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沙市開福區退休教師的獨生子女費是不是取消了
樓主,你不生二胎,是不會取消的,
❷ 開福區低保戶獨生子女補貼為什麼還沒有發放
開福區去年的獨生子女費(補貼)已經發放了,應該是你沒有去領取認為沒有發放發放了去領取吧,因已經發放了所以不回答你了。
❸ 描寫人物樂干助人的段
材料1
人生短短數十寒暑。怎樣看待人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怎樣將剎那化為永恆?雷鋒有句話說得好,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種意識就是雷鋒精神,它是可以永遠流傳並作用於物質軀體的永恆動力。
鴨子鋪社區有這樣一位群眾,他叫周林澤,男,生於1969年,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骨子裡滲透著與生俱來的真、善、美。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鑄就了他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人生品質,他的愛心與奉獻受到人們的傳頌。
他是帶頭致富的先鋒。1990年前,他和所有的農民一樣,每天過著種地、做木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那時做木工基本上都是斧頭、鋸子、鑿子,沒日沒夜的幹活,只能勉強度日。隨著個體私營經濟的復甦,辦起了養豬場,由於他勤奮好學,鑽研技術,為人誠實,生意日益越做越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全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事業有成後,面對上門借資金、要種苗的,他總是十分熱心給予大力幫助扶持。
他是左鄰右舍的好兄弟。他對待左鄰右舍像春天幫的溫暖,時時刻刻把他們的事掛在心上。不管誰家有困難他都跑前跑後、問寒問暖,幫助解決。生活中,誰思想上有了疙瘩,他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開。他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自家周邊建設成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一次,鄰居家購買飼料需要用錢,他二話沒說就把自己要買飼料的錢先給鄰居,他老婆抱怨:「你這樣,自己家養的豬怎麼長?」他說:「人家有困難來找你是對你的信任,有能力就幫一下。」
他是社會的活雷鋒。周林澤只要看到有困難或需要的人,都會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力所能及的關愛。在「5.12」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後,他總是在第一時間向災區捐款。在長沙市開福區鴨子鋪愛心輔助會啟動儀式活動中,捐款捐物他總是身先力行,為群眾樹好樣子。周林澤所住的周圍,老年人比較多,有時看見哪個老年人拎菜,只要被他看到,他都會幫助老人把菜送到家裡。到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的時候,他會慰問社區困難的孤寡老人,陪老人們說說話、下下棋、打掃衛生,做一頓飯給老人們吃,也會送上一些慰問品給老人,每當這時,老人們總是拉著他的手說:「這個世上怎麼會有你這么好的人呀!謝謝你來看我們呀!」,正是這一句句感動的話,讓他更有了堅持下去的決心。大家都誇他是當代的活雷鋒。
他是社區文明的傳遞員。周林澤積極擔當文明宣傳員,幫助社區幹部發放宣傳品,帶頭維護社區公共秩序,對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他還積極勸導,當起了文明勸導員。
他是公益活動的帶頭人。周林澤把8小時外的生活安排得非常充實,他不但自己積極報名參加社區公益活動,還帶動家人、鄰居參加。由於鴨子鋪社區位於瀏陽河畔,所以社區還保留了傳統的習俗-劃龍舟,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龍舟賽。從2000年開始,他成立了龍舟協會,並擔任了龍舟協會的會長,每到端午節前,他都會組織人員劃龍舟,安排人每天訓練,在比賽的當天,還在河岸設鏢台,只要龍舟經過,他就讓人綁兩條香煙在一根長長竹篙上,通過竹篙遞給龍舟上的劃船手。現在,每年龍舟費用已經達到5萬元以上,大部分的費用他都可以得到贊助,但是如果實在活動資金少了,他都會從自己的口袋中掏錢補貼。
周林澤同志就是這樣一個助人為樂的人,他把「助人是快樂的」當作一種信念,當作一種心態。他給人們的印象是他優秀的品德,是他耐心、溫和的心境,是他熱情、友善的心態,是他真誠、真摯的善舉,他就是我們身邊助人為樂的典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脊樑。
是的,周林澤就是這樣一個好人,他不計付出和回報,全心全意地為自己的社區做事,為鄉親們的幸福生活服務,那些點點滴滴助人為樂的「小事」,貫穿著周林澤的日常生活,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未曾改變。
材料2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事跡材料
助人為樂 無私奉獻
——記**鄉助人為樂模範**
**,男,漢族,中共黨員,1978年8月出生,**鄉**村陳溝組組長,多年來他堅守共產黨員的精神家園,堅守服務群眾的價值追求,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為山區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處處為別人著想。在實際工作中,他堅持以「三個代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重要思想為指導,遵守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兢兢業業,勤奮工作,誠實守信,關心他人,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良好的綜合素質,處處以身作責,時時樂於助人。
受**影響,**村部分房屋、農田受災。他積極投身到抗震救災中,在第一時間,為村民進行安全疏導,並指導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確保了所在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地震剛發生,他就主動召集組上得力年輕人對老弱病殘一對一幫扶,將他們轉移到安全地帶,經排查還有一個五保戶---**未救出,盡管當時情形很危險,但他第一個站出來將**背出房子並轉移到安置點。當時**激動的說「你就是我的兒子,我唯一的親人啊」。而在接下來三年的災後重建工作中,他不怕艱辛,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吃苦、敢於犧牲、勇於拼搏的精神。積極配合村兩委完成了災後重建工作,為災區恢復重建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給全村的百姓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因為要重建房,個別農戶常因宅基地歸屬權而發生矛盾,他則給他們講道理、擺事實,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三次不行四次……他的誠意打動了那些農戶,糾紛解決了,鄰里也和睦了。農戶要重建房大事、小事特別多,有的沒錢買材料他則慷慨解囊、有的沒勞力他則主動幫忙當小工。作為共產黨員,他更是克己奉公,給災民辦好每一件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樹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人的形象。
**村陳溝組人居分散,村組道路一直沒有硬化,尤其下雨道路特別泥濘,這為群眾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看到這些問題,他以身作責,主動拉沙鋪路,帶領群眾修[本文來自文秘網www.wenmi114.com轉載請保留此網址]路,今年陳溝路硬化工程正式動工,他主動協調農戶積極配合,工程隊若有困難他則主動幫忙從不記得失。
近年來,隨著外出務工的浪潮,留在家的大多都是老弱病殘了,為了幫助這些人的生產生活,他主動給他們犁地,農閑幫他們砍柴、挑水,宣傳安全知識;為了幫助群眾致富,他手把手給農戶傳授育苗經驗,率先發展養殖業,為全村起到了引領模範作用。對於實在不能生活自理的殘疾人、五保戶,他積極申請政府、社會救助。在夏、秋兩季收獲季節,他首先想的是孤寡老人、單身戶,每天走村串組,到孤寡老人、單身戶困難群眾家中幫助搶收。他不僅自己堅持學習,還帶動大家共同學習。無論是街坊鄰居誰家有事他都會主動上門幫忙,從不收取報酬。這些年村裡建新房的人家越來越多,每次看到有人在修房子,都會覺得這是別人家也是大家的好事,經常主動上門幫忙做小工。誰家有困難,他第一個幫忙。誰家需要幫助,他第一個到,類似主動上門為鄉親們家裡大事小事幫忙的例子更是舉不勝舉。他經常慷慨解囊,從自己並不寬裕的資金中拿出一部分,借給村民先用,對於他的熱心鄉親們交口稱贊。
作為一名村組幹部,他積極配合鄉上駐隊幹部做工作,不辭辛苦,落實好每一項任務。村裡農戶有糾紛,他主動上門詢問了解情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矛盾解決在戶里。計生組長家裡事多,他則跑在第一線督促環孕檢,到戶里運轉計生資料,宣傳獨生子女戶、二女戶獎扶政策、優生優育政策。今年5月以來降雨比較多,不管有多危險,他都按時查看險段,切實落實了防汛應急預案,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平凡的事業,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顆奉獻於事業的心「因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為身邊的群眾服務,不計較個人利益,只要能幫助身邊的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快樂,在今後的日子裡,我依然會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為身邊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大家的開心就是我的快樂,我要為黨的事業奮斗一生,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他堅定的說。
❹ 初二政治小論文
1.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三個基本理念: 「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其中「人文奧運」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們要充分利用這次難得的契機,充分發揮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和文明古國的優勢,充分挖掘56個民族的文化特色,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走向世界,與世界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進一步豐富北京奧運會的文化內涵,突出「和平、和諧、和愛」等人文奧運的核心理念,它既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傳承,又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弘揚. 中國舉辦08奧運具有非凡的意義,作為人口眾多的國家,我們有機會承辦奧運,從某種程度上給予更大范圍的人們傳播奧林匹克精神,讓所有直接與間接參與者都能感受到在和平時代下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這樣的參與和感受恰恰體現了人文奧運的基本內涵.我們的和諧發展是為了世界的和諧發展,在利用奧運來到中國的大好時機促進自身的建設、和諧發展的同時讓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去豐富奧林匹克精神,促進世界的和平、友愛、和諧、進步、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1 人文奧運的基本內涵2008年奧運會,它不僅是一個體育盛會也是一個東西方文化對話與交流的盛會.北京在申辦過程中提出的三大理念中,提出並把北京奧運定位在「人文奧運」這個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層面,我們將怎樣理解並實踐「人文奧運」?我們將怎樣處理好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的融合,以有利於人民生活和世界的和諧發展?基於在北京奧運會及「人文奧運」 的不同認識,我們理解的是t「人文」 一詞有三種解釋, 「人文精神」、「文化」、「人本」 (奧運以人為本).三種解釋內涵都很豐富,其中「文化」的解釋是最為恰當的.用「人文精神」來理解北京的奧運理念,會在某種程度上降低「科技奧運」 的意義. 「人本」注重人的根本地位.強調奧運的公益性質,反對商業化,這在理解北京奧運思想時與奧運會在最近二十年的實踐相沖突,因為,沒有商業化,奧運會就無法繼續.從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可以避免政治因素帶人奧運會,有利於中國文化產業、旅遊經濟和體育經濟的發展,避免了從人文、人本角度出發帶來的對不同價值觀、不同奧運成果的對立,對西方文化不形成直接的批判和對立,也不行成先進與落後的對比.人文奧運在提出、實踐的過程中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內涵.我們通過奧運會促進人的身心全面發展,開展多方面的文化教育活動,讓體育競賽與文化教育相結合,強調充分自由和諧發展的奧林匹克精神,達到用優秀的文化改造、教育人的目的,實現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與人類和平.在奧林匹克精神中,人文內涵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動力,它是一種凝聚著人們共同進步,勇敢克服困難的強大動力.在現代奧運會中,這種奧林匹克精神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不斷得以豐富和發展.現在奧林匹克精神已經滲透到了許多領域,促進事物向積極方向發展,體現出良好的推動力,可見奧運精神本身就具有了許多人文內涵.奧林匹克運動是承擔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之一,奧林匹克文化體現了全人類共同的優秀文化精髓,奧運會的主體是參與到其中的人,來自世界四面八方的各族人民在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影響下更能體現人的和諧進步與發展.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其提倡的傳統美德「以和為貴」 中的「和」 與西方各民族的所表現的追求人的身體與精神的高度完美化的「尚力」文化特點進一步交融,使得帶有明顯西方人文思想的奧林匹克運動在有東方古老文化底蘊的中華文明古都北京舉辦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這種跨文化、跨民族、跨國度的世界性文化體系,正是北京提出「人文奧運」 的意義所在.2 人文奧運的核心理念突出人的全面發展,實踐人文奧運的基本內涵,需要確立人文奧運的核心理念.北京奧運會三大理念中「綠色奧運」和「科技奧運」 幾乎是最近幾屆奧運會以及2008年奧運會多個申辦城市都十分重視的基礎方面,最能決定本屆奧運會的品位、特色、成敗、意義的、還是在於「人文奧運」.在這里「人文奧運」體現出含義最深、意義最大、群眾的參與性最強等特點.而「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追求和諧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傳統,構建「和諧社會」
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和諧也符合當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主張和諧理念可以進一步推進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和諧思想不僅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 中國文化中講的「天人合一」 的思想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順應自然,協調一致,和諧共處.這和西方文化中強調人對自然控制的「尚力」 思想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對今後世界的發展可以起到互相借鑒、促進的作用.和諧思想強調各方的協調,並不是指各方面的完全一致,而是指各方「和而不同」. 「和諧」 思想有著豐富的內容,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上來理解:首先,「和諧」 的思想反映在大層面上就是國與國關系的「和平」.在「以和為貴」 的理念的影響下,中華民族形成了崇尚和平、反對戰爭的歷史傳統,墨子著名的《非攻》一文,則以倡導德義治國治民,反對武力和戰爭而聞名於世.我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也是繼承和發揚了「和諧」思想.其次,在中等層面上則是家庭、鄰里、民族等關系的「和睦」. 中國傳統文化注重「禮之用,和為貴」強調以「禮」 來規范各種社會關系.在家庭、同事間融洽相處,主張人們應具有一種忍讓與寬容的胸懷,實現鄰里間關系真正的和睦.最後在小層面上就是人與人關繫上的「和愛」.古人雲:
「仁者愛人」 就是講人應具有博愛之心去理解、包容、關愛他人.沒有社會主義發展就沒有現在的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審辦奧運會的成功.
2.學生為何依然與網吧藕斷絲連
——本報記者北京、青島、長沙、成都四地走訪網吧實錄 2月27日,一個普普通通的周末,本報記者兵分四路,深入北京、青島、長沙、成都四地的部分網吧進行采訪,結果頗令人深思。 「我正在做『作業』,忙著啦,別來煩我。」 記者胥茜成都報道: 2月27日中午12點剛過,成都市一所職業中學附近的一家網吧便迎來了上網高峰期。三三兩兩身穿校服的小網迷魚貫而入,有幾個手上還端著盒飯。 小網迷們嫻熟地入座後,頓時為網吧注入了「活力」。一眼望去,不大的房間里至少有一半被藍白相間的校服占據。男生幾乎清一色地進入游戲世界,女生有聊天的,也有玩「泡泡堂」的,個個玩得不亦樂乎。端著盒飯來的,隨便扒拉了幾口飯,就扔到一邊,全身心地投入「戰斗」,那專注的神情在課堂上都難得一見。幾個打游戲的「戰友」不時還互通「戰況」,自然少不了叫好聲和罵娘聲。 記者隨後走進另一家網吧,不見有校服一族。「難道這附近的學生都不上網?」正當記者疑惑之時,旁邊的朋友幫忙揭開了謎底:很多學生一進網吧就把校服外套脫了寄放在老闆的櫃台里,所以判斷是否是學生,得看他們的褲子,一般來說,校褲是不會脫的。聞聽此言,記者低頭一掃視,果然有不少穿校褲的。 坐在記者旁邊的是一個叼著煙在QQ上聊天的女生,不屑的臉上充滿了掩飾不住的稚嫩。不經意間,記者看到這位女生敲擊了一句:「敢罵你姑奶奶,你小子活得不耐煩了!」隨後,纖纖小手輕輕一點「發送」,嘴裡瀟灑地吐出一個煙圈,「豪言壯語」就傳給了對方。 聽到「為什麼不穿校服外套」的問題,這位小女生用看怪物的眼神白了記者一眼:「穿了校服等著老師來抓啊?神經病!」原來,這家網吧地理位置比較醒目,容易吸引老師來一窺究竟。 「媽,我正在做作業,忙著啦,別來煩我,有啥事晚上回家說吧!」轉過身,記者見一男生在鍵盤和手機之間分身乏術,很快就掛斷了電話,做著「作業」。 「馬上就上課了!」一戴眼鏡的男生不停催促同伴,幾個身著同樣校褲的男生好不容易掙扎著退出「戰場」,互相交流著結果,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網吧。與此同時,仍有一些學生「堅守陣地」,絲毫不理會時間的流逝。 到晚上7點,記者再次來到這家網吧,看到仍然有幾張中午見到的「堅守陣地」的熟面孔。 「在學校上網,哪有這里自由啊。」 本報記者龔萍北京報道: 2月27日晚10:30,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的一家網吧。 一進網吧的門,記者首先被立在門口的警示牌吸引了,上面醒目地標明:「上網必須出示身份證,否則一律不準許進入。禁止未成年人入內。」 記者心理一喜:網吧經營規范了。但隨後記者看到了這樣的場景。「阿姨給我開台機子。」「好,47號。」記者清楚看到,這個臉上略帶稚氣、穿著校服的孩子,熟練地拿著號牌,准確地找到座位。 「不是不讓未成年人上網嗎?」記者問。「這不是周末么,學生放假,還不許他們玩會兒啊!」一名管理員回答說。 「就是,一天到晚學習多累,也該放鬆放鬆了。」旁邊另一個管理員說。 「那給我也開台機子。」記者說,「身份證今天沒帶,行嗎?」 「沒事,那你隨便說個身份證號碼吧。」隨後記者很順利地拿到了號牌,沒想到如此容易,如此簡單。 步入房間,記者環顧四周,這間能容納100多人上網的網吧,幾乎座無虛席,在煙霧繚繞的屋子裡,到處充斥著痛快的叫喊聲。 「殺死他!」「對,就這么干,繞到他身後,殺死他!」記者猛然聽到這樣的叫喊聲,被嚇了一大跳。 尋聲望去,原來是幾個人在玩CS(反恐精英),這是一個模仿警察與匪徒對抗的網路游戲。那幾個人帶著耳機,肆無忌憚地大叫著,彷彿真的置身其中。 記者從沒玩過這樣的游戲,趁其中有個人起身接電話,忙擠上前去。 「這個好玩嗎?」「那當然,可刺激了。」「你一般當警察還是匪徒?」「當然是匪徒了,現實生活中我永遠當不了匪徒,還不在這逞能一下。」 記者在得知這個正在酣戰中的「玩家」就是附近一所大學的學生後問到:「你怎麼不在學校上網啊?」 「學校這點兒早就熄燈了,再說在學校上網也沒這里自由啊。」 記者還想多問幾句,他已經在同伴的催促下投入到新的「戰斗」中去了。 記者接著尋找進門時遇到的那個中學生模樣的孩子。 在一個角落裡,記者發現了他,他正學著大人的樣子,吸著煙,翹著腿,用QQ聊著天。 「小同學,教教我怎麼聊天,我老是不會。」記者說。 他斜了記者一眼:「這都不會!其實不難,特簡單。」 「先申請個號,然後……」「都11點半了,咋還不回家?」「沒事,我家就在附近。我就周末能出來玩會兒,平時得在家學習。上網聊天其實就想找個人說說話,一個人在家挺孤單的。」 「我的同學都有網友。」他還很自豪地對記者說。 當時針指向12點,網吧內所有的計算機突然掉線了。管理員向大家解釋說:「今天網線有些問題,對不住大家,請明天再來,今天網費減半。」 「是不是每天到12點就不能玩了。」記者問。 「當然不是,今天絕對是個特例,明天包準你能玩通宵。」管理員說得信誓旦旦。 12點多了,記者看著一屋子還沉溺在網路世界裡的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我們的學校、社會該為這些人做些什麼呢? 「沒有QQ,又不能玩游戲,那有什麼意思。」 本報記者李倫娥長沙報道: 雖然常聽說學校附近網吧林立,違規接納學生的事,但記者所居住的長沙市開福區某小區周圍大中專學校和中小學有十幾所,光省屬重點中學就有3所,記者每天出出進進,並沒看見有多少網吧。 「你不了解行情。」上初中的女兒我說,「網吧一般哪會在大街上?」她告訴我,現在他們上的網吧都是「安置」在居民區里的普通家屬房,外人根本看不出來。在保證「只帶路不進去」的前提下,女兒勉強答應帶我去幾家網吧看看。 2月27日晚上9點多,女兒吃完飯,我們就一同出發了。 出了院子大門,往西走不到20米,在小巷中的一幢普通的民居樓一樓,隱隱約約閃爍著霓虹燈,「××網吧」幾個大字赫然在目。抬頭一看,天哪,這幢樓房不就與記者所住的樓房比鄰而在嗎?住了十一年,竟然不知鄰家小樓還有這樣一番「風景」。這幢樓周圍至少有4所學校。 「你找誰?」剛進這套普通的三室一廳房間,年輕的女老闆就警惕地迎上前來發問。 「找孩子。」「多大?」「初中生。」「那沒有。我這很少有初中生,基本都是對面職業中專的學生,高中以上。」著紅衣的女老闆回答說。 「聽她瞎說,我以前就經常和同學來這兒。」等在門外的女兒說。記者其實也知道老闆在撒謊,當時記者看得清清楚楚,不到100平方米的房子里,除一間老闆自用外,其它幾間房密密麻麻擺放著35台電腦,沒一台空著,操作者幾乎清一色的中學生,而其中約10來個一眼看上去就是初中生。 從這家網吧出來後,記者繼續往前走,在西南方向拐了個彎,又一個網吧出現了。這次老闆沒有遮遮掩掩,因為在大街上,乾脆彩燈高懸。 「上網嗎?」記者剛進門就有人上來問。「有空位嗎?」「算你運氣好,還有一個位子。」確實,網吧內幾間屋裡都是人,記者認真數了數,乖乖,足足有57台機器。無一例外地,趴在每台機器前的都是清一色的學生,而且幾乎所有的畫面都是一樣的,只有一個女生好像是在聊天。 「那是在玩游戲。」女兒介紹說。說完,女兒改變了主意,不願帶我到沒有招牌的黑網吧去,因為那樣「就出賣了同學」,但她答應找幾個同學就網吧問題接受我的采訪。 以下是記者與他們的對話。 「你們都喜歡上網吧?」「當然。」「為什麼不在家裡上網?」「爸媽在旁邊看著,不爽。」「學校不是有網吧、電子閱覽室什麼的?」長沙有好些學校投資建起了自己的校園網,有的還有規模不小的電子閱覽室。 「沒有QQ,又不能玩游戲,想下載個什麼東西,管理員一下就發現了。那有什麼意思。」 「上網有什麼好玩的?」「可以玩游戲,可以聊天,還有『傳奇』,那才帶勁呢。」 「什麼叫傳奇?」「你這都不懂?跟你說不清,我們班有傳奇高手,玩到好高級別了,把自己的密碼賣出去,還賺了1500元錢呢。」 也許是說到了得意處,孩子們高興得搶著發言,而記者則有些雲里霧里。 「面對網吧,我們真的不知該怎麼辦。」2月28日,湖南雅禮中學校長劉維朝對記者說。雅禮有7000多名學生,1997年就在全省第一個建起了校園網,由於是名校,學生素質是相當不錯的,但學生喜歡去網吧的問題同樣讓學校頭疼。學校明確規定,學生不得上網吧,如果被發現,教師要挨批評,學生要作檢討,什麼辦法都想盡了,學校甚至把有70多台電腦的電子閱覽室免費對學生開放,但學生上網吧的現象依然無法杜絕。 「我們很無奈。」劉維朝說。 「學生是網吧的衣食父母,沒有他們很難賺錢。」 本報記者孫軍青島報道: 2月27日,記者分別在青島市4個市區暗訪了8家網吧,發現各個網吧生意興隆,而網吧的生意大多離不開未成年人的「鼎立支持」。 上午9:30,記者首先來到青島市市南區紅島支路的一家網吧。 雖然此時應該是學生上課的時間,但記者走進網吧,還是發現兩名一臉稚氣的中學生正盯著顯示器忙活著。記者找到一個緊靠他們的位置坐下,發現這兩名孩子正玩網路游戲。可能是技術欠佳的緣故,兩名學生的對罵聲不時傳來。10:07,管理員告訴他們到時間了。記者詢問兩名學生:「怎麼才打了一會兒就走了?」兩名學生悶悶不樂地回答:「都兩個小時了。」 可見,他們根本沒有上學校就跑進了網吧。 10:30,記者又來到青島市市南區大堯一路、大堯三路的兩家網吧。在其中的一家網吧,記者沒有發現中小學生的身影,而在另一家網吧,記者又看到了學生忙碌的身影。記者來到一位叼著香煙的中學生跟前,看到他正在玩CS,嘴裡還不時喊著「殺死他」、「殺得好」。 11:20,記者轉到青島市市北區延安路的兩家網吧。 值得一提的是,連跑了5家網吧,雖然記者事先特別帶上了身份證,但沒有一個老闆核對並登記身份證。 臨近中午時分,記者得知青島市市南區文化稽查大隊將查處一家群眾舉報的違規網吧,決定馬上前往。 在青島市市南區基隆路的一家網吧里,青島市市南區文化稽查大隊執法人員發現,該網吧共收留了17名孩子。依照規定,執法人員當場暫扣了該網吧的設備,並向店主下達了處罰通知。店員告訴記者,附近學校的這批孩子是這里的常客,他們一般中午12點來,玩一個小時就走。雖然店裡掛著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警示牌,但老闆卻明知故犯。 「學生就是網吧的衣食父母,不接納未成年人,網吧很難賺到錢。」稽查人員向記者道出了網吧為何違規經營的一個重要原因。 記者在現場問其中一名孩子:「你是學生嗎?」 他用雙手擋著臉,小聲回答:「是。」「哪所學校的?」「我不說。」「你吃了午飯嗎?」「沒有。」記者轉身又問一位穿黑上衣的孩子:「你吃飯了嗎?」 他回答:「吃了一個麵包。」記者逐一詢問了這些孩子,其中有兩人在學校里吃過飯,有兩人說只吃了一個麵包,4人坦言沒吃飯,1人手裡拿著一個盒飯,其他人拒絕回答。 稽查人員說,這個時間進網吧的學生大多數沒有吃飯,他們是省下午飯錢過來泡網吧的。 下午2:23,記者來到青島市四方區撫順支路和鄭州路的兩家網吧。這兩個網吧周邊均有高校,記者看到,網吧里大學生佔了多數,大多是在聊天和玩游戲。 據了解,青島市已經作出規定:接納未成年人的網吧,發現一次在報紙點名警告,兩次停業整頓,三次取締營業執照。今年以來,青島共查處違規接納未成年人的網吧310家,其中,對累計被查處兩次的27家網吧責令其停業整頓,對首次被查處的280餘家違規接納未成年人的網吧,在媒體上予以曝光。
❺ 湖南嶽麓區農村征地征房,土地流轉,補償標準是多少
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類型為土地互換、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轉土地要堅持農戶自願的原則,並經過鄉級土地管理部門備案,簽訂流轉合同。
為了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為人民建設更美好安寧的家園,方便交通,充分發揮現代交通工具的便捷,用時間縮小邊遠地區的距離,實現城鄉一體化,希望廣大人民群眾支持配合,特製定本條例。
(一) 征地補償
1、 徵收耕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 徵收基本農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徵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徵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徵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二)其他稅費
1、耕地佔用稅,按每平方米2元計算。
2、商品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按每畝1萬元計算。
3、征地管理費,按征地總費用的3%計算。由國土資源部門嚴格按有關規定使用。
4、耕地佔補平衡造地費,平均每畝4000元,統籌調劑使用,省國土資源廳負責監督驗收。
(三)征地工作程序
1、告知征地情況。
2、確認征地調查結果。
3、組織征地聽證。
4、簽訂征地補償協議。
5、公開征地批准事項!
6、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
(四)、房屋地上物補償標准
1、房屋補償標准
樓房(二層以上)每平方米補償3300元。
搗(預)制磚砼結構房屋每平方米補償2800元。
磚瓦房每平方米補償2400元。
平(草)房每平方米補償1900元。
2、其他地上(下)附著物補償標准
倉房每平方米補償920元。
室外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補償165元。
沼氣池每個補償4600元。
廁所每平方米補償190—300元。
豬雞舍每平方米補償150—260元。
塑料大棚每平方米補償165—280元。
菜窖每平方米補償180—330元。
磚石牆每延長米補償190元。
格柵(含工藝格柵欄)每延長米補償450元。
大門樓每個補償2400元。
飲用水井(含壓水設備)每眼補償1000元。
農家排灌水井(含泵水設備)每眼補償15000元。
排灌大井(含設備)每眼補償3萬元。
排水管(塑料管、鑄鐵)每延長米補償80—150元。
電話移機補助費每戶200元。
有線電視遷移補助費每戶300元。
墳每座補償5000元。
3、異地安置補助費(包括宅地、配套設施、租房費等)每戶2萬元。
(五)、徵佔林木補償標准
1、林木補償標准
⑴楊、柳、榆、槐樹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6000元;
4—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0—36000元;
14—20年平均每畝補償60000-80000元;
2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32000元。
⑵柞樹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0元;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0—30000元;
21—50年平均每畝補償44000—6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24000元。
⑶紅松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0元;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20000—31000元;
21—40年平均每畝補償56000—62000元;
41—70年平均每畝補償168000元;
7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126000元。
⑷落葉松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50000元;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00—250000元;
21—50年平均每畝補償60000—130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110000元。
2、村民房前屋後林木補償標准
一般林木(楊柳榆槐等)
幼齡林(1—10年生)平均每株補償35-65元;
中齡林(11—20年生)平均每株補償220—300元;
成熟林(21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350元。
3、森林植被恢復費
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苗圃地每畝120000元;
未成林每畝86600元;
防護林、特種用途林每畝63360元、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每畝76670元;
疏林地、灌木林地每畝50000元;
宜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每畝43340元。
4、林業設計費按林地、林木和森林植被恢復費總和的3%收取.
(六)、果樹補償標准
1、蘋果樹
培育期(1-5年)平均每株補償150-220元;
初果期(6-8年)平均每株補償300-450元;
盛果期(9-25年)平均每株補償600-18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900元。
2、梨樹
培育期(1-5年)平均每株補償45-120元;
初果期(6-8年)平均每株補償150-300元;
盛果期(9-25年)平均每株補償1900-22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1200元。
3、桃樹
培育期(1-3年)平均每株補償45-90元;
初果期(4-8年)平均每株補償150-280元;
盛果期(9-20年)平均每株補償350-680元;
衰果期21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280元。
❻ 長沙市雨花區圭塘街道月塘村杜家沖組歷史
雨花區
編輯
「雨借風雷驚寰宇,花憑馥郁漫三湘」,雨花區名源自長沙城東南古佛道聖地之名勝雨花亭。[1] 它地處湖南省長沙市區東南方向,是長沙市六個市轄區之一,它北連芙蓉區,西接天心區,東部與長沙縣相鄰,行政區劃總面積304.9平方公里,下轄12個街道、1個鎮,共計111個社區、35個社區籌委會、17個行政村。
雨花區處在湖南經濟新的「增長極」—長株潭「兩型社會」示範區的中心地帶,其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是湖南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的核心之區,也是湖南參與「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的前沿陣地。
中文名稱
雨花區
外文名稱
Yuhua District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湖南長沙
下轄地區
12個街道、1個鎮
政府駐地
長沙市萬家麗路與香樟路交匯處
電話區號
0731
郵政區碼
410007
地理位置
長沙市區東南部
面 積
304.9平方公里
人 口
76.47萬(2015年)
方 言
長沙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天際嶺國家森林公園
機 場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火車站
長沙南站,長沙站
車牌代碼
湘A
區劃代碼
430111
區委書記
邱繼興
區 長
張能峰
目錄
1 建制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 地形地貌
▪ 氣候特徵
4 自然資源
5 人口
6 經濟發展
▪ 綜述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7 交通運輸
8 社會事業
9 旅遊
▪ 綜述
▪ 景點
10 地方特色
▪ 特產
▪ 節慶
建制沿革
編輯
雨花區是1996年長沙市行政區劃調整設立的新城區,位居長沙市東南一隅,建制沿革於原長沙市郊區。[1]
1996年4月2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29號)同意調整長沙市行政區劃;行政區劃調整後,雨花區轄原南區的左家塘、候家塘、井灣子、圭塘、南大路5個街道,原郊區的的黎托、洞井、雨花亭3個鄉,區人民政府駐人民路4號。
1996年6月19日,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市轄區行政區劃的通知》:雨花區轄原南區左家塘、候家塘、井灣子、圭搪4個街道,原郊區黎托、洞井、雨花亭3個鄉(不含石人、新開、漁場3個村)和馬王堆鄉的五一、火焰、友誼、高橋4個村。區人民政府駐人民路4號。行政區域四至范圍:東面以黎托鄉與長沙縣聚梨鎮、黃興鎮、跳馬鄉鄉界為界;南面以洞井鄉與長沙縣跳馬鄉、暮雲鎮鄉界為界,西面以芙蓉路(識字嶺起)至新中路、韶山路、中意路至洞井鄉與大托鄉鄉界為界,與天心區接壤;北面以人民路(識字嶺起)至花橋及瀏陽河為界,與芙蓉區毗鄰。
雨花區
2005年底,雨花區轄8個街道、1個鎮、1個鄉:侯家塘街道、左家塘街道、圭塘街道、砂子塘街道、東塘街道、雨花亭街道、高橋街道、井灣子街道、洞井鎮、黎托鄉。區人民政府駐人民路4號。
2010年,經湖南省民政廳和長沙市人民政府批准,雨花區撤銷洞井鎮、黎托鄉,設立洞井街道、黎托街道。12月31日,洞井、黎托2個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2012年1月1日,根據《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析置雨花區洞井、黎托街道並啟用井灣子街道的通知》,雨花區將洞井街道析置為洞井、同升兩個街道,將黎托街道析置為黎托、東山兩個街道,同時啟用原與雨花亭街道合署辦公的井灣子街道,將雨花亭街道拆分為雨花亭、井灣子兩個街道。[3]
2015年1月14日,原屬長沙縣的跳馬鎮劃入雨花區。[4]
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15年1月,雨花區下轄12個街道、1個鎮,共計111個社區、35個社區籌委會、17個行政村。
雨花區行政區劃一覽(截至2015年9月)
名稱
下轄社區、社區籌委會、行政村
雨花亭街道
香南郡社區 麻塘橋社區 華雲社區 新星社區 自然嶺社區 雨新路社區
雅塘村社區 路橋社區 曲塘社區 正圓社區 石馬社區籌委會 自然社區籌委會
井塘社區籌委會 - - - - -
左家塘街道
赤崗社區 長鋼社區 曹家坡社區 長嶺社區 阿彌嶺社區 桂花社區
官塘沖社區 紅花坡社區 湖橡社區 荷葉塘社區 牛角塘社區 曙光社區
樹木嶺社區 車站南路社區 長鐵社區 獅子山社區 王公塘社區 窯嶺社區
營山巷社區 左家塘社區 嘉園社區 - - -
侯家塘街道
活力社區 水院社區 電院社區 韶山路社區 梓園社區 楓樹岸社區
麻園灣社區 泉塘社區 廖家灣社區 侯家塘社區 廣濟橋社區 湘農橋社區
東塘街道
七里廟社區 牛婆塘社區 楓樹山社區 新雨社區 芙蓉南路社區 東塘社區
省人大社區 政院社區 浦沅社區 華銀園社區 - -
砂子塘街道
砂子塘社區 桔園社區 茶園坡社區 白沙社區 金地社區 金科園社區
梨子山社區 野坡社區 - - - -
高橋街道
鑫華社區 五一社區 火焰社區 金環社區 高橋大市場社區 怡園社區
永定社區 永祥社區 高橋社區籌委會 友誼社區籌委會 - -
圭塘街道
雨花家園社區 中南院社區 長重社區 勞動東路社區 圭塘社區 體院路社區
大塘社區 美林景園社區 景程社區 泰安社區 圭塘社區籌委會 大塘社區籌委會
月塘社區籌委會 - - - - -
井灣子街道
融城苑社區 井圭路社區 馮家沖社區 井灣子社區 井巷社區 三湘社區
德馨園社區 紅星社區 赤崗嶺社區 香樟路社區 井旺社區 井湘社區
蓮湖社區籌委會 - - - - -
洞井街道
歇馬亭社區 南庭社區 植物園社區 湘天社區 新城社區 商貿城社區
豐園社區 新裕社區 高升社區 天華社區籌委會 牛頭社區籌委會 桃花社區籌委會
板塘社區籌委會 和平社區籌委會 鄱陽社區籌委會 洞井社區籌委會 - -
黎托街道
東瀾灣社區 廣益社區 潭陽社區籌委會 川河社區籌委會 合豐社區籌委會 花橋社區籌委會
大橋社區籌委會 平陽社區籌委會 粟塘社區籌委會 - - -
同升街道
景環社區 同升湖社區 古樟樹社區 聯盟社區 白田社區籌委會 洪塘社區籌委會
新興社區籌委會 同升社區籌委會 金井社區籌委會 桃陽社區籌委會 - -
東山街道
東山鎮社區 南雅社區 黎郡社區 黎托社區籌委會 漁場社區籌委會 邊山社區籌委會
長托社區籌委會 侯照社區籌委會 東山社區籌委會 - - -
跳馬鎮
斑竹塘社區 金屏社區 跳馬村 關刀村 復興村 嵩山村
楊林村 沙仙村 雙溪村 三仙嶺村 石橋村 梅怡嶺村
冬斯港村 曙光垸村 白竹村 喜雨村 石燕湖村 新田村
田心橋村 - - - - -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雨花區地處湖南省東部偏北位置,位於湖南省省會長沙市區東南部,東經112°57′30″~113°06′30″,北緯28°02′30″~28°11′30″。[1] 行政區劃總面積304.9平方公里。[5]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373px; top: 123px; z-index: -5628718; background: url(http://api0.map.bdimg.com/images/blank.gif);">
© 2016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
地形地貌
雨花區傍瀏陽河下游之西,圭塘河穿境而過。東北側為花崗岩低山丘陵地帶,地表發育的土壤多為沙土,山勢較陡峭,山脊多不相連;東側和東南側為紅岩丘崗,海拔一般100米左右。[5]
氣候特徵
雨花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其氣候特徵是: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2℃,年積溫為5457℃,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夏季約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氣相互交綏,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從5月下旬起,氣溫顯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有85天,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年平均約30天,盛夏酷熱少雨。9月下旬後,白天較暖,入夜轉涼,降水量減少,低雲量日多。從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節屆冬令,長沙氣候平均氣溫低於0℃的嚴寒期很短暫,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緩慢生長。[5-6]
自然資源
編輯
雨花區探明儲量的礦產3種,礦產地23處,已探明的礦產有粘土、石灰、矽砂等,主要礦產探明的儲量:矽砂386萬噸、石灰石392萬噸、紅磚粘土1048萬噸。
湖南省森林植物園 (3張)
雨花區有流淌都市田園風光的大自然山莊,有被喻為「天然氧吧」、「綠色銀行」的湖南省森林植物園。依山傍水的同升湖山莊內嵌一座水庫,如一顆綠色明珠,是雨花的一張天然山水名片。區內植被覆蓋面廣,全區實有綠地面積867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7.74平方米。2005年新增綠地73.5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31.1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6.03%。[7]
(圖冊《湖南省森林植物園》中圖片來源:[8-9] )
人口
編輯
雨花區人口出生率穩定在10‰以下,2002年為8.21‰,三次蟬連湖南省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1]
2005年年末雨花區總戶數137185戶,同比增長4.0%;戶籍總人口48.81萬人,同比增長5.9%,其中農業人口75650人。總人口中,18歲以下人口7.44 萬人,18—35歲18.53萬人,35—60歲17.09萬人,60歲以上5.75萬人。2005年共遷入人口38712人,遷出人口16790人。2005年全年出生人數5099人,出生率為9.99‰;死亡1212人,死亡率為2.37‰,自然增長率為7.61‰。計劃生育率達99.45%。獨生子女保健費、放棄再生育獎勵費、農村部分計生家庭獎勵扶助費到位率均達100%。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嬰兒死亡率控制在8.75‰以下,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25/10萬以下。[10]
2012年末,雨花區戶籍總人口為55.6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8.80萬人,鄉村人口6.85萬人。戶籍人口中男性28.27萬人,女性27.3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3.46‰;死亡率為6.11‰;自然增長率為7.35‰。[11]
經濟發展
編輯
綜述
長沙市郊區(雨花區前身)是革命老區和中國民主主義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解放後,郊區人民積極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時期,郊區致力於城郊經濟發展,基本實現了小康生活。
1995年,國民生產總值達23.5億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9874元,是1987年的9.48倍和8.35倍;財政收入2.01億元,是1987年的5.75倍,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位居湖南省內市轄區首位。
1997年,國內總產值12850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7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58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420萬元,產業結構為10.8:39.2:50.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1085元。
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42545萬元,為1997年的1.89倍,年均遞增13.6%。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4714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019萬元,產業結構比例變為8.9:33.6:57.5。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第一產業比例下降,第三產業比重顯增,經濟總量加大,明顯呈現大都市城區經濟特徵,經濟運行質量更顯良好,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16148元,為1997年的1.46倍。[1]
2012年雨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27.67億元(含長煙)。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27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88.65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36.75億元。2012年含中煙的地區生產總值為1168.8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0.3:39.7:60.0。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06、3.93、7.4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5%、34.8%、65.7% 。實現財政總收入920458萬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7.21億元,區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企業實現零售額300.68億元,限額以上連鎖企業實現零售額69.8億元,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實現汽車類零售額105.43億元。[11]
第一產業
雨花區的農業具有鮮明的都市特色。區內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出產豐富,素有省會「菜藍子」的美譽,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南方城郊型高效農業綜合發展示範區」落戶區內,蔬菜、花卉、水產、水果等十大基地建設迅猛發展。佔地5000畝的長沙花卉大世界是湖南最大的花市,是農業走集約化經營和產業化道路的成功典範。
1999年,雨花區興修水利,推廣農業機械和名優特新品種,發展規模水產養殖和畜禽養殖,建立蔬菜、水果、花卉、生豬養殖基地,發展城郊型農業和實施農業產業化。2002年,全區基本退出水稻生產,蔬菜總產量158498噸,水果產量971噸,肉類總產25662噸,魚類總產1790噸,花卉苗木種植9137畝,實現農業總產值30021萬元;畝產值9047元,畝產效益為1997年的1.66倍;農村經濟總收入362190萬元,為1997年的1.42倍。[1]
2012年,雨花區完成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33482萬元,同比下降29.9%,其中農業總產值19684萬元,同比下降18.8%;林業總產值58萬元,同比下降78.9%;牧業總產值12243萬元,同比下降44.0 %;漁業總產值1416萬元,同比下降3.0%;農業服務業總產值81萬元,同比增長3.9%。[11]
第二產業
雨花區有著堅實的工業基礎,區內有銀河信息、九芝堂葯業、海利化工、長沙卷煙廠、浦沅機械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國內外知名企業。宏生堂葯業集團、億利達中央空調、天劍服飾、泰寶制葯、廬山實業、世達高新等大型企業相繼落戶雨花區投資創業。佔地15平方公里的湖南環保科技產業園是湖南省重點投資項目,已被列入長沙市「二區六園」的基本規劃,是各類工業企業加快發展的重要基地。
雨花區加大企業科技投入,引進新項目,興辦工業園區,發展環保產業,形成布局較為合理、結構相互協調互補的工業體系。建築建材、食品、醫葯、機械機電、鑄造、化工塑料、服裝等成為工業主導產業。至2002年,全區有工業企業1471家,從業人員13004人,完成工業總產值151916萬元,利稅8161萬元,分別為1997年的4.87倍、1.36倍、1.46倍和2.57倍。工業發展較快,工業園區日益繁榮,構建的環科園、樹木嶺民營工業園、鳳凰工業園、黎托食品加工基地形成「三園一基地」互動格局。但工業總體結構仍不優,企業拳頭產品少,管理粗放,融資難度大,缺乏大企業集團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約了工業的發展。[1]
2012年,雨花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44.22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416.60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產值227.16億元。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10.84億元,對GDP增長貢獻率為26.7%,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194.54億元。不含長沙卷煙廠實現工業總產值290億元,其中園區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81.37億元。[11]
2012年雨花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共完成建築業總產值922.08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不含省外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54.01億元,同比增長8.0%;實現增加值77.8億元,同比增長8.7 %。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443.44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713.35萬平方米。[11]
第三產業
長沙歷來為湖南全省商貿中心,商業、服務業較為發達。
1996年後,雨花區大型商業設施先後建成,中小商鋪紛紛開張,各類超市迅猛涌進,物流貨運配套跟上,商品琳琅滿目,品類盡有齊全。相繼建成高橋市場、紅星市場、井灣子傢俱市場等全國有影響的骨幹市場12個,造就二環線生態美食街、曙光中路、芙蓉路美食街,營建朝陽商業中心、東塘中央商務區,農貿市場、農村集市較快發展,城鄉貿易便捷繁榮。
雨花風貌 (11張)
全區以市場和特色街市為主的商貿服務業發展迅猛,2002年,全區各類市場70個,其中工業品市場23個、農貿市場41個,實現商業銷售收入140.8億元,利潤2.25億,商業稅收6851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76億元,分別為1997年的6倍、2.97倍、2.51倍和3.24倍。三產業佔全區GDP比重57.9%,市內五區(天心區、芙蓉區、雨花區、開福區、嶽麓區)排名第一,成為支柱產業。紅星市場年銷售額達32億,高橋市場年經營額突破80億,市場成交活躍,形成「全省市場看長沙,長沙市場看雨花」的局面。[1]
雨花區既有友誼商城、通程百貨等大型商業集團,也有家潤多、新一佳、旺和等一批大型超市。截至2005年末,雨花區內共有29家專業市場,14家大型集貿市場。其中,高橋大市場是全國八大綜合批發市場之一,1998年成功舉辦了全國秋季糖酒交易會;高橋建材市場是中國規范化市場;紅星農副產品大市場是國家農業部定點市場,每年舉辦一屆湖南(國際)農業博覽會,已成為中國一流的現代農業博覽交易中心,是湖南省農業產業化的龍頭工程。[12]
(圖冊《雨花風貌》中圖片來源:[13] )
交通運輸
編輯
長沙南站
雨花區交通十分便利,鐵路、公路、航空,三網融合,「六縱七橫」的城市道路交織成網,通向四面八方。東有已經建成的武廣高鐵長沙南站、長株潭客運總站以及正在興建的城市地鐵黎托站,南有長沙汽車南站,是省會現代交通樞紐的核心區域。此外,雨花區中心地帶距長沙火車站、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僅十多分鍾車距,距株洲、湘潭兩市均只有半小時車程。雨花區境內有直通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的長沙大道(機場大道),是長沙市民出行的快捷通道。
望採納
❼ 本人世代居住在長沙市開福區。現有家庭成員7人(含獨生子女)。,對於開福區安置方式有意見:拆遷安置補
如果真的不合理,那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像釘子一樣的釘在哪裡,再在上面,用電焊焊上,讓他們克不出來。他們不講政策,你只有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