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養老產業有哪些
1.
老年療養,包括:老年康復醫療,保健醫療,養生保健等。
2.
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車、老年手機、助聽器等。
3.
老年服務,包括生活料理、養老保險和心理輔導等。
❷ 什麼事養老產業
養老產業的政策解讀
我國政府已開始高度重視養老問題,養老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1)十七大《報告》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開篇就指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繼而強調要以「基本養老」為重點,「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特別強調要「加強老齡工作」。老有所養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政府、社會都在積極支持探索、創新多元化的城市養老模式,解決在創新養老模式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為更好滿足老齡人口的需求做出切實可行的行動。 (2)200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意見的通知,提出指導性意見:一、充分認識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重要意義。二、突出工作重點,明確政策措施。發展養老服務業要按照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的原則,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服務體系。要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養老服務業准入制度,積極支持以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 (3)全國老齡委聯合民政部等國家十部委發文——《關於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提出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基本原則:第一堅持以人為本;第二堅持依託社區;第三堅持因地制宜;第四堅持社會化方向。居家養老是一項涉及全社會的工作,政府、社會、家庭都要參與,必須採取多種形式,努力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共同做好這項工作。 (4)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透露2009年一系列關系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從2008年元旦起,繼續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提高幅度要明顯高於前3年每人每月80元的平均水平.不同消費層的老年公寓
編輯本段國際養老產業關聯閱讀
經典案例:英國老年社區 特點:配套設施齊全的全齡化大型老年社區 英國的老年社區建築規模大,有各種各樣的俱樂部,開設的課程和組織的活動超過80種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設施與功能區劃分,是集合了居住,商業服務,度假療養為一體的大型綜合社區。 經典案例——丹麥老年住宅 特點:環境優美,設計精當 鄉村城市——田園風光般的美麗和寧靜,眾多的庄園點綴廣闊綠野上,開闊的鄉間公路,如畫圖一般的古老的鄉村教堂,獨具丹麥風味的小餐館,構成和諧的生活畫卷。 經典案例:德國的養老社區 特點:老年住宅與養老院相結合 德國老年產業分為兩種體系:社會住宅體系,養老院體系。 社會住宅體系裡的老年住宅,內部多為無障礙設計,政府對老人住房採取補貼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產主與民間福利團體簽訂提供服務的合同。該合同可成為房產主獲得建設資金貸款的融資條件。 養老院體系裡的老年住宅是一種接近住宅形式的養老院。在規劃上,設計者把社會體系的老年住宅和養老院毗鄰建設,以便在設置服務網點和急救站時,兩者能共用。
編輯本段先進的國外養老模式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國成為第一個老年型國家,之後是瑞典。20世紀後,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相繼步入此行列。 由於有經濟實力的支撐和西方居家形態諸多方面的因素,這些國家養老對策的共同之處是依賴「社會養老」功能:在社會保障體制中,老年人被賦予了獨立生活的經濟能力;在福利設施、服務體系以及居住環境等方面,針對老年人的生理情況,採用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設計。以美國為例,老年人的居住設施大致分為五類:獨立式住宅、老年公寓、養老院、護理院、老年養生社區,每一類輔以相應的服務管理體制。 亞洲國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進入了老年型國家之列。因為有較雄厚的經濟實力,這些國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會福利養老的特點,充分賦予老年人優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於傳統東方家庭觀念的延續,它們還致力於開發家庭養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勵「多代同居」(例如「兩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組屋」等)。
對此答案滿意的話,請記得立即採納喲,謝謝!
❸ 養老服務行業前景
截至2017年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0.1%(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7》),遠高於7%這一老齡化衡量指標。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加之國家老年社會保障的完善和消費水平的升級換代,養老服務業逐漸被市場認可。
一、產業發展趨勢
在老齡化時代和消費時代大背景下,養老服務業前景十分可觀,我們認為養老服務產業總體呈現多元化、市場化和社區化三大發展趨勢。
(1)養老服務內容向多元化發展
養老服務隨著時代需求的演變,已經脫離了本身的老年照顧、生活服務為主的含義,如今的養老服務是個包羅萬象的綜合性服務,涉及到醫療、商貿、旅遊、咨詢、管理、文化、地產等諸多內容,主要可以理解為養老服務業和養老地產的結合,養老服務為養老地產提供服務功能,養老地產為養老服務提供項目載體,表現在居住層面和服務層面滿足不同年齡段的老人養老需求。
養老服務方面,按照服務的功能可分為三大類醫療服務、生活服務、輔助性服務,具體內容如下圖所示,主要圍繞老年人的「吃、穿、用、行、醫」,出現的類型有護理服務、康體服務、家政服務、用品商貿、老年教育、老年咨詢等。同時養老地產也出現了多種形式,例如有養老院、托老所、護理院、獨立式住宅、老年公寓、老年社區等。
圖:養老服務業產業內涵
(2)社會養老服務向市場化發展
養老服務一直以來就是社會保障型事業,但是隨著社會進步以及產業鏈條的細分深化,政府承擔的養老服務重擔逐漸交還市場,養老服務開始走向公益性和盈利性平衡發展的道路,成為了國民經濟重要的增長點。
其一,從市場表現來看,目前看來我國的養老服務主要由政府主導,但是市場資本不斷瞄準這塊巨大的蛋糕,開始進入市場化的開發運作,例如大連第一家養老超市、上海純市場化親和源養老地產、青島的日式養老培訓基地等。這些新業態的出現,體現了我國養老服務不但在種類上創新增加,還在模式上積極突破,同時在合作上加強汲取先進國家經驗,使得養老服務的發展蒸蒸日上。
其二,從政府支持來看,通過制定各項優惠政策,鼓勵養老服務市場化,引入多方資源參與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一方面改善民生、擴大就業、提高我國整體養老整體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市場手段,為提供養老服務的機構帶來經濟效益,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實現經濟效益。
(3)傳統家庭養老向社區化發展
受代際生活習慣及老年人對自身生活水平要求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受教育程度高、退休金多的中高收入老年人,開始願意嘗試且逐漸接受現代養老模式。
在傳統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的社會背景下,社區養老模式更加凸顯了優勢;社區養老符合老年人的地緣文化觀念,在家庭輻射半徑下享受養老服務更加貼合老年人「戀家」的情感需求,同時開放利用社區資源,搭建了家庭與社區共同養老的橋梁,同時減少資源的浪費,滿足老年消費的需求。在未來的社區老齡工作將與第三方養老服務對接,相互結合搭配,充分發揮國家對養老領域的扶持政策,同時以第三方服務彌補社區專業養老服務缺口。
❹ 養老產業有哪些項目
家庭養老模式為主要模式
目前,我國養老模式主要分為三類,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家庭養老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並由社會提供養老服務的一種方式。社區養老模式則是社區引入養老機構,老人能夠享受社區的專業服務機構和人士上門服務。機構養老模式是以設施建設為重點,通過設施建設實現其基本養老服務功能。根據我國「十三五」規劃,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占老齡人口比重分別約為90%、7%和3%。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❺ 事業和產業的區別是什麼,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區別又是什麼
個人理解:養老事業,主要是指保障方面,如社會養老保險,解決的是養老錢的問題;養老產業是指養老服務業,如養老院、以前叫敬老院。
❻ 老齡產業的概念和特點是什麼
概念是:在社會總需求中,隨著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迅速增長,以滿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養老服務設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區服務、娛樂業的新型產業。業內亦稱「銀色產業」、「銀發產業」。
特點是:滿足老年人需求的養老服務設施
1老年產業
老年產業的發展是人口老齡化的必然結果。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絕對數和比例不斷增加,將帶來一場深刻的人口革命——步入老年型國家。在未來的近半個世紀中,我國老年人口一直是呈迅速增長的發展趨勢,而且高齡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又大大快於低齡老年人口增長的速度。
2發展狀況
在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佔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佔8.87%,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據推算,2015年僅我國老年人護理服務和生活照料的潛在市場規模將超過4500億元,老齡產業前景廣闊。
在新的形勢下,隨著公眾老齡意識的強化,政府的大力推動,一系列不同層次的相關政策出台,為中國養老保障制度和老齡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如何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老齡產業;如何引導老年人合理消費,培育壯大老年用品消費市場;如何拓展適合老年人多樣化需求的特色護理、家庭服務、健身休養、文化娛樂、金融理財等服務項目,都將成為今後老齡產業的發展方向。
❼ 養老服務屬於什麼行業
據數據顯示,中國養老產業將會替代房地產業,成為中國第一大產業。隨著全國老齡化的日漸加重,加快構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為重中之重,培養專業護理人員成為必要舉措。國家不斷出台相關政策,吸引年輕團隊。通過減免學費、就業補貼等,給養老護理專業學生提供支持。
❽ 現今養老行業的痛點是什麼
1、細分市場不清晰。
僅僅認識到養老產業市場是一塊「大蛋糕」是不夠的,雖然我國有龐大的老齡人口規模基數,但從養老需要轉化為實際養老消費需求。
還需要分層分地區分階段的市場需求分析,包括養老觀念、支付意願、支付能力、第三支付方式的成熟等。老齡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配置錯位。
2、盈利模式不成熟。
無論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還是機構養老,都蘊含巨大「商機」,目前通過PPP模式、醫養結合、地產、企業與險資結合模式等,基本針對的是機構養老形態,針對老齡化全生命周期、特別是失能老人的最後過程、體現高度生命關懷和崇尚社會價值的商業模式產業鏈尚未形成。
3、產業體系不完備。
健康養老主要分布在三個產業,一個是在護理產業,第二個是在醫療產業,第三個是在養老服務領域。養老、醫療、照料、福利與設施建設之間尚缺乏更加專業化、系統化的配置,產業體系包括支撐產業體系的政策、保險、資本、技術體系也在逐漸到位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