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子女父母 > 獨生子女不爭

獨生子女不爭

發布時間:2021-10-12 08:32:52

獨生子女是不是都爭強好勝

獨生子女是家庭新一代的唯一成員,甚至是兩個家庭第三代的唯一成員,可謂「萬千寵愛於一身」。獨生子女沒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經驗,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由於他們在家庭中缺乏所模仿的相互交往的兒童,只能和大人交往,向大人學,容易形成他們說大人話、做大人事的早熟傾向,過早失去孩提的天真。發育方面,獨生子女的身體發育普遍較好,智力發育也較早。獨生子女家庭負擔相對較輕,為其提供了更加優越的智力發育條件。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同時也是「萬千壓力於一身」。家長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如果採取操之過急的方法,結果有三:一是一味順從,你們說什麼我做什麼,唯唯諾諾,變成一個毫無主見之人;二是小滑頭,四面討好,八面逢迎;三是逆反,誰的話也不聽,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你罵我不做聲,你打我躲,你犟我比你更犟。自理能力方面,獨生子女生活在祖輩溺愛嬌寵、父母包辦代替、學校不敢放手的環境里,使獨生子女動手的機會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依賴性強,不能與人分享。這些不良習氣嚴重阻礙了獨生子女的社會化進程,阻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獨生子女的現代教育應當充分揚長避短:首先要樹立全面的教育思想,克服只重視智力開發和忽視思想道德與行為習慣培養的傾向。第二,鼓勵孩子到兒童社會中去,融入到集體中去。成人應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孩子與同齡人交往,克服因缺乏兒童夥伴的孤獨感。通過集體教育他們尊重他人,不執拗任性,與朋友友好相處,互相商量,謙讓,引導獨生子女與同伴處理好關系。第三,引導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捨得孩子吃一點苦。在實際生活中,要讓孩子吃一點苦。還要督促孩子多參加勞動,特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又能鍛煉其生活自理能力。有的時候,還可以有意識地設置一些障礙和困難,讓他去鍛煉。第四,擺正獨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獨生子女的許多不良習慣是由其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引起的。要使孩子感到他雖然是家中的獨子,但是沒有特殊的權利,和家庭的其他成員一樣處於平等地位。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從日常小事抓起,長期堅持。最後,對孩子教育要堅持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對孩子的教育堅持一致性,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堅決性,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者對孩子的要求、態度前後也要一致。不能此一時、彼一時,高興時就無原則,一味寬容,不高興時就一概禁止,斥責。教育者威信高,教育效果也就增強了。

❷ 談談獨生子女現象

「獨生子女」,當代中國的一個普遍而特殊的群體。
「獨生子女現象」,當代中國一個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
「獨生子女教育」,當代中國社會、學校、家庭、個人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現在大部分家庭是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家庭中的長輩們圍繞著獨根獨苗的生長、發育和成材轉,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所以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享有更多更優越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有利條件。比如:父母和社會可以給他們更多的愛撫和關心,能以較多的精力關心他們,使他們體智德美,全面發展,培養多樣化的興趣和愛好,這樣便形成了獨生子女特有的優點:身體健康、活潑樂觀、聰明好學、積極向上、興趣廣泛等。一般說來,現在的獨生子女有著優良的素質,掌握著現代科技知識,擅長運用網路、成長平順;他們關注自身發展、敢於冒險、富有激情、重視權利。他們更注重規則意識,知識面廣,表現出了極好的學習、接納能力。但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由於時代、家庭、社會的影響,他們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
1.「不好協作」:獨生子女的心高氣盛、好高騖遠、目中無人是自我為中心意識的強烈表現。在學習和工作中就表現出缺乏責任心、不尊重夥伴和合作對象,缺乏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2.「不守紀律」: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被無限遷就和放縱,缺乏紀律和約束。在學習中就出現了不願意接受紀律和制度的約束、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沒有組織和集體的觀念,嬌氣、感情脆弱、缺乏心理承受力、不願意接受批評等現象。
3.「動手能力差」: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被過度包辦和代替,其生活的知識和能力相對低下;過度的保護,使其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發育不足」。因此,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了應對實際工作和解決具體問題能力的不足和欠缺。獨立能力弱、依賴心理強。
情感上、智力上、物質上優裕是獨生子女健康成長的有利因素,但如果家長不給予正確引導和教育,則會對獨生子女發展造成影響和障礙。比如:父母過分溺愛、事事有求必應、明知不對,因怕孩子哭鬧、撒潑而無原則地遷就,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就過多地灌輸書本知識,使孩子失去愛玩天性,還有家長不注意孩子飲食習慣,吃零食,偏食,致使營養不全面、消化不良,身體不佳,此外,多數父母還沒認識到獨生子女結伴玩耍的重要性等等諸多不利因素,也形成了獨生子女特有的缺點,固執、任性、自私、孤僻、獨斷專行、事事以我為中心。目前,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經引起了許多家庭的重視,成功的家庭也不少。但是,目前很苦惱的家庭也不在少數。困難和問題同在,希望和可能並存,喜憂參半,有些事情說也說不清楚,最鬧心的還是爸爸媽媽。任性——對抗——傷感——失管——放棄,這種惡性循環常常纏繞著長輩們。鑒於以上情況,對於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做家長都應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把握分寸,揚長避短,做到恰到好處。下面,我結合教育兒子和學生的實踐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擺平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有很多家長愛用「小太陽」、「小皇帝」、「小霸王」字眼來比喻獨生子女,這無疑把獨生子女放在了一個特殊、不可侵犯的位置,要知道,獨生子女不是生來就與非獨生子女不同的,孩子間,先天素質差別人人都有,並沒有什麼特別地方。如果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在心理特徵上有所不同,那也是後天的環境和教育條件造成的,而這些差別都是可以改變。
愛孩子,是家長的天性和職責,但不能任意嬌寵、不加約束,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核心」,全家人都得圍著他打轉,自己說一不二,產生目無尊長的特殊觀念和優越感,但是也不能對於那些明辨是非能力差、情緒變化無常的孩子施以壓制、侮辱和體罰的方式來迫使他們就範,順從。做為家長首先應該創造一個和諧家庭氣氛,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樂趣,然後通過日常生活讓孩子深切體會到父母是他們尊敬的長輩也是他們敬愛的老師,更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讓孩子養成尊敬長輩、關心家人的病痛和冷暖,樂於為長輩服務,與別人分享食物、用品的良好習慣,使孩子懂得每個家庭成員在家庭里的地位,知道每人在家裡都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養成尊重別人,剋制自己,服從全家這個整體的良好意識。我的兒子在他們兄弟五個中排位最小,加之我們是與公婆在一塊生活,自然他便成了家中的「小霸王」,記得他兩歲半那年,一次,他的哥哥到家來,我隨手給侄子從冰箱里拿了一根雪糕,兒子發現了,當即從哥哥手裡奪過雪糕,大聲嚷:「這是我的雪糕,不讓哥哥吃!」爺爺見狀順手把雪糕又拿過來給了我侄子,兒子一看,使出絕招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奶奶說:「算了,孩子還小。」又對我侄子說:「一會兒奶奶給你買一根。你是哥哥,應讓著弟弟。」 當時,侄子也很懂事,說:「哥哥不吃了,留給你吃吧!」本來這事到此可以不了了之,可我還是把兒子抱起來,耐心地給他講:「哥哥把他的最喜愛的書也讓你看了,把他的衣服也讓你穿了,你到他家他也捨得讓你吃東西,為什麼你連根雪糕也不讓人家吃呢?好吃的大家一起吃才香甜。」兒子一聽,想了想,隨後主動拿了一根雪糕給了哥哥。從此,侄子一到我家,兒子就會把最好吃的東西拿給哥哥吃。不但如此,每次吃好吃的,兒子都能考慮到家裡的人,經常先給爺爺、奶奶吃。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對獨生子女進行勞動教育。
由於是獨生子女,家長把寶寶看得都很重,真可謂捧在手時里怕飛,含在嘴裡怕化,所有的家務活,多數都是家長包辦,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幅漫畫: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面對著煤火上燒開了的一壺水張著嘴、瞪著眼,顯得手足無措,漫畫的下面 有一句話:媽媽,水開啦!這副漫畫雖然有些誇張,但從中可以看到普遍的現象:現在獨生子女的自理能力相當差,試問: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了的人將來對社會、對國家能貢獻出什麼呢?將來的社會是進步還是倒退?
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從小鍛煉的機會,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來做,能做的事情就讓他來做,從洗手帕,洗 襪子到洗衣服,不但洗自己的,還要洗家人的,既鍛煉了幼兒動手的能力,又培養了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從擺放碗筷到收拾洗涮餐具,教育孩子關心、幫助別人,又能體會到勞動的意義和樂趣,在家中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讓他親自動手摸一摸,試一試,即使做的不好,也無關緊要,家長應給予支持和鼓勵,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將使孩子受益終生。
第三。給獨生子女尋找游戲夥伴。
我是多年代低段學生的老師,我發現現在的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在一起相處,往往缺乏相互競爭、忍讓、分享食物、玩具的樂趣,時間久了,容易產生孤僻、自私、膽小、不合群等毛病,所以在家庭中為獨生子女尋找游戲夥伴是很重要的。
1、讓玩具充當孩子中的角色,家長可以賦予玩具的生命,如家長提示:你看那邊有輛小汽車在等你呢?娃娃的臉臟了,我們來給她洗一洗吧。小貓餓了,你來給小貓釣一條魚吧,在家長的啟發誘導下,孩子主動被玩具所吸引,不會感到孤僻,認為這些玩具都願意陪他,都是他的朋友,所以玩具能給孩子帶來無窮的樂趣。
2、鼓勵孩子同別人交往,對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會產 生很好很大的影響。比如:走出家門去和夥伴一起玩耍,或邀請夥伴來家玩,讓孩子把糖果拿出來和夥伴一起分享,共同做游戲,主動把心愛的玩具讓給夥伴玩,游戲中尊重別人的建議,遵守游戲規則,游戲結束後共同收拾好玩具……,在整個玩的過程中,有僅培養了孩子關心他人相互謙讓、活潑開朗的良好品德的個性,而且訓練了孩子和自我服務、自我控制能力。
3、家長和孩子共同游戲,家長應該尋求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與材料與孩子進行游戲,這樣,不但可以增強體質,開闊視野,活躍思維,而且可以增進家長和孩子間的感情。在游戲當中,家長可以當配角,聽從孩子安排,充分發揮孩子的聰明才知,有時,也可以提一些合理的建議,啟發引導孩子去思考、創造發明等,有了家長參與,孩子會很高興和自豪,也使他們游戲因此而更有意義。我經常利用接孩子的路上時間與孩子玩「對句子」游戲。比如,我是小花花,我是小瓜瓜。我會種花,我會種瓜。我教你種花,我教你種瓜。你教我種瓜,你教我種花。我的花紅,我的瓜大。這樣,在游戲中不但發展了兒子的語言,還發展了兒子的思維。我還把人們深惡痛絕的麻將作為與兒子游戲的玩具,我拿出麻將中的「一筒」對他說:「這像什麼?」兒子說:「像太陽。」我說:「你能找到其他的三個太陽嗎?」兒子蠻有興致地找出了其他三塊「一筒」。麻將成了訓練分類的好學具,分好類以後還可以訓練排列,或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我經常利用麻將跟兒子玩捉迷藏游戲,找10塊麻將,讓他看一會兒,然後閉目,我藏一塊讓他猜我藏的是什麼。開始兒子猜的不是很准,我引導他先分類就能記住,猜的時候一一排除。有了方法後,兒子總能猜對。
總之,未來社會,「獨生子女」是社會的主體,是構成社會的最基本的元素。因此,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將是一個長期的問題,並將隨著獨生子女群體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對獨生子女教育的研究,也將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是一個隨時代變化而變化的工作,是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對自己至關重要的工作。讓我們共同祝願這些獨苗苗茁壯成長!

❸ 獨生子女為什麼不敢拼爭

父母在,不遠游?

❹ 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優點和缺點

獨生子女的優點是家庭的核心,受到親戚的和家人的寵愛,缺點是壓力過大,家裡就一個子女,非獨生子女,優點有事有個大哥大姐和你分擔,受欺負有大哥大姐幫你出頭,,不用擔心壓力大,缺點,有個人和你爭寵,最後是最小的贏了

❺ 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顯著區別有什麼

獨生子女好比太陽,父母圍著他轉
非獨生子女好比星星,父母是他的太陽

父母圍者獨生子回女轉答,是因為他是唯一的
非獨生子女圍著父母轉,是擔心失寵於父母

所以,一般獨生子女的家庭優越感高於非獨生子女,而同時,受父母的關注越多,壓力也越大.

❻ 大部分的獨生子女,為什麼都不羨慕非獨生子女家庭

享受父母全部的關心和愛

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毫無疑問,父母會把自己能給的一切都給這個孩子,孩子能夠享受到家裡全部的愛。而多子女家庭,孩子就要和兄弟姐妹一起分享爸媽的愛。孩子的內心是敏感的,如果感覺父母有一點偏心,心裡就會不平衡,這在無形之中會影響心理狀態和日常情緒,降低孩子的幸福感。


但是這並不是說獨生子女家庭就更好,非獨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各有各的好,也有各自的缺點。不論是什麼樣的家庭,只要父母關愛每一個孩子,盡自己所能給所有的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那麼不管是不是獨生子女,都會感受到家的溫馨美好,也就不會羨慕其他人了。

❼ 獨生子女有什麼壞處

綜上,我感覺獨生子女的壞處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孤獨感。人生來孤獨,但是如果有一個年紀相仿的兄弟姐妹該多好。小時候打打鬧鬧一起成長,成人後彼此依靠有個幫襯。二是無助感。這種感覺越長大越有體會。尤其是中國「422」(一對夫婦4位老人、2個孩子)家庭結構中,但凡一個親人生病,家裡都將亂成一鍋粥,如果有兄弟姊妹,至少在需要人手的時候可以互相幫助。三是自私感。這一點是走向社會後才發覺的,原來吃西瓜要禮讓,而不是搬過來就吃中間嘴甜的,鴨蛋黃好吃,拜託把鴨蛋青也吃掉。社會不會像家人那樣包容你。你內心對外界的期待越多,就會越失望。獨生子女真正的成長,還是在社會的打拚中逐漸完成的。

獨生子女不是決然不好,只是經歷過後發覺,內心是期待有一個親人的,這份期待已經說明了一切。

(Rue:親子博客十年書寫者,粉絲1.7萬,點擊40萬,微信公眾號:平白書(pingshu),寫有溫度的文字,歡迎來撩!)

❽ 獨生子女都比較自私嗎

不是的,獨生子女並不是都很自私。

一個人自私與否,好象與獨生子女關系不大吧,關鍵在於自己父母的教育和家庭影響。我就是個獨生子,爸媽愛是必然的,要是無法無天自私自利就不行了。

在家裡,就說吃飯吧,爺爺奶奶不上桌,我是不能動筷子的,並且首先要把好菜放在爺爺奶奶的前面。讓他們先吃。我媽煮飯,我鋪碗筷,吃後抹桌拖地洗碗,都是我的事,有時爸會幫忙。媽從來不慣我,尤其是男孩,更是不能什麼事只顧自己,要體諒別人的勞動,


從資源分配和人性的角度看,假設一個家庭的資源是固定的,不因孩子數量的多少而增減,那麼顯然:當孩子只有一個時,他能得到的資源是最多的,東西放在哪裡,他不用爭不用搶,東西都是他的,在這種環境下,他對資源會看得比較淡,不會過於斤斤計較。



當然,雖然理論上來說非獨生子女可能更自私,但我還是那句話,一個人自私與否,關鍵是看如何教育。從人的本性來說,都是利己的、自私的,而有些人之所以能做到不自私,是受了後天的教育。

❾ 獨生子女好么

我覺得兩種人群的好壞都是相等的,沒有哪個好,哪個不好。獨生和非獨生都有各自的問題。
我是獨生的。

非獨生長大後面臨財產糾紛問題,父母的愛給予問題,兄弟姐妹感情深厚的問題,家長經濟壓力問題,生活質量問題。
就算自己不想爭財產,別人也會認為你想爭財產,尤其是想要多一點財產的人,不是自己想怎樣就可以避免矛盾的。到時候就算你沒那個心,還是會被猜忌,會被誣蔑。如果父母一開始說明還好,如果父母偏愛或者受一些言語的蠱惑,家庭矛盾必不可免。
而且自己有家後,自己的家人也會催促自己,或者影響自己對這份財產的態度,這不是自己想怎樣就怎樣的。
兄弟姐妹多的,多半會面臨嫉妒問題,會覺得自己沒有被愛那麼多,父母對誰更好或者更偏愛,心裡多多少少會有這個糾結。
一個家養多個孩子,父母教得好還好,如果一旦偏私或者沒耐心教,兄弟姐妹感情不好,不僅小時候是悲劇,長大後更加慘烈。就算是親生兄弟姐妹,也會面臨四分五裂的局面。
就一個道理,自己心善不代表別人也跟自己一樣,這就是為什麼要多個心眼。自己把對方看成最親的,對方不一定會跟自己一個想法。
一個家庭養多個子女,自然經濟壓力會很大,生活質量得不到保障,不過小孩子習慣後,其實這個問題倒不會很大,但是在外人看來,生活質量自然比獨生的差,在同樣家庭的情況下。比如住同一幢樓,鄰里鄰居,大家都一樣,自然獨生的環境比很多人爭一樣的情況好。
兄弟姐妹多,性格會不一樣,有人喜歡鬧,有人喜歡安靜,雖然看上去很好,時間長了,始終是種煎熬。
自然兄弟姐妹多,不怕有人發生意外,而面臨父母沒人贍養的問題。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原因而生多個子女,對子女的未來和生活是很不負責,是很自私的行為。

獨生的問題,多半是對父母帶來不好的影響,如果發生個意外,父母自然是最大的受害者。但是如果因為這樣,而生多個,我還是覺得,這樣的父母太自私。
獨生還面臨一個問題,家長多度關注。多個子女的時候,家長沒有那麼多精力和心情去關注一個人,肯定都要顧著。但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注意力都會在這個孩子上,這就會產生溺愛或者極端的教育方式。
獨生子女還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長大後要贍養老人壓力比多個子女的壓力大。同樣是4個老人,獨生子女必須獨自面對,還要照顧自己的小孩。多個子女就算同樣養4個老人,總是有一方的老人贍養壓力低於獨生子女,他們可以幾個人一起贍養。

不管獨生和非獨生,只要有一個好的父母,就好了。我覺得都一樣,人生的未知很多,就算是多個子女,要發生意外的時候,有可能全家就沒了,都一樣。

❿ 獨生子女的壞處

獨生子女
沒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具有同樣的身心發展規律。但兄弟姐妹關系會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產生作用。獨生子女 除了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外,沒有兄弟姐妹這層關系,因此其社會化帶有自身的特點。

19世紀末,美國心理學家G.S.霍爾率先研究獨生子女問題,分析了獨生子女的特異性。1928年,H.F.胡克等人發表一系列研究論文,強調家族關系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性,把獨生子女與家族聯系起來加以研究。德國研究獨生子女從醫學角度開始,小兒科醫生E.內特爾1906年發表了《獨生子女及其教育》。1937年,日本保育會會長、兒童心理學家山下俊郎發表《獨生子女其心理與教育》一文,闡述了獨生子女的意義及其淵源,分析了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提出了獨生子女的教育原則。

中國 80 年代以後 ,隨著把規定一對城市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優生和優育定為一項基本國策,對獨生子女問題的研究開始引起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的重視 ,並使用問卷 、個案調查、實驗、比較等方法,對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進行比較研究。大多數研究者認為,獨生子女在遺傳體質方面與非獨生子女無大的差異,但由於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所處的地位特殊,容易養成其性格上的特異性。有的學者重視把獨生子女與家庭、家族聯系起來加以研究。
獨生子女若家庭教育失當,容易出現以下一些心理偏異。
1.父母和祖輩的溺愛嬌寵,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從不知為別人著想。
2.對「獨苗苗」百般袒護,長者不願約束孩子。孩子在家庭這個最早加入的社會結構中,未能養成尊重長輩、遵守紀律的自覺性,而是任性驕橫,家庭成員關系顛倒,走向外部社會也不懂得尊重別人。
3.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幼時缺少與小夥伴一起游戲的集體活動,既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性,所以社會適應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
4.在家裡,父母代勞獨生子女的許多本應自理的工作,易於形成依賴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勞動自覺性。
5.家長望子成龍,請家庭教師,買鋼琴,成天逼孩子認字、作文、彈琴、習畫、學外語,沒完沒了。孩子缺乏應有的游戲時間,會產生厭學情緒。
其實,只要家長能發揮孩子的優勢,獨生子女的體格和心理都會得到很好的發揮。

閱讀全文

與獨生子女不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太守舊怎麼勸他們 瀏覽:506
長壽花爛了會怎麼樣 瀏覽:240
老人家被騙理療儀315 瀏覽:570
老人家歲數應該怎麼問 瀏覽:927
中國養老護理哪個地方消費高 瀏覽:193
交社保了怎麼領取養老金 瀏覽:441
重陽節特色小吃怎摸畫 瀏覽:250
長壽命理 瀏覽:737
農村養老保險能變成社保嗎 瀏覽:327
初中體檢表怎麼寫 瀏覽:800
鄭州七院體檢的結果怎麼看 瀏覽:641
58同城貴陽養老院 瀏覽:468
哪裡的養老院便宜 瀏覽:176
長壽紙廠收竹片多少錢一噸 瀏覽:455
為什麼有些老人的眉毛長得很長 瀏覽:186
九九重陽節中國銀行組織爬山 瀏覽:550
斗羅大陸唐三多少歲進入90級 瀏覽:164
養老金降低 瀏覽:849
四十五歲適合哪些體檢 瀏覽:805
70歲街舞大爺揭秘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