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子女應該怎樣面對父母之間的爭吵
吵架的時候就走開,不要聽不要看,無論你怎麼調解,都是無用功。不斷的爭吵,咒罵,咆哮……會讓身邊的人太累太累,千萬不要讓他們影響到自己。
所以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說,子女們不要插手父母之間的事情,能離開就離開,不要讓他們的負面情緒影響自己。在他們的身邊呆的越久,對子女的傷害越大。
希望類似的我們都能調整心態,最重要的是與自己和世界和解。要有一顆包容和愛這個世界的心,要讓以後我的孩子成長在愛和包容的家庭,而不是一想到家就想起一地雞毛。向上吧!開心,就是要開心。
㈡ 子女對父母的孝敬應該是怎麼樣的
他照料患病爸媽10年:父母在哪,孝敬就在哪!
王建兵本人也患有痛風,照顧母親他有時也感到無助感到累,但他從來沒有想拋棄的念頭。他說,娘在,家就在。他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個做兒子應該做的。
這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孝敬!父母在哪孝敬就在哪!
㈢ 子女和父母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系存在
父母和孩子是相互獨立的個體,我們曾經彼此依賴,共同前行過一段路程,為的是在生命中彼此成全,各自綻放,然後,遠遠的欣賞。
是啊,這也是我在自己當了媽媽之後才有的想法。站在各自的角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也並無對錯之分。
我想,這對父母和女兒之間,一定還是有些問題,看得出,女兒並不信任父母,假期不回至少要跟父母打個招呼,這是健康的親子關系最起碼該有的溝通。
㈣ 如何處理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大部分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有點叛逆,作為父母的,如果不懂得怎麼和他們交流,就會變得心力交瘁,那怎麼和叛逆期的孩子來溝通呢?
你可以這么做。
交流
總之,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問題上,一定要秉承尊重平等的態度,不能一味地居高臨下,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來跟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不能一味地指責和打罵。
㈤ 作為子女,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父母養我們小,我們養父母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孝順老人不在於錢多錢少,而是盡心照料,常回家看看爸媽,陪爸媽聊聊天,買些爸媽喜歡吃的食物,帶著爸媽去旅遊,買爸媽喜歡穿的衣服,教會爸媽上網聊天……
我母親70歲了,我和她在兩個不同的城市居住,每天我們只能在微信上見面,我會教母親如何使用微信聊天,如何轉賬,如何發紅包等等。教會父母學會上網聊天也是一種孝順的方式,不能讓父母落伍,一定讓他們學會這種時髦的交流方式,看著他們快樂,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㈥ 子女應該怎樣做才算是為父母減輕負擔
子女給父母減輕負擔,就代表著他們已經懂事了,對父母最大的支持就是好好學習,用最好的成績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能夠得到一些獎學金,或者是做一些兼職,這些都是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一些措施。現在很多大學生都很懂事,他們上了大學以後就在做兼職,賺了不少錢,補貼家用,負擔自己的學費,有的大學生每個月兼職賺的錢就已經過萬了,是非常了不起的。
憑著自己的本事,可以用分數來獲得學校裡面的獎學金,這也是最讓父母感到榮耀的事情。寒窗苦讀12年,進入大學裡面以後就是自己的天下了,所有的成績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來完成的,你想要什麼樣的未來,全部都掌握在你自己手裡。你做出的每一點努力和成績,都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孩子已經大了,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代表著他的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未來的路上,父母不再陪你們一起走,還需要靠你們自己來獨立思考和完成你們對未來人生的規劃。
㈦ 自己的父母,應該怎麼樣對待他們呢
我的文章《孩子們說「父母皆禍害」應該責怪誰?》發表後,本來是預備挨罵的,竟然得到絕大多數網友的好評和支持,也有網友評語表達贊成時,也說了保留意見,我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我在高興之餘,憂慮也隨之而來。評論中支持贊揚我的網友中,有許多是年輕人,認為自己也受到父母的禍害,這無疑是一種覺醒,但如何看待父母的禍害?應該如何對待父母?這無疑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我們所處的時代發展太快了,現在人們所享受的一切物質文明皆源於此,同時,人們所經受的精神痛苦也皆源於此。一般來說,人年紀大了,學習和接受能力就比較差,思想很容易落後於時代發展,尤其從事體力勞動的父母更為明顯。現在五十左右歲的父母,若事業有成還好,若平平淡淡就慘了,成為一群可悲的人,他們經歷了太多的社會變遷和動盪,社會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黑的現在成了白,過去骯臟的,現在成了干凈的,反過來也是這樣。
尤其表現在社會地位上,這些父母所有的夢想和希望全寄託在孩子身上,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造成的。古時候,孩子小的時候「看父敬子」,如果他父親是官人,人們見了他的兒子都會叫少爺,說長的富貴相,大了一定有出息。見了他女兒,都稱大小姐,誇她如何俊美。到了兒子長大做了官人,開始「看子敬父」,人們見其父母一口一個老爺太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其實什麼尊重,全是為了巴結利用。
在這樣的大文化背景下,已經到了知天命年齡的父母們,將未來的希望、尊嚴和保障全部壓在孩子脆弱的肩上,尤其現在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和孩子的壓力可想而知。父母年紀越來越大,拚命抓住可以依靠的孩子,迫切希望孩子快快成才,早早發財,不堪重負的孩子們忍無可忍,終於發出「父母皆禍害」的吶喊。喊過之後可以釋放壓力,但必須面對如何與父母相處的嚴峻問題。我不是社會專家,也沒有做過專門調查研究,僅憑直覺談幾點意見和建議,供父母和孩子們參考。
一、「父母皆禍害」是孩子們受到很大傷害後,壓抑已久發出的激憤之語,具有警醒父母的有力作用,冷靜下來仔細推敲,會發現這句話不能完整客觀地表達事實。其中一個「皆」字就不嚴謹,把全部的父母都說成「禍害」。我就見過不少思想開明的父母,他們尊重孩子,從來不逼迫孩子,而是引導和幫助。他們不要求孩子一定達到不切實際的目標,而是重視孩子的成長過程和與孩子相處的快樂。另外,禍害孩子的父母,他們大多是在教育方面不自覺的禍害了孩子,而在生活方面有許多關心、幫助、疼
㈧ 作為獨生子女,該怎樣面對父母的養老問題
這點確實很難,只能在平時的時候多孝順父母,讓父母保重好身體,盡量不生病。然後讓父母的心情保持開朗,別給他們增加壓力,他們只要心情開朗,就能長壽健康。
還有平時多存點錢,以備父母生病後的不時之需,不給父母增加額外的負擔。比如帶孩子之類的事情,就不交由父母去做了。帶孩子真的很耗費精力,父母年紀大了體力也不太適合帶孩子。
本來老人卧床生病本來心情就不好,再送到養老院監管不力的話,那可能會加重病情的。所以解決這種問題的根本方式就是讓自己多賺錢,保證老人能治得起病、請得起人。
㈨ 父母對子女不負責任,子女該如何對待
我在這個星球苟延殘喘了20多個年頭,我有家,但是家裡沒有愛,我有父母,但是父母沒有親情。有的時候真的很驚悚,如果連父母都不關心我,那麼這個世界早晚也會如同惡魔般吞噬自己。從小到大,父親從來沒為我夾過一次菜,哪怕一縷隔夜的酸菜絲,哪怕一塊卑微的土豆條。在離家幾千里的外地上學,母親從來沒為我打過一次電話,或悲或喜,或存或忘,從來沒有詢問過。有一次實在按耐不住心中的疑惑,給家裡打一次電話,父親咆哮如雷。後來告訴我是他著急,我半年就打這一次電話,你是急著生,還是急著死?小時候與玩伴一起闖禍,看著別人家的父母極力辯護,而我只能聽到一片盆碗破碎的聲音。看著別的同學和爸媽電話聊的卿卿我我,而父母甚至連我的手機號都懶得知道。無論在學校學的好不好,父母總是對我百般叮嚀,不斷的提醒我,學習是自己的事,不管最後怎樣也都是自己享福還是受罪。後來長了勵志牙,疼得受不了,大夫說牙齦腫著不能拔牙,好不容易牙齦不疼了,父親語重心長的叮囑我,牙不疼了幹嘛還要拔牙?向我詮釋著什麼叫做只要人不死,就不去醫院的完美品質。其實我也特別佩服他,他的勵志牙整整疼了40多年,到後來才捨得拔。小的時候感冒口腔有痰,就捂著被子不敢咳嗦,因為父親心煩,他說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嗦是和別人家孩子學的壞習慣。他不想承認感冒,感冒就得吃葯,吃葯就得花錢,所以就剝奪了我咳嗦的權利。活著的理由就是要加油奮起,早晚有一朝,會有屬於自己的天地。他們給了我生命,把我喂大,供我上學,我要把這些都還清。從古到今,綿延了上千年之久的人類情愫,到我這里變成了一場交易,一場誰虧誰賺的買賣。我的心與這個世界同樣冰冷,沒有愛,也沒有恨,但是卻冷的發白,冷到骨子裡,冷到靈魂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