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獨生子女的理論評價
一些反對者稱,參照發達國家社會的經驗,應該擔心的是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減少而不是人口爆炸。一胎化政策造成中國「四二一」扭曲型家庭結構(意即四名祖父母與二名父母皆由一名獨生子女扶養),讓年輕夫婦背負沉重的扶養負擔,也讓社會高齡化問題日益嚴重。
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鄭斯林聲稱:中國漢族人口老齡化和實行計劃生育有關系,但這只是中國老齡化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若不實行計劃生育,中國將會面臨更急迫的人口問題。 由於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和客觀條件的限制,一胎化政策造成男嬰比例的迅速增加,尤其是農村地區。依現行政策規定,農村人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則不允許第二胎,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則允許第二胎。所以在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和社會保障不夠要養兒防老的現實下,胎兒性別選擇非常嚴重--普遍是在農村等地--未來將會出現許多找不到妻子的男性;有學者指出,除了對女性的傷害外、異常的性別比也會傷害男性,大幅提高男性犯罪率、增加戰爭可能。中國的男性比女性要多3700萬人,而2005年出生的人口男女性別比已經達到118.9:100,男性比女性多20%。這種性別的嚴重不均衡可能會在未來的二三十年之內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
由於獨生子女政策在中小城鎮以及大城市的嚴格執行,中國大陸中小城鎮以及大城市中已很少有男尊女卑的觀點,男女平等成為主流,獨生子女政策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大陸男女平等的發展;但也有一些人認為這只是讓女性染上公主病,不能稱為兩性平等。 少數民族增長遠遠快於漢族,從1953年佔全國人口6.1%,到1990的8.04%、2000年的8.41%、2005年9.44% 。2005年全國抽樣普查中,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增加2355萬人,增長了2.03%;少數民族增加了1690萬人,增長了15.88%;少數民族增長速度為漢族7倍以上。在這批新生兒之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經達到了42%。少數民族人口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對少數民族在就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少數民族和漢族結婚的後代大部分登記成少數民族,無論其少數民族血統的多寡。
城鎮漢族居民大多隻能生育一胎,而農民大多可以生育兩胎,造成城鎮漢族居民人口的萎縮。此舉被認為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相矛盾,但是隨著大量農民在事實上(即使未獲得城市戶口)移居城鎮,事實上居住在城鎮的人口比例在增加,同時亦漠視了城市人與農村人的矛盾。另外中國城鎮人口人均收入比農村人口收入高很多,但一般只有一個孩子,造成大量農村新生兒沒有足夠的資源獲得良好的教育與社會環境;而同時城鎮漢族居民的獨生子女往往被嬌慣,成為中國社會貧富兩級分化的人口原因。 進一步,受過良好教育、經濟狀況較好的人群通常比較自覺遵守計劃生育政策,能正確使用計生用品,或者出於其它原因(擔心無法負擔養育孩子的花費等),少生或者不生孩子。而經濟狀況較差的人群通常受制於傳統觀念,不願遵守計劃生育政策或者不會使用計生用品,多胎多生。在全世界,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的平均有較少的子女,而計劃生育政策會加強這個現象。 80後成獨生子女的代名詞。因為一胎化的影響,獨生子女的父母對孩子一般都過分溺愛,也產生了一個特有的名字「小皇帝」,指的就是孩子在家裡享有皇帝般的地位。所以獨生子女普遍以自我為中心,不喜與人交往,並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也有觀點認為,中國新一代的獨生子女所具有的獨立的性格特徵,無拘無束追求自由的生活態度,將有力地推動中國社會的轉型,推動中國社會的民主法制進程。
這些都引起了一些社會問題和相關討論。
2007年3月15日,第十屆政協會議上,以葉廷芳為首的29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要求盡快停止執行一胎化,恢復「一個不少,兩個正好」政策。葉廷芳說:「獨生子女缺乏兄弟姊妹,其自然成長的天性受到壓抑,必然導致人性的變異。」 生育潮的主體由80後獨生子女一代構成,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1、父母和祖輩的溺愛嬌寵,容易使子女變得自私,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從不知為別人著想;2、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幼時缺少與小夥伴一起游戲的集體活動,既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性,所以社會適應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3、在家裡,父母代勞獨生子女的許多本應自理的工作,易於形成依賴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勞動自覺性;4、對「獨苗苗」百般袒護,長者不願約束孩子孩子在家庭這個最早加入的社會結構中,未能養成尊重長輩、遵守紀律的自覺性,而是任性驕橫,家庭成員關系顛倒,走向外部社會也不懂得尊重別人。這些客觀存在也是,獨生子女容易抑鬱症的原因之一。
⑵ 你對獨生子女有什麼看法
我自己就是獨生子女。
在我小時候時,總有親戚開玩笑地口吻說"你爸媽有了弟弟妹妹就不愛你了"。小朋友完全就是聽什麼信什麼的,所以我就信了他們的話。很生氣地告訴爸爸媽媽,不準他們再生了。就算他們生了,我也會把ta掐死。是的,你們沒看錯,掐死。
後來因為各種原因,爸媽也就真的沒有再為我生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了。
等我上了高中,突然開始羨慕有弟弟妹妹的人了。但這個時候媽媽已經不適合再懷寶寶了。
現在我想起這些事都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我為什麼反應會如此強烈呢?但我已記不清他們究竟說了多少類似的話,又有多少人這樣跟我說過。我只是驚心於我的"惡毒"。甚至時時伴有愧疚。有時甚至自嘲,自己該!
有親生姊妹的陪伴肯定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樂趣,不一樣的溫暖。到自己老了父母也不在了,也有人陪伴,跟自己留著一樣血的親人還在啊,自己不至於那麼孤獨。但是很可惜,我是獨生子女……
作為獨生子女的很是羨慕不是親生子女的別人。
不能否認的是,現在有的獨生子女,就是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從小被家人寵到大,以至於長大了目中無人,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從不知道考慮別人的感受。
但是,也有很多的獨生子女是根正苗紅的好青年啊。這個還是要看家庭的教育吧。不能把全部的過錯都放在"獨生兒女"的身上。這個鍋我們不背啊!我們也是很懂事的啊。當初只是年少無知……
⑶ 對待獨生子女你有什麼看法
對待這個獨生子女,我想很多人他們都有著不同的看法,也有的人他們覺得作為獨生子女真的太幸福了,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我的看法到底是什麼?
第1點確實讓人非常的羨慕。
那麼在我們農村這邊很多人他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家庭當中有一個獨生子女,因為他覺得這樣子很危險,當自己老了以後,如果孩子靠不住,那該怎麼辦?那豈不是讓自己面臨巨大的風險嗎?所以對於獨生子女確實要多一點努力,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另外也要照顧好家庭,我覺得真不容易。
⑷ 你對「獨生子女政策」有什麼看法你認為這是成功還是失敗
獨生子女政策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女性地地位,我認為這是成功的
弱化、輕視女性是中國長久以來存在的陋習,如果只是靠宣傳來提高女性地位不知要多少代。而獨生子女政策斷絕了部分家庭一定生出兒子的念頭,使父母只能全心投入獨生女的培養。而且在獨生子女政策實施時,實施較嚴的是公務員、國企和大城市,屬於當時社會生活條件較好的,因此這些家庭的女性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做一些更有價值的工作。
⑸ 你怎麼看待獨生子女家庭
我看人,看透不說透,
⑹ 獨生子女性格方面有什麼優缺點
獨生子女優點:
1、擁有全家人的愛,是家人的核心,有較優裕的物質生活條件。
2、由於父母只有獨生子女,不會被撫養孩子的瑣事所拖累,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他們所喜歡的工作和事業,有利於他們的進步或提升。
3、父母負擔輕,壓力小,他們有更充裕的資金和精力來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發展自己的愛好。比如旅遊,等,這樣他們的生活品質會更高。
4、花在教育子女身上的時間、精力和投資會更多,這樣有利於對孩子的培養。
獨生子女缺點:
1、任性
造成任性原因,一是由於家長的溺愛;二是由於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互教育的夥伴,沒有人跟他們爭取平等的權利,這使得他們缺乏克制。
2、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
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中,家長總是對孩子干什麼都不放心,而不準孩子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無端地剝奪孩子活動中得到實際鍛煉的機會,這是造成他們自理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3、嬌氣
嬌氣重,適應能力差,意志脆弱,在困難面前往往畏難而退、半途而廢,這主要是由於家長嬌生慣養的結果。
4、不合群
雖然很多研究不支持獨生子女不合群的觀點,但獨生子女的一個最大特點是「獨生」,不善於和別的兒童友好相處、團結合作,而只關心自己等容易形成孤僻性格。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視為獨生子女:
(一)本人十四周歲前被收養,養父母無其他子女的。
(二)由社會福利機構撫養成人且沒有兄弟姐妹的。
(三)夫婦只生育一個子女,該子女以及該夫婦依法收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棄嬰或兒童。
(四)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婦離異後,該子女經法院判決或協議由一方撫養並長期共同生活,且撫養方未再婚或再婚後未再生育的。
⑺ 獨生子女的利弊
獨生子女的好處是可以獨享父母的愛,缺點是在父母老了以後要承擔很重的責任。
獨生子女在家中常常感到自己是被人熱愛和歡迎的,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安全感,這是幼兒心理健康良好的基礎。因此多數獨生子女情緒愉快,性格活潑,朝氣蓬勃,容易樹立積極向上的心理,有利於激發探索世界的主動性、積極性。
獨生子女在經濟上、物質上往往得到優先的、可靠的保證。在營養、服裝、圖書、玩具和學慣用品各方面的條件下,一般比非獨生子女優裕。就是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一對夫妻也因為只有一個子女,總是盡量滿足孩子發展的基本需要。
(7)獨生子女家庭的觀點擴展閱讀:
中國內地計劃生育政策自實施以來,就倡導著只生一個好,國家對獨生子女實行獎勵政策。凡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都是可以領到獨生子女費。
凡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從領證之月起到子女14周歲止,每年發放獨生子女保障費60元,單方領證的對象發放30元(2006年發放對象為獨生子女出生於1990年7月1日以後的)。根據地區不同的情況,發放的獨生子女費是不同的,這就牽涉到獨生子女費的發放標准。
獨生子女費的發放標准,內容包括職工晚婚的、自願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或者未生育且依法只收養一個子女的、育齡夫妻符合規定可以再生育子女的夫妻,自願不再生育的,依法領取退休金的獨生子女父母等。
⑻ 獨生子女家庭優缺點
自開放二胎政策以來,很多父母都選擇要二胎,一方面會希望要有個人給孩子作伴,再一方面,會覺得以後孩子的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了,至少有人能一起分擔照顧老人責任。所以現在很多人,生了二胎之後會自帶優越感,有時候甚至還會可憐獨生子女家庭,但其實獨生子女家庭,真的有想像的那麼慘嗎?
雖然獨生子女家庭和二胎家庭各有各的優勢,但是網友們的討論卻從未停止過。
網友一:覺得獨生子女孤單的,都是非獨生子女,有趣。
網友二:算了吧,本人獨生女一枚,壓力壓得氣都喘不上,家中本就窮,這些年也就只是湊合能過,根本沒存款,老人也沒買保險,是沒多餘的錢買,媽媽還是糖尿病,你說壓力如何?現在堅持生了兩個小孩,不想小孩以後像我一樣,從小沒人幫忙,老是受欺負,長大了,兩姐弟也有個幫扶,萬一老人生病過世,幫忙跑的人都沒有。我相信,自己是獨生子女的,大部分不願意讓孩子也是獨生子女了。
網友三:我就說我自己的家庭,我是女孩,比弟弟大四歲,我爸爸工作很辛苦,砌了新房子,自己還沒住一天,就去世了。家裡的房子肯定是給弟弟的,他們幾十萬的存款也是給弟弟的,媽媽身體不好,一年住幾次院,辦手續、照顧、送飯都是我兩口子全包。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眼不見為凈,所以我堅決不生二胎,對孩子不公平,沒有人能真正一碗水端平。
其實不論是生二胎也好,只生一個也罷,全憑自己以及家庭成員的選擇,還有自己的個人意願。寶寶的多少和家庭的責任有關也無關,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一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那麼,您是怎麼看待二胎問題的呢?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
⑼ 你們對獨生子女有什麼看法
關鍵是對國家履行義務,獨生子女對家庭有害也有利,害處:1.獨享父母的愛,容易養成嬌生慣養(不嬌生慣養,唯一的孩子捨得打罵嗎),自理能力相對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差。2.缺乏團結、謙讓意識,沒有兄弟姊妹間相互謙讓的生活經歷。3.家庭風險巨大,一個孩子出事(特別是父母50歲以後),全家將徹底奔潰。4.養老壓力巨大,特別是中國社會福利匱乏的過度,父母80歲喪失勞動能力後,無人養老。 益處:1.生育負擔相對多子女家庭要輕一些。2.孩子結婚,買房壓力小一些,甚至可以和父母一起住,畢竟是房產實際唯一繼承人。.3.家庭矛盾或許少一些,畢竟兄弟子女是旁系血親,而父母、子女是直系血親。少了兄弟姊妹間為分家產鬧矛盾的不愉快。
⑽ 關於中國獨生子女的利與弊的資料
(1)獨生子女成長的有利因素
第一,營養多。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可以享受優厚的經濟待遇。
第二,愛多。獨生子女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愛的焦點,成為家庭中的中心人物,家長有時間也有精力傾注他們的愛撫、關懷和教育,他們大都能得到真正的母愛,這能促進他們心理正常的發展。一般來說,獨生子女活潑、開朗,對成人充滿信任。
第三,知識多。獨生子女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多是成年人,在享受愛撫的同時,也能獲得大量知識,家長們肯下功夫,研究獨苗苗的教育,方法主動、自覺,有意識讓孩子多看多聽,促進了他們智力的發展。
第四,期望多。獨生子女從家庭的所有長輩那裡得到多種期望,不僅多而且高,他們從小就生活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各種期待中,有的用言教明確灌輸,有的用感情暗示。這些大人的憧憬,逐漸內化為孩子自己的思想。他們大都自信,好學上進,有榮譽感,自我感覺也「良好」。
獨生子女生活在「四多」的環境里,從總體上看,比非獨生子女具有更好的德、智、體發展條件和可能。
(2)獨生子女容易形成的弱點。
第一,嬌。獨生子女家長心裡總有個隱蔽的唯恐有虞的緊張感,生怕孩子磕破碰壞,所以,愛採取重營養滋補,輕體育鍛煉的做法,於是,胖墩型、豆芽菜型孩子增多,他們常常依賴成性,缺乏獨立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在成年之後,他們經過坎坷,碰壁的摔打,才會對童年的嬌慣有了清醒的認識。
第二,任性。獨生子女父母由於處處順從孩子、滿足孩子,形成了獨生子女說一不二的任性性格。他們到學校,也想讓同學和老師服從自己的意志,因此,群眾關系很不好。
第三,獨。獨生子女在沒有兄弟姐妹缺少同齡夥伴的生活環境,容易形成「獨」的特點。性格上孤僻,感情上自私,不關心他人,卻把別人關心自己視為當然,沒有「手足情」的體會,在集體中不合群,總想「拔尖」,叫別人都讓著他,我行我素,不聽勸告,對家長和其他成人,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不屑禮貌。補上這類孩子社會化的一課,是相當困難的。
第四,懶。由於家長過於「勤快」,獨生子女缺乏家務勞動機會。家長事事阻攔,獨生子女只得游手好閑,越懶越笨,越笨越懶。他們體會不到創造的樂趣、勞動的辛苦,因而也缺乏同情心,缺乏勞動協作的精神,對勞動的成果也不懂得愛惜。這勞動的一課,到孩子組建家庭時,還得有一番痛苦的磨練。
以上四點,是說獨生子女容易形成的弱點,卻不是必然形成的弱點。只要教育得法,獨生子女的有利因素就會充分發揮,這些弱點也完全可以避免。非獨生子女家庭,如果不注意教育方法,同樣會出現這些弱點。所以,關鍵在於父母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