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有「原罪說」嗎為什麼
其實原罪說引申後是指一種無罪之罪,或者無奈之罪。
因人私心所致,內而非性惡和善容。
其實西方倫理假設一般是性本私,也就是理性人的假設。根源我想和基督教多少有些關系。
尤其是後來宗教改革後的新教諸多教派。
禁慾主義的根源可能有你需要的東西。
之後是新教加爾文宗的預定論,則徹底推翻了之前的關於原罪的救贖等等問題。認為每個人的命運是被預定好的,也就是人是否有罪並不因為人的行為道德而改變,而是上帝已經預定好的,而人活著的意義在於給上帝增添榮耀。
從而引申出了現代經濟社會的職業觀。最初是一種神招的意思。英文表示比較清楚,叫calling~天職的意思。
也因此直接導致了資本主義精神的產生。馬克斯·韋伯關於這個方面的問題著有《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強烈推薦看看,對你肯能有幫助。
此書論述了理性主義的一些宗教情節。
㈡ 為什麼說聖母瑪利亞有特恩而無原罪
聖母無染原罪,又稱聖母無原罪始胎、聖母始胎無染原罪,是天主教有關聖母瑪利亞的教義之一,正式確立於1854年12月8日。東正教和幾乎所有的新教教派,都不接受這個教義。
天主教相信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在靈魂注入肉身的時候,即蒙受天主的特恩,使其免於原罪的玷染。
在宣告「聖母無染原罪」成為「當信的道理」的《莫可名言之天主》(Bulla Ineffabilis Deus)通諭中,教宗庇護九世宣告:
「 為了尊敬聖而不分的聖三,為了光榮、點綴天主之母(聖)童貞(瑪利亞),為了廣揚公教會信理、以及促進基督徒的虔敬起見,我們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權威,用真福伯多祿與保祿二位宗徒的、以及我們的權威,宣布、公告、並定斷那教會所堅信的:榮福童貞瑪利亞,曾因全能天主的聖寵和特恩,看在人類的救主耶穌基督的功績分上,在其受孕之始就被保護,未受原罪的任何污染。 」
天主教神學家董思高宣稱:「聖母無染原罪」並不意味著聖母瑪利亞無需獲得基督的救贖,而是在天主的特殊干預下,聖母瑪利亞預先獲得了基督的救贖。在《天主教教理》第491條,也有類似的表述。天主教也據此認定聖母瑪利亞是首位被救贖者。
如同三位一體的神學思想一樣,聖母瑪利亞是否玷染原罪,《聖經》上沒有直接的、明確的論述。但是,
「聖母無染原罪」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宣稱具有聖經依據。
在教父時期,拉丁教父奧斯定認為:聖母雖無本罪,但仍受原罪玷染。奧斯定的這個觀點,被包括聖伯爾納鐸、聖多瑪斯在內的許多神學家採信。雖然當時也有人認為聖母無染原罪,但影響不大。
十五世紀,方濟會會士開始提倡「聖母無染原罪」學說。1439年,方濟會會士成功使巴西里地方會議接納這個神學思想。
1472年,曾擔任方濟會總會長的教宗西斯多四世出版神學著作《論聖母始胎,反對倫亞那一位聖衣會士的謬說》,公開支持「聖母無染原罪」學說。四年後,他又頒布《事既傑出》(Cum Prae-excelsa)典章,批准敬禮無原罪聖母的日課,並且向參與該項敬禮的信徒頒發大赦。
1483年,教宗西斯多四世頒布《太嚴重》(Gravi Nimis)典章,宣布將宣稱「聖母無染原罪是異端」的人逐出教會,但是同時也對宣稱「聖母有染原罪是異端」的人予以批評。1567年,教宗庇護五世頒發《從一切困苦中》(Bulla Ex Omnibus Afflictionibus)詔書,譴責杜伯依(Michael Bay)等人。杜伯依的罪狀之一,就是他宣稱「除了耶穌,誰都玷染原罪,瑪利亞也不例外」。此後的教宗,包括保祿五世、額我略十五世、亞歷山大七世、亞歷山大八世都傾向於聖母無染原罪。
1621年,方濟會總會議決定奉無原罪聖母為方濟會主保。當時,「聖母無染原罪」尚未成為正式的教義。
1841年4月,香港監牧區成立。同年6月,主教座堂奠基,定名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當時,「聖母無染原罪」仍未成為正式的教義。
1854年12月8日,教宗庇護九世發布《莫可名言之天主》(Bulla Ineffabilis Deus)通諭,正式宣告「聖母無染原罪」為「當信的道理」。自此,「聖母無染原罪」正式成為天主教教義的一部分。
1858年,法國露德的一位鄉村女孩伯爾納德聲稱看到聖母顯現,並且聽到聖母自稱「始胎無玷者」。天主教會承認這個私人顯現的真實性。
㈢ 按基督教的說法,現在人生下來還有原罪嗎
問題的表述,其實是社會上通俗的簡單說法,並不是嚴格的表述,所以容易產生歧義。如果作為簡單的了解,完全可以,若想深入了解,這種表述就不夠了。
1、亞當夏娃並不是 偷 吃了禁果。他們就是「吃」了禁果,不存在偷得問題。
2、不是「吃了禁果,犯下了罪。」嚴謹些的說法,應當是「吃了禁果,導致背約,犯下了罪。」
《聖經》創世紀第二章神與人立約「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因為亞當背約,吃了那個果子,所以導致了必定死。後人將這個「必定死」的背約稱為原罪 ;將人們日常所思所想所行的惡事稱為「本罪」。
日後凡出於亞當的,都有原罪。因為亞當是人類的始祖,所以人類都出於亞當,所以有統稱「人類都有原罪」。
但耶穌不是出於亞當的,從本源上講他本是神子,只是道成了人類肉身的形象,所以耶穌沒有原罪。
「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就為人類贖了罪」這也是一句簡單的籠統表述,正確的表述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就為 屬於他的(也就是信他的) 人類贖了罪。
雖然基督徒確信耶穌有足夠的能力為全人類贖罪,但因著《聖經》的教導,我們確信的是耶穌為 屬於他的(也就是信他的) 人類贖了罪。
所以這個問題的完整表述應該是:
聖經里說,因為亞當夏娃吃了禁果,導致背約,犯下了罪。凡出於亞當的,生下來後都帶有這種不可自救的原罪。但當神子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就為 屬於他的(也就是信他的) 人類贖了罪,解救了他們。
但人生下來依然有原罪,只是耶穌就為 屬於他的(也就是信他的) 贖了罪。
㈣ 父母無恩,孩子不欠父母什麼,生孩子本就是原罪
恩,也有道理。
但是,說起原罪,估計就是涉及信仰方面的了。
指得指出的是,我回們還是要學會感恩答父母的,不能用原罪之說來逃避對父母的報答,對父母的虧欠。
父母確實沒有必要一定要生我們,但是既然他們存在了,也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所以應該回饋父母,不該用原罪來迴避贍養父母這個問題。
㈤ 耶穌是天父雅威(耶和華)的獨生子,那麼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有原罪嗎那耶穌的養父若瑟(約瑟)有罪嗎
聖經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3:10 )】!注意:「連一個也回沒有」,難道不包括耶答穌的肉身母親和耶穌的養父嗎?所以,耶穌的肉身母親和耶穌的養父都有原罪,也是罪人。
同時,聖經也記載,耶穌降生後,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他們【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葯為禮物獻給他(太2:11)】。注意:幾個博士「就俯伏拜那小孩子」,並沒有說拜天主教說的「聖母瑪利亞」。
作為人來說,只有耶穌是無罪的,是「義人」,只有無罪的才能替我們贖罪,成為贖罪的羔羊。所以,聖經告訴我們:【除他(耶穌)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㈥ 人是否有原罪,為什麼
我認為,所有原罪論的說法,無論東方西方,無論宗教派別,對尊德守法的公民,都構成人格上的侵犯。
㈦ 人一出生為什麼就帶有原罪是不是因為人一出生身上就帶有生殖器的原因
人帶有生殖器,這是人之為人的一個根本,不是人有原罪的證據。人的原罪不在專人的身體,甚至也屬不在人的行為,而在人的思想與意念。達磨大師在他那有名的《悟性論》里說:
「若能返照,了了見貪嗔痴性即是佛性,貪嗔痴外更無別有佛性。」「貪為欲界、嗔為色界、痴為無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滅,萬法有無,皆由一心。」
還是《悟性論》,達磨大師怕我們沒有明白,他還說:
「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一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
可見,問題不在生殖器上,而是人是不是把住放在生殖器上,是不是對生殖器產生了執著。
㈧ 原罪的說法,除了人生下來所犯的罪,除了相對的本罪還有么希望詳細一些。
原罪,這是聖經的說法,其實東方文化里也有這個提法。
原罪,就是人之為人回必須有的罪。
佛教里把答原罪叫做「分別心」,所以佛教修行經常說到「無分別」;
道家裡叫做「有欲」,所以道家裡面經常有「少私寡慾」、「抱一守中」;
儒家裡叫做「人慾」、「意必固我」,所以儒家有「存天理,滅人慾」之說。
其實有很多叫法,佛教里還經常提到無明,就是原罪。無明緣行,乃至生老病死。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如果沒有那一念無明,我們的心田就是常樂我凈的極樂世界;也恰恰有了這一念無明,才有了山河大地、悲歡離合、愛恨情仇、戰爭和平的人間。
所以,原罪、無明、妄念、私慾、分別,其實都是一個意思。
但是,基督教認為凡夫是不能通過自我來覺悟的,所以只有不斷守戒、懺悔、以期神的寬恕和救贖。而儒釋道則不同,於是才有了東方文化的修行、修煉、修養一說。
佛教《心經》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其實的意思就是說,在實相的角度,無明是沒有的,原罪是沒有的。但是反復執迷不悟,聖人只好以妄治妄,假設一個無明、一個原罪,讓你去修掉。
東方聖人也知道修行本是虛幻,本是個怪圈(我本是幻,何以以幻修幻?)所以才有了無為法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