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年人對社會養老服務的需求包括
根據深入調查、綜合分析,我國現階段老年人群體衣、食、住、行、醫、娛、學等方面的養老服務需求,主要呈現「普需」「特需」「剛需」三大類型、9個方面。
一是老年人的現實養老「普需」。隨著年齡逐年增大,自理能力逐年減弱,加之年老病多的自然規律,身體日益衰退,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家政代理等服務,成為各地老年人現實養老服務的普遍需求。首先是生活照料。因生理機能日趨老化,許多老年人自理能力越來越差,過去一日三餐的日常生活等舉手之勞的事現在顯得力不從心,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較繁重的家務常常感到束手無策。凡此種種,許多老年人做飯、保潔、洗衣、助浴等需要生活照料的孫櫻橡願望逐年強烈,希望入戶得到全方位照顧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趨勢。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的100名老年人情況看,2019年城鄉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5.3%,其中城鎮佔16.5%、農村佔14.2%;79歲及以下佔11.2%、80歲及以上佔41.1%,老年人生活照護成為養老服務的重中之重。其次是醫療保健。隨著年事漸高,體弱多病是不可迴避的現實,一些患有老年常見病、慢性病的老年人迫切需要建立健康檔案則旁、開展健康指導、進行健康檢查,一些患有重病、急病、絕症的老年人對疾病防治、康復護理、陪診就醫、健康教育、家庭病床、應急救護、臨終關懷等醫療保健服務成為關心的主要問題。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100名老年人情況看,身體狀況基本健康的59人、長期患病或重症的30人、生活不能自理的11人,分別佔59%、30%、11%。2019年參加醫保的離退休幹部佔100%、城鎮職工(居民)佔98.6%;享受免費體檢的城鄉老年人佔56.9%。再次是家政代理。因個人生活自理能力逐年減弱,有的子女卻不常在身邊,一些行動不便、生活起居較困難的獨居、空巢老年人,遇到家電安裝、傢具維修、管道疏通等生活瑣事就常常陷入困境,面對外出購物、辦證、繳費等日常事務也成為現實生活的大問題,他們對專業清洗、取送物件、搬運貨物、外出接送等家政代理服務需求越來越強烈。
二是老年人的現實養老「特需」。在基本生存得到滿足的前提下,許多老年人不再局限於吃、住、行等基礎性的養老需求,學習教育、文體娛樂、發揮作用成為老年人老年人養老服務的特殊需求。首先是學習教育。在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許多有知識、有文頌旁化的老年人十分關心國際時事熱點、國家大政方針和本地重要情況,對以充實文化知識、搞好政治學習、加強思想建設等學習教育為主導的文化養老需求日益強烈。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100名老年人情況看,經常參加老年大學學習的54人、看重閱讀文件的32人、看重參觀考察的67人、看重參加重要會議的50人、看重定期通報情況的53人、看重黨支部學習的24人,分別佔54%、32%、67%、50%、53%、24%。其次是文體娛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年齡狀況較低、身體素質較好、文化層次較高、興趣愛好較廣的老年人,精神需求日趨多樣,對以載歌載舞、琴棋書畫、體育健身等文體娛樂為主導的文化養老需求越來越大。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100名老年人情況看,熱衷唱歌跳舞玩棋牌的37人、熱衷書畫攝影的17人、熱衷運動健身旅遊的41人、喜歡文藝比賽的27人,分別佔37%、17%、41%、佔27%;另有9.1%的老年人經常上網。再次是發揮作用。隨著「銀色海嘯」的到來,在家庭條件、身體狀況允許的前提下,許多擁有專長、思想活躍,期望實現晚年價值、得到他人認可、獲得社會尊重的老年人,注重把為黨和人民事業增添正能量作為新的目標,更多地向老有所為等高品質的文化養老生活發展。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100名老年人情況看,經常參加社團活動的43人、參加關心下一代的21人、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48人、參加社區建設的20人、經常建言獻策的21人、著書立說的2人、進行網上正面輿論引導的6人、從事有報酬工作的4人,分別佔43%、21%、48%、20%、21%、2%、6%、4%。
三是老年人的現實養老「剛需」。老年人群體的經濟、文化、身體、興趣、愛好、消費觀念、家庭情況等個體差異很大,養老需要也各有所側重,失能特護、精神慰藉、權益保護成為老年人現實養老服務的剛性需求。首先是失能專護。失能老年人因身體機能衰退、或健康狀況惡化、或意外造成身體損傷,吃飯、穿衣、洗澡等日常活動能力缺失,不僅需要專人陪護,甚至需要藉助專業儀器及醫務治療,繁瑣的生活照護需求僅靠家庭很難完成,迫切需要滿足社會支持的需求。諸如,進入高年齡期、高發病期的老年人走不動、看不見、聽不到、說不清的越來越多,他們的主要需求是高齡期服務和失能期護理,因喪失或半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個人生活起居十分困難,希望上門提供標准化高、專業性強的照護服務需求佔有重要的比例。其次是精神慰藉。當今社會轉型給老年人帶來了巨大沖擊,現實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引起心理上的種種變化;特別是活動半徑小、人際交往少的獨居、空巢老年人,過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寂寥生活,往往精神空虛、生活無味而出現心理失衡、心情焦慮等不良思想情緒,使得他們常常為各種生理、心理疾病所累,從而步入「生理脆弱期」和「心理敏感期」,更希望感情上的幫助、更渴望心靈上的滿足。再次是權益維護。現實生活中,老年人的贍養、財產、婚姻等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的現象越來越多,他們所需求的法律服務與日俱增。諸如,對房屋出租、消費者權益保護、准備遺囑、財產糾紛等各種困惑問題,老年人迫切需要正確使用法律武器,讓自己的正當權利得到最好的尊重和保護。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發展,如何有效對接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三大類型、9個方面的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與實踐的重大課題。
『貳』 老年人的基本社會需求有哪些
首先我認為是社交需求,老年人和我們一樣,都需要社交,如果人到了老年,只能一個人孤獨生活,那我覺得是不對的,他們也應該有自己的朋友,有能分享自己生活的人,還有就是工資需求,工作量不用太大,但是至少需要一點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