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物聯網系統
完整的物聯網系統包括三部分:移動入口、雲、端。
移動入口:可移動的控制終端,如手機、平板。
雲:就是「信息媒介」雲端,在此數據被進一步傳輸或者處理。
端:即各種物聯接入終端。確切說來,其不是指簡單的感測器。因為如果感測器只能採集數據是沒有意義的,這里的端是指有接入雲端能力的接入端。
簡而言之,就是「端」通過互聯網接入雲,手機等「移動入口」接收「雲」的數據並通過「雲」反饋信息給「端」,從而實現遠程式控制制。
㈡ 物聯網系統模塊包括哪些
:物聯網是一個非常先進的、綜合性的和復雜的系統。其最終目標是為單個產品建立全球的、開放的標識標准,並實現基於全球網路連接的信息共享。物聯網主要由六方面組成:EPC編碼、EPC標簽、識讀器、Savant(神經網路軟體)、對象名解析服務(Object Nami.
㈢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有幾個層次分別是什麼
所以物聯網的體系結構可分為:
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三大層次。
1、感知層: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底層,但它是實現物聯網全面感知的核心能力,主要解決生物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數據獲取和連接問題。
2、網路層:
廣泛覆蓋的移動通信網路是實現物聯網的基礎設施,網路層主要解決感知層所獲得的長距離傳輸數據的問題。
它是物聯網的中間層,是物聯網三大層次中標准化程度最高、產業化能力最強、最成熟的部分。
3、應用層:
物聯網應用層是提供豐富的基於物聯網的應用,是物聯網和用戶(包括人、組織和其他系統)的介面。它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物聯網的智能應用,也是物聯網發展的根本目標。
(3)物聯網養老院系統有哪些部分擴展閱讀:
感知層:
物聯網是各種感知技術的廣泛應用。物聯網上有大量的多種類型感測器,不同類別的感測器所捕獲的信息內容和信息格式不同,所以每個感測器都是唯一的一個信息源。
感測器獲得的數據具有實時性,按一定的頻率周期性地採集環境信息,不斷更新數據。
物聯網運用的射頻識別器、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等這些感測設備,它們的作用就像是人的五官,可以識別和獲取各類事物的數據信息。
通過這些感測設備,能讓任何沒有生命的物體都擬入化,讓物體也可以有「感受和知覺」,從而實現對物體的智能化控制。
通常,物聯網的感知層包括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溫濕度感測器、二維碼標簽、電子標簽、條形碼和讀寫器、攝像頭等感知終端。
感知層採集信息的來源,它的主要功能是識別物體、採集信息,其作用相當於人的五個功能器官。
網路層:
它由各種私有網路、互聯網、有線通信網、無線通信網、網路管理系統和雲計算平台等組成,相當於人的神經中樞和大腦,負責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信息。
網路層的傳遞,主要通過網際網路和各種網路的結合,對接收到的各種感知信息進行傳送,並實現信息的交互共享和有效處理,關鍵在於為物聯網應用特徵進行優化和改進,形成協同感知的網路。
網路層的目的是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其具體功能包括定址、路由選擇,以及連接的建立、保持和終止等。它提供的服務使運輸層不需要了解網路中的數據傳輸和交換技術。
網路層的產生是物聯網發展的結果。在聯機系統和線路交換的環境中,通信技術實實在在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感測器是物聯網的「感覺器官」,通信技術則是物聯網傳輸信息的「神經」,實現信息的可靠傳送。
通信技術,特別是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為物聯網感知層所產生的數據提供了可靠的傳輸通道。因此,乙太網、移動網、無線網等各種相關通信技術的發展,為物聯網數據的信息傳輸提供了可靠的傳送保證。
物聯網網路層是三大層次結構中的第二次,物聯網要求網路層把感知層接收到的信息高效、安全地進行傳送。
應用層:
物聯網的行業特性主要體現在其應用領域內。目前綠色農業、工業監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遠程醫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環境監測等各個行業均有物聯網應用的嘗試,某些行業已經積累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將物聯網開發技術與行業信息化需求相結合,實現廣泛智能化應用的解決方案,關鍵在於行業融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低成本高質量的解決方案、信息安全的保障以及有效的商業模式的開發。
感知層收集到大量的、多樣化的數據,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才能作出智能的決策。海量的數據存儲與處理,需要更加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近些年,隨著不同計算技術的發展與融合所形成的雲計算技術,被認為是物聯網發展最強大的技術支持。
雲計算技術為物聯網海量數據的存儲提供了平台,其中的數據挖掘技術、資料庫技術的發展為海量數據的處理分析提供了可能。
物聯網應用層的標准體系主要包括應用層架構標准、軟體和演算法標准、雲計算技術標准、行業或公眾應用類標准以及相關安全體系標准。
應用層架構是面向對象的服務架構,包括SOA體系架構、業務流程之間的通信協議、面向上層業務應用的流程管理、元數據標准以及SOA安全架構標准。
雲計算技術標准重點包括開放雲計算介面、雲計算互操作、雲計算開放式虛擬化架構(資源管理與控制)、雲計算安全架構等。
軟體和演算法技術標准包括數據存儲、數據挖掘、海量智能信息處理和呈現等。安全標准重點有安全體系架構、安全協議、用戶和應用隱私保護、虛擬化和匿名化、面向服務的自適應安全技術標准等。
物聯網是新型信息系統的代名詞,它是三方面的組合:
一是「物」,即由感測器、射頻識別器以及各種執行機構實現的數字信息空間與實際事物關聯;
二是「網」,即利用互聯網將這些物和整個數字信息空間進行互聯,以方便廣泛的應用;
三是應用,即以採集和互聯作為基礎,深入、廣泛、自動化地採集大量信息,以實現更高智慧的應用和服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物聯網
㈣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有哪三個層次
物聯網體系結構主要由三個層次組成:感知層(感知控制層)、網路層和應用層組成。其中網路層又稱為傳輸層,包括接入層、匯聚層和核心交換層,應用層又分為管理服務層和行業應用層。
㈤ 物聯網系統包括哪些內容
物聯網系統組成:
即通過射頻識別(RFID)(RFID+互聯網)、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簡而言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㈥ 什麼是物聯網它由哪幾部分組成
1、物聯網的定義:
物聯網是一個基於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的信息承載體,它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定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形成互聯互通的網路。
2、物聯網的組成:
物聯網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層面,即:感知層、網路層、平台層以及應用層。具體如下:
(1)、感知識別層。
感知層是物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是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融合的重要一環。在感知層,我們可以通過感測器感知物體本身以及周圍的信息,讓物體也具備了「開口說話,發布信息」的能力,比如聲音感測器、壓力感測器、光強感測器等。感知層負責為物聯網採集和獲取信息。
(2)、網路構建層。
網路層在整個物聯網架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它負責向上層傳輸感知信息和向下層傳輸命令。網路層把感知層採集而來的信息傳輸給物聯雲平台,也負責把物聯雲平台下達的指令傳輸給應用層,具有紐帶作用。網路層主要是通過物聯網、互聯網以及移動通信網路等傳輸海量信息。
(3)、平台管理層。
平台層是物聯網整體架構的核心,它主要解決數據如何存儲、如何檢索、如何使用以及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問題。平台管理層負責把感知層收集到的信息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進行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為人們應用到具體領域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
(4)、綜合應用層。
物聯網最終是要應用到各個行業中去,物體傳輸的信息在物聯雲平台處理後,挖掘出來的有價值的信息會被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比如智慧物流、智慧醫療、食品安全、智慧園區等。
(6)物聯網養老院系統有哪些部分擴展閱讀:
物聯網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點:
1、獲取信息的功能。
信息的感知、識別,信息的感知是指對事物屬性狀態及其變化方式的知覺和敏感;信息的識別指能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狀態用一定方式表示出來。
2、傳送信息的功能。
傳送信息指的是信息發送、傳輸、接收等環節,最後把獲取的事物狀態信息及其變化的方式從時間(或空間)上的一點傳送到另一點的任務,這就是常說的通信過程。
3、處理信息的功能。
處理信息指的是信息的加工過程,利用已有的信息或感知的信息產生新的信息,實際是制定決策的過程。
4、施效信息的功能。
施效信息指的是信息最終發揮效用的過程,有很多的表現形式,比較重要的是通過調節對象事物的狀態及其變換方式,始終使對象處於預先設計的狀態。
㈦ 物聯網的系統組成
主要由以下3大部分組成:
1、信息採集系統——主要由大量的各類感測器組成;
2、信息傳遞系統——主要指各類通訊網路;
3、信息處理系統——主要指雲計算系統.
㈧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可以分為哪三個層次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可以分為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三個層次。
感知層。是物聯網發展和應用的基礎,包括感測器或讀卡器等數據採集設備、數據接入到網關之前的感測器網路。感知層以RFID、感測與控制、短距離無線通信等為主要技術,其任務是識別物體和採集系統中的相關信息,從而實現對「物」的認識與感知。
網路層。是建立在現有通信網路和互聯網基礎之上的融合網路,網路層通過各種接入設備與移動通信網和互聯網相連,其主要任務是通過現有的互聯網、廣電網路、通信網路等實現信息的傳輸、初步處理、分類、聚合等,用於溝通感知層和應用層。目前國內通信設備和運營商實力較強,是我國互聯網技術領域最成熟的部分。
應用層。是將物聯網技術與專業技術相互融合,利用分析處理的感知數據為用戶提供豐富的特定服務。應用層是物聯網發展的目的。物聯網的應用可分為控制型、查詢型、管理型和掃描型等,可通過現有的手機、電腦等終端實現廣泛的智能化應用解決方案。
資料拓展:
物聯網的整個結構可分為射頻識別系統和信息網路系統兩部分。射頻識別系統主要由標簽和讀寫器組成,兩者通過RFID空中介面通信。讀寫器獲取產品標識後,通過internet或其他通訊方式將產品標識上傳至信息網路系統的中間件,然後通過ONS解析獲取產品的對象名稱,繼而通過EPC信息服務的各種介面獲得產品信息的各種相關服務。整個信息系統的運行都會藉助internet的網路系統,利用在internet基礎上的發展出的通信協議和描述語言。
因此我們可以說物聯網是架構在internet基礎上的關於各種物理產品信息服務的總和。從應用角度來看,物聯網中三個層次值得關注,也即是說,物聯網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感測網路,即以二維碼、RFID、感測器為主,實現對「物」的識別。二是傳輸網路,即通過現有的互聯網、廣電網路、通信網路等實現數據的傳輸與計算。三是應用網路,即輸入輸出控制終端。
㈨ 物聯網在醫院信息系統上的哪些方面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英文名稱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因此,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比如說病人的帶有識別碼的手環,病患的市民卡、醫保卡,醫療用品葯品的溯源系統對用品葯品的物流管理,這些都可以載入信息都醫療信息系統上,最終到我們個人的eHR上面
㈩ 面向智慧醫療的物聯網系統大致可分為哪些層
物聯網系統的基本架構分為感知層,傳輸層,網路層和應用層,智慧醫療也是這樣的,感測器的種類、系統功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