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子女父母 > 中國青年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

中國青年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

發布時間:2021-02-01 13:07:24

⑴ 80後的獨生子女是不是有很大性格缺陷..

是啊 80後的青年進入了"水瓶"時代,性格獨立 自主, 有的自私 虛榮 !不知道你是咋想

⑵ 某教育部門為了研究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狀況,隨機抽取某地區300名中學生和300名中學生家長進行了調查.

(1)「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學生數約為:300×20.67%=62(人),
「經常陪著孩子做功課」的家長占被調查的300名家長的百分比為:129÷300=43%;

(2)估計10萬獨生子女家長中「為孩子安排課余學習內容「的家長為:100000×70%=7(萬);

(3)問題:假如該市有5萬學生,請估計「很少在家裡做家務」的學生有多少人?(只要能根據兩個統計圖提供的信息,寫出一個能解決的問題即可).

⑶ 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樣以後他們性格會不會孤僻呢

在中國,人們通常認為獨生子女一代比較受寵,號稱是家中的「小皇帝」。因此比較自私和懶惰。

很多時候,獨生子女總被貼上「被寵壞的一代」「我行我素」「不懂分享」「普遍自私」的標簽。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評價恐怕言不符實。

長久以來,對於獨生子女的偏見究竟如何產生的呢?

結語

有時候,社會大眾將獨生子女描繪成有嚴重性格缺陷的群體,其實有點過於絕對,甚至有失公允。

因為這些有關獨生子女的研究,其實只是側面展示了一個孩子的成長沒有手足相伴會有何影響,包括性格特質和社會技能。

一個人的良好性格特徵,不僅有先天因素決定,也有後天教育環境的逐步影響,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來自於獨生子女家庭。

獨生子女這一身份對個人到底有多大影響,是因人而異,也是因環境而異。

不同教養方式成長的獨生子女,其性格特點必然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長期接受溺愛的孩子容易變得愛依賴他人,嚴厲苛求下的孩子性格容易變得焦慮敏感,放縱下的孩子容易變得自私自利;

而在民主和諧環境中的孩子,因為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又接受了良好家庭氛圍的熏陶,他們在發揮獨生子女的隱形優勢的同時,還能通過自我學習或他人指導形成健全的人格。

因此,希望父母們在看到這些針對獨生子女的調查研究時,不是深以為然,也不是一笑過之,而是從中更多地去思考並改善孩子的教育方式,這才是科學研究帶給父母的福音。

⑷ 你覺得獨生子女有哪些性格缺陷

獨生子女容易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性格暴躁,不懂得體諒父母,只懂得索取,這跟父母的教育是有關系的。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父母一般都是很寵的,要什麼有什麼,小時候無止境的滿足他的慾望,長大後突然不給了,孩子就會非常憤怒,覺得父母不愛他,進而就會做出一系列過激的事情來。獨生子女的性格缺陷如下:


一、性格孤僻,不喜歡跟別人來往。


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有時候父母有自己的事情做,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拿著玩具玩。長時間的沒有跟人溝通,讓自己的性格特別的內向,不愛說話,不喜歡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父母又無法隨時跟孩子保持同頻率的溝通,很多父母根本就不理解孩子的想法,通常都是用玩具打發的。



家裡因為只有一個孩子,造成獨生子女有很多的缺陷。但是只要父母懂得教育和引導,獨生子女也可以教的很好。孩子是一張白紙,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所以有些獨生子女性格也很好,並沒有被養廢。

⑸ 如何讓獨生子女擁有健全的人格

尋回失落的精神家園
——論大學生人格發展失衡與和諧人格培養
這世界一度是你的,也永遠是你的——泰戈爾
【摘要】目前大學生面臨著學習,生活,社會,家庭的各種壓力,我們擁有年輕的身體和燦爛純真的心靈,但依然有人在這美妙的年華墮落,甚至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本文藉此討論他們何以走向絕路,他們的心靈和人格中到底有什麼缺陷,我們又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培養健全的人格,走向各自美好的人生之路。
【關鍵詞】引言,人格理論,人格失衡,人格培養
【正文】
(一)
也許我們都太忙,所以都很少停下來想一想我們此刻所走的路,它通向何方,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又該如何到達。
我們所夢想的路,或許會穿越廣闊的平原,或許會越過雄峻的高山,或許會渡過潺潺的河流。可是平坦的大道上可能會有泥濘的陷阱,嬌美的花兒上可能藏有利刺,平靜的水面下可能藏著洶涌的漩渦。而我們不可逃避的,就是年輕的生命背後心靈的幽暗角落和校園里那些灰色的憂傷。
2005年4月23日下午4時,一名北大中文系大女生自北大理科2號樓9層跳下,經搶救無效,身亡。這女生寫過一封信,紙的左邊是活下去的理由,另一邊是死的理由,在左邊她幾乎沒寫多少,而右邊她卻寫了很多。
北京師范大學一名韓國留學生自該校公寓樓7層跳下身亡。當天下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學系一名大二女孩自學生公寓4層跳下。她站上窗檯的瞬間,同寢室同學曾經竭力拉她,但最終沒能留住她的生命。
是什麼讓他們走上絕路,我們不會多想,最多隻是震驚一下,或許明天就會忘掉。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這么極端,可是我們中很多人都曾長時間陷入郁悶或者迷惘的迷霧中。無聊嗎?空虛嗎?郁悶嗎?或者,是孤獨?還是,我們心中的理想,始終像遠方迷濛的燈塔,遙不可及?
我們當然不想自己的大學就在迷惘中度過,所以就到了該想想「我們到底為什麼上大學」這個問題的時候了。毫無疑問,為了學習。可是為什麼我們仍然感到空虛和郁悶呢,大學難道真的只為了學習嗎?如果內心如同一片沙漠,即使學得再多再好,又如何實現你所學的知識的價值,如何融入社會,又如何獲得朋友和愛情,如何體會生活的樂趣與意義?如果不用純凈的心靈看待世界,即使擁有一切,又如何體會得到其中的幸福和快樂,反而,世界只是一片虛無的灰色。如果我們的生活質量僅用成績來決定,那這世界豈不是太偏狹?大學是以培養「人」為天職。關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發展」是大學的本質。泰戈爾說過:「態度決定命運。」我想大學培養的不應是只會學習的偏才,而應是一個完善的人,因此大學里應當有和學習成績一樣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我們健全的心靈和人格的培養。
(二)
說到人格,大家對它的概念可能比較模糊。下面就簡要地介紹一下人格理論:
一、 什麼是人格: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質基礎的人,在不盡相同的社會環境中所形成的意識傾向性和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
二、 人格的特徵:1、獨特性:個體的人格是在遺傳、成熟、環境、教育等先、後天環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遺傳、存在及教育環境,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特點。2、穩定性:人格的穩定性是指那些經常表現出來的特點,是一貫的行為方式的總和。3、統合性:人格的有機結構具有內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識的調控。當一個人的人格結構的各方面彼此和諧一致時,人們就會呈現出健康的人格特徵。4、功能性:人格是一個人生活成敗、喜怒哀樂的根源。正如人們常說的「性格就是命運」。人格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時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三、 人格的結構: 1、氣質:氣質是指個體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徵。這種特徵既決定了個體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又給每個人的心理活動蒙上了一層獨特的色彩。 2、性格: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徵;它是一個人對現實穩定的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的總和。性格表現了人們對現實與周圍世界的態度,對自己、對別人、對事物的態度。
(三)
人格是靈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給我們一個正直,清澈的靈魂,帶給我們美好的生活體驗和幸福的心靈,引導我們走上正確的人生方向。我們認為,大學生健全人格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自我悅納,接納他人。人格健全的學生能夠積極的開放自我,正確地認識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囿限並對生活持樂觀向上的態度。2、人際關系和諧。人格健全者心胸開闊,善解人意,寬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對不同的人際交往對象表現出合適的態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際關系中具有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歡。3、獨立自尊。人格健全者人生態度樂觀向上,生活態度積極熱情,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能夠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頭腦中非理性觀念較少。人格獨立,自信自尊。4、能夠發揮自己的潛能。人格健全的大學生具有自我發展、自我塑造與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夠充分開發自身的創造力,創造性地生活,發現生命的意義並選擇有意義的生活。
(四)
但是需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人格發展的不足:1、自卑 自卑感是對自己不滿、鄙視、否定的情感。進入大學後,有些大學生發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尤其是當學習、社交、文體方面顯露出某些不足時就會陷入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之中,產生自卑心理。
2、害羞 害羞是一個人自我防禦心理過強的結果,他們常常過於膽小被動,過於謹小慎微,過於關注自己,自信心不足。
3、怯懦 怯懦主要表現為缺乏勇氣和信心,害怕可能面臨的困難和挫折,在挫折、困難面前常常知難而退,甚至不戰而敗。
4、懶惰:懶惰是不少大學生為之感到苦惱並難以克服的一種人格發展缺陷,是意志活動無力的表現,懶惰是影響大學生積極進取、張揚青春活力的天敵。處於懶惰狀態的大學生也常以此感到內疚、自責、後悔,但又覺得無力自拔,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往往想得多而做得少,缺乏毅力所致。
5、狹隘 受功利主義影響,大學生中的狹隘現象有增無減。凡事斤斤計較、耿耿於懷、好嫉妒、好挑剔、容不得人等等,都是心胸狹隘的表現,即日常說的「氣量小」。
6、拖拉 拖拉是不少大學生的通病。拖拉是指可以完成的事而不及時完成,拖拉一方面耽誤學習、工作,另一方面並沒有使人因此而輕鬆些,相反往往會導致心理壓力,引起焦慮,總覺得有事情沒完成,干別的事也難以安心,還會貽誤時機。
7、抑鬱 抑鬱是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抑鬱的大學生的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鬱郁寡歡,悶悶不樂,思維遲緩,興趣喪失,缺乏活力,反應遲鈍,干什麼打不起精神,體驗不到快樂。抑鬱在低年級大學生中更為普遍。所謂的周末綜合症在很大程度上即抑鬱。
8、焦慮 被焦慮困擾的大學生常表現出煩躁不安,思維受阻,行動不靈活,身體不舒服等症狀。大學生焦慮主要集中在考試和人際關系往技能差(或自認為差)、自尊心過強等密切相關。
9、虛榮 虛榮心強的大學生一般性格內向、情感脆弱、多愁善感,雖然自慚形穢,卻又害怕別人傷害自己的尊嚴,過分介意別人的評論與批評,與人交往時總有一種防禦心理,不允許有稍微侵犯,且常會千方百計地抬高自己的形象,他們捍衛的往往是虛假的、脆弱的、不健康的自我,以致無暇來豐富、壯大真實的自我。
10、自我中心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大學生越來越感到自己內心世界的千變萬化、獨一無二,他們越來越多地把關注的重心投向自我,尤其是那些有較強自信心、自尊心、優越感、獨立感的學生,就比較容易出現自我中心傾向。當這種傾向與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識(如個人主義、自私自利思想)和心理特徵(如過強的自尊心、唯我獨尊等)結合時,就會表現出過分的、扭曲的自我中心。過多自我中心的人往往以自我為核心,想問題、做事情,從「我」出發,不能設身處地進行客觀思考,頤指氣使,盛氣凌人,不允許別人批評,「老虎屁股模不得」。這種人往往見好就上,見困難就讓,有錯誤就推,總認為對的是自己、錯的是別人,因而他們常不能贏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人際關系多不和諧。

孔子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說人格發展的不足只是小毛病的話,那小毛病不改就成大毛病,就發展成大學生人格障礙了:人格障礙,是指人格發展的內在不協調,指在沒有認知障礙或智力障礙的情況下,個體出現的情緒反應、動機和行為活動的異常,嚴重者表現為明顯的社會適應障礙,不能正常地學習和生活。

⑹ 獨生子的性格特徵

一般來說更以自己為中心,對周圍的人高要求,想要什麼就必須得到,封閉,沉默。當然每個人之間差別還是很大的,要看具體情況

⑺ 城市獨生女的性格

樓主您好,城市獨生女一般比較嬌氣,而且比較不合群,有些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但是獨生子女是比較善良的群體,交往長了,你會發現他們人很好。

⑻ 獨生子女容易產生什麼性格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在心理品質上沒有呈現出群體間的顯著差異。由於獨生子女受家庭的特別寵愛,但是,容易產生特異性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這些差異的產生絕非完全因為「獨生」,而主要是由於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的教養態度所造成的。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任性任性、固執、脾氣犟的孩子常常表現為放任自己,而使家長幾乎對其失去必要的控制。造成任性原因,一是由於家長的溺愛;二是由於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互教育的夥伴,沒有人跟他們爭取平等的權利,這使得他們缺乏克制。
2.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隨著孩子的身體健康發育及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他們就會表現出一些獨立行動的傾向,而且樂意獨立地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動。可是,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中,家長總是對孩子干什麼都不放心,而不準孩子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無端地剝奪孩子活動中得到實際鍛煉的機會,這是造成他們自理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3.嬌氣嬌氣重,適應能力差,意志脆弱,在困難面前往往畏難而退、半途而廢,這主要是由於家長嬌生慣養的結果。一些獨生子女的家長過分地袒護孩子,對待孩子的要求和行為表現往往唯命是從,過分遷就,使得孩子逐漸失去了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與能力。
4.不合群雖然很多研究不支持獨生子女不合群的觀點,但獨生子女的一個最大特點是「獨生」,不善於和別的兒童友好相處、團結合作,而只關心自己等容易形成孤僻性格。形成獨生子女孤僻、自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一些家長過多地干涉、限制孩子的交往活動,導致獨生幼兒陷入交往低能的困境。上述這些問題並不是獨生子女的專利,主要是由於獨生子女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使得這些問題容易出現,如果教育得法,獨生子女就不會表現出這些問題行為。

⑼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性格上有沒有差異

其實獨生子女的性格,或是非獨生子女都是靠父母前期來教導出來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青年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鞏義長壽山作文 瀏覽:242
重陽節寧波景區優惠 瀏覽:565
2016上海市養老金調整 瀏覽:647
長壽二十四孝背夫出嫁 瀏覽:378
孔子子貢孝順分辨 瀏覽:225
重陽節活動現場載歌載舞 瀏覽:50
老人家吃苦 瀏覽:598
老人機如何用手機傳視頻 瀏覽:781
哪裡是個養生的好地方 瀏覽:354
失能老人如何喂葯 瀏覽:213
河北企業職工退休金 瀏覽:951
沙孟海長壽 瀏覽:929
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轉農村養老保險嗎 瀏覽:601
長壽金逸國際影城 瀏覽:632
夢見老人復活什麼意思 瀏覽:746
長壽松果實 瀏覽:702
春節期間帶老人去哪裡玩 瀏覽:573
重陽節演出背景圖片 瀏覽:890
重陽節古詩獨在異鄉為異客 瀏覽:668
養老金4025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