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獨生子女容易有哪些性格問題 家長應重視孩子性格教育
俗話說「三歲定八十」,可見小孩在幼兒階段的性格、行為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如版果家長權能注意從小就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生活能力的培養,進行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等綜合的教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溫室里長大的孩子,沒有經歷過風雨,沒有面對過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較低。不要總把孩子「關在溫室」里,獨生子女時代,作為父母應該多給孩子磨煉的機會。
為了使我們的下一代成為強者,能夠做到自立自強,我們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對獨生子女應當少一點憐憫和照顧,多給他們一些磨煉的機會。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與孩子之間要多點溝通和理解,及時發現並糾正孩子的錯誤和缺點,對孩子的優點和特長及時加以鼓勵,令孩子形成勇於面對困難的自信心。
叫魚與學習(學習王站)覺得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B. 獨生子女的痛苦都有什麼呢
承擔著父母所有的期待,一個人在成長之路上孤獨的前行。
在獨生子女家庭當中,父母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一個孩子身上。對於孩子來講,這既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不幸。
每一個家庭都有各自的苦與樂,獨生子女有自己的痛苦,也有自己的歡樂,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也同樣是如此。
努力成為一個更優秀的自我,不論你是否是獨生子女,你都能讓自己的人生路順暢一些。
C. 求一篇關於獨生子女孤獨的文章,以前在《格言》雜志上看的
請給我一個兄弟姐妹
有兩個字,還不曾認得,就已經感受過。
那時還是個4歲的小男孩,在院里為爭鞦韆和同齡的孩子打架。因為比對方高壯,很輕易把他按到地上打哭了。等他爬起來,一邊哭著朝家中跑一邊說,你等著,等我讓我哥來打扁你。
起初很不屑,一個人坐在戰勝後贏來的鞦韆上晃晃盪盪。但忽然覺得很難過,為什麼他有哥哥,而我沒有?
對,就是那一刻,心底湧起一個小小的孩子還不會描述的感受:孤單。
離開鞦韆一個人回了家,用掛在脖子里的鑰匙開了門。
家很大,櫃子和冰箱里有充足的零食,玩具放在一個大盒子里,沒有人和我爭搶。可是沒有人爭搶的糖吃著並不那麼甜蜜,而沒有人爭搶的玩具,它們分明和我一樣孤單,孤單得失去了快樂的意義。
幾天後,被我打過的孩子真的領來了他高我一頭的哥哥。哥哥輕輕一推,我就坐在了地上。哥哥的手指戳在我的額頭上,用很有威嚴的聲音警告我:以後再欺負我弟弟,我打扁你。
我並沒有哭,只是坐在地上看著他,又看著旁邊曾經被我打哭的此時得意洋洋的小孩,心裡有無限渴望,那一刻,我只想要個哥哥。
晚上,不太開心的小孩回去問,媽,為什麼我沒有哥哥?
得到這樣的回答:因為媽媽只能生你一個。
為什麼虎子有哥哥?
虎子是我打哭的小孩。
因為虎子的媽媽沒有工作,爸爸的工作也是臨時的,所以他們偷著多生了一個。
那為什麼你不偷著給我生個哥哥……
繞來繞去,媽媽被我很多的為什麼問得說不出話。我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最後住了口。
但是那天,我知道了一個詞,叫做獨生子女,我知道,我,就是一個獨生子女。
後來,讀了小學,還是不停糾葛那個問題,直到有一天,終於聽得懂這樣的解釋:中國的孩子太多了,如果我不當獨生子女就有可能吃不上飯。虎子的爸爸媽媽那樣做,是錯誤的。並且,虎子一直到上學時才有了戶口,以前,是個小「黑孩」。
這是個我可以接受的答案。於是很久,不再問那個問題,而且我也知道了,和我一樣的孩子很多,非常多,像虎子那樣有哥哥的,很少很少。除非小孩子的爸爸媽媽有本事,會生出雙胞胎。
沒有雙胞胎的兄弟姐妹,我有些遺憾。並且知道後,很看不起虎子,看不起他們一家人,覺得他們不愛國。
認了自己的身份,也就認了一個人的成長。當我知道孤單這個詞語的時候,和所有獨生子女一樣,我已經習慣了孤單,不再感覺孤單,學會了玩一個人的游戲,一個人看電視,一個人玩電腦,周末一個人去打籃球,冬天一個人去洗澡,並不需要誰來陪伴。
就這樣18歲生日時,獨自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父母說,以後不再給我壓歲錢。半年後,我考上了大學,獨自去了離家幾百公里的城市。
同寢室的四個人,三個是獨生子女,來自城市,一個來自農村。來自農村的男生叫浩,有個姐姐大他6歲。並且,不是像虎子那樣是超生的,浩說,在農村,如果第一個孩子是女孩,是可以再生一個的。但是,即使不是女孩,大多家庭也會再要孩子的,不管怎樣,都會要。幾乎沒有城裡那種獨生子女。
我們同他開玩笑,說他們是違反計劃生育,不愛國。
浩就憨厚地笑笑。
後來知道,浩的家裡很窮,他的學費,是早幾年就去廣東東莞的一家工廠打工的姐姐攢下的。他說,那時候,姐姐學習成績也特別好,可是她知道如果她考上大學,家裡就沒有錢供我讀書了,所以,她就去打工了……浩說的時候,有點難過。
我們都有點難過。
以後,我常常陪著浩去郵局取浩的姐姐每月寄給他的生活費,比我們少很多的生活費,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每次陪他去取完錢,他用公用電話給姐姐打電話,用家鄉口音很親昵地喊那一聲姐姐時,我都覺得羨慕他,覺得他比我富有很多。
那年年終,浩拿到了獎學金,他拿著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我陪他去商場,給他即將嫁人的姐姐買了條大紅的羊絨圍巾。很貴的圍巾,浩買的時候,毫不猶豫。
我在旁邊,看他拿著紅圍巾歡天喜地的樣子,被一種久違的孤單感襲擊。浩,還有浩的姐姐,他們擁有彼此,真幸福。我想,如果,如果給我一個兄弟姐妹,我寧肯貧窮。
工作後,喜歡上一個女孩。是個極溫和極有擔待的女子,不像我認識的許多同齡女子那樣任性嬌氣。後來,知道她竟然有個妹妹。
見了同她很像又比她多份活潑任性的妹妹。妹妹警告說,如果你對我姐姐不好,可別怪我對你不客氣。
小女孩嚇唬不了我,我只是詫異,她同我一樣的年紀,和妹妹不是雙胞胎,也非少數民族,為何她竟然會有妹妹?
問了才知,那時,為了給她生個弟弟妹妹,她的父親受了處分,母親為此丟了工作。
干嗎非要不可?我不解。
因為,她笑,媽媽怕我太孤單,她說即使有一天她和爸爸不在了,還有親人陪伴我。只是妹妹淘氣,小時候,我總要讓著她。好在現在她長大了,又處處護著我……
原來是這樣。若是小時候,我一定會說他們不愛國,可是現在,不知怎麼,心裡就那麼佩服她的父母,為了多要一個孩子,事業也丟棄掉。這姐妹倆,自小到大的生活,自然不像我這樣的獨生子女一樣富裕,也許會爭搶一塊餅干、一個布娃娃,妹妹還要穿姐姐穿小的衣服,為此哭哭鬧鬧……可是她們成長的一路,都有人陪伴。從不孤單。
真好。如果給我一個兄弟姐妹,我願意讓著他(她),被他(她)欺負。
半年前,媽媽患病住院,而爸爸正在日本學習,沒有告訴他。我請了假趕回家照顧媽媽,守在醫院,沒日沒夜。她做完手術的那幾天,我瘦掉一圈,疲憊不堪。
那晚,媽媽服過葯睡下後,因為太累,我反而睡不著,走出病房,在走廊盡頭,碰到三個中年男女正在那裡邊說著什麼邊抹眼淚。年紀小些的女子後來哭出了聲,然後,三個人就抱在了一起,聽年紀略長的男子哽咽著說,以後你們還有我,還有哥呢……
我知道應該離開,卻怎麼都移動不開腳步,就那樣站在那裡看著他們三個人抱在一起哭。這種相擁而泣的場面,讓我難過卻又異常羨慕。如同生活的幸福無人分享,生活中的苦難,也註定沒有人分擔。有一天,我知道我只能獨自去承受人世最最悲苦的告別。握不住任何人的手,也沒有肩膀可以依靠。
那樣的時候,我知道一個兄弟姐妹,勝過一切。
可是,我沒有。
兒童節,在電視畫面中看到這樣一幕,主持人問一個三四歲模樣的小女孩,問她節日最想要的是什麼?
抱著布娃娃的小女孩歪著可愛的小腦袋想了想說,我想要媽媽給我生個小妹妹,哄她玩。
然後她點點頭,很確定地又說了一遍:我就想要個小妹妹。我叫寶寶,她叫貝貝。
主持人把她和布娃娃一起抱在懷里,沒有說話,因為,也許她知道,小女孩的願望,大抵無法實現。寶寶貝貝一路相陪,只是一個孩子天真的夢想。
畫面是孩子們喜歡的喜氣洋洋的色彩,而看著小女孩純真的充滿渴望的眼神,我忽然流下淚來。這不是一個過分的願望,給我一個兄弟姐妹,讓我人生的苦與樂不再孤單。讓我懂得謙讓,懂得愛護,讓我得到陪伴,得到依賴——我知道一定有很多很多人,和小女孩一樣,和我一樣,如果能實現人生的一個願望,我們,只想要一個兄弟姐妹。
可是,我們註定了無法擁有。
好在,我知道以後,像我這樣的獨生子女,我們是可以要兩個孩子的。我知道至少,我們的下一代,他們不會像我們這樣孤單。只是不知他們是否知道,為了他們的不孤單,為了他們可以擁有兄弟姐妹,曾經有一代人,此生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孤單地生活在人世間。
D. 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及成因分析
(一)自負心理。由於父母的過分溺愛和嬌寵,獨生子女成為整個家庭的軸心,父母家人的生活完全圍繞著孩子,怎能不讓孩子自負,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
(二)享樂心理。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事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極少參加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無從體會勞動的苦與樂,更無從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再加上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切都遂心如願,因而,在孩子的意識里,自然就會形成享樂心理。據天津對1500名中小學生的一項調查表明,51.9%的學生長期由家長整理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74.4%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離開父母就束手無策。有些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從不讓孩子插手家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甚至還替孩子代做家庭作業。具有享樂心理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好吃懶做,學習怕累,勞動叫苦,上學逃課,幹活偷懶,拈輕怕重,甚至僱人值日。只知索取,不求貢獻。
(三)孤獨心理。在現代社會,人們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家長們為了工作,為了生活,為了掙錢,往往無暇顧及孩子, 「留守孩子」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即使有些家長有時間陪伴孩子,也因「代溝」問題,親子間共同語言不多,難以有效溝通,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而且,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愛,通常更多地表現在物質生活方面,以為孩子有錢花,吃好喝好玩好了,就什麼也不缺了。很少關注孩子的精神生活需求與心理感受。特別是獨生子女,上無兄姐,下無弟妹,孤身一人,更少與同齡人溝通交流的機會,沒有知心朋友,找不到情感傾訴的對象,常常感到非常苦悶、憂郁、孤獨。孤獨的孩子一般性格內向,不好活動,沉默寡言,容易多愁善感。嚴重的孤獨感甚至使孩子產生離家出走、自殺等極端行為。
(四)冷漠心理。冷漠即漠然、冷酷、無情,對什麼都無所謂,沒興趣,漠不關心。大部分獨生子女一生下來就泡在「糖水」、「蜜罐」里,依偎在父母的懷抱里,沒有衣食之憂,沒有患難的經歷,沒有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間互相嬉戲、吵鬧、幫助、照顧的手足親情,缺乏集體生活的親身感受。不懂生活之艱辛,世道之變幻,人間之真情。對來自父母的翔呵護和生活滿足,似乎天經地義,他們得之泰然,受之坦然。還有些獨生子女生活在殘缺的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自小失去父愛或母愛,缺乏家庭溫暖,憤世嫉俗,冷眼旁觀,傲視萬物。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如果父母疏忽了對他的情感教育引導,就很有可能形成冷漠心理。
E. 急!!!初一生求「、、、的苦與樂」為話題的六百字作文。
勞動真快樂
老舍先生曾說過:「勞動最有滋味」。而我卻想高呼:「勞動真快樂」!
去年放假,我們姐弟三人和父母打完招呼,便來到一家小型工廠當雜工,嘗嘗勞動的滋味。也許是孩子們的干勁足,每天早上老闆還沒開門,我們已在門口恭候多時,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會邁著輕快的步伐高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回到家中,這時母親就會笑著說:「走火入魔」。
勞動,何為勞動?即辛勞的運動著。
當時,雖干勁十足,但也嘗遍了勞動的辛酸與歡樂。每天早上八點左右便坐在那裡汗流頰背的打釘。大熱天一大捆牛仔褲抱在懷中,動彈不得,連汗水也沒時間擦一把。房頂上大吊扇呼呼作響,我們的手卻在尖尖的釘子扎後麻木,以致速度飛快,當懷中那一個捆褲子漸漸「消失」後如釋重負。那種感覺是許多孩子無法體會的,因為他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們無法體會炎熱天氣,那麼多人擠在一起工作的感覺,大熱天一大捆衣褲擁在懷中的滋味,汗水顧不上擦,流入眼中的痛苦……。
勞動也給了我一個血的教訓。工作時,三心二意,不注意打釘,以致以尖尖的釘子釘入手指中,那時真的有點死的感覺,好像有點誇張了!從此我做事學會了專心。
然而無論是多人擠在一起,還是大捆衣褲擁在懷中,還是汗水滴入眼睛,這一切的一切對於我也說卻是幸福的,快樂的。在那次勞動中,我長大了許多,也明白了許多,有些事情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明白,有些知識,道理也不是書本上所找尋可得到的。如此說來我不幸福,不快樂,不幸運嗎?當我會自己雙手所掙的錢繳學費的那一刻,心情誰能體會?快樂已經形容不了。那是勞動的果實!「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大家一起來勞動,一直擁抱快樂!勞動與我們相隨快樂與我們相伴................................................................................................................................................................................................................................................................................第2篇................................愉快的社區勞動
昨天是周六,我一早就吃完飯來到了小區所在的社區廣場,一排排綠色的冬青樹,一朵朵嬌艷的月季花……美麗的景色讓我心曠神怡,我和許多在社區娛樂的小朋友們嬉笑逗樂,快樂極了。
可當我的目光飄向社區的西部角落時,發現那裡有許多的灰塵紙屑,給美麗的小區塗上了醜陋的「風景線」,影響了我們的社區形象,怎麼辦呢?我想起來老師的話,美麗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美麗的家園需要每一個人都作出努力。
我想了想,決定把社區打掃一下,我飛快的跑回家,拿了掃帚和垃圾桶,開始掃了起來,剛開始的時候掃的滿天飛塵,很是嗆人,辛辛苦苦打掃好的地方又被風颳得很臟。我有點不想幹了,這時我想起了爸爸經常對我說的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動腦筋想辦法,要巧幹不要蠻干,只要用心,什麼困難都會被克服」,我仔細觀察了一下,原來是風向不對,經過我的認真思考,決定改變打掃的方式,順著風勢打掃,既掃的干凈,又沒有浮塵颳起。一個個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流了下來,但我依然堅持著掃完。
望著被我打掃完的社區,我的心情無比舒暢,看見老人和小朋友們在愜意的玩耍,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抬頭遠望碧藍的天空,飛翔的小鳥嘰嘰喳喳,彷彿在誇獎我呢,我心裡是多麼的高興啊!
社區活動是很有意義的一項活動,既能鍛煉我們的身體,還可以培養我們勞動的熱情,更可以讓我們的德智體得到全面發展,這是多麼愉快的活動啊!
現在,我向同學們發出倡議:多多參加社區活動吧,從點滴做起,共同創造我們美好的社區家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