心時、孩子生病時不指責孩子
Ⅱ 父母不行十善勸導也不聽反而埋怨子女不孝,說吧產生矛盾引起父母生氣,不說又於心不忍這種矛盾如何解決
《弟子規》里講的很清楚: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聲音必須柔和,並且和顏悅色,(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Ⅲ 一個孩子怨恨他的父母,有哪些原因
1、從不顧及孩子的自尊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想和生活空間,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養育孩子的過程,父母若有從不肯顧及孩子自尊的特點,認為孩子就要無條件服從老子,父母說什麼孩子都應該聽著和遵從。
孩子雖然在父母的養育下長大了,但長久被踐踏的自尊卻成了心靈永久的傷害。孩子長大後,即便懂要孝敬父母的道理,也會只盡子女的責任去孝敬父母,心靈上難以和父母更親近。
2、重男輕女
父母有重男輕女這一特徵,對孩子的傷害特別大,容易讓女孩自卑,不自信,缺少幸福感,容易慣壞男孩。孩子長大後,不論曾經是不是父母偏愛的那一個,更容易對父母心存怨恨。
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孩子,父母平等的愛才有利於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不要讓重男輕女的思想毀了孩子,又害苦了自己。
3、總嫌棄孩子
有些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強,看不到孩子的閃光點就嫌棄孩子。可父母卻忽略了,生活中99%的都是還普通人,平平凡凡才是真實的生活。父母對孩子嫌棄的特徵越明顯,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孩子年幼時不敢反抗,不會表達,等孩子長大後,對父母的怨恨也深深的印在了心裡。或許孩子不會像父母曾經嫌棄他那樣嫌棄父母,但對父母的怨恨和心靈的距離也成了不可逾越的鴻溝。
4、總拿孩子當出氣筒
成人的世界,瑣事比較多,比較復雜。父母若因各種原因心裡不快,總喜歡拿孩子當出氣筒,孩子在缺乏愛的環境中成長,長大後容易怨恨父母。
作為父母,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將情緒遷怒於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無辜的,孩子的成長需要健康的環境。不要讓自己不幸福,影響了孩子以後的人生幸福。
5、性情暴躁,從不肯哄孩子
有些父母性子急,又不懂表達,明明很愛孩子,卻從不肯哄孩子,認為哄孩子,在孩子面前低頭是沒面子。父母這一特徵若表現的明顯,將來也容易遭孩子埋怨。
越能和孩子平等的相處,越懂情緒平和的父母,越利於孩子健康的成長。寶爸寶媽們,愛孩子也要講究正確的方式,別讓一些不注意傷害到孩子又傷了自己。
Ⅳ 面對孩子抱怨的時候,家長們應該如何開導孩子
孩子的行為習慣是環境的產物。父母的好與壞行為都會影響孩子的判斷能力,孩子也因為好奇心模仿奇怪的新東西,如辱罵、怨恨等。會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出現,給大家帶來不少麻煩。其實現代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大部分都是「有要求必聽」,家長也決不吝嗇對孩子的愛,但知道父母自以為是地關注孩子的一切,卻忽視孩子內心的感受。因為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很多孩子心不在焉,經常以抱怨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感情。
孩子還小,沒有豐富的心靈歷程和人生經歷,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會使他無法認識世界,容易陷入成長的誤區。父母在孩子抱怨的時候,要給他們一定的關懷和指導,轉移對事物不好結果的關注,引導他們向善的一面。例如,如果孩子受到老師的批評而抱怨,父母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孩子。老師認為你可以做得更好,所以不能犯這種低級錯誤。轉移對孩子「不滿」的焦點,自然可以減少他們的不滿。總之,對於孩子的成長,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孩子的未來人路還很長,不同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變化,因此,我們反而應該教孩子積極應對人生難題,而不是陷入負面情緒。
Ⅳ 已經工作了的子女經常抱怨父母是不是有病
只能說他們不懂得父母的養育之恩。和這么多年來父母對他們的付出。
Ⅵ 獨生子女埋怨父母無能,怎麼辦!
弱者才會埋怨別人
強者只會要求自己,
感覺如果你抵禦不了這種說法,那你和他聊天就迴避這個話題。
老實說,自己高中也有這種想法。同學家境都很好,自己條件不好,每天都會心悸,天天彎著腰。很痛苦的說。就埋怨父母不可以給自己好生活(吃中葯就不那麼難受了,中葯很貴,不捨得吃,難受自己忍著,不告訴父母,可也會怨)。自己高考也沒有考很好的大學,心理有落差。那時才知道,努力了,不一定成功。同理想到父母,生活不容易,但父母的起早貪黑也是真的。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應該理解。
自己都做不到最好,怎麼可以再去要求父母呢
父母養成自己就很偉大了。
父母不是自己的提款機,也沒有必要搭上自己一輩子。都是獨立的人。
長大了,不應該為自己負全責嗎?
有了孩子自己還不努力,和自己曾經所謂的瞧不起的父母又有什麼區別?
從當下開始,做個有上進心,勤勞奮進的人,每天收獲滿滿,開創自己的新天地不好嗎?讓父母占自己的光。
白手起家不應該驕傲和光榮嗎?
做個自強自立的人,共勉
Ⅶ 為什麼我會 特別的 埋怨 怨恨 抱怨 父母
肯定父母在你小的時候沒有做好父母的責任、缺失了父愛母愛這一塊!對你沒有關愛關系、你有可能是留守兒童!長大了、見到別的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你的父母只會拿你和別的孩子比較、從來沒拿他們和別人的父母比較!所以各種排斥父母
Ⅷ 我現在出現什麼問題總是埋怨父母,怎麼辦啊,這讓我很痛苦!
都大學畢業了,肯定聽過: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可正解是什麼你可能沒聽過。我說出來你聽一下,如果你認為你能理解的你就接納,如果不能也沒什麼,聽多一個人的意見也不是壞事。(好了,我就廢話少說)
我的理解的正解是:天下父母都是人,誰沒有錯呢?聖人都有錯,更何況是人。但是父母就算怎麼錯,都輪不到我們做兒女的說他們。因為為人兒女,不能沒有主次,不能沒有孝。所以盡管很多人反對,可我還是認為,為人兒女都應該孝。因為不了解,所以現在很多人越來越反對這個觀點。
可是孝,在中國現代的教育界並沒有人教它的真正含義。因為我們從小就把孝跟順連在一起!對父母是孝,可並不一定就要順。孝是一定的,可是順有時是孝,有時不順才是孝。
怎麼理解,給你一個案例,相信你的大學水平聽得懂其中的道理的:有些父母叫他兒子給某領導送禮打關節,好讓兒子陞官,可是兒子知道此時風聲緊,他就先答應了父母說:好,知道怎麼做了。然後自己還是一直沒送,父母後面問起:怎麼沒動靜?兒子說:不知道呀。後來,兒子單位有些人因為送禮了行賄結果被抓了。他父母就急忙問他兒子了,慘了,你當時是不是送禮了,誰誰誰被抓了?兒子回答說:沒有了,我當時想想覺得不對,就沒送了。只是沒跟你們說!
你看,如果這個兒子聽父母說什麼他就做什麼,結果害死了自己,讓父母沒有了這個兒子,這就是不孝了。你看,明知道錯的還順從,那就是愚孝。
所以父母難免會有錯,他們說什麼你就聽好了。至於作不作反應那是你自己的事了。反正長這么大了,有自己作主的能力了。可是自己經驗還是不及父母呀!你比你父母少20幾歲,他們永遠有那20幾年的經驗你沒有的。況且是自己的父母,總不會害你吧?你不聽他們的聽誰的?
是,父母有時候的決定不一定是你所情願的。可是這能怪他們嗎?他們不都想你好么?只是說的做的不合你意,不是你接受的方式。那說明什麼?到最後還不是自己在做決定?
自己走的路要自己負責,因為人生一切一切就是自作自受。好的,也是你自己作出來的。壞的,也是你自己作出來 自己受的。人家要幫你,如果你自己能力不夠也是幫不了你;反之人家想害你,如果你不信他,他就害不了你了。這就是自作自受的宗旨。所以活著就要不怨天不尤人。
路是自己走的,父母是用來孝的。祝你快樂!
Ⅸ 孩子埋怨父母怎麼辦
小孩子也會遇到生活中煩悶的事。如果孩子找到父母抱怨。家長怎麼做?
當孩子找家長抱怨時,家長該怎麼辦?
方法/步驟
等孩子的情緒發泄完了。當孩子找到父母的時候,其實也是已經苦悶了一段時間,無助的時候才會去找父母。所以先讓孩子發泄了情緒。
當孩子找家長抱怨時,家長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是哭泣的狀態。不要試圖阻止。擁抱一下孩子,讓他哭完。家長如果急於制止,或者是急於想知道發生什麼。孩子的情緒不能完全的被釋放。而且哭泣著的時候,孩子也說不清楚。
當孩子找家長抱怨時,家長該怎麼辦?
認真聽孩子把事情說完。盡量不打斷孩子的思路。把需要問的,問清楚,再去討論到底是誰的是非對錯。
當孩子找家長抱怨時,家長該怎麼辦?
幫孩子分析事情。化解孩子的抱怨。多問一些為什麼。通過對答的方法,更多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導孩子把他自己真實想法表述清楚。
當孩子找家長抱怨時,家長該怎麼辦?
教給孩子去換位思考。比如你是對方,你又會怎麼做?讓孩子主動的去思考。可以給孩子一些時間去消化。
當孩子找家長抱怨時,家長該怎麼辦?
6
不必苛責孩子吃點虧無所謂。原則規則的事情當然要遵守。對於事情,人,無傷大雅的,學會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