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子女父母 > 獨生子女雙份嗎

獨生子女雙份嗎

發布時間:2021-11-02 02:45:14

1. 獨生子女是否可以分雙份土地

應該不能,土地是按人頭分,和是不是獨生子女無關的,只要是的當地合法戶口的居民都應該同等對待.

2. 獨生子女在分征地款時可以分雙份嗎

可以,計劃生育條例上面有寫的,我也是獨生子女,我們這征地款我有分

3. 獨生子女集體分房是按一份還是雙份了

徵收農村獨生子女雙份土地,征地補償款給一份對嗎? 我們是建平縣萬壽西專村村民,是我們屬村響應計劃生育政策的獨生子女戶。1982年土地承包按遼寧省計劃生育政策給了我們一個孩的雙份土地。1994年土地承包也按遼寧省計劃生育政策給了我們一個孩的雙份土地。2007年建平縣工業園區非法徵用,我們承包的土地只發給17年的租金也是雙份。2008年省政府收回批文。至今也沒讓我們耕種,這次又要徵用我們我們承包的土地,我們耕種的一個孩的雙份土地,只給一份地的土地補償款。我們認為這個土地徵用補償方案是錯誤的。

4. 安置補助費獨生子女是不是雙份

有些地區為了鼓勵復計劃生育,制貫徹少生優生精神,對家履行計劃生育法律義務的家庭給予各種政策獎勵,包括您所提到的給予獨生子女雙倍的安置補助等。但這些規定都是地方性的政策規定,不是國家統一的法律、法規,各地的規定和標準是不相同。您可以找當地有關部門了解,要求相關單位執行當地的政策規定。

5. 如果父母在同一單位獨生子女費是兩份還是一份

對於原配在婚夫來妻(沒打錯)可自以只辦一本也可以各辦一本。但對於離婚再婚(再婚前均無子女視同原配)喪偶的就只能辦個人的了。不過現在我們這停辦了。
獨生子女費在孩子14以前,按戶計算。夫妻任意一方或者雙方享受都可以(主要指有工作的)。雙方均無業的,我們這規定是到男方戶籍地領取,目前標准300一年一戶。
如果是退休的時候,按人算。

6. 獨生子女是否享受雙份

您好,根據我國獨生子女政策的規定,只能在一方當事人戶籍所在地申請享受獨生子女待遇的!

7. 養老保險獨生子女是雙份嗎

沒有雙份。

8. 農村集體土地徵收,獨生子女分錢是否享受雙份

農村集體土地被政府徵收,獨生子女得到的補償費,不會是雙份的,而是有相關明文文件規定來進行補償的。

一、補償費:

土地徵收的補償費用分為三種,分別為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1、土地徵收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2、土地徵收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

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3、土地徵收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分為青苗補償標准和其他附著物的補償標准。

①青苗補償標准:對剛剛播種的農作物,按季產值的三分之一補償工本費。對於成長期的農作物,最高按一季度產值補償。對於糧食、油料和蔬菜青苗,能得到收獲的,不予補償。對於多年生的經濟林木,要盡量移植,由用地單位付給移植費;如不能移植必須砍伐的,由用地單位按實際價值補償。對於成材樹木,由樹木所有者自行砍伐,不予補償。

②其他附著物的補償標准:徵收土地需要遷移鐵路、公路、高壓電線、通訊線、廣播線等,要根據具體情況和有關部門進行協商,編制投資概算,列入初步設計概算報批。

拆遷農田水利設施及其它配套建築物、水井、人工魚塘、養殖場、墳墓、廁所、豬圈等的補償,參照有關標准,付給遷移費或補償費。用地單位佔用耕地建房或者從事其它非農業建設時,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的規定,繳納耕地佔用稅。

二、土地徵收遵循原則:

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原則;

2、保證國家建設用地的原則;

3、妥善安置被征地農民的原則;

閱讀全文

與獨生子女雙份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金增加補幾個月 瀏覽:859
做孕前體檢要多少錢啊 瀏覽:26
孝敬憲皇後冊封拜泰山 瀏覽:708
怎麼看社保退休能拿多少錢 瀏覽:582
盆栽長壽花用什麼盆栽好看 瀏覽:884
老人說不出來話來是怎麼回事 瀏覽:31
黑龍江省教師退休工資怎麼算 瀏覽:634
濟南養老機構明細表 瀏覽:383
被父母逼著相親你怎麼辦 瀏覽:702
50歲多吃什麼長壽 瀏覽:787
離異的父母該怎麼擺脫 瀏覽:981
50歲生孩子可以母乳喂養嗎 瀏覽:225
退休年齡西寧 瀏覽:271
徵兵體檢需要帶什麼東西嗎 瀏覽:391
辭職了養老保險金怎麼辦 瀏覽:171
老年痴呆症全國哪個醫院治療最好 瀏覽:958
老年人嘴澀吃什麼葯 瀏覽:448
父母喜歡拍照買什麼手機好 瀏覽:51
什麼2b院校可以培養老師 瀏覽:672
老年人會銷健康生活館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