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包括哪些人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包括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和職工。在用人單位就業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直接向養老保險費徵收機構繳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② 從事養老行業的前景如何
第一,在養老院工作的人得不到社會的認同,養老院的工作和工資難以吸引高素質人才 。我在一個二線城市 一年的收入大概是五萬多 離職的時候要加工資了 大概是六萬左右 但是我還是毅然決然的辭職了 這些工資是我白班工作十個小時 夜班工作十四個現實換來的 工作時間白班只有中午吃飯的時候可以休息一會 吃飯的時候 老人出了任何問題都要起來處理。你們看到的 電視里那種護士推著白發老人曬太陽那種事情我工作幾年是一次都沒有 我對工作的印象就是冗長的走廊 和處理不完的大小便 領導不斷的檢查。還有和護工們一起工作真是很不開心 ,她們跟我們這代人簡直就是好像不是一點星球的,盡管工作關繫上表面維持了和氣 ,但是我從那裡辭職後一點都不想跟她們聯系。
第二,管理者的難受
在養老院當領導的還不如底下的護理員和護士自在,他們也難受。首先來自員工的麻煩,底下的護理員包括護士,一個當醫生的人來管理,他根本不懂得真正的養老護理工作,給出的命令和建議脫離實際臨床工作。 就算是護理員出身的領導,他要使底下護理員的工作看起來在檢查的時候像是達標的,但是呢 ,他也很清楚 這樣的人員配比是絕對做不到那樣的要求。
第三,養老院投資方的難受 其實我覺得利潤其實很低 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到六的利潤,這不是院長忽悠我們的。我算了一下真的只有這么多 ,因為總收入其實很好算,有多少員工,大多數員工工資多少我在那呆了幾年了都大致清楚。
第四,其實我覺得老人也難受,對老人暴力行為其實在規模大的養老院根本不可能發生。但是冷暴力,忽視避免不了,因為護理員真的都很累了顧及不了老人那些小情緒,只能提供生活起居的基本照顧。
③ 養老服務人才指的是什麼
養老服務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從事養老服務的養老護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養老管理人員,以及家庭照護人員、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機構的評估人員。
11月23日,北京財政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市民政局、市財政局近日聯合印發《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實施辦法》,進一步加強引導入職從業、健全培訓體系等方面的制度設計,促進人才質量穩步提升。
具體包括,設立應屆畢業生入職獎勵,按照本科及以上6萬元、專科(高職)5萬元、中職4萬元的標准,分三年發放入職獎勵,鼓勵引導高素質人才到養老服務行業入職從業。
(3)濰坊養老從業人員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養老護理人員不足的原因:
導致養老護理人員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在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看來,養老從業人員薪酬不高,導致大量年輕人不願意從事相關工作,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基於目前的現實問題,以北京市為代表的地方政府出台相關政策主要是起到一個引領的作用。一個行業處於早期需要一些產業政策牽引,對於養老人才服務的牽引是多角度的,一方面給予更多更好的福利待遇,用經濟杠桿的方法吸引大量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提高素質。另一方面,除了物質獎勵之外,還要在人才的學科建設教育,在中專大專或者本科教育中增加養老培訓。」王鵬說。
「養老人才不僅僅需要理論,更需要大量的實踐機會,在這個市場上有沒有這種模式和機制,讓相關人才去實習實踐,提升自己?我們的養老服務機構有沒有能力水平去接納這么多的年輕人群體,給更好的福利待遇水平?其實這些既是市場行為,也是政府行為,需要宏觀調控。」王鵬說。
④ 在濰坊企業工作四十年退休養老金拿多少
無法給計算出來退休金具體是多少的。但是這筆退休金可以保障退休後的基本生活。下面是社會保險退休金計算方式,供參考。
養老金能領取多少,主要看個人繳費年限長短、個人繳費基數高低和當地社會平均工資。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計算工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准計發基礎養老金,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於交費來說,肯定更加劃算。
法律依據:《社會保險法》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五條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⑤ 什麼是十類人員
十類人員包括密切接觸者、境外入境人員、發熱門診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口岸檢疫和邊防檢查人員、監所工作人員、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等八類重點人群,以及海鮮市場、農貿市場棟兩類重點人群,都屬於要嚴格落實「應檢盡檢」的重點人群。
市疾控中心應立即制定詳細可行的核酸檢測工作方案,組織檢驗科全體人員投入到檢測工作中。在保障日常檢驗工作正常運行的同時,加大人力、物力等方面投入,確保按時完成此次檢測任務。
檢驗科積極協調組織各縣區疾控中心采樣、送樣,合理調配實驗室人員快速投入到「十類人員」核酸樣本的接收、檢測、結果報告及反饋工作中。通過採取制定方案、人員調配、質量控制、生物安全防護等措施,確保了PCR實驗室的正常運行和核酸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核酸檢測:
核酸檢測的物質是病毒的核酸。核酸檢測是查找患者的呼吸道標本、血液或糞便中是否存在外來入侵的病毒的核酸,來確定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因此一旦檢測為核酸「陽性」,即可證明患者體內有病毒存在。
新冠病毒感染人體之後,首先會在呼吸道系統中進行繁殖,因此可以通過檢測痰液、鼻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判斷人體是否感染病毒。所以說,核酸檢測陽性可以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的金標准。
以上內容參考:張掖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張掖市疾控中心全面開展「十類重點人群
⑥ 養老護理行業成「香餑餑」,從業者大多是哪些人群
他們都有專業的護理證書,並且參加過專業培訓,能更好地幫助老人進行養老護理。
現如今,多個城市中出現了越來越多60歲的老人。我們以北京60歲老人為例,北京作為我國首都,福利帶魚和居民生活得到有效提高。根據相關部門公布的具體數據,北京6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已經不斷地突破170萬。隨著老人數量越來越多,北京市養老護理壓力越來越大,更加需要具有專業素養的養老護理人群。
總的來說,行業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更需要專業人士不斷地發揮余熱和專業能力。養老護理專業已經成為熱門行業之一,從業人員必須保持著優秀的業務水平,並獲得專業證書,從而保障老人的正常生活。
⑦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參加人有哪些
《社會保險法》11條2款規定:「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
《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決定》是規定,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都要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
⑧ 濰坊社保局有幾位副局長
濰坊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領導分工
李靜波,市政協黨組成員(副市級),市人社局黨委書記、局長。主持全面工作,分管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市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
郭祥鋒,市人社局黨委委員、市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分管就業促進科、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科,主持市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工作。
張廷貴,市人社局黨委委員,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主任、黨總支書記。主持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工作。
魏 明,市人社局黨委委員、調研員。分管勞動關系科、醫療和生育保險科、工傷保險科、審批服務辦公室、市勞動能力鑒定中心,政務大廳。
鈕效正,市人社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分管職業能力建設科、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人事考試(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牽頭人才工作。
高維義,市人社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分管辦公室、市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處、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中心。
葛坤培,市人社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分管規劃財務科、監察監督科、養老和失業保險科、農保辦。
劉麗寧,市人社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分管政策法規科、市軍官專業安置辦公室、工資福利科、市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辦公室,兼任婦工委主任。
王家吉,市人社局黨委副書記。分管組織人事科、工會、市幹部人事檔案管理中心,聯系市紀委、監察局派駐第一紀檢組、監察室。
孫安昌,市人社局副調研員。協助局長負責全民創業工作,公務員考試考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方面工作。
劉立新,市公務員管理辦公室主任。主持市公務員管理辦公室工作。
臧傳友,市外國專家局局長。主持市外國專家局工作,分管市留學人員回國工作辦公室、市國際人才交流協會服務中心。
王瑞亮,市人社局副調研員。負責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政務大廳。
張國強,市人社局副調研員。負責人才辦、包村幫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