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子女父母 > 父母與子女間的散文

父母與子女間的散文

發布時間:2021-11-02 00:54:53

⑴ 關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的文章

父 母 的 愛

我們生活在這個千姿百態的世界裡,是誰給予我們點點滴滴的教誨,是誰讓我們在揚帆前進的道路上少受挫折,是誰在我們哭泣、苦惱時帶來輕輕的安慰?是我們的父母,他們的眼睛總是無微不至的關注著我們的一切!
母愛無聲,母愛如玉。
母愛是偉大的!世界上誰不擁有母親的愛呢?

在刮風下雨的時候,你在溫暖的雨傘里,可曾想到那個在你身後,為你遮風擋雨的人。

在夏日炎炎的時候,你在涼爽清風下安恬入睡,又可曾記得守在你身邊,為你遮寒避暑的人。

母親的愛是默默無聞的,母親的愛是柔滑如玉的,是纖細、無聲的。

父愛無言,父愛似金。

父愛在你眼中是沉默的,沉甸甸的壓在了我們心頭。

父愛似金,在父親剛強外表裡裝滿了愛。

父愛無聲,卻深如海,細如微雨。我們是父親之海的一葉小舟,在他的默默注視下,才能堅強的昂首前行。

父母的愛如樹一般。

在你年幼的時候,對樹說:「樹呀!請讓我坐在你身上!」

在你上學之後,對樹說:「樹呀!請讓我拿走你的樹葉!」

在許多年後,你成家立業之後,又對樹說:「請把你的樹身給我!」

在你年邁的時候,又看見了樹,那時,它只是一個枯萎的樹根了!

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樹就是我們的父母!

母愛如玉,父愛似金!父母的愛是偉大的!
關於父母愛的文章
背影----朱自清

朗誦:孫道臨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

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

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

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

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

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

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

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

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

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

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

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

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

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

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

,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

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

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

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

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

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

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

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

,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

,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

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

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行嗎??? 兄台方便的話送個獎章哦請採納中秋節快樂的哦

⑵ 父母寫給孩子的散文

假如我用回到了童年
富蘭克林【美】

假如我又回到了童年,我做事要更有毅力,決不因為事情的艱難而撒手不幹。我們要得到光明,就必須征服黑暗。毅力在效果上有時能與天才相比,有句諺語說:「只有兩種動物能登上金字塔——鷹和蝸牛。」

假如我又回到了童年,我要養成專心致志的習慣,有事在手,就決不任何東西讓我分心。我會牢記:優秀的滑冰手從不試圖同時滑向兩個不同的方向。如果盡早養成這種專心致志的習慣,它將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我常聽承認說:「雖然我希望能集中注意力讀書或聽教師佈道,但往往做不到。」原因就是年輕時沒有養成這種習慣。

假如我能重新開始我的生命,我要更注意培養我的記憶力。我要採取一切可能的辦法,在一切可能的場合增強記憶力。在開始的階段要正確無誤的記住一些東西的確要做出一番小小的努力,但要不了多久,記憶力就會本身起作用,實際已成為輕而易舉的事。只需盡早培養,記憶就會成為一種能力。

假如我有回到童年,我要培養勇氣。一位剝削的作家曾說過:「沒有比勇氣更溫文爾雅,也沒有比怯懦更殘酷無情。」我們常常自尋煩惱,杞人憂天。「還害怕禍害比禍害本身更可怕。」凡事都有危險,但鎮定沉著往往能克服最有威脅的危險。對一切禍福做好准備,就沒有什麼災難更害怕了。

假如我用回到了童年,我要樂觀。生活由於一面鏡子;你朝它笑,它也朝你笑;如果你雙眉緊鎖,向它投以懷疑的目光,它也將還你以同樣的目光。內心的歡樂不僅溫暖了歡樂者自己,也溫暖了所有與之接觸的人。「白拒之門外,也必將被愛拒之門外。」

假如我有回到童年,我要養成說「不」的習慣。也個少年必須能挺起腰拒絕做不值得做的事情,我可以協商好幾頁談談早年培養這一點的重要性。

假如我回到童年,我會要求自己對夥伴和朋友更加禮貌,甚至對陌生人也如此。在坎坷的生活道路上,最細小的禮貌猶如在漫長的冬天為我們歌唱的小鳥,它使冰天雪地的寒冷變的較易忍受。
最後,假如我有回到童年,我不會只力讓自己幸福,把幸福當成人生的唯一的目的;相反,我要努力地讓他人幸福。

⑶ 關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初一作文、父母與子女之間發生的溫暖的事

父 母 的 愛

我們生活在這個千姿百態的世界裡,是誰給予我們點點滴滴的教誨,是誰讓我們在揚帆前進的道路上少受挫折,是誰在我們哭泣、苦惱時帶來輕輕的安慰?是我們的父母,他們的眼睛總是無微不至的關注著我們的一切!
母愛無聲,母愛如玉。
母愛是偉大的!世界上誰不擁有母親的愛呢?

在刮風下雨的時候,你在溫暖的雨傘里,可曾想到那個在你身後,為你遮風擋雨的人。

在夏日炎炎的時候,你在涼爽清風下安恬入睡,又可曾記得守在你身邊,為你遮寒避暑的人。

母親的愛是默默無聞的,母親的愛是柔滑如玉的,是纖細、無聲的。

父愛無言,父愛似金。

父愛在你眼中是沉默的,沉甸甸的壓在了我們心頭。

父愛似金,在父親剛強外表裡裝滿了愛。

父愛無聲,卻深如海,細如微雨。我們是父親之海的一葉小舟,在他的默默注視下,才能堅強的昂首前行。

父母的愛如樹一般。

在你年幼的時候,對樹說:「樹呀!請讓我坐在你身上!」

在你上學之後,對樹說:「樹呀!請讓我拿走你的樹葉!」

在許多年後,你成家立業之後,又對樹說:「請把你的樹身給我!」

在你年邁的時候,又看見了樹,那時,它只是一個枯萎的樹根了!

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樹就是我們的父母!

母愛如玉,父愛似金!父母的愛是偉大的!
關於父母愛的文章
背影----朱自清

朗誦:孫道臨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

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

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

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

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

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

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

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

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

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

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

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

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

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

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

,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

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

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

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

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

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

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

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於中

,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

,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

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

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行嗎???

⑷ 急需一篇散文,表現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的抒情散文

要這樣的話,最好自己寫,或者告訴我音樂叫什麼,我好給你寫.

⑸ 孩子上大學,父母和子女離別的散文,句子

朱自清《背影》,可以借鑒一下

⑹ 關於父母對子女的愛的一篇文章

愛有許多種愛,它們代表著不同的意義,有父母對子女的愛,那是無私的;朋友之間的愛,那是純潔的;我們對窮苦人的愛,那是真誠的……但是我覺得最難忘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我的父母就是那樣地愛我,讓我感動不已。

其中讓我最難忘的是媽媽對我的愛。有一天早晨,陽光明媚,讓人覺得好象夏天已經到來,因此,我只穿了一件短衫就上學去了。媽媽就對我說:「玲玲,今天這樣熱是不正常的,等一會兒可能就會變冷的,你還是多穿一點去上學吧!也可以把長衣放在書包里帶著去上學。天一冷就把長衣穿上。」我不聽媽媽的話倔強地走了。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到了中午天色變暗,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溫度明顯下降,我穿得少,直感到冷。渾身上下不聽我的指揮,不停地打起了哆嗦來了,我只好躲在了教室的一個角落裡,和幾個同學擠在一起。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在教室外面走來,隔著玻璃窗,我看到來人正是我的媽媽。她腋下還夾著一包衣服,匆匆地走向教室門口。我立刻迎上去,激動地叫了一聲「媽媽」。媽媽迅速把衣服給我披在身上。這時,我看到媽媽下身的褲子已經全部濕透了,好象剛從河裡走上來一樣。我問媽媽:「你在上班,怎麼可以出來給我送衣服?」媽媽說:「天冷,你穿得那麼少,不送會害你生病的。我跟老闆請了一個小時的假,現在要趕回去上班,爭取補上請假所少做的工作。」

我看著媽媽遠去的背影,心裡升起了一個高大的母親的形象——偉大的母愛。

⑺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文章原文

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麼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但是嬰兒在生後一段時間內同他出生以前並無多大的區別;他還是不能辨認物體,還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體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溫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卻不會區別溫暖、食物同給予溫暖和食物的母親。
母親對嬰兒來說就是溫暖,就是食物,是嬰兒感到滿足和安全的快樂階段。這一個階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戀階段。周圍的現實,人和物體,凡是能引起嬰兒身體內部的滿足或失望的才會對他產生意義。
嬰兒只能意識到他的內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關的才是現實的,至於與他的要求無關的外部世界的好壞則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孩子不斷生長、發育,他就開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來面目。母親的乳房不再是惟一的食物來源。終於他能區別自己的渴、能喂飽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親。他開始知道其他物體有其自己的、與他無關的存在。在這個階段孩子學會叫物體的名稱,同時學習如何對待這些物體;他開始懂得火是熱的,會燙人,木頭是硬的,而且很沉,紙很輕能撕碎。他也開始學習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東西,母親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親就把他抱起來;如果他消化好,母親就稱贊他。
所有這些經歷凝聚並互相補充成為一種體驗:那就是我被人愛。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母親的孩子。我被人愛是因為我孤立無援。我被人愛是因為我長得可愛並能贏得別人的喜愛。簡而言之就是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有被人愛的資本——更確切的表達是: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我。母愛的體驗是一種消極的體驗。我什麼也不做就可以贏得母親的愛,因為母親是無條件的,我只需要是母親的孩子。母愛是一種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贏得它,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但無條件的母愛有其缺陷的一面。這種愛不僅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而且也根本無法贏得。如果有母愛,就有祝福;沒有母愛,生活就會變得空虛——而我卻沒有能力去喚起這種母愛。
大多數8歲到10歲的兒童他們的主要問題仍然是要被人愛,無條件地被人愛。8歲以下的兒童還不會愛,他對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兒童發展到這一階段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因素——一種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給母親(或父親)一樣東西——寫一首詩、畫一張畫或者做別的東西。在他的生活中愛的觀念——第一次從「被人愛」變成「愛別人」,變成「創造愛」。但從愛的最初階段到愛的成熟階段還會持續許多年。
進入少年時代的兒童最終會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階段,他人就不會再是實現個人願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實上也許更為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通過愛他就從他的由自戀引起的孤獨中解脫出來,他開始體驗關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統一,另外他還能感覺到愛喚起愛的力量。他不再依賴於接受愛以及為了贏得愛必須使自己弱小、孤立無援、生病或者聽話。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別人愛。「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同愛的能力發展緊密有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展。人生下來後的最初幾個月和最初幾年同母親的關系最為密切。這種關系在人沒出生以前就已經開始,那就是當懷孕的婦女和胎兒既是一體又是兩體的時候。出生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這種狀況,但決不是像看上去那樣有很大的變化。在母體外生活的嬰兒還幾乎完成依賴於母親。後來幼兒開始學走路、說話和認識世界,這時同母親的關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關的重要性,而同父親的關系開始重要起來了。
為了理解這種變化,必須了解母愛和父愛性質上的根本區別。我們上面已經談到過母愛。母愛就其本質來說是無條件的。母親熱愛新生兒,並不是因為孩子滿足了她的什麼特殊的願望,符合她的想像,而是因為這是她生的孩子。(我在這里提到的母愛或者父愛都是指「理想典型」,也就是馬克斯·韋伯提到了的或者榮格的方式愛孩子。我更多的是指在母親和父親身上體現的那種本質。)無條件母愛不僅是孩子,也是我們每個人最深的渴求。從另——個角度來看通過努力換取的愛往往會使人生疑。人們會想:也許我並沒有給那個應該愛我的人帶來快樂,也許會節外生枝——總而言之人們害怕這種愛會消失。此外靠努力換取的愛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愛是因為我使對方快樂,而不是出於我自己的意願——歸根結底我不是被人愛,而是被人需要而已。鑒於這種情況,因此我們所有的人,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著對母愛的渴求,是不足為奇的。
同父親的關系則完全不同。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親不體現任何一種自然淵源。在最初幾年內孩子同父親幾乎沒有什麼聯系,在這個階段父親的作用幾乎無法同母親相比。父親雖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卻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同父親作用緊密相關的是另一個同社會經濟發展有關的作用,隨著私有制以及財產由一個兒子繼承的現象出現,父親就對那個將來要繼承他財產的人特別感興趣。父親總是挑選他認為最合適的兒子當繼承人,也就是與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歡心的那個兒子。父愛是有條件的愛,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正如同無條件的母愛一樣,有條件的父愛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消極的一面是父愛必須靠努力才能贏得,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就會失去父愛。父愛的本質是:順從是最大的道德,不順從是最大的罪孽,不順從者將會受到失去父愛的懲罰。父愛的積極一面也同樣十分重要。因為父愛是有條件的,所以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贏得這種愛。與母愛不同,父愛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嬰兒無論從身體還是心理上都需要母親的無條件的愛和關懷。在六歲左右孩子就需要父親的權威和指引。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孩子一種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親的任務是指導孩子正視他將來會遇到的種種困難。一個好母親是不會阻止孩子成長和不會鼓勵孩子求援的。母親應該相信生活,不應該惶恐不安並把她的這種情緒傳染給孩子。她應該希望孩子獨立並最終脫離自己。父愛應該受一定的原則支配並提出一定的要求,應該是寬容的、耐心的,不應該是咄咄逼人和專橫的。父愛應該使孩子對自身的力量和能力產生越來越大的自信心,最後能使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從而能夠脫離父親的權威。
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母親的良知對他說:「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親的良知卻說:「你做錯了,你就不得不承擔後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變自己,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論相反,人不是通過合並父親和母親,從而樹立起這兩個形象,而是把母親的良知建築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築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親的良知,又同父親的良知生活在一起,盡管兩者看上去互為矛盾。如果一個人只發展父親的良知,那他會變得嚴厲和沒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親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斷力的危險,就會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展。
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最後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

⑻ 只有父母和子女值得讓我相信散文

我們可以輕松而溫馨地品味母親沖調的一杯熱茶,而往往謝絕列車上坐在身邊的朋友的一焙香茗;我們可以輕松易地相信朋友不經意間的一句調侃,卻對一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的忠告感到滿腹狐疑。
這真是一個復雜的世界!屢見不鮮的騙局,肆意在生活的舞台上上演;流言和謠傳,讓每一張陌生人的容顏顯得居心叵測。我們生活在自己狹小的天地間,不敢伸手去觸及外面的世界。甚至害怕從外界來的所有……
有一個靜靜的夜晚,你在小路上寂寞地走著,突然你看到前方的一個陌生的影子,而且他向你走來,看了看你的眼睛――他要干什麼?搶劫、毆打、甚至……他是不是盯上我很久了,是一場有預謀的行動?你惶惶地想,甚至不自覺地把手捏成拳頭,以防突如其來的襲擊――可是他一言不發地走過,溶入了夜色。你開始平靜下來,卻仍然在想,這件事情,是不是還有下文?……
累了,我們都累了,我們忘了曾經呼喚過的信任。隔膜和顧忌,讓信任變得像是遙遠的星辰,可望而可不即。你為一道難題搔首踟躕的時候,一位與你只是點頭之交的同學輕輕地告訴你答案。你懷疑,你看著他的眼睛,那裡閃爍著和善和友愛,於是你釋然地微笑。
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感到無所適從的時候,一位好心的路人問起,並幫你解決了疑惑。你懷疑,可是你從他的話語和行動中感到了關懷和誠摯,於是你衷心地道謝。
其實有很多時候,別人沒有給我們疑惑,而是我們自己的心靈因為戒備而多疑;我們不應該因為感情的生疏,造成認知的誤區。
在這個復雜的世界裡,讓自己變得簡單,把別人看得簡單,這就是一種深層的信任。一杯香茗,你可以品味出信任的醇香;一句忠告,你可以領略信任的意味。
信任親友是人的天性,而信任他人則是一種美德,在信任的過程中,快樂而全面地,認識這個看似復雜的世界.。

閱讀全文

與父母與子女間的散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敬憲皇後冊封拜泰山 瀏覽:708
怎麼看社保退休能拿多少錢 瀏覽:582
盆栽長壽花用什麼盆栽好看 瀏覽:884
老人說不出來話來是怎麼回事 瀏覽:31
黑龍江省教師退休工資怎麼算 瀏覽:634
濟南養老機構明細表 瀏覽:383
被父母逼著相親你怎麼辦 瀏覽:702
50歲多吃什麼長壽 瀏覽:787
離異的父母該怎麼擺脫 瀏覽:981
50歲生孩子可以母乳喂養嗎 瀏覽:225
退休年齡西寧 瀏覽:271
徵兵體檢需要帶什麼東西嗎 瀏覽:391
辭職了養老保險金怎麼辦 瀏覽:171
老年痴呆症全國哪個醫院治療最好 瀏覽:958
老年人嘴澀吃什麼葯 瀏覽:448
父母喜歡拍照買什麼手機好 瀏覽:51
什麼2b院校可以培養老師 瀏覽:672
老年人會銷健康生活館 瀏覽:573
兩會後農村養老 瀏覽:220
新年女朋友拜年父母給多少紅包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