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子女父母 > 獨生子女教育問題及對策

獨生子女教育問題及對策

發布時間:2021-01-21 22:35:59

1. 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多,父母該如何正確教育

如今社會獨生子女特別多,他們享受著上幾代人不曾有過的良好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導致孩子在溺愛中長大,家長到底如何才能正確教育孩子。


獨生子女教育是有一定難度的。家長要從小給孩子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讓他們從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便在勞動中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質與生活能力。

2.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90後、00後是特別的一代,由於中國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很多家庭都形成了特定的環境和成員結構,因此也導致了很多「小皇帝」、「小公主」的出現。一個家庭的成員關系能夠得以相互制衡、平等發展是最好的,但是顯而易見的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普遍更容易存在問題。
責商家庭教育從根源出發,深度剖析了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一家中的父母、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圍著一個孩子轉,加之不少獨生子女的父母一般處於創業階段,迫於異常激烈的生存競爭無暇顧及孩子的身心培養,三觀構建和成長觀察來源於長輩。很多父母基本上是委託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接送孩子上下學和督促學習,有的乾脆就全托在爺爺奶奶家中。而中國傳統「隔代親」的教育普遍存在突出的弊端:爺爺奶奶的教育極有可能溺愛有餘而管教不足,對獨生子女責任品格的基礎培養自然就顯得薄弱,由此引發孩子過度自我、謙讓意識不夠,在社會上會有好高騖遠的心態。
人類責商教育理論創始人譚焱心認為這樣的特殊家庭角色內無「內部競爭」,無競爭就缺少活力和外部競爭刺激,進而使獨生子女從小就弱化了主動競爭、主動承擔責任的人格磨煉機會。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有求必應的「特權」,使獨生子女缺乏生活中的挫折心理體驗,缺少面對現實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挫折及責任、義務的承擔,於是就形成了「不擔當」「不面對」「等待擁有」「等待享受」的思維定式及行為習慣。一旦稍微面對困難或壓力,就表現出十分脆弱的心理,一個小打擊或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絕路。不過,對於這種心理「脆弱綜合症」,責商家庭教育表示:如果能夠及早根治,跟隨責商家庭教育開展科學的家庭教育模式,「浪子回頭」是能夠化險為夷的。

3. 根據獨生子女問題的原因,論述教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根據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要認識某一事物,必須注意它和其他同類事物的共同點,更要注意它的不同點,即與相鄰的其他事物的質的區別。
我們探討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當然要遵循一般家庭教育的規律,更要關注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獨具的特點,免得陷入一般化。
在我國,由於生產方式落後,生產力水平低下,家庭的子女向來比較多。中國家庭有培養教育多子女的經驗,而缺乏培養教育獨生子女的實踐經驗。中國大批獨生子女的出現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才有三十年的歷史。到如今,第一代獨生子女基本上都做了父母,他們的孩子是第二代獨生子女,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在西方國家,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迅速發展,就出現了大批的獨生子女,他們總結出的實踐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但還要注意到,我國出現獨生子女的社會文化背景與西方國家不同。因此,我們不能全盤照搬西方國家的經驗。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研究、探討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教育對策。
一、家長首先要解決的是心態問題。
所謂「心態」,就是面對客觀世界和周圍環境所表現出的心理狀態。心態影響人的行為,甚至決定成敗。
子女的「數量」是影響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從多子女到獨生子女不僅僅是子女數量上的變化,獨生子女與多子女之間也不僅僅是子女數量上的差異。在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多子多福」、「兒孫滿堂」觀念,與現在許多家庭里只有「絕無僅有」的一個孩子的現實,在人們的思想上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落差,許多家長心理上感到「失落」。常言說:「物以稀為貴」。獨生子女在家長心目中是十分寶貴的。因此,家裡這「不可多得」一個,對家長的心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獨生子女在家庭里的「獨一無二」的特殊地位,也對孩子的心態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把獨生子女擺在家庭生活中適當的地位。
獨生子女家長多是只關注具體的教育方式方法問題,很少有人重視孩子的地位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重要。一個人所處的地位,這就是一種客觀存在。存在決定意識。生活在一定的地位,勢必產生相應的思想。生活在普通的地位,會產生普通人的思想意識;生活在特殊的地位,勢必會產生特殊化的思想意識。一個人所處的地位,本身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一個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低下,勢必會形成萎縮、自卑或嫉妒、反抗的性格。
三、期望不要過高。
在中國,長期以來,家長形成了這樣一種思想:孩子是家長的期望,家庭的未來。孩子從一出生就背負著沉重的負擔。過去,中國的家庭里子女比較多,家長的期望可以由幾個子女分擔,壓力不會太大。現在,家裡只有「一個」,沒有別的指望,家長全部的期望只能寄託,或者說「傾注」在這「絕無僅有」的一個孩子身上。因此,往往期望過高,壓力過大。
四、要讓獨生子女早一點進入社會群體。
以「四二一結構」為基本特徵的獨生子女家庭里,孩子作為弱者,就像國寶大熊貓一樣,成為被成年人照顧、呵護的對象。這種家庭環境,往往使獨生子女變得越來越「獨」,越來越「傲」,越來越不合群。
五、及早培養獨生子女的獨立意識和能力。
孩子呱呱墜地,與母體分離,就像魯迅所說的那樣:「全部為他們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孩子雖然是父母所生所養,但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或私有財產。

4. 結合實談談我國獨生子女社會性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何進行教育

我國的獨生子女在社會性發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常常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合作內意識,經常不容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團體活動中組織協調能力差,通常不肯遷就別人、委屈自己。對此,可以多給他們做做思想政治工作,多舉具體情景、事例(也就是設置具體的問題情景),讓他們談談自己的處理事情的對策,並作評價,要求他們變換不同角色去談,當然也可以演這樣的情景劇,通過體驗同一事件下不同的角色,他們會從中有所感悟,知道該怎樣去做更好。

5. 目前在獨生子女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性格方面要管好

不要太放縱

要有規律的作息

要有自信就好了

6. 獨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責商家庭教育從根源出發,深度剖析了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一家中的父母、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圍著一個孩子轉,加之不少獨生子女的父母一般處於創業階段,迫於異常激烈的生存競爭無暇顧及孩子的身心培養。三觀構建和成長觀察來源於長輩。很多父母基本上是委託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接送孩子上下學和督促學習,有的乾脆就全托在爺爺奶奶家中。而中國傳統「隔代親」的教育普遍存在突出的弊端:爺爺奶奶的教育極有可能溺愛有餘而管教不足,對獨生於女責任品格的基礎培養自然就顯得薄弱,由此引發孩子的過度自我、謙讓意識不夠,在社會上會有好高騖遠的心態。
人類責商教育理論創始人譚焱心認為這樣的特殊家庭角色內無「內部競爭」,無競爭就缺少活力和外部競爭刺激,進而使獨生子女從小就弱化了主動競爭、主動承擔責任的人格磨煉機會。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有求必應的「特權」,使獨生子女缺乏生活中的挫折心理體驗,缺少面對現實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挫折及責任、義務的承擔,於是就形成了「不擔當」「不面對」「等待擁有"「等待享受」的思維定式及行為習慣。一旦稍微面對困難或壓力,就表現出十分脆弱的心理,一個小打擊或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絕路。不過,對於這種心理「脆弱綜合症」,責商家庭教育表示:如果能夠及早根治,跟隨責商家庭教育開展科學的家庭教育模式,『浪子回頭」是能夠化險為夷的。

7. 分析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

獨生子女心理特點分析及對策

作者:謝芳芳 文章來源:邵家渡中學 點擊數:3550 更新時間:2007/10/9
我校的獨生子女數約占學生總人數的35%。相對於非獨生子女來說,獨生子女智力較好,思維活躍,觀察力強,記憶力好,精力旺盛,活潑開朗,興趣廣泛。通過調查,我認為形成以上良好心理品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獨生子女生理條件比較優越。「集父母氣血之精華」,從遺傳因素方面保證獨生子女在腦力、體力、智力方面的優越地位。第二、獨生子女能獲得較優越的經濟物質條件。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優越。盡量滿足他們身體、心理發展的需要,保證了獨生子女的充足的營養和智力開發用品。這樣他們能得到豐富的營養,大腦發達,身體健康。家庭中有各種電器設備,有許多新穎的玩具,有各種圖書刊物等,他們能從中獲取大量的信息,拓寬知識面,使思維活躍。第三、獨生子女享有充分的愛。「獨生」不存在偏愛的問題。獨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愛,在充分愛的陽光中成長的幼兒個性發展是健全的。正如一位心理、衛生專家提出的那樣「愛比維生素還重要」。因此,多數獨生子女容易形成活潑、開朗、大方、敢說、敢想的性格特點,有利於他們智力和才能的發展。第四、獨生子女教育條件好。目前,年輕的父母文化程度高,能較好地接受優生優育的知識。由於只有一個孩子,父母能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和最佳期教育,故獨生子女智力早熟、興趣廣泛、知識面寬。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獨生子女較非獨生子女也有某些缺點:一、佔有欲強。由於是獨生,一切東西都是他或是她一個人的,從不想和別人分享,一切要「獨霸」。二、獨立生活能力差 。因為是獨生,捨不得孩子苦,事事都包辦代替。讓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結果養成孩子四肢不勤、不愛勞動、懶惰、無能、吃不得苦、意志薄弱、處處依賴家長,缺乏獨立性的不良習慣。三、嬌慣,自私。由於是獨子往往會給予過分的疼愛,使孩子成為家庭中的「支配者」大人處處圍著孩子轉,什麼事情都依順孩子,甚至孩子提出無理要求,也採取遷就縱容的態度,逐漸養成孩子「一切以我為中心」的任性、專橫、執拗的壞脾氣和不良習慣。四、不合群,不團結,紀律差。家中除了大人,只有他一個孩子,總是一個人玩,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放縱等特點,不會適應集體生活,更不會尊重別人的意見.而且家長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將其封閉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護。由於家庭環境的寂寞、活動單調,容易形成孩子的孤僻、膽小、不合群性格特點、缺乏待人處事的勇氣和智慧,社會適應能力差。五、受不了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生活中遇到小困難,便受不了,不是逃避就是倚賴大人,承受不起磨難,做錯事別人批評他,非但不接受反而找理由為自己辯護.為什麼獨生子女相對非獨生子女來說會有這些缺點?這就有必要分析一下形成這些心理特點的原因:一、重視智力培養,忽視自我能力的培養。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對自己的獨苗捨得智力投資,鋼琴、電腦陸續進入家庭,然而,家長們在孩子的非智力教育上投入甚少,相對來說,總是輕視了自理能力的培養,甚至忽視了這方面的培養。有的父母出於「愛心」,片面強調年齡小、不懂事,對孩子過分照顧,不讓孩子進行勞動鍛煉,這就不自覺地壓抑了孩子勞動活動的能力的發展。二、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過強。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又錯誤的認為孩子掌握知識越多越聰明,又不懂得早期教育的方法,給孩子灌進許多「食而不化」的知識,當孩子會認幾個字、會背幾首詩歌時,又在人前人後,盲目誇孩子。長此以往,養成孩子高傲、盛氣凌人、自以為是的個性來。或者,家長都想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理想的胚胎。今天媽媽這樣要求,明天爸爸又那樣要求,造成孩子無所適從。孩子誰也得罪不起,從小承受過重的精神壓力。三、父母忽視自身素質的提高。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產生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恰恰忽略這一點,對孩子要求很嚴,對自己卻放任自流,有時不知不覺將自身的惡習缺點傳授給了孩子。四、獨生子女生活環境的影響。因獨生子女沒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經驗,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容易養成不善於團結,不善於同情,不善於競爭,不善解人意,缺少協作,不尊重人,缺少助人為樂的品質和行為。那麼,如何才能使獨生子女有良好的心理品質,更好的適應社會,展示自己的風采呢?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父母既要改變觀念,又要提高文化素養。作為獨生子女的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是自然人和社會人的結合體,是社會的。克服把孩子看作私有財產的舊觀念,要從對國家負責,對子女的未來負責的高度來認識。克服孩子太小,捨不得教育或沒法教育,等長大了再教育等錯誤思想。教育子女不僅是一件大事,也是一門學問。父母要認真學習和咨詢這方面的知識經驗,講究科學的方法,力爭掌握適合自己家庭特點的教育方式。二、改變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作為父母,要培養他們和別人平等生活的習慣。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從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裡吃飯,要使孩子懂得讓大人先坐;吃東西時,要讓孩子養成分份的習慣;看電視時,不要讓孩子一人獨佔座位;家裡來了小朋友,應教育孩子把玩具給大家一起玩……、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成與別人相處的習慣,使孩子不會感到自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了。三、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在生活和學習中,孩子們應當是民主、和睦的團結互助的關系,我們應尊重孩子的意見,興趣和自尊心,要改變以長者自居的傳統觀念。克服專橫的作風,不能因孩子年幼而隨意輕視、嘲諷、侮辱、體罰他們。同時我們應放手讓他們逐漸具有對自己負責的能力,不再包辦代替。有困難要幫助、有了進步要鼓勵,才能增長孩子的自信、自控、自尊的性格。四、加強勞動教育,捨得孩子吃苦,培養獨立性要大膽地讓孩子在學習,勞動和生活中獨立活動,讓他們獨立自主地克服並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困難。在孩子的生活,物質方面,我們不要提供太好的條件。五、對孩子教育堅持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如果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堅持一致性,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堅決性,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前後要一致。不能高興時就無原則,一味寬容,不高興時就一概禁止,斥責。不能說話不算數,前後矛盾。為孩子樹立知錯就改的榜樣,家長和老師的威信會更高,教育的效果也就強了。總之,對獨生子女,只要我們能充分重視,對不良品質能追根溯源從源頭予以解決,再發揮有其天然的優勢,祖國的花朵定會開得更絢爛多姿。

8.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研究及對策分析

這個問題很值的研究,一來是獨生子女家庭這么多,群體大就好研究,就值得研究,二是,獨生子女本身就有很多問題,其家庭也同樣存在,很有現實意義。

9. 教育心理學論文當今社會獨生子女教育最缺乏的是什麼你有何建議

首先復是溝通,不要一味的要制求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輕者罵重者打,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
耐心傾聽,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心平氣和的與談話交流溝通。
其次感恩教育,獨生子女被溺愛慣了,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交際能力不和諧,對父母的愛不知感恩。
再次挫折教育,面對挫折如何處理,培養其堅強的毅力及自信心!

10. 獨生子女教育應特別注意哪些問題

性格愛好的培養,也要注意品質的培養,我認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愛,要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在內心把你當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長輩

閱讀全文

與獨生子女教育問題及對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民一般能領多少養老金 瀏覽:951
老年人腰重是為什麼 瀏覽:325
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統一管理 瀏覽:30
男性吃什麼能延長壽命 瀏覽:852
養生堂維生素a多少錢一盒 瀏覽:730
縣級入額女副檢察長退休年齡 瀏覽:200
老年痴呆症自己難受嗎 瀏覽:217
失業養老醫療住房保險怎麼查 瀏覽:282
湖北退休養老金基數 瀏覽:985
80歲生日訂幾層蛋糕好 瀏覽:869
女孩養老保險什麼時候交好 瀏覽:195
強制執行退休金規定出台 瀏覽:663
跳廣場舞可以預防老年痴呆 瀏覽:822
2018年昆明補發養老金 瀏覽:582
桂林養老金2020年每月增加多少 瀏覽:767
做入職體檢最後什麼時候去 瀏覽:878
退休人員公司補貼社保怎麼寫合同 瀏覽:902
大學普通體檢項目有哪些 瀏覽:179
衛龍體檢什麼 瀏覽:552
榮成養老公寓怎麼樣 瀏覽: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