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給子女寫信的格式
父母給子女的書信可分為稱呼、正文、結尾、署名、日期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專有一定的格式。屬
1、稱呼:根據自己和收信人的關系,平時怎麼稱呼,在信中就怎麼寫。
2、正文:這是信的主要部分。寫信人要說的話都寫在這里。
3、結尾:結尾可根據寫信人跟收信人的關系和具體情況,寫上表示祝願,勉勵或敬意的祝頌語。
4、署名:在結尾的再下一行的後半行寫自己的名字,署名的前面也可以寫上跟隨對方相應的稱呼。
5、日期:可以寫在署名的後面,也可以寫在署名下一行的後半行。最報寫清年月日,以便查考。
如果信已經寫完,又發現內容有遺漏,或某件事敘述不夠全面時,在信的後面還可以補寫。但是在補寫的話前面要加上「還有」、「另外」、「再」;或在後面加上「又及」等字樣。
例如:
親愛的Max,
你媽媽和我還找不到詞彙來描述你給我們帶來的對未來的期望。你的新生活充滿了潛能,我們願你能健康快樂,以讓你充分地去探索研究。你已經給了我們一個理由去反思我們希望你生活的那個世界。
像所有的父母一樣,我們想要你長大後的世界比我們今天更好。
愛你的,
爸爸和媽媽
2. 古時兒子寫給母親的信的開頭稱呼和落款分別是什麼
一、開頭稱呼:家慈堂前親見;落款:子XX叩拜
二、開頭稱呼:家慈親見;落內款:子XX拜上
三、開頭稱容呼:母親大人膝下;落款:子XX叩稟
四、開頭稱呼:母親大人尊前;落款:子XX敬叩
書信和格式:信文由稱謂、正文、敬語、落款及時間四部分組成。
稱謂:應在第一行頂格寫,後加冒號,以示尊敬。稱謂應尊循長幼有序、禮貌待人的原則,選擇得體的稱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體。可以根據對象和所述內容的不同,靈活地採用不同的文筆和風格。
落款及時間:在信文的最後,寫上寫信人的姓名和寫信日期。署名應寫在敬語後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2)古代父母給子女的信擴展閱讀:
常用書信套語:
一、提稱語,用在對方稱呼後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鑒
長輩:幾前、尊前、尊鑒、賜鑒、道鑒
師長:函文、壇席、講座、尊鑒、道席、撰席
平輩:足下、閣下、台鑒、大鑒、惠鑒
同學:硯右、文幾、台鑒
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
女性:慧鑒、妝鑒、芳鑒、淑覽
二、祝願語——
父母:恭請福安、叩請金安
長輩:恭請崇安、敬請福祉、敬頌頤安
師長: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海安
平輩:順祝
三、署名——
對長輩:叩稟、敬叩、拜上
對平輩:謹啟、鞠啟、手書
對晚輩:字示、白諭
3. 請問古代書信怎麼開頭結尾對父母的稱呼怎麼說啊
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時常依於父母膝旁,家書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對父母的親愛、眷依之情。
與「啟辭」相仿,舊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這里不妨臚列若干,供參考。
書短意長,不一一細說。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備。不贅。
書不盡意。不盡欲言。臨穎不盡。
余客後敘。余容續陳。客後更譚。
(3)古代父母給子女的信擴展閱讀:
正文是書信的主要部分。寄信人要向收信人詢問、回答,敘述的內容,都在這里表述。
正文要另起一行,空兩格寫起,轉行時頂格。根據內容可適當分段,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單獨成行,空兩格寫起。向收信人表示問候。
(2)另起一段,空兩格寫起。說明何時收到對方來信,表示謝意;或者詢問對方情況,表示關懷。總之,應首先談對方的事情。
(3)談自己的事情。每一件事都要分段寫,使對方一目瞭然。回答對方的問題要有針對性,有的放矢。
(4) 可寫有何希望、要求或希望再聯系的事項。
4. 用古代書信格式母親給女兒寫封信
常用書信套語
提稱語,用在對方稱呼後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鑒
長輩:幾前、尊前、尊鑒、賜鑒、道鑒
師長:函文、壇席、講座、尊鑒、道席、撰席
平輩:足下、閣下、台鑒、大鑒、惠鑒
同學:硯右、文幾、台鑒
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
女性:慧鑒、妝鑒、芳鑒、淑覽
-祝願語——
父母:恭請福安 叩請金安
長輩:恭請崇安 敬請福祉 敬頌頤安
師長:敬請教安 敬請教祺 敬頌海安
平輩:順祝
署名——
對長輩:叩稟 敬叩 拜上
對平輩:謹啟 鞠啟 手書
對晚輩:字示 白諭
信封的寫法跟現在沒有多打的區別
不過古代的書寫是豎的
注意使用相應的敬語就可以了
5. 求一篇古代文人給父母寫的信。
男國藩跪稟 這是曾國藩家書與父母書修身篇和勸學篇
父親大人萬福金安,自閏三月十四日,在都門拜送父親,嗣後共接家信五封。五月
十五日,父親到長沙發信,內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謹悉祖父母大人康強,家中老
幼平安,諸弟讀書發奮,並喜父親出京,一路順暢,自京至省,僅三十餘日,真極神速。
邇際①男身體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漸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則頭昏,故常冥心於
無用,優游涵養,以謹守父親保身之訓。九弟功課有常,《禮記》九本已點完,《鑒》
已看至《三國》,《斯文精粹》詩文,各已讀半本,詩略進功,文章未進功。男亦不求
速效,觀其領悟,已有心得,大約手不從心耳。
甲三於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須扶持,尚未能言,無乳可食,每日一粥兩飯。家婦身
體亦好,已有夢熊之喜,婢僕皆如故。
今年新進士龍翰臣得狀元,系前任湘鄉知縣見田年伯之世兄,同鄉六人,得四庶常,
兩知縣,復試單已於閏三月十六日付回。茲又付呈殿試朝考全單。
同鄉京官如故,鄭莘田給諫服闕來京,梅霖生病勢沉重,深為可慮。黎樾喬老前輩
處,父親未去辭行,男已道達此意。廣東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茲將抄報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謹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掛懷。家中事,蘭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
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謹稟,即請
母親大人萬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男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九弟之病,自正月十六日後,日見強旺;二月一日開葷,現
全復元矣。二月以來,日日習字,時有長進。男亦常習小楷,以為明年考差之具。近來
改臨智永千字文貼,不復臨顏柳二家帖,以不合時宜故也。
孫男身體甚好,每日佻達①歡呼,曾無歇息,孫女亦好。浙江之事,聞於正月底交
戰,仍爾不勝。去歲所失寧波府城,定海、鎮海二縣城,尚未收復。英夷滋擾以來,皆
漢好助之為盧,此輩食毛踐土,喪盡天良,不知何日罪惡貫盈,始得聚而殲滅。
湖北崇陽縣逆賊鍾人傑為亂,攻佔崇陽、通城二縣。裕制軍即日撲滅,將鍾人傑及
逆黨檻送京師正法,餘孽俱已搜盡。鍾逆倡亂不及一月,黨羽姻屬,皆伏天誅,黃河去
年決口,昨已合攏,大功告成矣。
九弟前病中思歸,近因難覓好伴,且聞道上有虞,是以不復作歸計。弟自病好後,
亦安心不甚思家。李碧峰在寓三月,現己找得館地,在唐同年李杜家教書,每月俸金二
兩,月費一千。男於二月初配丸葯一料,重三斤,約計費錢六千文。男等在京謹慎,望
父母親大人放心,男謹稟。(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匹日)
6. 古代父親給孩子的一封道歉信
額,古代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即使是父親真的做錯了,古代子女也會為父諱言的,會避忌談這些的,否則就是不孝,所以一般來說古代父親不會給子女道歉的。
7. 古代書信格式是什麼怎樣署名古代如何給父母寫信
一、開頭:稱謂(寫給父母稱謂用尊稱即可,古代對對方父母的尊稱是內令尊、令堂。容令尊,稱對方父親的敬詞。令堂,稱對方母親的敬詞。)
二、正文
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
正文寫好後,如發現內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尾後面;或寫在信右下方空白處,並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後面寫上「又及」或「再啟」字樣。
三、結語
即信文的結束語,理應屬正文的一部分,但與「啟辭」相仿,舊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
四、署名,屬你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放在末尾。
8. 古代父親給兒子寫信為什麼不用印章
印章是一種表示個人身份的工具,一般來說,是在正式的場合和書信中內使用的。家書是不需容要印章落款的,只有事情十萬火急或者需要驗明身份時才會有。畢竟想一想——
父親給兒子寫信,「兒砸啊,我們在家都很好,不用擔心我們,但是要想我們。」
「在京城好好念書啊。給你的錢別亂花。」
「……」
末了還蓋個章……「兒砸啊,你爹我新刻了個章,你給我看看?」——這算個什麼事兒呀!
9. 父母給子女寫信的格式
1、有時會用到標題:打抄印的時候居中,如果用信紙,前面要空出四個格。
2、稱呼:在標題的下一行,在左側頂格開始,就是前面不留空格。
在稱呼的前面,可以加上「尊敬的」、「敬愛的」等敬稱。稱呼後面加上冒號。
3、問候語:在稱呼的下一行,前面空兩格。用「你好」、「您好」、「您辛苦了」等等,後面加上感嘆號。
4、正文:在問候語的下一行,前面空兩格。每段開頭也要空兩格。
5、結尾:有「此致
敬禮」、「祝
身體健康」等形式。
「此致」和「祝」在正文下一行的後半部分。「敬禮」和「身體健康」等,在下一行,在左側,前面空兩格。
6、署名:在下一行,在後半部分的位置,寫上自己的名字,前面可以加「您的學生」等字樣,也可以不加。
7、日期:在署名下面一行寫上日期。署名一般位於日期的中間部分,也就是日期在署名下面基本是左右對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