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子女父母 > 父母離異需要子女表明態度嗎

父母離異需要子女表明態度嗎

發布時間:2021-02-10 13:12:44

Ⅰ 父母離婚對子女有啥影響

父母離婚會對未成年的孩子帶來身心的巨大傷害,可能會在人格的完善,正確婚姻觀的形成以及個人事業發展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

Ⅱ 離異家庭家庭教育離婚的決定應該怎樣告訴孩子

其實,小孩是非常敏感的,雖然她們未必真的理解,但孩子所接收到的訊息,遠比大人所想像的多很多,與其讓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裡面想像,或是在大人親戚的談話中拼湊訊息,不如由父母直接說明,反而可以減低孩子更大的傷害。
父母離婚前,家裡的氣氛,孩子已經都有感覺。在跟孩子說明離婚之前,有幾點是父母必須注意的:
打開網路App,看更多美圖
父母先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
父母在離婚前,要確認兩個人是否都對離婚作好了准備,離婚是不是在理性的思考之後作出的選擇?
父母自己對離婚都還不是很確定,這種情況下,就不建議跟孩子談了。
唯有自己都接受離婚,才真的是彼此都好,才能減低在孩子面前的心虛愧疚,孩子也才不會認為自己是被丟棄的。
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去表達,關於離婚要依據孩子的認知發展去說明
不防問問孩子:對於父母最近相處有什麼感覺?感覺到家裡氣氛有什麼不同?
父母可以先了解一下孩子所接收到的訊息是什麼,從這方面切入,不失為一個方式,也讓孩子能夠感覺到——即使父母離婚,自己的感受依然是被在乎的!
父母的說法跟態度要一致,兩人最好一起跟孩子談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想法,當父母表現的越坦然理性,讓孩子感到「這是一件可以拿出來討論的事情」。
兩個人一起和孩子談離婚,孩子即使失落,也能從父母的態度中,感到安心,要讓孩子知道並不是「可怕又羞恥」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讓孩子知道,離婚是父母兩個人一起決定的
很多父母的關卡在於覺得離婚就對不起孩子,建議大家跟孩子說明兩人離婚的理由,告訴孩子,父母很愛他,也愛這個家,不在一起是不想帶給彼此更大的傷害。
雖然離婚對孩子有一定的傷害跟影響,但孩子如果能從父母身上學習到「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身教。
不要推卸責任,不要把離婚的責任推給對方,更不要推給孩子
離婚最忌在孩子面前數落對方、斥責對方的不是,父母是孩子自我認同中兩個重要的主角,抵損任何一方,都會傷害到孩子。
當孩子認為都是自己不好時,對人格的發展及未來對感情的態度,往往很容易走向偏差,孩子會感覺到是自己是個「壞孩子」,也很可能會自己解釋為是自己不夠好、不乖,所以父母才要離婚。
讓孩子知道自己依然是被愛的,不要對孩子作做不到的承諾
即使兩個人之後不是夫妻了,也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沒有被丟棄的,兩人仍然是孩子的爸爸跟媽媽,只是不會生活在一起了。
父母離婚是兩個人之間的問題,但我們要盡可能的減低孩子的不安,但也不要作出自己做不到或不能持續的承諾,這樣只會更加深孩子被拋棄的感覺,孩子需要的是穩定的愛
說明未來生活的改變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我們也要尊重、聆聽孩子的想法跟感受。
對於離婚,要讓孩子清楚未來生活將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像是搬家、轉學等,我們都應跟孩子解釋說明,聽聽看孩子有什麼擔心或焦慮,減低孩子對於突然改變的沖擊跟焦慮,了解清楚父母可以協助的是什麼。
尊重孩子的情緒
離異家庭剛開始,孩子或許會哭鬧,請視為一個正常的過程。
面對自己最愛的兩個人即將要分開,孩子一定會失落跟悲傷的,這是屬於她自己的失落,沒有人可以剝奪,即使是父母。
父母不要否定或漠視孩子的情緒,情緒過後孩子自己會為自己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而離異初期的父母,希望要用愛和耐心來陪伴孩子一起度過。
倘若離婚真的是為彼此的問題跟傷害畫下休止符,好好的說再見,也是一種身教。
當愛已成往事,請善待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作為父母,兩個人必須先懂得照顧好自己,也才能夠為孩子提供良好品質的愛。
離婚並不糟糕,糟糕的是父母被離婚給打敗了,對孩子來說,反而是更大的傷害!
關於離婚,很多父母會對孩子感到抱歉,其實換個角度想,如果兩個人能理性而平靜的份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模範的建立。

Ⅲ 父母離婚...求解...

孩子,父母離婚,受到打擊的首先是你,老漢理解你目前的心境,但也應該認真面對和應對這件你不願意看到的父母分手的結果。父母離異,不會是心血來潮,一時糊塗,既然他們「回來就聽他們跟我談要離婚的事情...」,那麼,父母分手意願已經成熟,好離好散,「我已經表明態度反對.但是無效...」,這就是無情的結果。
你已經成人,又是大學生,應該對父母因感情不和而分手有正確的認識,如果父母真的是性格差異或其它某種原因勢不兩立而分手的決心已下,外界所有的干預都是徒勞的,你「一直覺得這個家庭很幸福.美滿...」只是表面現象,是給別人看的,甚至父母是在做戲,可都是為了你啊!
老漢以為,與其父母在一起生活別別扭扭,譏嘲格鬥,互不遂願,並不開心,倒不如分開各奔前程,舒舒服服、無怨無悔的走自己的路,也許你會說,你這個老頭,不支持我,還攛掇我父母離婚有些過分了,錯!老漢其實是在幫助你走出認識上的誤區,這對你來說也許是滅頂之災,但對於父母來講,無疑是他們身心的解放或叫相互煩惱的解脫啊!
孩子,父母分手,你可能暫時感情上無法接受這個現實,但你會很傷心,只能面對了,你可以放心,他們分手不會對你的學習經費產生影響,一定會供給你到大學畢業的。父母分手但他們與你的親子關系不會改變,父母同樣是愛你的,你也要愛你的父母,不管今後怎樣,老漢希望你努力克服迷茫和無奈,排除各種干擾,以優秀的成績完成學業,實現自己的夙願,不辜負父母的希望,你能做到嗎?老漢希望你能說上一句,一定能夠做到!

Ⅳ 左小青表示離婚擔心女兒的性格,你認為離異家庭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

其實我認為離異的家庭不一定就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關鍵是在離異的這個過程中,要看父母雙方是怎麼妥善的去處理這個過程,如果能夠很好的去處理這個過程,照顧到孩子的感受,也給到對方足夠的成全,不要相互撕的話,我想孩子應該不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我們必須和平的協商,才能夠好好的處理好這些事情,把對孩子的傷害降低到最低。 當然如果決定離婚再對孩子說明離婚原因的時候,一定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讓孩子能夠更容易接受,比如我們的態度一定要非常的平和,要把這件事情簡單的說清楚,不要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也不要讓孩子難以理解,但是始終要告訴他的是,這個事情並不會改變我們對他的愛。另外離婚之後孩子生活的變化和變故也需要充分的考慮,這當然需要父母雙方的參與。

Ⅳ 父母離婚作為兒女要已什麼態度對待

你此時的心情我完全能夠理解.有那一個做父母親的願意自己的孩子多受一點的傷害呢?其實在她心裡又何嘗不想生活在一個完整的家庭里呢?你現在的心情不也是這樣嗎?可生活就是這么殘酷往往事與願違啊,只是作為一個父親我可以向你保證,你的父母雖然感情不和而離婚了可在他們心裡也是做過多次痛苦的掙扎和抉擇的,他們任何一個不會因為離婚而減少對你的愛,相反還會由於內心覺得對你有愧而加倍的愛你.請你相信他們一定會是這樣的.作為你是他們的孩子也一定希望他們能活的真實活的開心吧.現在的你不要鑽在父母離婚的牛角尖里,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也要學會多為他們考慮考慮.要知道父母離婚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盡你自己的能力能勸就勸一下。因為你此時的父母,你的話是最有效的。如果他們離意已定。你除了面對別無他法。多給予他們理解和寬容吧。要明白只有他們過的好你才會過的更好。

Ⅵ 離婚的父母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正准備離婚的父母一直在考慮:「對孩子來說,什時候離婚才是最合適的?」不巧的是,對孩子來說,永遠沒有「合適」的時候。孩子覺得自己非常脆弱,情感上毫無保障,也不知道該聽誰的。通常,年幼一點的孩子比較糊塗,在他們感受到家裡普遍的絕望氣氛時,他們是無法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的,這有可能使他們責備自己,意為自己就是父母離異的根源,因為他們自己還嚴重依賴父母。
父母離異後,孩子可能會馬上或晚一點出現一些情感上的問題。不過,我們已經留意到在各年齡段有各自相應的症狀。
1. 學齡前兒童。看著父母中的一個離開另一個,孩子會覺得自己也有可能被遺棄,和父(母)分開可能讓孩子過度憂慮,有時行為還會出現退化現象(如尿床和過度依賴父母),或者還會對父母有過分的要求,行為放縱,男孩可能會變得女孩化和愛欺負人。他會哭鬧著要找已離開的父(母)親,並把他(她)的一切美化起來,還常在假想中與之說話。
2. 5~8歲兒童。他們相對年長一點,可以確切地表現出自己的情緒和反應,如變得反復無常,不善交際,不願上學。他還擔心已離開的父(母)親過得好不好,希望他們能重新走到一起,甚至還會製造一些小問題以求實現自己的目的。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常會毫無理由地認為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父母的離異,為此深深責怪自己。他們還擔心可能會有別的孩子來取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3. 9~12歲兒童。這些准青少年傾向於向父母表達他們的憤怒。父母在他們心目中至善的、全能的、呵護的形象一下子就倒下了,家庭突然解體了。他們會習慣性地將一方視為壞人,將另一方視為受害者。特別是在爭奪監護權的斗爭中,他們會為不知道該對誰忠心而為難。等到後來,他們會怨恨某一方(通常是沒有監護權的一方),甚至會與他(她)斷絕來往及心理上的聯系(例如,一個原來很喜歡與爸爸下棋的兒子很可能就會從此不再下棋了)。
4. 青少年。他們會很消沉,甚至以否定社會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在這個年齡段,要注意分清他們的行為與普通的青少年的叛逆行為之間的區別)。他們會試著以道德的眼光分辨誰對誰錯。由於害怕會進一步被父母拋棄,他(她)變得成熟和獨立起來。
5. 18~22歲的孩子。這些孩子會擔心他們的父母(特別是母親),也會對自己的將來有一點擔心,特別是在婚姻方面。在這場危機的風暴中,他們可能已經做出了決定:以後不結婚或者不要孩子。
其他影響性別也有影響,如果父母在子女學齡前或青春期前離異,通常男孩的情況會比女孩的壞得多,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喜歡繼續和母親住一起,女孩看來很容易就恢復過來,而男孩卻不一樣,好像一下子忘記了自己的男性角色。但如果離異是在子女青少年時期發生的,這個時期是女孩子開始希望獲得男人注意和關心的時候,那麼家長的離異會使她們在交際方面遇到一些問題,她們特別害怕男生的欺騙,或做出一些不好的舉動。
最後,在家中的排行可能也會給孩子帶來一些額外的壓力。長子長女覺得不但有責任去照顧父(母)親,還要照顧弟妹。最小的兒女可能將自己在適當年紀師應該的離家獨立視為對父母的又一次背叛而不願離開。
不幸的是,絕大多數經歷過父母離異的孩子,在他們最需要父母——他們最重要的親人的照顧時,卻沒有得到他們的關心與指導。父母在離異前後通常不能照顧好子女,父(母)親自己都覺得沒有了自尊,有的只是無助感與怨恨,認為是孩子拖累了自己,這使得他們對孩子的需要變得遲鈍起來,也沒有在親子關系中獲得快樂,絕大多數人都要2~4年時間才能使自己緊張的情緒得到緩解,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以適應離異後的新生活模式。當然,也有一些人從此陷入自責或痛苦的漩渦不能自拔,不能重新與人相處融洽,難以重新擁有一個獨立的新生活。他們繼續停留在往日的痛苦當中,還把孩子當作前配偶的化身來發泄憤怒,而原本他們應該是以對孩子的愛而不是怨恨作為出發點去照顧孩子的。
父母很擔心自己的離異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永久的傷害。實際上,我們經常可以發現,離異家庭的子女有情感上的障礙,但其實沒人能分得清那究竟是離異前家裡的吵吵鬧鬧,還是分開時的傷害或是離婚時的打鬧引起的。離婚不是一件只在某個特定時期發生的瞬間事件,家庭氣氛緊張和父母離異給孩子心靈上造成的影響可貫穿他們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
那些父母互相扯皮,不想撫養孩子,不想看望、照顧孩子,不想支付撫養費,他們的子女是最痛苦最可憐的。如果在離異後由痛苦和怨恨主宰了婚後的關系,而子女只是簡單地被告知父母要分開,父母並沒有從精神上去理解和支持子女,子女僅被要求作為一方的小間諜和小同夥,與另一方發生關系就會受到責罵或干涉,或者覺得自己被遺棄了,該為父母的離異背上責任,那麼,她的心靈就很容易受到傷害。
但如果父母已經為離異後孩子的心理影響、社會後果、經濟問題作好了准備,對孩子們表示理解並提供保障,那麼,在離異後雙方都會與孩子們維持良好關系,獲得撫養權的父(母)親鼓勵另一方與孩子保持接觸,孩子們心靈受到傷害的機會就會少的多。離異後夫妻保持高質量的關系可極大地減弱離婚帶來的影響。
父母如能擱置沖突,平息怒火,分開的父母能與孩子保持聯系,使孩子背後有親朋照顧支持,孩子們的被遺棄感就沒那麼強烈。當然,孩子們原本具有的性格能力、處世態度和技巧將給他們自己不可限量的幫助。不過,千萬不要希望他們對父母離異的種種感受在幾天、幾星期或幾個月之內就會消失。
今天的孩子們對身邊其他人的離婚不陌生,從某種程度上講,對離婚這一觀念和事實,人們都能比較客觀地去對待了。但是,離婚太普遍了,也很微妙地使得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更脆弱,更容易受傷害。孩子們經常會問自己:「什麼導致爸爸媽媽離婚了?」「如果我表現得不好,他們會離婚嗎?」可能你自己的孩子就問過你:「你和媽媽是不是要離婚了?」

Ⅶ 即將離婚的父母.子女應該拿什麼心態去面對父母

離婚了不代表他們不要你
你應該與以前父母沒離婚時的態度對他們
他們也是沒辦法在一起才選擇離婚的
子女也要理解父母呀

與父母離異需要子女表明態度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師職工養老保險 瀏覽:202
廣州市買養老有什麼好處 瀏覽:658
悼念老人家千古 瀏覽:487
70歲可不可以考駕照 瀏覽:100
松原農村養老金多少 瀏覽:340
近期養老金改革方案 瀏覽:182
老年人眼下臉黑是什麼原因 瀏覽:897
執法局重陽節集中宣傳活動 瀏覽:788
為父母的健康迴向念什麼 瀏覽:747
老人雙手麻怎麼回事 瀏覽:723
長壽花葉子跟燒焦似的為什麼 瀏覽:400
2017年退休金最新規定 瀏覽:53
浙江退休金每月 瀏覽:175
天津市內六區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214
在養老院工作什麼崗位最好 瀏覽:571
老年大學缺席原因 瀏覽:71
上海公務員養老金 瀏覽:440
60歲老太太生龍鳳胎 瀏覽:221
黑龍江省60歲退伍待遇 瀏覽:836
潮州市養老保險待遇 瀏覽: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