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五個需求維度聊養老
隨著中國步入老齡化 社會 ,養老逐漸形成一個巨大的需求,現在老年人跟之前的老年人有本質上的不同,因為現在的老年人其實是中國幾百年來知識水平最高的一代老年人。因為這代老年人非常有文化,有文化的結果就是,所以他們逐漸從物質需求轉變為精神需求。所以老年人更需要交友,更需要關懷,從養老到享老,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及風口。我們從五個維度來詳細分析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生理需求:衣食住行和護理等握渣汪生段仔理需求
老年人與中年人比較,代謝與能量消耗大約降低10-20%,細胞功能、免疫力和內分泌功能逐漸下降,情緒不穩定,或煩躁易怒,或孤僻寡言,因為機體退化,造成的一系列並發症。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講,護理不當會對梁畝老年人 健康 造成損害。
我們怎樣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呢?及時防治疾病,每年 健康 體檢五大項:視力、聽力、血壓、血糖、骨密度。注意老年人衣食住行的細節,老年人味覺會有退化,很多老年人晚年會比較口重,特別會多吃鹽和糖,而鹽和糖對 健康 是十分不利的,需要家人控制好攝入量。老年人更需要家人多給與適度的關心和呵護讓他們感覺到自己雖然年齡大了,但周圍親情還在。
安全需求:醫療保健、養老政策等安全需求
醫養結合已成為中國老年人衛生醫療服務的重要形式, 社會 也在不斷完善老年衛生醫療體系。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家庭規模小型化、類型多樣化,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削弱;深灰上越來越多的機構參與養老服務,公立養老機構越來越多樣化的解決養老需求。真正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情感 需求:親友活動、社團活動等 情感 需求
一些老年人為了避免家庭沖突,隱忍自己的感情,雖然物質生活得到保障,但是 情感 需求一直得不到解決。讓老年人度過幸福的晚年,不僅要讓他們吃好、穿好,還應該讓他們心情愉快,多與同齡人交流,可以多去參加廣場舞、社區老年聚會、興趣班等,真正從根本解決 情感 問題。
受尊重需求:自我評價、 社會 評價等受尊重需求
感覺被尊重、被需要,有助於老年人獲得價值感,形成身心 健康 的正向循環。尊重的老年人會更加自信,也更加願意參與家庭、 社會 活動,並會對生活建立更美好的期待。同時,老年人會覺得日子更有奔頭,有動力努力保持身體 健康 、改善營養狀況、增加身體運動。而當 社會 給予老人足夠的尊重,他們的各項生活需求會被更好的滿足,包括醫療、交通、陪伴等方面,從而增進幸福感。
自我實現:學習新技能、緊跟時代等自我實現需求
互聯網給我們老年化 社會 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智慧養老就是通過互聯網 科技 的手段讓這個 社會 更好地去應對老齡化發展。真正的智慧養老應該是在於不斷提升服務,不斷提高老年人互聯網應用度。
通過享樂吧的社交互動功能,讓每個老人用新想法、新目標去創造生活,不斷學習新東西,與時代同頻,不在拘泥於回憶之中。從享樂吧中獲得興趣愛好的樂趣,在享樂吧向粉絲朋友們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互動 娛樂 ,從孤獨的圈子裡解脫出來,創造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真正擺脫孤獨感,在社交 娛樂 過程中欣賞自己和認可自己,實現自我。
享樂吧 APP利用互聯網融合多版塊技術及內容,為家人們提供 健康 、文娛、社交等文化服務,是國內養老服務行業中具有前瞻性品牌,也是中老年醫養護一體化服務平台。
從養老到享老, 社會 應該更深入的從老年人需求出發,享樂吧和您一起為老年人快樂享老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B. 老年人養老都需求什麼呢
綜合來看,老年人養老的需求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居所提供,二是生活照顧,三是醫療護理,四是精神慰藉。尤其是生活照顧和精神慰藉應該受到重點關注,特別是精神慰藉問題越來越引起重視。建議大家關注下山西慈行靜苑孟家井公寓,該公寓內各種服務設施完善,均根據老年人的特點而設計。
C. 養老的基本需求
其一,保健修養的需求。老年人注重健康保健,追求身體的健康和精神的愉悅。外出旅遊可活動筋骨,散心娛樂,游覽時精神振奮,煩惱消散,促進了身體健康,增強體質。對於候鳥式旅居養老來講,其最大的特點是氣候不同於常住地,不少北方老年遊客冬天到南方後,在舒適溫暖的環境中,高血壓或一些季節性的疾病也得到預防和減緩。因此,老年人熱衷於自然風光優美,氣候宜人、水質純凈,空氣清新的地方。
其二,情感需求。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獨,社交能力的減弱和自信心的喪失,使得他們產生自卑和不受尊重的感覺,他們需要社會的關懷和呵護,需要朋友傾訴,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老人外出旅遊,在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也能夠在旅途中找到興趣相似、來自天南地北的朋友。候鳥老人更傾向於選擇集中養老,選擇養老機構養老,這也體現了候鳥老人的情感需求,喜歡跟大家吃玩在一起。候鳥式旅居地為老人提供豐富多彩的社交活動,比如我國旅居養老比較成功的海南省,它擁有專門為老人提供的門球、腰鼓表演、老年大學等多樣的社交活動。
其三,完善人生和實現自我的需求。由於工作學習和家庭因素,老人年輕時沒有很多時間金錢用於旅居。現在,經濟、時間和社會條件(候鳥式旅居的發展和各地養老機構的興起)為老年人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很多老人為彌補遺憾,對外出旅居和異地養老有著十分強烈的要求。自我實現即一個人使自己的潛力發揮的傾向。老年人退休後,自己的職業畫上了句號,子女也已成年,有退出歷史舞台的感覺。但事實上,老年人也有自我實現的需求。適當的社會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有利於身體健康長壽,也有利於社會發展。
D. 老年人對社會養老服務的需求包括
根據深入調查、綜合分析,我國現階段老年人群體衣、食、住、行、醫、娛、學等方面的養老服務需求,主要呈現「普需」「特需」「剛需」三大類型、9個方面。
一是老年人的現實養老「普需」。隨著年齡逐年增大,自理能力逐年減弱,加之年老病多的自然規律,身體日益衰退,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家政代理等服務,成為各地老年人現實養老服務的普遍需求。首先是生活照料。因生理機能日趨老化,許多老年人自理能力越來越差,過去一日三餐的日常生活等舉手之勞的事現在顯得力不從心,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較繁重的家務常常感到束手無策。凡此種種,許多老年人做飯、保潔、洗衣、助浴等需要生活照料的孫櫻橡願望逐年強烈,希望入戶得到全方位照顧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趨勢。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的100名老年人情況看,2019年城鄉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5.3%,其中城鎮佔16.5%、農村佔14.2%;79歲及以下佔11.2%、80歲及以上佔41.1%,老年人生活照護成為養老服務的重中之重。其次是醫療保健。隨著年事漸高,體弱多病是不可迴避的現實,一些患有老年常見病、慢性病的老年人迫切需要建立健康檔案則旁、開展健康指導、進行健康檢查,一些患有重病、急病、絕症的老年人對疾病防治、康復護理、陪診就醫、健康教育、家庭病床、應急救護、臨終關懷等醫療保健服務成為關心的主要問題。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100名老年人情況看,身體狀況基本健康的59人、長期患病或重症的30人、生活不能自理的11人,分別佔59%、30%、11%。2019年參加醫保的離退休幹部佔100%、城鎮職工(居民)佔98.6%;享受免費體檢的城鄉老年人佔56.9%。再次是家政代理。因個人生活自理能力逐年減弱,有的子女卻不常在身邊,一些行動不便、生活起居較困難的獨居、空巢老年人,遇到家電安裝、傢具維修、管道疏通等生活瑣事就常常陷入困境,面對外出購物、辦證、繳費等日常事務也成為現實生活的大問題,他們對專業清洗、取送物件、搬運貨物、外出接送等家政代理服務需求越來越強烈。
二是老年人的現實養老「特需」。在基本生存得到滿足的前提下,許多老年人不再局限於吃、住、行等基礎性的養老需求,學習教育、文體娛樂、發揮作用成為老年人老年人養老服務的特殊需求。首先是學習教育。在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許多有知識、有文頌旁化的老年人十分關心國際時事熱點、國家大政方針和本地重要情況,對以充實文化知識、搞好政治學習、加強思想建設等學習教育為主導的文化養老需求日益強烈。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100名老年人情況看,經常參加老年大學學習的54人、看重閱讀文件的32人、看重參觀考察的67人、看重參加重要會議的50人、看重定期通報情況的53人、看重黨支部學習的24人,分別佔54%、32%、67%、50%、53%、24%。其次是文體娛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年齡狀況較低、身體素質較好、文化層次較高、興趣愛好較廣的老年人,精神需求日趨多樣,對以載歌載舞、琴棋書畫、體育健身等文體娛樂為主導的文化養老需求越來越大。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100名老年人情況看,熱衷唱歌跳舞玩棋牌的37人、熱衷書畫攝影的17人、熱衷運動健身旅遊的41人、喜歡文藝比賽的27人,分別佔37%、17%、41%、佔27%;另有9.1%的老年人經常上網。再次是發揮作用。隨著「銀色海嘯」的到來,在家庭條件、身體狀況允許的前提下,許多擁有專長、思想活躍,期望實現晚年價值、得到他人認可、獲得社會尊重的老年人,注重把為黨和人民事業增添正能量作為新的目標,更多地向老有所為等高品質的文化養老生活發展。據有關部門隨機問卷調查100名老年人情況看,經常參加社團活動的43人、參加關心下一代的21人、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48人、參加社區建設的20人、經常建言獻策的21人、著書立說的2人、進行網上正面輿論引導的6人、從事有報酬工作的4人,分別佔43%、21%、48%、20%、21%、2%、6%、4%。
三是老年人的現實養老「剛需」。老年人群體的經濟、文化、身體、興趣、愛好、消費觀念、家庭情況等個體差異很大,養老需要也各有所側重,失能特護、精神慰藉、權益保護成為老年人現實養老服務的剛性需求。首先是失能專護。失能老年人因身體機能衰退、或健康狀況惡化、或意外造成身體損傷,吃飯、穿衣、洗澡等日常活動能力缺失,不僅需要專人陪護,甚至需要藉助專業儀器及醫務治療,繁瑣的生活照護需求僅靠家庭很難完成,迫切需要滿足社會支持的需求。諸如,進入高年齡期、高發病期的老年人走不動、看不見、聽不到、說不清的越來越多,他們的主要需求是高齡期服務和失能期護理,因喪失或半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個人生活起居十分困難,希望上門提供標准化高、專業性強的照護服務需求佔有重要的比例。其次是精神慰藉。當今社會轉型給老年人帶來了巨大沖擊,現實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引起心理上的種種變化;特別是活動半徑小、人際交往少的獨居、空巢老年人,過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寂寥生活,往往精神空虛、生活無味而出現心理失衡、心情焦慮等不良思想情緒,使得他們常常為各種生理、心理疾病所累,從而步入「生理脆弱期」和「心理敏感期」,更希望感情上的幫助、更渴望心靈上的滿足。再次是權益維護。現實生活中,老年人的贍養、財產、婚姻等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的現象越來越多,他們所需求的法律服務與日俱增。諸如,對房屋出租、消費者權益保護、准備遺囑、財產糾紛等各種困惑問題,老年人迫切需要正確使用法律武器,讓自己的正當權利得到最好的尊重和保護。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發展,如何有效對接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三大類型、9個方面的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與實踐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