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养老保险139个月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因为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平均余命为11年零7个月,也就是139个月。基础养老金由国家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139是新农保养老金计发系数)。这种计算方法就是将个人账户资金平均发放139个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Ⅱ 139个月的计发月数是什么意思领完139个月后,养老金会变少吗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退休养老金在计算的时候需要除以139这一数字,139个月实际上指的是在退休的时候老人的养老金账户的计发月数。计发月数代表着退休时所能够领取到的养老金,在领完139个月之后,并不意味着养老金会变少,只是表示60岁的养老金的账户余额全部领取之后再重新进行计算。
最后个人账户存放的养老金还会产生一定的利息,并且参保人员在去世之后,其账户余额还可以被子女继承。因此大家只需要按时缴纳保险费,并不需要担心养老金会变少或者被全部领完的问题。政策对养老金的计算是比较合乎规矩的,只要大家按时按额缴纳养老金,在退休之后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养老金可以领取了。
Ⅲ 养老金计发月数,为什么是要除以139是如何计算出这个数的
很多人在了解养老金计算公式的时候,有一个始终避不开的数字是 139 。不仅仅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使用这个数字,而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使用这个数字。
139,实际上是人们60岁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为了和职工养老保险一致,因此也采用的是139这个数字。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是由国家2005年国发3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制定。当时国家发布了一张表,是从40岁一直到70岁,每一个年龄后面都对应着一个养老金计发月数。6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39,50岁是195,55岁是170。
40岁以下的计发月数统一使用40岁的计发月数——233,70岁以后退休的计发月数使用70岁的计发月数——56。
虽然说法律规定没有40岁退休的情况,但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人员在40岁以前失去劳动能力。如果符合条件、按照有关规定实际上是可以办理退职手续的。退职待遇的计发模式,当时一般也是按照养老金的计发办法计算的。
70岁退休实际上也是特殊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确实有部分高级专家,退休年龄可以达到70岁甚至以上。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实际上指的是按照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计算出退休后每月个人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设立的目的,实际上是想当人们到达预期寿命时,能够恰好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领取完毕。
计发月数决定了领取养老金的高低,但是由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并不是不变的,因此真正领取完的时间并不一致。
当时在设计计发月数的时候,采用的数据是:2000年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时新生儿的预期寿命75.21岁;预期投资收益率为4%。通过复杂的指数计算公式,计算出的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数据真的也时过境迁了。20年来,新生儿的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2019年已经达到了77.3岁。而且女性和男性的退休年龄很不均衡,2015年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长5.79岁。60岁是男性的退休年龄,但是计发月数测算时则使用的是人均预期寿命。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首先是由各省市自行公布,一般在4%~4.5%左右,但是2016年开始有人社部统一公布,当年就高达8.31%。近年来一直在6%~8%以上,去年还是6.04%。说实话,如果是8.31%的利率,像女性50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余额是永远领不完的。
实际上,退休以后养老金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每年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增长情况年年调整。比如说,2002年我岳母退休时养老金只有390多元,现在基本养老金已经超过了3100元。实际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在基本养老金的组成中,仍然只是退休时的100多元而已。
总体来说,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确实需要进一步完善,相信随着未来延迟退休的推动,有关养老金计发制度也会进行进一步变革的。但是不管怎样,随着我国的进步和发展,对于退休人员的待遇肯定会越变越好的。
Ⅳ 养老金计发月数什么意思 139个月是怎样得来的
养老金计发月数什么意思?139个月是怎样得来的?下面同我来了解一下。
去年我国就上调了国内的基础养老金水平。
我国养老金其实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方面,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方面又涉及到所谓的计发月数。对于这个概念很多人并不了解,那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今年我国就会调整计发月数,原来139个月又会变成多少?
养老金计发月数什么意思?
所谓的养老经济发育月数实际上是指养老金待遇计划发放的月数。简单来说计发月数的概念就是指对一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的总计月数。这是不是说我们在计发月数完成之后就不能再领取养老金了?这自然是否定的。
所谓的养老金计发月数并不代表在计发月数完成之后相关退休人员就不能再领取养老金了,只不过是他们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开始清零而已。其领取的养老金会由原来的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模式,转变为养老统筹基金的全额承担。所以我们也是不同担心计发月数发放完毕之后不能再领取养老金的问题。
其实我国之所以提出养老金计发月数的概念,实际上是为了核定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以及保证基金的计算平衡,并不是为了给养老金的发放,设置一个时间标准。
139个月到底是怎样得来的?
自此以后我们的退休金待遇,也是开始跟养老金计发月数相关联。现今我们的个人养老金部分计算方式,就是要用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139个月,以此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水平。139个月也就是11年左右,假使我们从60岁退休,要到71岁的时候才能完成这一计发月数。
其实在1997年刚刚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时候,其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是120,不管退休年龄的早晚统一都会按照120个月进行计算。不过在2005年的时候,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则是发生了改变,开始按照连年龄进行分化,每一个年龄都有其对应的计,发月数,比如60岁是139个月,70岁是56个月。
之所以要将其按照年龄进行分化设置一个确定的月数,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确保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至于其中所谓计发月数的具体计算方式,假设参保人在某一年龄段按照年化4个百分点的收益率情况之下,他们所达到人均预期寿命的时候,恰好能够把养老保险账户内的余额领取完毕,这样就不会造成积累钱数的浪费。
由此看来,所谓养老金计发月数的一个概念,其实是为了能够让参保人以稳定的收益率,在对应的时间内领完自己个人账户内的养老金余额。这一余额在领取完毕之后,他们的养老保险也是会由全国统筹的养老保险基金来承担,如果说在领取完毕之前去世,那么个人账户养老保险,京内的余额也是会由其后代来继承全额返还。
目前我国养老金计发月数也是有着相关的计算公式,这一公式也是依托全国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来进行计算的。不过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产业的建设完善,我国的全国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是有着显著的提升。在2000年的时候,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1.4岁。到了2019年的时候,已经是达到了77.3岁了。全国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改变了,那么我们的养老金计发月数定然也会随之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