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保險受益人是父母還是子女
保險受益人只有指定的,沒有「法定」的。如果在保單的受益人一欄里寫「法定」,那麼該指定無效,因為我國法律里對此並沒有具體規定。
如果沒有指定受益人,包括寫了「法定」的情況下,當被保險人出險身故時,保險金作為遺產,由被保險人的法定繼承人繼承。
法定繼承人的順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具體到樓主的問題來看,目前,根據指定,受益人只有樓主的父親一人;如果改為所謂的「法定」,那麼,樓主的父親只能拿到其中的一部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Ⅱ 保險受益人是寫爸媽的好,還是老公的好
這問題不必糾結,首先受益人是可變更的。可以變更成一人受益或者多人受益,也可以變更成按比例受益理賠金。或者寫成法定,也就是父母、愛人、子女平分理賠金。
另外,寫成爸媽比較合適。(自私的想法,呵呵)因為一但被保險人出險。父母得到理賠金後,可以進行選擇。如果被保險人的配偶不關愛家庭的話,主動權掌握在被保險人父母手中。父母可以選擇給或者不給被保險人的配偶保險金。
Ⅲ 保險受益人應該寫父母,還是子女好糾結
一般寫投保人,因為投保人是出錢的人,也算是維護投保人的權益,打個比方,回母親投答保,孩子被保,受益人就可以寫母親,孩子孝順的話未來可以把受益人變更為孩子,由他來領這筆錢,孩子不孝順的話母親可以拿錢用來自己養老
Ⅳ 保險受益人必須是親屬嗎
受益人是指在人身保險合同中,當被保險人出現規定的保險事故時,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
通俗地講,受益人就是可以去找保險公司理賠並且接收理賠金的人。更多理賠的注意事項,可以戳這里。《關於保險理賠,你知道多少?》
那麼,保險受益人必須是直系親屬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保險受益人一般分為指定和法定,投保時可以任選一種方式決定誰是受益人,並沒有規定一定是直系親屬。
所謂指定就是投保人在投保時,可以指定受益人,指定受益人需經過被保險人同意,在實操中,大多數保險公司都僅允許指定父母、配偶、子女為受益人。
不過保險合同訂立後,可以申請變更受益人為非親屬,需要提供相應的身份材料證明,並經保險公司審核同意,就可以變更受益人。
這里也要注意一點,如果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不是同一個,變更需要經過被保險人同意。
奶爸總結:
總的來說,保險的受益人不一定是直系親屬。
Ⅳ 人壽險受益人可以是非親屬
受益人是可以改啊,誰說不能改的?如果您自己是投保人又是被保險人,受益人改誰都行。必須填直系親屬是在投保簽協議時要必須寫直系親屬(父母,子女,配偶)作為受益人,保險合同出來之後您可以變更任何非親屬作為受益人,很簡單。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Ⅵ 買保險受益人寫的是父母,子女,配偶,到時候怎麼分配
您好!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或投保人指定的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在簽署保單時,應明確寫明受益人,如果未指定受益人,保險公司就會認為受益人為「法定」。
通常情況下,保險受益人「指定」優於「法定」。如果受益人是指定的,被保險人一旦死亡,指定的受益人就可以直接得到保險公司的保險賠償。同時,指定的保險受益人獲得的理賠金不需抵債,也不徵收遺產稅。
填「法定」的話,保險金將作為遺產按繼承順序進行分配,一旦國內的遺產稅開征,法定繼承人就可能得上繳5%~20%不等的遺產稅。另外,若被保險人生前負有一定的債務,人身保險身故金首先是用於償還其所負債務,剩餘的金額部分才可由其法定繼承人繼承。
保險法定受益人中,第一順位也是被保險人的父母、配偶、子女為身故受益人;第二順位為被保險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