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父母的眼光和遠見還有格局到底影響孩子多深
你一定要相信並且鼓勵孩子,因為父母的眼光和遠見還有格局,就是孩子站的高度。
1、你自己必須拿起書,每天進行閱讀
讓孩子養成讀書習慣最好的辦法就是:他有一個喜歡閱讀的爸爸/媽媽。
試著去找幾本自己喜歡的書,每天閱讀。總比總是看手機追劇要強,就算不是為了自己,為孩子做個好榜樣也是很重要的。
2、親子閱讀要盡早開始
很多父母想知道孩子的閱讀到底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
孩子出生後,等他開始傾聽你講話的時候,跟你有互動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給他讀朗朗上口的童謠,讀簡單的繪本故事。
可以讓他去抓握一些簡單的東西,比如洞洞書、小手掌書、小棒子、樹葉子等,當然要注意保護他不要誤食,顏色方面的啟蒙也可以用圖書來進行。
3、孩子的興趣比你的目標要重要
在圖書的啟蒙及習慣培養上,建議還是以孩子興趣為導向。因為只有讓孩子覺得有趣,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他喜歡恐龍,那就讀關於恐龍的繪本,慢慢的孩子就會生出對圖書的好感。
有些父母很想借著閱讀圖書的作用,希望能達到養育的目標。當然圖書對孩子的能力培養及行為習慣的培養有很好的作用。可這不是他們的主要功能。
4、堅持下去,你沒有借口
有媽媽說:「給1歲的孩子讀繪本,孩子不喜歡,每次一讀就跑了,根本不想聽。」
在親子閱讀的路上,一旦孩子不讀,很多父母就放棄了。但真的有孩子天生就不愛閱讀嗎?
並不是,因為孩子的興趣愛好一直是變化的,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關注點和興趣會不一樣,具有很強的引導性和可塑性。所以,如果想讓孩子成為愛閱讀的人種,那就要堅持下去。
5、不要給孩子看劣質的圖書
劣質圖書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內容垃圾,有些圖書故事情節漏洞百出,由電腦自動生成稿件,幾個校對隨便一看就印刷了。讓孩子感受不到任何的閱讀樂趣。
顏色和圖形上也是偏差很大,印刷的顏色很差,圖形也是拉伸變形。
給孩子的書,一定要看是不是適合孩子,是不是內容品質有保證,給孩子傳遞的內容是不是積極正面的。
6、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自己對圖書其實是有選擇的,他們喜歡就會讀,不喜歡的就拒絕。
不能自己覺得是大獎作品就強迫孩子讀,孩子當時不喜歡就換一本書,哪怕他重復讀一本,也陪他讀下去。
7、不要用故事音頻來取代親子閱讀
慢慢的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其實不喜歡聽故事機的故事,他喜歡聽我們給他讀。
因為他喜歡看到我們的表情,喜歡聽到父母的聲音。如果有條件,你一定要堅持自己讀。這樣才更有人情味。
8、家裡一定要有書,觸手可及
就算你條件不好,住著出租房,如果有心,也能給孩子布置一個讀書角。去超市買一個架子,一個箱子就可以了。
孩子不在乎書櫃多麼的高檔,他們只在乎是不是有一個願意給自己讀書的爸媽,是不是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堅持閱讀,常有更新」,有條件的話,當然也可以借閱,能節省一筆開支。
9、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不讀書
讀書真的要一個好心情的,如果你的情緒不好或者孩子鬧情緒,真的不要去置氣讀書,反而覺得讀書很受累,降低了讀書的好感和熱情。
10、別太依賴別人,要對孩子真正的了解
不管是育兒還是親子閱讀,建議父母多去了解孩子,因為只有這個日日夜夜陪伴在一起的人才最能懂孩子。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愛好,而且成長的發展階段狀態也不一樣。父母要做好啟蒙者、引領者。自己真正投入到孩子的閱讀中,就一定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閱讀通道。
11、不要打擊孩子的閱讀興趣
很多父母在親子閱讀時喜歡給孩子提問,搞得像老師教課一樣,非要總結一個中心思想,然後問孩子明白了沒有。
親子閱讀過程中不要刻意強調孩子的收獲,其實很多好的繪本,作者本身是沒有那些說教意圖的。他們將對於生命、對於美的感受融在文字和圖畫之中。有時反而孩子的眼睛看得更加透徹。
12、永遠相信閱讀的力量
當孩子的成績不理想,那就更需要閱讀。有數據顯示:閱讀能力是形成學習能力的基礎。
有媽媽說孩子的老師表揚了孩子,因為3年級的女兒作文能力已經跟一個5年級的孩子差不多,全得力於這個媽媽從小陪孩子閱讀。
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我們都要相信讀書能改變命運,要相信閱讀的力量。特別是對於普通家庭,在學習資源落後的情況下,閱讀反而是獲取知識比較公平的一個途徑。
Ⅱ 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很差怎麼辦
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很差可以慢慢溝通和孩子成為朋友。對於現在的每個家庭來說,父母與孩子之間關系很差的不在少數,這也是很多家長為此而苦惱。對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年齡差距,關系很差是正常的,不過要找對正確的方法來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父母要和孩子做真正的朋友。
做父母主要的工作其實是多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朋友,然後鼓勵他,幫助他,幫他出主意,做他的軍師,了解孩子在想什麼,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這樣才能夠真正地促進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長。
3、要學會巧妙地和孩子溝通
溝通是很多家長在和孩子相處時最頭痛的事情了。經常有家長形容自己跟孩子交流是「左耳出右耳進」。看到孩子毫不在乎的樣子,不禁怒火中生,一不小心就發飆了。
4、第一要多陪陪孩子
孩子的成長是離不開父母的,不然這會讓他們感覺到孤單,甚至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夠愛自己,所以就會導致叛逆,不聽父母的話。
Ⅲ 父母的知識,眼光,格局對孩子有多深的影響
梁啟超說:家長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邊界。而學識影響眼界,眼界影響格局,格局影響一生。
01
麗麗說:「我媽可厲害了,每次花很少的錢就能給我買到很多東西。」
其實是因為麗麗的媽媽特別愛貪小便宜,遇到免費的贈送的東西恨不得全部拿回家。有時因為商家不給便宜,還會破口大罵,引來周圍人的圍觀,場面非常尷尬。
有一次,麗麗跟媽媽去自助餐廳吃飯,剛一進去,媽媽就四處瞅,隨後拿了很多水果,還有酸奶飲料。
麗麗非常不解的問:「怎麼不先拿菜?」
媽媽壓低聲音對她說:「趁現在人少,我能偷偷的往包里放一些,誰也不知道。」
然後果真把這些水果和飲料放在了包里,還讓麗麗打掩護。
吃飯期間,媽媽一直往桌上拿肉,拿各種東西。
她說:「反正也花了錢了,不吃白不吃。吃不完都倒了鍋里,也沒人知道。」
終於吃完要走的時候,桌上還有一瓶酸奶,麗麗拿起來就要往媽媽包里裝,沒想到被身後的服務員看到了,當下制止了她。
媽媽立馬扯著嗓子和服務員嚷了起來,引來了所有人的注視,最後,老闆妥協了,媽媽帶著麗麗出來以後,還得意的對麗麗炫耀自己有多了不起。麗麗也覺得媽媽很厲害,以後也要向媽媽一樣。
父母心態一:只注重眼前利益
父母本應該是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卻因父母的眼界就只有眼前這一點蠅頭小利,讓自己的孩子也變成愛貪小便宜的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怎能不讓人擔憂呢?
這樣的父母其實很多見。比如孩子選擇專業的時候,父母只考慮實用,完全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當孩子有自己理想的時候,父母也會打擊孩子,認為那是不可能實現的,一味給孩子灌輸「你做不了別的,只能幹這個」的思想。導致孩子以後漸漸也變成了目光短淺,沒有理想的人。
02
小凡的父母都是工人,他們一輩子都在省吃儉用,存錢。從來沒想過做點小生意,多賺些錢補貼家用,更別說投資了。因此,小凡長大後你讓他做個生意,不懂怎麼做;你讓他投資,不知道該怎麼投;你讓他學門手藝,不知道該學什麼;但是,怎麼給別人打工,他懂;怎麼存錢省錢,他懂;因為父母一輩子就是這樣,小凡已經重復了父母的人生軌跡。
父母心態二:不敢嘗試新鮮事物
父母的眼界就是眼前的生活,一輩子平平淡淡,省吃儉用,把家維持下去就可以了。因此,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生活方式。長大後也是平平淡淡,只知道省吃儉用,不懂如何去奮斗,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父母畏首畏尾,不敢嘗試新鮮事物,眼界自然打不開,孩子以後也可能會粘貼復制父母的這種模式,工作生活中一成不變,不思進取,也不會懂得如何開闊眼界。一輩子碌碌無為,很難有大的格局,也很難成功。
03
小滿的父母都沒有上過學,就自己做一點小生意,完美的詮釋了「無商不奸」這個詞,就連親戚朋友,每次都必須占點便宜才行,小滿從小聰明能幹,耳濡目染,長大後自己也做起了生意,父母經常告訴他「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以他做起生意來比父母更「狠」,開始生意還好,後來大家能躲多遠就躲多遠,漸漸的只能關門大吉,而親戚朋友也都遠離了他。
父母心態三:不能讓自己吃虧
孩子聰明能幹,本來在以後的生活事業中應該是一帆風順的,卻因為受父母不好的影響和教育,最後讓自己寸步難行,親戚朋友也漸行漸遠。
父母看到一點小利益就會不顧一切的去得到,哪怕是自己的親人也不讓自己吃一點虧,這樣的父母只知道貪當下的小便宜,沒有為以後和未來做打算,生活圈也只能越來越窄,孩子也會受其影響,難有出息。
孩子來到世上,本來就是一張白紙,以後能有多大格局,完全取決於父母。好的家庭教育能讓孩子的路越走越開闊。父母如果有以上這三種心態,很可能會毀了孩子。
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的格局。有高度,有眼界的父母才會讓孩子更幸福。
Ⅳ 父母的眼光與格局,決定了孩子有多優秀
這樣的解釋是正確的
因為父母的教育和從小的基礎
都是一個啟蒙和開始
打下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最好的東西
Ⅳ 父母和子女的婚戀觀最大的差別在哪裡
父母的婚戀觀是傳統守舊的,而子女的婚戀觀是適應現實生活的,也可以說這是代溝吧。
Ⅵ 為什麼父母長輩的審美和年輕人的審美有很大的差異
父母長輩的審美和年輕人的審美有很大差異,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父母那一代的人和我們這一代的人審美差異就很大,那個年代比較封建,思維比較傳統,而現在的年輕人思維都比較開放,勇於接受新的事物。
Ⅶ 為什麼子女與父母的差距這么大
按照人類心理學家普羅斯柴爾德所說隔三歲就有代溝了,更何況差了幾十歲
Ⅷ 為什麼父母的眼光總和子女的眼光不同
眼光不同是正常的,父母認為自己經驗多,眼光准,子女認為認為自己長大了,有主見。從小開始父母對子女有一種控制欲,子女大了也是這樣,他們認為子女應該聽父母的,因此希望子女聽從自己的話。
Ⅸ 孩子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最差的嗎
(1)咱們長大了,不能對父母太苛刻,就算是父母對我們苛刻,也要原諒他們。他們是心中有慚愧,覺得沒有把你培養好,但又心中死要面子不認,只好把你來罵了。
他們養我們不容易,讓他們罵一點,只要他們心中能暢快些,
我們也不會失去什麼的。
孝順父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應該做的事。
父母怎樣對待我們,那是他們的事。
而孝敬父母是我們做兒女的責任。
(2)每個人都會有所不同,是不能比較的。
你父母的文化素質不是很高,不能理解這一點。
或者說是,理解這一點但不願這么去做。
或者是他們對你的期望過高,之後,又失望了。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自信心,努力工作,盡力而為。
也不用為了做出來讓父母看的。
只要盡力就行了。
(3)有時不妨順著父母說話,說說張三怎樣好,出了國了賺了大錢了,多好啊。多說別人的好,沒有壞處的。
只是最後,你就說說,張三的父母天天都是孤獨在家沒有兒女相伴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