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子女父母 > 父母會詢問子女哪些方面的問題

父母會詢問子女哪些方面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2-01-09 07:08:33

Ⅰ 提一個家長最關心孩子的問題有哪些

家長:您關心過孩子的職業生涯規劃嗎

家庭是學生生活與成長的場所,也是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陣地。父母在其子女的職業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起著啟蒙和引導者的作用。家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是指家長根據子女的個人情況和學習特點,幫助子女確立和實現職業目標而制訂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也就是說,就要讓子女「量己材,衡外情」的情況下設計出個人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並努力去實現這一目標。近日,筆者通過對786位某職校學生的家長調查,發現家庭教育在給予孩子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指導是十分有限的。
1、有14.6%的家長從未關心過孩子的職業發展問題。在「您關心過孩子的職業問題嗎」的回答中,有48.4%的家長經常給孩子講自己與親朋工作上事,有31.8%的家長幫子女留意找工作,有15.2%的家長幫他提前找關系,有25.6%的家長讓孩子假期去打工,有14.6%的家長回答是「從未關心過孩子的職業發展問題」。
2、有43.7%的家長選擇職校是看中學校的升學率。對「孩子上職校的看法」中,有53.8%家長認就讀職業學校或技校是「能找份好工作」,有23.4%的家長認為是能考上大學;而問及選擇學校的主要因素時,卻有43.7%的家長看重的是學校的升學率,22.7%的家長是看重的是學校的遠近與辦學條件,有4.8%的家長是考慮收費問題。考察平時的招生工作中,我們還經常發現許多家長即使知道自己的子女的學習成績很差,但也要想辦學如何把子女送入到大專班「3+2」或高考班就讀。
3、有97%的家長希望老師在課堂上講選擇工作上的事。目前,絕大多數家長已經認識到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對子女開展職業指導(生涯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有97%的家長喜歡或比較喜歡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如何選擇工作上的事,只有3%的家長認為沒必要。但很多家長並不關心子女在學校里到底在學什麼,卻有43.2%的家長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和分數,而較少關心「你學的專業可做那些工作」、「從事這一職業需要哪些素質」等問題。
4、從一個故事中悟出一個道理。曾經有兩名建築專業的學生,有一天,他們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學習砌牆技術。一位行路人走過,問他們在做什麼?一個學生回答:「我們在砌磚。」而另一個學生回答:「我們在修建一座美麗的劇院。」那個將自己的工作視為砌磚的學生,畢業後砌了一生的磚,而另一個則成了頗具實力的建築師,承建了許多美麗的劇院。為什麼同樣是建築專業的學生,他們的人生成就卻有如此巨大的差異。其實,他們的不同回答中已經可以看到他們之間的人生態度——前者把工作僅僅當成工作而已,後者則把工作當成一種創造。兩個人有著同樣的專業、同樣的工作,造成兩個人成就不同、命運不同的迥異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個有目標、一個沒有目標,從中我們可悟出一個道理: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從事什麼工作,重要的是要通過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就可能使一個人的目標得以實現,使一個人的事業獲得成功,使一個平凡之人發展成為一個出色的人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生需要仔細規劃,沒有規劃的習慣只能使每個人每天過粗糙的生活,更談不上打開人生的新局面。新東方教育集團文化研究院院長徐小平所說,當今急劇變化的中國職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和標准已經並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從來沒有一個時代,身處其中受過良好教育的一代青年,既擁有那麼多激動人心的機會,卻面臨那麼多進退兩難的選擇,既享受那麼多經濟繁榮的實惠,又遭受那麼強烈心理失衡的痛苦。在這個中國社會正在走向未來走向偉大復興的時代,最需要的精神雨露之一,那就是「以職業市場為導向的正確職業規劃和職業指導。」事實上,在國外,青少年很早就開始有目的地規劃設計自己的未來生涯。因此,各位家長,請您也多關心一下子女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對他們來說,去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並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和諧,體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一是要與子女溝通,了解他們在學校里「學些什麼、應如何學、學得怎樣」等有關於職業生涯發展方面的內容;二是要子女根據個人的特點設計好職業發展目標;三是要讓他們根據目標制訂分步實施的計劃和行動方案。

Ⅱ 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父母應該要做到哪幾點

以身作則和講道理等。因為父母以身作則,會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而講道理,才能信服於人。

Ⅲ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子女尷尬

其實對於中國傳統親子關系來說,父母認為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屬品,孩子就應該完全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所規定的路線進行發展,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方式和方法,孩子在這個世界當中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獨立的人格,所以說正確的親子關系應該是互相尊重的關系,作為父母來說應該充分尊重自己的孩子,也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加以管教。

其實對於孩子最大的負責並不是生孩子養孩子,而是如何能夠教育好孩子,包括如今很多年輕人之所以不願意生孩子,就是擔心自己原本就有很多的缺點,又如何能夠幫助一個孩子成才呢?

Ⅳ 父母應該通過哪些方法了解自己的子女

父母與孩子溝通,做朋友
1、學會傾聽,且允許孩子發脾氣。
學會傾聽,這是溝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為某事在氣頭上要允許他發脾氣。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靜地等待孩子,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停下手邊的工作,這等於告訴孩子:你是被我們在意的,我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感覺或問題。
2、真誠地作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
真誠地作出反應,而不是敷衍,真實地表達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訓導。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語調暗含著一種態度,它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從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還比內容更重要。想一想我們是用怎樣的語調來同自己的朋友交談的,我們對孩子又是怎樣說話的,是否居高臨下了,生氣時是否對孩子叫喊了,漸漸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變成了你說話時的「正常聲音」了?另外「身體語言」不可忽視,據美國人類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在所有的影響力中,語言佔7%,音調佔23%,表情及肢體動作各佔35%,可見其作為溝通工具的作用。
3、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有沖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麼時機是適合談話的呢?生理規律告訴我們,下午5點-7點是生理活動最低點,迫切需要補充營養,恢復體力。所以,孩子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時是不易談嚴肅的話題的,因為一天下來的疲勞使人難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晚飯過後,心情逐漸開朗,這是比較好的時機,找到孩子的興奮點,父母便可潤物細無聲地轉達其觀點了。沖突也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批評不是攻擊,,批評只對事不對人,用建設性的意見代替批評,將批評轉化為希望,這才是批評的最終價值之所在。
4、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是需要父母幫助的,父母給出的指導要越具體越好,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確定,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些細枝末節的小問題興許就化解掉了。通過討論方向會更明確,問題本身也會顯得清晰、明朗,這都有助於問題的真正解決。
文章摘錄自:金色雨林

Ⅳ 中國的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你覺得需要做哪些改正

中國的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沒有考慮讓子女獨立,什麼都替子女辦好,怕子回女吃苦,房子,答車子,票了全具備齊,甚至學習上幫子女作業的都有,這就讓孩子不思考,怕困難,做事情時顧此失彼。所以我認為家長要自私一點,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他應該完成的任務才行。

Ⅵ 家長會上和家長交流哪些方面問題

五二班下學期家長會
我欣喜地發現咱班的孩子潛力是無窮的。我想我們家長老師繼續努力,我們孩子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新學期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努力:1.
繼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2.
加強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3.
加強孩子價值觀的培養。4.
賞識與嚴要求齊頭並進。
一周觀察發現,好多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完成假期的作業,課前認真預習,課堂專心聽講、課後及時復習。還有一部分孩子並沒有養成好的習慣,假期作業完成不認真,學習比較拖拉。作預習不扎實,例如抄寫詞語會抄錯,讓讀熟課文的就認為是沒作業。學習態度認真對於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我們一定要幫孩子養成一個認真做事的好習慣。經常會有家長會說,我的學歷低,孩子的學習沒法輔導,但是我想說,哪怕是無聲的坐在孩子身邊也是對孩子無聲的鼓勵,對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
課外閱讀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勿須多言。課外閱讀還能提高學生的多種語文能力。如讀書看報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讀精美文章與古詩詞培養了孩子的欣賞能力和誦讀能力;讀故事時孩子需要思考,在頭腦中梳理事情的經過,無形中訓練了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很多孩子看完書後喜歡向人「炫耀」,給別人講故事、背古詩,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寫作能力必然得到提高。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受益終生,還能夠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
胡適先生曾說:「生命本身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你賦予它什麼意義,它就有什麼意義。」現在的孩子,我們可能感覺在溝通上有困難,就是因為沒有好的價值取向。孩子放學回家,我們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教材,討論討論學習,既能尋找共同語言,加強溝通,又能及時捕捉孩子的真實想法,擇機相教,提高其思想認識。孩子緊張學習之餘,我們與孩子一起看看電視、讀讀報紙,既能了解國家大事,調節緊張的學習情緒,又能其樂融融,一起討論報刊、電視報道的典型事例,幫助孩子加深體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的取向。仔細到每一件生活小事,長期到孩子的一生。既要注重正確的引導方法,又要注重正確的引導方向。
咱們在單位有誰不想取得好的成就,讓別人看得起嗎?孩子們也是這樣,來到學校有誰不想學好。當然第一名只有一個,孩子們是有差異的,我們要看到孩子們的進步而不是比較。不能評一次成績斷定孩子的未來。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這樣越比越沒有信心,就是讓他跟自己比,只要他進步了,他就是好學生。我也經常這樣跟孩子們說。而往往後幾名的孩子取得進步,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既要賞識,又要嚴要求,攀登到頂峰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我們要把眼光著眼於孩子的發展,放得遠一些,放在未來。
各位家長,孩子如果學習成績不理想,是不是存在回家的家庭作業總是不能很好完成,總是依靠老師在校的督促監督,如果是希望這些家長這期要多付出一些時間精力關心孩子。
給家長的建議1.
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好莊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一個成功家長的經驗:(1)和睦相處,盡量不發生激烈的爭吵,有分歧也要在孩子不在時解決。(2)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不往家裡領許多客人,不嗜酒,不打麻將,盡量讓家裡保持安靜的環境。(3)我們看電視、瀏覽電腦時要有節制,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4)孩子復習功課時,盡量多陪陪孩子。(5)在孩子學習休息時,與他做一些語言上的交流。3.
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重視教子女怎樣做人。許多家長只知道關心孩子學習成績,而忽視教孩子怎樣做人。可以說,我們現在學習的許多知識可能終生都用不上,甚至可能被忘記,但學會怎樣做人才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因素。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認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際關系、處世技巧。4.
不能溺愛自己的孩子。每位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愛孩子天經地義,但不能溺愛。被溺愛的孩子可能身體健康、聰明伶俐,但這些孩子的非智力素質卻未必完美,如任性、自私、依賴性強、不能與人平等相處、性格軟弱、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等,這必然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就眼下而言,最傷害孩子的不是網路,而是孩子的祖輩,這話並不言過,因為他們無原則地對孩子好,代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實際上是剝奪孩子在逆境中、在挫折中成長的權利,其結果,非但無助於成才,反倒使孩子變成任性、懦弱、沒有獨立生活能力,有的高傲自大,以我為核心;有的情緒異常,孤僻離群。
不溺愛孩子要做到這樣幾點:不搞特殊待遇;不過分注意;不輕易滿足;不包辦代替;不擔驚受怕;不剝奪獨立;不當面袒護。
各位家長,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教師的無微不至,無限關愛,無私奉獻,也離不開你們的全力支持和有效配合,更離不開學生自我鞭策,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只有三股繩擰到一起,才能發揮最強、最佳的功能,只有三根弦同時奏響,才能奏鳴出孩子未來更美妙動人的樂章。
我堅信,有您的配合,有我們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充滿活力,有愛心、有耐心、有事業心的教師,您的孩子一定會健康茁壯地成長。願我們相互合作,為孩子共撐一片藍天。

Ⅶ 現在的家長最重視孩子的哪方面

確實,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關注,也越來越提前。張女士帶著才三個月大的寶寶來到展會現場,格外引人注目。問起為什麼帶那麼小的孩子來觀展,張女士頭頭是道:「我是獨生子女,我丈夫也是,在帶孩子的問題上我們是一點經驗也沒有,這次有機會,就帶孩子一起來『取經』。」隨著中國年輕父母的素質不斷提高,像張女士這樣重視幼兒早期教育的家長也越來越多。張女士表示自己一直在報刊雜志上獲取嬰幼兒早教的信息,「前不久,看到有早教機構推出『六個月寶寶學英語』的項目,很有興趣。聽不少專家說,右腦的巨大潛能只是在0-6歲表現出來,其中0-3歲尤為關鍵。3歲以後,隨著左腦能力的發展,右腦能力會逐漸衰退。所以我想像英語、繪畫、舞蹈、游泳等都可以盡早地讓寶寶嘗試一下。」 父母先要接受教育 「不要等出了事故再去讀交通規則」 「父母,有了孩子才知道自己是父母;等孩子長大,遇到了困難與問題,才知道自己是個不合格的父母。」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的曾祺老師向筆者再三強調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打了個比方,「好比你領駕車執照一樣,應該在之前就去讀交通規則與使用保養須知,而不是把車開上了高速公路之後再去讀,更不是出了交通事故之後才去讀。」 華東師大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在展會上推出了「合格父母育嬰培訓」項目。「一般人都把育嬰與早期教育的內容局限在餵奶、清潔、二便、止哭之類的技巧訓練,但親子關系對一個生命的健康成長才是根本。」曾祺表示親子關系中「教」與「訓練」是一方面,但如何「做」父母則更為重要。「做父母」就是「做人」的教育,父母的身教是孩子的早期教室。父母自己正確的「做人」比「教人」更重要。「我們指導父母要多與嬰兒交談,比如『寶寶,我們吃飯了』、『來,洗手了』,通過對話讓他明白用餐的固定信息、洗手的准確動作,在一點一滴中培養寶寶的生活習慣,不要急於求成。」 啟智搖籃早教中心的孫海榮老師也持相同的態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年輕父母育兒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孩子早期教育的開展至關重要。」他認為,孩子參加專業機構的早期教育,父母最好全程陪同,此外有條件的還可以參加一些親子課程,如親子水上課程讓寶寶在家長陪同下和水做朋友,親子瑜伽可以增加母子父女間的身體接觸,促進親子感情。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海歸媽媽」給孩子選擇本地機構 隨著中國年輕父母素質的不斷提升,幼兒早教的觀念也逐漸與國際先進理念接軌,而市場的需求更是催生了新興的本土幼兒早教中心,近幾年來「洋品牌」也紛紛登陸,引發了一場國外早教機構與本土早教機構的競爭,卻也使得年輕的父母有機會領略國際先進早教理論的指導,讓子女享受與世界同步的學習課程。 在幼教展上,不少展台為了吸引家長和孩子的注意,都打出了「外教」牌,其中也不乏本土機構。「英語為母語的外籍教師親自授課」「全程外教夏令營」「雙語教學」等等。「現在家長迷信『外教』,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增加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引進外籍教師對現在的學校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不少教師反映,不亮出「外教」牌,國內機構就很難聚攏人氣。 可家長們是不是真的那麼「崇洋」呢?5歲的龔孜立,活潑可愛,在展會的游樂區是個醒目的孩子。她的媽媽對於就讀本地幼兒園並沒有擔憂,「我並不覺得國內的幼兒機構有什麼不好,相反,我覺得他們更理解國內父母需要什麼。比起國外機構花哨的外表,我更信任國內機構。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夠在一個健康的環境里學到知識,無謂的攀比沒有必要。」留澳歸來的王女士也表示,「國外的文化背景與我們畢竟不同,在教學計劃上肯定有所偏重。我就讓寶寶在國內幼教機構接受傳統的教育,這樣他對自己的祖國才有更多的了解。」 啟智搖籃的孫海容老師告訴筆者,「現在家長對學校的要求是越來越高,這是對我們幼教機構的一種挑戰,不僅是對國內機構的,也是對國外機構的。」孫老師坦言國外機構有其優勢,如資金雄厚、教學新穎,但也不乏一些炒作概念的空殼公司;而國內早教機構雖然才剛起步,但在收費、教育細節上則更貼心,「取長補短,借鑒國外好的教育方法,結合自身的優勢,才能讓早教事業錦上添花。家長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孩子能否得到適合他們的優質教育。」

希望採納

Ⅷ 家長會家長應該問老師什麼問題

家長會當中,家長想問老師的問題有很多,例如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例如孩子成績在班裡頭。情況。

Ⅸ 作為子女如何應對那些「問題父母」

人要自救,要自己成全自己。不說方法說方針吧。在自己自勉的前提下,要麼瞞+哄來讓自己日子過得好點,要麼就保持距離,一問三不知,裝的呆一點,乖一點。我能想到的擺脫原生家庭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上兩條。待自己羽翼大了,再回來對他們摧枯拉朽,把劣根折斷。長大了,人可以用的手段就多了,溫和,經濟,話術幾個方面紮下去,總能指引好的,教給時間。羽翼不大之前,建議自保,藏身。少那麼一些抬杠和叛逆,經濟大權都在父母手裡,抬杠對自己有好處么。我覺得做個甘草宰相也不錯的。

閱讀全文

與父母會詢問子女哪些方面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位養老人員有變化如何增減 瀏覽:266
安慶市老人養老金什麼時候發放 瀏覽:796
帶男朋友和父母吃飯該怎麼做 瀏覽:317
犯法了個人的養老保險會被法院 瀏覽:36
重陽節捐款謝詞 瀏覽:377
中國超90歲老人比例 瀏覽:729
公司養老保險怎麼扣費 瀏覽:338
綠豆湯如何做最養生 瀏覽:833
湘潭老年痴呆家屬群 瀏覽:171
農村養老保險上那交去 瀏覽:606
老年人女性怎麼補雌性激素 瀏覽:956
老年人睾丸瘤 瀏覽:136
重陽節呼號 瀏覽:175
常熟養老金調整 瀏覽:567
重陽節社區游戲 瀏覽:750
去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怎麼辦 瀏覽:845
古琴如何能養生 瀏覽:405
50歲長痘痘 瀏覽:871
長壽花什麼溫度適宜 瀏覽:163
會孝順嗎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