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子女父母 > 反對獨生子女政策辯論

反對獨生子女政策辯論

發布時間:2022-05-28 13:03:51

『壹』 辯論賽 獨生子女有優勢還是非獨生子女有優勢

對於獨生子女來說,家庭成長的條件可能相比非獨生子女要更優越一些,但是真正專到婚姻市屬場里,這種優越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

相比多子女的家庭來說,獨生子女家庭等老人老了之後,負擔會比多子女家庭更重一些,最起碼從人力上來講,就沒有辦法更多的分擔。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多子女家庭內部其實矛盾也會更多,獨生子女家庭就相對簡單,總之有利有弊。

(1)反對獨生子女政策辯論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獨生子女父母若在生前就准備好遺囑,而且對遺囑進行公證,則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獨生子女繼承遺產難這一問題。

如果沒有遺囑的情況下,可以到派出所出具證明,繼承人本人沒有兄弟姐妹,被繼承人的父母也死亡的證明。只要公安機關出具的有親屬關系的戶口證明情況,就能證明這個孩子是唯一合法繼承人,然後到法院打個確認之訴,確認房子根據繼承法的相關規定歸繼承人所用就可以。

『貳』 我國應取消獨生子女政策 說出至少3點原因 越詳細越好!做辯論用的 非常急!!拜託了!!

可能出現人口老齡化,對子女更加溺愛,想不出來了

『叄』 求「獨生子女利大於弊」辯論會資料···謝謝啦!!!!

然而,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在獨生子女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利條件。

一:家長錯誤的教養態度。

有些父母不能理智的教育孩子,過分的溺愛、遷就,對孩子沒有一定的行為要求,百依百順,任其所為,助長了孩子的自私、任性、霸道、缺乏自製力等的行為。有些父母不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過多的干涉、保護,不理解孩子的好動、好奇的天性,怕有危險,緊緊地束縛孩子,完全不給孩子自主活動的餘地,壓制了孩子的意志力的發展。過分的生活照顧和包辦代替,致使孩子養成了自命不凡,驕傲固執,精神脆弱,經不起失敗挫折的不良性格傾向。

二:缺乏兄弟姐妹的教育因素。

獨生子女缺乏同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訓練和鍛煉,不懂得分享和輪流,父母的寵愛可以說全被唯一的孩子所佔有,家中的玩具、點心或衣物都屬於他一個人,容易滋長不合群、自顧自、獨佔一切的思想、感情,同情心與責任感也顯的比較薄弱。

三:家庭教育的不一致。

獨生子女家庭往往比非獨生子女家庭存在更嚴重的問題就是遇到問題態度不一致,當孩子犯了錯誤時,會出現「爸爸打,媽媽護。爺爺奶奶打圓場的」現象。還會因子女教育引起家庭糾紛。一般來說,獨生子女受到祖輩的嬌貫、放縱要比父母更厲害,特別是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教育不一致的問題更加容易發生。

由此可見,對獨生子女的教育,既有有利條件,又有不利條件,只要我們正確地把握獨生子女的教育特點和規律,就可以發揮有利條件,克服不利條件,從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肆』 獨生子女不利於社會發展辯論賽四辯總結陳詞

四辯來總結陳詞寫稿一般要依據自自己的論點來總結和升華。所謂總結就是根據雙方場上的攻防來梳理你認為最重要的一到兩點以說服評委。所謂升華就是在總結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價值宣導。拿這個辯題為例正方可能會說獨生子女政策很好的控時了人口。作為反方可以說獨生子女由於一個人容易被溺愛成長會孤單性格可能會更有個性一點 扣著辯題落實到社會就是可能會使社會更加獨立與冷漠。 另一點還可以說繼續實行獨生子女政策造成了人口老齡化。 那麼在總結陳詞時正方的論點就和反方的第二點沖突就需要梳理場上情況告訴評委確實會帶來老齡化。 而第一點可以做升華溫情與陪伴在社會的重要性。 另外還可以就生育中墮胎的人道性升華

『伍』 急求辯論賽二辯攻辯辯詞 我方觀點:不應該放開非計劃生育政策

現在關於人口問題的爭論已經白熱化,是否放開二胎生育成了爭議焦點.一些人擔心放開二胎,人口將會失控,人口生育率會大增.其實,常識告訴我們,放開二胎,人口生育率還是低於更替水平的2.1,人口一代比一代少,總人口還是減少,符合控制人口增長的目的. 至於現在放開二胎,生育率會有多大呢?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可知生育率不會太高.一是生育一胎的比例約佔20%;二是男女比例失調引起的光棍,按1982年的人口普查數據,約占男性的6%;三是不孕不育率約占總人口的7%;四是自願單身的男女和丁克家庭人口比例約5%;五是中國殘障人口比例較大,生育養育能力弱;六是中國還有1600萬同性戀者,每年還有許多移民出國人員;七是三胎率約10%.這樣推算,總和生育率約在 1.8左右. 我的這個推算,可能還高了.因為近年來各種生育意願統計調查顯示,中國人的生育意願不到 1.8,80後生育意願更低.由於各種原因,實際生育率會低於生育意願,就象有人想住洋房,實際卻住不起一樣.這個1.8的生育率,正是計生委認定的希望達到的中國最佳生育率. 也許有人會說,現行一胎半的生育政策下,實際人口生育率才是 1.8,放開二胎後肯定要高於這個數.姑且不說計生委認定的現在實際人口生育率1.8的虛實,就說在現行政策生育率1.38的情況下,達到了實際生育率1.8,這表明有相當一部分人超生了.也就是說必須要有相當一部分人超生,才能達到最佳生育率1.8.我想,難道能因為有人超生,就實行不平等的生育政策?能犧牲一部分人的生育意願來滿足另一部分人的超生意願,來達到所謂的最佳生育率? 現在的實際生育率,按2000年人口普查和許多人口專家的推測,大約在 1.5左右.現在放開二胎,在嚴控三胎的情況下,總和生育率也就會是1.8左右,能實現最佳生育率目標. 對於放開二胎,計生委擔心會引起人口生育率反彈,導致人口增長難以控制.其實,放開二胎,計劃生育工作會好做得多了,計生委可把精力集中來控制三胎情況,控制三胎以上生育的效果會好得多.不象現在,因三胎及以上胎時有一定比例,只好靠控制一部分人只生一胎來平衡總和生育率,放一部分人壓一部分人,人為製造不平等生育權. 如果放開二胎,嚴控三胎,生育率不會大增,只會更接近最佳生育率 1.8.放開二胎,有哪些好處呢? 1.緩解新生兒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現象.生一子一女,是大多數家庭的願望,但在一胎化限制下,由於現實所迫,許多人只能選擇男孩.獨生子女政策,使重男輕女,變成重男棄女. 2.有利於提高人口總體素質.獨生子女素質問題,是困擾家庭和國家的大問題.城鄉不平等生育權,又導致人口素質逆淘汰.有些地方的人,為了規避超生罰款,濫用多胞胎激素葯,引起許多嬰兒不良後果. 3.減少獨生子女風險家庭.大量風險家庭的存在,不是國之所倚. 4.緩解中國老齡化問題,為社會化養老創造條件,保持經濟發展後勁,保持國家的綜合競爭力.發達國家老齡化,可引進外來移民緩解,中國老齡化後,難道也依賴引進移民?還有將來幾千萬中國光棍的問題,將迫使國家放開外籍女性移民來解決。希望不要走到大量引進移民這一步,否則計劃生育政策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相信這不是計劃生育的初衷,但生育政策要未雨綢繆,若等到問題暴發後,被動放開生育,就不好收拾了.一個人生下來,到就業要有近二十年時間,遠水解不了近渴。 5.國防需要.古訓有」獨子不當兵」.獨生子女軍隊戰斗意志會受個人和家庭影響,會薄弱.未富先老的社會,戰爭意志和決斷力也薄弱.中國的價值觀與列強不同,中國還有許多內憂外患,長期保持堅強的防範意識和備戰意志是必須的.何況任何國家,在進行戰爭以前,都要在人口上作長足的准備,鼓勵生育.現在印度不是叫囂十年內與中國必有一戰嗎? 6.有利於平息計生執法產生的民怨,緩和干群關系,有利於構建家庭與國家的和諧,實現家庭與國家的雙贏. 7.有利於維護人人平等的法律尊嚴,有利於減少在生育二胎指標審批中的腐敗和不公平現象,避免老實人吃虧. 8.減少國際社會對我國計生工作的負面看法,有利於維護人權,有利於人性和人文的回歸,有利於中國價值觀的推廣. 9.放開二胎,能讓計生部門騰出精力來進行生育服務,護助農村純女戶家庭,控制缺陷嬰兒率,提高人口素質。 放開二胎,可從現在做起,不必等到第六次人口普查之後,決策者要有雄心壯志,果斷將生育二胎的自由權歸還給人民.畢竟放開二胎,不是強制生二胎,人口不會反彈.現在放開二胎,還可避免計生系統人員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功利性地調查和統計人口數據,以得到鑿確的人口數據.待第六次人口普查後,國家再討論決定是否全面放開生育。 自從徵收社會撫養費以來,基層部門將這些費用作為收入來源,為得到更多社會撫養費收入,有變相放任超生的現象.與其這樣,不如放開全民二胎.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人口萎縮下的復興。中國人口多,是因為中國歷史長,中華文明悠久,但中國人口密度並不大,小於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人口密度。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也不是因為人口少,是因為他們發展起步早,是歷史的原因。現在發達國家都在積極引進移民,中國老齡化後將會使中國無民可外移。世界移民人口將被印度等人口大國壟斷,這不利於中華文化和價值觀的傳播,不利於維護中華民族在海外的利益。 對於中國可養活多少人,按國際標准人均0.8畝耕地,就可實現糧食自給,中國人均 1.4畝,離這底線還遠,所以中國現在有拋荒嚴重、賣糧難糧價低等現象。另外中國現在的單位GDP資源消耗量(包括水資源)是發達國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裡面開源節流的餘地還很大,從改變粗放式生產生活方式上入手,便可養活更多的人。 世界人口數量正浩浩盪盪向一百億進發,中國沒有必要強制減少人口了,可保持人口數量不增不減,這樣中國人口數量佔世界比例也將繼續下降。但這樣能保持中華民族的倫理文化,不讓中華民族這棵大樹損根斷根從而失去可持續發展能力。 農村老百姓說,現在我們可以大量生孩子了,小學初中不要錢了,高中大學有城市人民捐款,因為城市人民只能養一個孩子,他們錢多,沒地方用,只有捐給我們。將來城市人民的後代逐步減少,甚至斷子絕孫,還需要我們農村人們去補充。

『陸』 辯論賽 獨生子女政策利大於弊,正方怎麼辯論。

一:從人口,資源,環境,社會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家庭負擔方面回答
二:

『柒』 獨生子女政策利大於弊!

你可以說到:「孩子多了,一般到了老人去世的那個年齡段,在孩子多的家庭中就會出現財專產的爭吵鬧得兄屬弟姐妹合不來」就這一點可以說上一陣子,你也看過法治進行時吧,說說上面的案例等,相信自己一定行的!!嘿嘿……

『捌』 獨生子女好不好辯論賽反方三辯稿

有兄弟姐妹的好處!這是在鼓勵多生?!不過,有時候,你鼓勵別人多生專,別人屬還不樂意呢!養小孩的成本太大,工資低,物價高!國家是有錢,但是,老百姓沒錢,養不起,不敢生!獨生子女是最要緊的,結了婚,夫妻二人要贍養四個老人!生活不易!

『玖』 辯論賽我是反方:中國不該繼續實行計劃生育》此題目一辯該怎樣陳詞

我方觀點:計劃生育政策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不必提倡晚戀、晚婚、少生的政策。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有計劃地控制人口。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自製訂以來,對中國的人口問題和發展問題的積極作用不可忽視,但計劃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數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國家嚴重的老齡化,性別比例失調,未富先老的格局。
1、 人口結構發生變化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7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就指出,近年來,青壯年勞動力短缺現象正由沿海向內地蔓延,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正逐步向供不應求轉變。
2、老齡化問題嚴重
根據2000年11月底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8811萬人,占總人口的6.96%;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占總人口的10.2%。如果按照國際通行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即為老年型人口結構類型的話,那麼早在2000年,我國已開始邁入老年型社會。
3、我國生育率已經過低
中國需要平均每個婦女生育2.3個以上孩子才能保持人口世代更替,社會、經濟也才能持續發展。在經濟發展和計劃生育雙重作用下,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完成了人口轉變,生育率(婦女平均生孩子數)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發現已經降低到極其危險的1.22,年度人口抽樣調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也證實了生育率只有1.3左右。
4、人口過少對中國經濟的壞處
1,,缺少潛在需求;2、缺乏經濟發展所必須的勞動力;3、市場規模小,影響貿易活動;4、影響產業規模的擴大,增大了經濟發展的限度。
5、計劃生育對男女雙方帶來的問題
現在多數男女婚後需要撫養4位老人,生活經濟壓力明顯增加。另外晚婚可能導致生育疾病,出現大齡產婦,未必會帶來優生的效果。

如果要詳細的就採用下面的吧!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有計劃地控制人口。計劃生育的方針、政策和制度措施等,主要意義是有效控制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的情況,以防人口數量的過快增長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的增長和環境、資源的不足的矛盾,以致破壞社會的和諧與穩定。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自製訂以來,對中國的人口問題和發展問題的積極作用不可忽視,但計劃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數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國家嚴重的老齡化,性別比例失調,未富先老的格局。
二 提出取消計劃生育的背景(立論點):
1. 人口結構發生變化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7年人口與勞動綠皮書》就指出,近年來,青壯年勞動力短缺現象正由沿海向內地蔓延,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正逐步向供不應求轉變。研究報告表明,中國勞動年齡人口(15歲到59歲)供給增長率在2004年首次出現下降,預測到2011年左右,勞動年齡人口開始不再上升,2021年開始絕對減少。該課題負責人、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窻呼籲決策者警惕:到2013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可能轉變成「人口負債」。2008,2009年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的勞動力短缺已經印證了上述預測。中國實行了31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的滯後效應已經顯露,製造業中堅力量的20歲至39歲年齡段人口減少逾五分之一。從1990年到2000年的輕工業時代,吸納了1億多豐富而廉價的農村勞動力。到2009年,這些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製造業工廠的工人使家電、服飾、玩具、陶瓷等45個行業的100多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2000年至今的重化工業時代,依靠資本和技術的大工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開始減弱,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起來。未來15年內,中國新增勞動力總量將急劇下降,目前低技術勞動力的供給已經達到頂峰,正面臨向下的巨大拐點。而受過良好教育的中高端勞動力供應則會快速增長。勞動力將逐步替代資本成為我國最稀缺的要素,這意味著造就了中國經濟騰飛的廉價勞動力無止境供給行將結束。
2.老齡化問題嚴重 根據2000年11月底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8811萬人,占總人口的6.96%;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占總人口的10.2%。如果按照國際通行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即為老年型人口結構類型的話,那麼早在2000年,我國已開始邁入老年型社會。
另據2002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全國人口比重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7.0%高1.2個百分點。發達國家老齡化進程長達幾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國用了80年,美國用了60年,而我國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的速度還在加快。發達國家社會進入老齡化時,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到8000美元,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有能力解決老齡化帶來的一些社會問題。相比之下,2003年我國人均GDP僅為1000多美元,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尚處於世界中下水平時,老齡化程度卻已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呈現了"未富先老" 的特徵。 從2020年開始,中國將步入老齡化嚴重階段;2050年,中國將步入超高老齡化國家行列。我國社會步入老齡化前後不到20年,不可否認,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是推動和加速社會老齡化進程的主要原因。同時,由於近20年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疾病控制、衛生條件及生活質量快速提升,那種普遍存在的"少生、少死、高壽"的現象也是重要因素。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社會問題。

首先,勞動年齡人口對老年人的贍養負擔加重。據一項研究測算,2000年我國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只需負擔15.6個老年人,2050年則要負擔48.5個老年人。研究認為,在未來50年中,前20年,我國存在一個低撫養比時期,這期間兒童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已經下降,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比重剛剛上升,總撫養比處在從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

其次,社會保障問題突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楊建華說:"農村不像城鎮那樣,老年人享有各種社會保障,原先集體供養老人的制度隨著集體經濟的解體而瓦解,農村養老主要通過家庭贍養自行解決,而農村家庭養老受到他們子女本身經濟實力和是否具有孝心兩個方面的影響,老年人贍養糾紛和因贍養引起的自殺事件時有發生。農村老年人口普遍缺乏養老、醫療、照料服務等基本社會保障,因此出現老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最後看不起病的問題。這在我國中西部貧困地區尤為突出,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和小康社會的建立。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壽命的延長,因疾病、傷殘、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顯著增加,給國家、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此急需解決好社會保障問題。"

由於二元經濟結構的存在,社會保障重在城鎮,城鎮職工社會保障基本框架雖已初步形成,但正經歷著未來人口老齡化的考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使得大批農村人口轉為城鎮人口。根據建設部對城市住房需求的預測,2020年將新增城市人口2.6億,2050年將再增3.3億。屆時,城鎮化水平將達到70%。在城鎮化進程中,結合小城鎮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的養老保險辦法急需研究出台。

第三,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身體健康狀況下降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與此相關的心理、膳食和社會因素也不容忽視。研究表明,有大約1/3左右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獨、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城市部分老年人體重超重,農村部分老年人營養不良。忽視個體在體力和智力上的差異,"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喪失,使老年人過早處於被"養"起來的生活狀態。老年問題對經濟的影響尤為突出。

一個國家的國民收入經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後,最終要形成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兩部分。積累基金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國民收入一定的情況下,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消費基金多,積累基金就少,反之,消費基金少,積累基金就多。積累基金多意味著國家和企業可以拿出更多的錢用於投資和擴大再生產,這對拉動經濟增長是至關重要的。但是,人口老齡化會導致養老經費的不斷增加,從而導致消費基金的增加,相應地就使得積累基金相對減少,這對擴大投資是不利的。加上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使得退休金總額也在不斷地上升,1978年全國離退休人員社會保險福利費用總額為17.3億元,到1997年增加為2068.3億元,19年間增長了119倍。有人預測,到2030年,這一費用將達到73219.5億元,2050年將達到182195.2億元。這個龐大的數字會對國家的財政和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困擾。
另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的下降,導致勞動力不足。勞動力是構成生產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勞動力數量的多寡及其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的大小,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國雖然已進入了老年型社會,但勞動力資源卻十分豐富,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勞動力老化的問題將十分明顯,目前一大批中青年勞動力在若干年後也將步入老年,由於勞動年齡人口老化不利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老年問題對社會穩定也將產生一定的影響。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現收現付的養老社會保險體制,養老金是直接從企業收入中支付的,如果企業的退休人員多,企業用於養老的負擔就重,在職人員的收入就可能受影響,這樣,就可能導致在職人員的不滿,從而引發在職和退休的兩代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而實際上,退休人員所領取的養老金,是他們過去所創造的財富的一種補償。但是,由於在實際操作上表現為直接從在職人員創造的價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職人員的誤解。

老年問題對家庭代際關系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傳統家庭,由於子女多,加之那時候老年人壽命較短,家庭供養老年人的時間相對也較短,子女供養老人的負擔相對來說也比較輕。而現代,特別是推行獨生子女政策以來而導致的"4-2-1"家庭格局的出現,導致一對夫婦要面對供養雙方的父母和撫養一個未成年子女的沉重負擔。這種負擔不僅僅限於經濟上,還包括用於照料和護理老人的時間支出上。照料和護理老人需要時間,而對於勞動人口而言,時間就意味著收入的高低。久而久之,子女對尊老愛老的道德觀念會產生排斥心理,厭棄老人、歧視老人、虐待老人的現象會增多,兩代人之間的矛盾會不斷加劇。而代際矛盾如果解決得不好,就必然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3. 我國生育率已經過低 中國需要平均每個婦女生育2.3個以上孩子才能保持人口世代更替,社會、經濟也才能持續發展。在經濟發展和計劃生育雙重作用下,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完成了人口轉變,生育率(婦女平均生孩子數)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發現已經降低到極其危險的1.22,年度人口抽樣調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也證實了生育率只有1.3左右。這可以從近年中小學學生銳減,學校大量關閉得到佐證。2009年高考生源也開始減少了,根據人口普查資料,2019年大學年齡(19~22歲)人口將只是2009年的53%,這意味著大量高校將因為生源短缺而面臨破產。
要保證人口相對於上一代不增加也不減少(世代更替),目前發達國家的總和生育率(婦女平均生孩子數)需要達到2.1。而由於嬰幼兒死亡率和出生率別比發達國家要高,中國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應該在2.3以上。生育率如果高於更替水平,會有人口膨脹壓力;如果低於更替水平,今後將出現人口減少。
中國於1971年開始實行計劃生育,1980年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社會越發達,養育成本越高,生育意願越低,婚齡、育齡越晚,不孕率越高,生育率也因此就越低。在經濟發展和計劃生育的雙重作用下,總和生育率從1970年的5.81下降到1979年的2.75,1990年的2.17,1995年的1.43。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生育率只有1.22了;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再次證實生育率只有1.33。
中國每年出生人口從1980年代後期的2500萬左右下降到1996年之後的1300萬左右,人口結構呈倒三角形,是不穩定的人口結構。年齡結構不穩定,導致養老危機;性別結構不穩定,導致光棍危機;民族結構不穩定,可能導致民族矛盾。而美國和印度都有穩定的人口結構:美國是柱狀人口結構,印度是正三角人口結構。
就是說,1971年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的時候,生育率遠遠高於世代更替水平,有人口膨脹壓力;但現在中國的生育率早已低於世代更替水平,意味著即將面臨人口萎縮。因此,中國的人口政策需要盡快由人口控制向人口發展轉變。
4. 人口對中國經濟的好處和壞處 首先,對人口過少的國家:1,缺少潛在需求。2,缺乏經濟發展所必須的勞動力。3,市場規模小,影響貿易活動。4,影響產業規模的擴大,增大了經濟發展的限度。
其次,對於人口過多的國家:1,人口增長吞噬經濟發展成果,要使經濟發展的速度超過人口增長速度,那麼所需要的資本額也要相應增大。2,在土地及資源不變的條件下,人口規模越大,人口壓力九越重。工業社會前期的主要產業是農業,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本就得從農業中准備。而人口密度過高,人均土地和資源佔有量減少,勞動力生產水平及生活水平就會降低,以及起飛所必需的資本形成也會隨之降低。
人口增長過快對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很多不利條件:1,惡化人均佔有資源量。2,增加失業。3,降低教育水平和勞動力素質導致熟練技能的勞動力缺乏的現象。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人口的過快增長卻增加了大量的勞動力,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有及其有利的一面:1,增加投資吸引力,國民生產總值規模較小的國家,在發展初期會保持經濟高速增長。2,加速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提高了加工類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有利於出口企業的發展。
我方可以從以上四點立論。

下面的這個是摘抄,上面那個是自己總結的。你適當採納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拾』 獨生子女好不好反方辯論詞(急~急~急~

有利也有弊,要是長久下去保證會讓人類滅絕!另外小孩今後沒有親人來往。但對懶惰者來說,可以省事,對社會來說少浪費份資源。

閱讀全文

與反對獨生子女政策辯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給父母買什麼 瀏覽:191
退休年齡和單位有爭議怎麼辦 瀏覽:621
成都老年人旅遊 瀏覽:233
殘疾人買養老保險 瀏覽:170
怎麼拒絕養生項目 瀏覽:687
內黃養老保險交多少錢 瀏覽:859
老年人開衫絲棉襖 瀏覽:356
父母身上有點疾病怎麼說 瀏覽:977
怎麼看待父母偏弱者 瀏覽:185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卡掉了三台 瀏覽:177
孝順媽的小品 瀏覽:479
養老院接待室 瀏覽:844
老年痴呆病人走失路線 瀏覽:687
石家莊欒城農村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313
榮昌康敬老院 瀏覽:870
上海市腫瘤所入職體檢都查什麼 瀏覽:602
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計算器 瀏覽:489
總體檢測試陽性是什麼意思 瀏覽:600
高曉攀敬老院女師傅是誰 瀏覽:71
如果去世怎麼才能將財產給父母 瀏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