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到中年應該如何養老
我退休之後還會繼續工作,工作我已經選好了
第一種:鍾點工。年紀大了,閑著沒事,也可以做做鍾點工,很多地方是需要鍾點工的,比如某些家庭,某些倉位,某些店等等。這個工作,只要你手腳麻利,為人仔細,不計較收入的多少,願意去做,都是不錯的打發時間的工作。同樣的,這個活也不累,男女老少都可以做,自然年紀大點的人,還能幹活的人也能做。人還不累,身體指不定更好了。畢竟,比起整天宅在家裡,偶爾干個活,活動活動筋骨,也是不錯的。強身健體,還有錢,想想是不是很不錯。
第二種:自由職業者。人到晚年,退休了有了更多的時間,我們可以把這些時間拿出來學習一些新知識,或者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插個花,寫個文,發個視頻等等。如今的社會是個飛速發展的社會,電子產品更加家家不缺,是常見的。如果我們有文筆,或者喜歡文字,可以自己嘗試著寫寫文字,發發視頻,做個自媒體人。
第三種:保潔人員生活中我們在逛街的時候,地鐵里,辦公室里、工廠里等等地方,總能看到有打掃衛生的阿姨,年紀看著五六十歲左右,干著保潔的活。工資雖然不會很多,但掙個生活費,打發打發空閑的時間還是很不錯的。這是一部分的收入來源,其實除了正常的工資,在幹活的過程中還是有額外的收入的。有了這些錢,我們可以自己買自己喜歡的,也可以讓自己不和社會脫節,甚至在兒女困難的時候,還能有點餘力幫助他們,多好呀。更重要的是,這工作不累,輕松,一天也就七八個小時,只要心裡沒有太多的要求,還是一份不錯的工作的。
第四種:食堂、飯店幫工人到晚年,忙碌地過了大半輩子,一下子閑下來心裡的落差是大的。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沒到養老的年紀。可沒有工作,也沒有事做,只能閑著,每天日子過得特別無聊,除了吃就是睡,要麼就悶在家裡看電視。閑的時間長了,人沒事也會被憋得難受,渾身不自在。既然如此,不如給自己找個活干,而去食堂、飯店幫工就是一個選擇。雖然這個工作看起來不幹凈,還有點臟,但也沒有太多的其他的需求,只要身體健康,願意幹活,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有人理解食堂、飯店幫工就是洗碗工,其實我們也可以選擇洗菜,切菜這類的崗位。要搞清楚找工作主要的目的是什麼,不要心裡有負擔,有些負擔完全是沒必要的。
『貳』 老年人有哪些心理特點和心理需要
主要心理需求
1、健康需求
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懼死的心理。 [1]
2、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體力、腦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關心照顧。子女的孝順,將會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
3、安靜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歡安靜,怕吵怕亂。有些老年人就怕過星期天,這一天子女、兒孫都來了,亂哄哄地度過一天,對老年人來說,這樣的星期天是「苦惱的星期天」。
4、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個和睦的家庭環境,不管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鄰居關系融洽,互敬互愛,互相幫助,老年人就會感到溫暖和幸福。
5、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來多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權。但由於年老後社會經濟地位的變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權都可能受到影響。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惱。
6、求偶需求
老年人喪偶後生活寂寞,子女照顧也非長久之計,所以子女應該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7、尊敬需求
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可能會情緒緒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會產生悲觀情緒,甚至不願出門,長期下去,則會引起抑鬱和低沉,為疾病埋下禍根。
8、工作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驟然間離開工作崗位肯定會產生許多想法,希望再次從事工作,體現自身價值。
9.學習需求
活到老,學到老。老人更應通過豐富的學習老年業餘生活,發揮自身余熱。
老年人的 心理適應
1、對老年期的退行性變化對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備
2、社會角色和活動的積極轉換
3、體現老年人的價值,維護自我尊嚴
4、夫妻恩愛、家庭和諧是老年人辛福生活的要素
5、深化朋友之間的友誼關系
6、避免逃避式的適應方式[2]
『叄』 簡單說出老年人的心理需要有哪些
老年人最渴望的需求有以下四個方面:
1:家庭和睦相處。
家和萬事興,對於每個小的家庭都內是這樣子,在年老人的角度容來說,更希望家庭和睦,家庭的成員能夠溫暖相處。
2:自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
年老之後,都希望自己能夠自由,至少自己可以安排自己的時間,這樣就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年老人,這個願望目前是無法達到的。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年老人都成了義務的「保姆」。
3:無憂無慮的養老生活。
安享晚年是一個美好的願望,這個願望的實現需要一定的基礎,比如需要足夠多的財富,需要足夠的樂觀精神,這樣物質財富加上精神財富,才是達到理想的晚年生活。
4:子女孝順,兒孫滿堂。
子女孝順,老年人就少操心,就可以享受到子女照顧到的愉悅。兒孫滿堂,也表明了家庭旺盛,年老人,尤其農村的老年人,都希望兒孫滿堂,看有所贍養。
這四個方面我認為就是年老人的需求。就是年老人最渴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