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爸爸喜歡疼愛自己女兒是什麼表現
我們都知道,跑男中的鄧超簡直就是一個女兒控,每次在提到小花妹妹的時候,總是洋溢著一臉的幸福。鄧超很寵愛自己的小女兒,雖然多次發微博說小花妹妹總是在折騰自己,但是從言語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對女兒的喜愛之情。
女孩兒和爸爸親近,這雖然是好事,但是在當女孩兒到了一定年齡時,爸爸就要注意和女兒親近的距離了,要掌握好和女兒親近的「度」,要懂得避嫌。
最近和一個朋友聊起了女兒的話題。朋友說:我妻子在三年前給我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每次看到小女兒的時候,我都感覺自己的心要被女兒甜甜的笑臉融化了。不是有「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小情人」這么一句話嗎?對於我來說,我的確感覺是這樣的,妻子有時候都會吃醋說我有了女兒就不喜歡她了。但是,也有很多人說,在女兒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要注意和女兒親近的距離,要注意避嫌。孩子現在才三歲,這還小吧?應該避嫌嗎?
對於父母來說,很多父母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還小,這才幾歲大,還什麼都不懂呢。所以,不會太過注意避嫌,直接會在孩子面前換衣服之類的。但是,孩子一般在3歲左右的時候就有了性別意識。對於女孩子來說,她們的大腦發育更早,所以女孩兒一般在2歲左右就有了性別意識。
爸爸們要注意了,在女兒有這么「表現」的時候,就要注意避嫌了哦。
一、 女兒對於爸爸過於親近,會變得不好意思
小編的表哥最近發現,原來很喜歡自己親親的女兒,現在每次准備親親女兒時,女兒會變得不好意思,更是會直接推開自己的臉,這樣表哥很是郁悶,覺得女兒是不是不喜歡爸爸了。
其實,對於小侄女這樣的情況來說,這表示孩子的「性意識」開始萌芽了,她們有了性別意識,面對和自己不同性別的爸爸的親近,會變得害羞。
所以,在這種時候,爸爸們不論多麼喜歡和女兒親近,都要注意「避嫌」了,不要再隨意去親自己的女兒了。
二、 想要擁有自己的小空間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慢慢開始變得對外界敏感起來,同時也知道了性別不同,在異性面前會害羞。當自己的女兒要自己去洗澡、上廁所時,爸爸們就要注意了,這意味著女兒已經有了「性意識」。
所以,這時候爸爸們不要再粗心大意,覺得都是自己的孩子,孩子還小洗澡什麼的沒什麼,而是應該注意「避嫌」。
三、 好奇自己是怎麼來的或是問奇怪的問題
有粉絲私信我說,女兒看到電視中接吻的鏡頭,問道兩個人親親就會有小寶寶嗎?對於這個問題,粉絲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覺得很尷尬。其實,在孩子漸漸有了「性意識」後,他們就會提出類似的問題,父母這時候不要羞澀於不好回答,而是應該正確地教育孩子這個問題。在國外來說,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
如果孩子會問這類問題時,爸爸們也就要注意「避嫌」了。
雖然說不論男孩兒也好,還是女孩兒也罷,都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還是也要在孩子有了「性意識」後,主動學會避嫌,同時要盡早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了解一些可以了解的知識,更是可以讓孩子懂得當自己在被侵犯時,保護好自己。
爸爸媽媽們你們覺得呢?
『貳』 父母愛孩子的表現有哪些
父母愛孩子都是從各個方面去替孩子考慮,什麼都想為孩子考慮好。
『叄』 父母溺愛孩子一般表現在哪些方面
不管那方面,只要小孩子不受傷的,全全順
『肆』 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體現在哪些方面
父母對兒女一切都不求回報,對兒女照顧的無微不至,體現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回例如,父母讓你們上學小答心點,左右看路,又例如,父母讓你們學一些知識,對你平常的教育,所以無私的愛體現在物質方面,精神支柱方面,奉獻方面等等,用心體會,你會發現父愛母愛很偉大。
『伍』 父母太過於溺愛子女,在生活中會有哪些表現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家裡人都要圍著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游盪盪,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包辦代替
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喂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裡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製力的種子。
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陸』 父母對子女付出是愛的表現,但要如何掌握尺度呢
父母愛孩子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無條件為孩子付出,但是父母一定要明白,無條件付出的同時要讓孩子知道,這是有一個限度的。可以愛孩子,但是不能溺愛孩子,而且要在孩子有原則的基礎之上,去對孩子進行付出,才會有效果。有些家長認為自己無限的去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就是在愛孩子。但是這是一種無知的愛,孩子在被愛的同時接受的僅僅只是物質教育,他們的精神上,沒有得到一個好的寄託。
為孩子洗手做羹湯,而孩子付出了同樣的關心以及溫暖,這樣的愛才會讓人覺得是值得的。父母一味的付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收獲的這些愛都是理所應當的,他們不會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表現。他們還會被這種愛寵的無法無天,最後還會導致孩子找不到自己成長的方向。所以家長一定要明白,對孩子的愛千萬不要太滿。
『柒』 父母對子女的愛怎麼形容
1、父愛這字眼是多麼的平凡,但這種愛是多麼的不平凡。
2、當你孤獨時,想想你的母親;當你飢餓時,想想你的母親;當你寒冷時,想想你的母親;當你成功時,想想你的母親;當你失敗時,想想你的母親;當你生病時,想想你的母親;當你迷路時,想想你的母親。
3、母親的愛猶如於春天裡燦爛的陽光,帶給我溫暖,帶給我光明;母親的愛,猶如於狂風中的一把穩定而沉著的大傘,為我遮風擋雨;母親的愛,總在我困難的時候給予我幫助,給予我動力。那股如絲般連綿不斷的愛意成為我堅強的後盾,讓我時時刻刻不再有空虛的感覺。
4、父愛就是一座山!它會在我困難時給我力量,它會在我迷茫時給我方向,它會在我失落時給我信心,它會在我成功時給我祝賀和警醒父愛,是支撐我生命的偉岸的山!
5、生活讓我變得懂事起來,生活也讓父母變得蒼老了許多,看著媽媽臉上的皺紋和爸爸兩鬢的白發不由得心疼起來,看著他們倆笑了,笑得如此地欣慰,他們是那麼地愛我。
6、父母的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愛,自從我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父母就開始愛著我們,直到永遠。
7、父愛如山,它沒有修飾,沒有言語,卻始終聳立在你的生命之源,伴隨著你走過每一條坎坷而孤獨的路程……
8、父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父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父愛像一本厚重的書,耐人尋味;父愛像一杯甘醇的酒,回味無窮。
9、父愛其實很簡單。它像白酒,辛辣而熱烈,讓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澀而醇香,容易讓人為之振奮;它像茶,平淡而親切,讓人自然清新;它像篝火,給人溫暖去卻令人生畏,容易讓人激奮自己。
10、父母的愛,是一種對兒女天生的愛,自然的愛。猶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這能夠維護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偉大、最美妙的力量莫過於父母對我們的愛。
11、縱使是丹青高手,也難以勾勒出父親您那堅挺的脊樑:即使是文學泰斗,也難以刻畫盡父親您那不屈的精神;即使是海納百川,也難以包羅盡父親您對兒女的關愛!
12、山是樸素的。因為是山,所以父愛朴實慈祥。它的外表並不華麗,卻擁有無比之深的內涵。它並不像母愛一般和藹,寬容,受人推崇,但它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不求回報。父愛並不隨處可見,它是寓於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去體會的人才能體會到那其中濃濃的愛子情深。
13、微風拂過,我彷彿看到父親微笑著站在面前,緩緩地撫摩著我的秀發,他雖然不說話,但我卻讀懂了他那慈愛的眼神。在父親的目光里我讀懂了一種博大的親情,那是一種江海般寬大胸懷,一種升華的'父愛。
14、父愛是一座山峰,讓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風霜雨雪也沉著堅定;父愛是一片大海,讓你的靈魂即使遇到電閃雷鳴依然仁厚寬容。父愛是一道光輝,讓你的心靈即使瀕臨與黑暗也能看見光明大道;父愛是一陣微風,讓你的思想即使沾上骯臟的污垢也能煥然一新。
15、父愛永遠都是沉默的。父愛雖然沒有母愛那樣的細膩,卻比母愛更加厚重。當你以一顆真摯的心,仔細體會和感悟那份沉默時,你的生命就定將得到更多的溫暖、更多的幸福。那沉默之中所蘊含的是熱切的鼓勵,狠狠的鞭策和殷殷的期望。
16、父愛沒有延長的柔水,沒有體貼的溫馨的話語,不是隨時可以帶在身邊的一絲祝福,也不是日日夜夜陪你度過的溫度,父愛是一滴淚,概括了全部的語言。
17、父親的愛,是春天裡的一縷陽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裡的一絲涼風,吹散了我心中的煩熱;是秋日裡的一串串碩果,指引著我走向成功;是冬天裡的一把火,溫暖著我那顆冰冷的心。父親的愛,無處不在!
18、媽媽是我最偉大的老師,一個充滿慈愛和富於無畏精神的老師。如果說愛如花般甜美,那麼我的母親就是那朵甜美的愛之花。
19、生活中,父愛不如母愛偉大,他渺小而平常;父愛不如母愛深刻,它淺淺的在生活中印下一道痕;父愛不如母愛美麗,它撒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20、父親的愛,藏在粗糙的雙手中,那雙手,不辭辛勞地撐起了我們的家;父親的愛,藏在嚴厲的目光背後。
『捌』 父母疼愛孩子的表現有哪些
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的,喜歡給孩子製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無論是學習條件還是生活條件都追求最好的,生怕自己的孩子受一點的委屈。
『玖』 家長過於疼愛孩子有什麼表現
俗話說:「慈母懷中出逆子」,講的就是溺愛的害處。溺愛是愛的一種方式,但溺愛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很多時候,溺愛會成為親子關系惡化的罪魁禍首,因此溺愛是不可取的。可是,對於當下的許多父母來講,就一個孩子,自己真是恨不能把天上的星星都摘來送給孩子。
如果你問一對中國父母: 「你們活著是為了什麼?」十有八九會得到這樣的回答: 「還不是為了孩子!」
若你繼續追問: 「你們為什麼為孩子而活著?」他們會說: 「因為孩子身上寄託著我們全部的希望啊。」
的確,中國的父母差不多大半生都在為孩子忙乎著:從孩子出生,到長大,到上學、工作、結婚成家,甚至到生兒育女……恨不得承包全部過程,溺愛之心處處彰顯。
孩子是愛的結晶,熱愛自己的孩子是人的天性,然而,教育畢竟是一門藝術。中國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可謂不深,情不可謂不真: 「我願為你犧牲一切。」這似乎已成為中國父母的賭注。結果呢?與父母的期望大相徑庭的是,在父母的溺愛下,孩子竟然越來越不滿足,親子關系也瀕臨惡化的邊緣。
姜艷的父母老來得女,從小就對姜艷嬌生慣養,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親戚朋友都說姜艷的父母太溺愛孩子了,姜艷父母卻不以為意,認為這樣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小學畢業後,姜艷沒有考上心儀的重點初中,整天悶悶不樂。父母為了滿足姜艷上重點初中的心願,從本不富裕的家中拿出24000元錢,並到處拉關系走後門,終於將姜艷送到本市一所重點初中借讀。
另外,怕姜艷在學校食堂吃不好,姜艷的媽媽乾脆辭掉了安穩的工作,在姜艷借讀的學校的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住了下來,日常生活中對姜艷噓寒問暖,呵護備至。為了讓姜艷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連洗襪子和內褲這樣的小事,姜艷的媽媽都親力親為。
在物質生活上,姜艷的媽媽對姜艷更是有求必應,簡直就是百依百順。媽媽原以為,在這樣無微不至的關愛下,姜艷一定能夠安心學習,成為讓父母引以為傲的孩子。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父母的溺愛下,姜艷逐漸變成了一個自私自利、脾氣暴躁的女孩。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姜艷都是以小公主自居,希望周圍的人都能圍著自己轉。
一次,媽媽做的飯稍微有點兒成,姜艷就大聲地對母親叫喊: 「怎麼這么成,難吃死了!」
還有一次,姜艷因上課遲到而愛到老師的批評,她二話不說,打電話把媽媽叫到學校,逼著媽媽到教務處退學。見媽媽稍一猶豫,姜艷就發瘋似的向學校外跑去,直嚇得學校的老師和保安人員目瞪口呆。媽媽更是驚呆了,站
在那裡久久說不出話來。
像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姜艷的父母開始反思自己:一心愛護和照顧女兒,把她當成掌上明珠,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糟糕的局面?
相信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事情。父母的溺愛使得姜艷產生了過分依賴的心理。她在這份依賴之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整個人竟然變得霸道、不近人情,以為媽媽就應該對自己百般安撫,對母親的尊敬和愛戴盪然無存。而且溺愛也造成了姜艷的抗挫折能力低下,對失敗、挫折、意外打擊的心理承受力很差,稍一不順就會退縮,例如上文中,姜艷只是受了老師的批評就想退學。
可見,溺愛孩子真是害處多多。雖然父母忍不住想要愛護自己的孩子,不願意讓孩子受一丁點兒傷害,但是,父母要明白:溺愛的結果只能讓孩子變得任性自傲、依賴性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也由此遭到了破壞。作為父母,還真的應該好好研究一下如何理智地愛自己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