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知识产权包括哪些
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也称“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
㈡ 什么叫自主知识产权
自主知识产权
在我国所称自主知识产权是指中国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经过其主导的研究开发或设计创作活动而形成的、依法拥有的独立自主实现某种技术知识资产的所有权,其中包括从其他中国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那里购得的知识产权。
1、所称的中国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是指其原始资本构成中外资不占主导地位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2、所称"主导的研究开发或设计创作"包括独立自主的研究开发或设计创作,也包括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己方的创造性劳动占主要地位的研究开发或设计创作。
3、所称知识产权是指包括发明专利新科技产品外观设计、有关科技成果方面的专有技术,计算机芯片(含数据库、多媒体及网络产品)、集成电路芯片布图设计、动植物新品种、中药保护品种。
什么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一些对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了解甚少的人往往把自行研发的新产品误认为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其实不然。实际上,自己研发的新产品,只有通过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权,设计的软件等取得了版权(著作权)保护,使智力成果以法律形式明确为自己所有,拥有者可以对其进行支配而不受任何人干涉,这样的产品才能称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相反,虽然是自己研发出来的新产品,但没有取得专利权、版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智力成果的归属关系没有依法确定下来,这样的新产品则不能说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从广义上讲,自己通过支付费用等形式买断他人专利等知识产权,对其购得的智力成果享有自由支配和处分的权利,而不受原权利人的干涉,由此而生产的新产品,也可以称之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㈢ 什么是自主知识产权
自主知识产权的定义是什么呢?自主知识产权有哪些特征呢?获得自主知识产权都拥有哪些权利呢?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有关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
自主知识产权
定义
在科技部研究的自主知识产权认定指南中,对自主知识产权作如下定义:所称自主知识产权是指中国的公民(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经过其主导的研究开发或设计创作活动而形成的、依法拥有的能够独立自主实现某种技术知识资产的所有权。其中包括从其他国家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那里购得的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产权包括权利主体自主和权利客体自主两个方面。所谓自主是指权利人能够独立自主地、不受相关知识产权原权利人的影响、实现某种知识产权资产的财产价值的权利。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研制和自主拥有之分:自主研制,主要是指在一国疆域范围内,由本国的公民、企业法人或非法人机构对其自主研制、开发、生产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自主拥有,
广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途径除了自主研制外,还包括获得许可购买他国或他人专利、专有技术、商标、软件等权利而拥有的专有权利。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自主知识产权必须是只能由某一个特定的独立的单一社会主体独自占有的,并依法有权独立决定如何运用的商标权、专利权等工业产权。自主知识产权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的权利主张,具有主体本土化、权属域内化、权力集成化和私权公权化等四大特征。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任何一个社会行为主体都可以通过买断等其他方式取得对某一具体知识产权的独自占有权和独自的运用权,有时也可以把这种已经取得到的独自占有权和独自运用权,看作是已经实现了对知识产权的“自主”,即实现了有权对某一知识产权的独自占有和独自决定如何应用。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作为更具有现实性,更具有实际意义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指某一特定的社会行为主体如企业等在通过自己的人员,利用自己的物质条件,在作出一定的行为如技术创新、技术开发等并取得一定的智力成果等以后,依法对其成果取得的知识产权。
特征
“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性,也就是说主要以自行研发、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等原始取得的方式取得。
“自主知识产权”要求知识产权人的创造性行为蕴含于知识产品中。创造性包括开拓性的发明创造,也包括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的改进、组合。
“自主知识产权”取得和存在的国家认定性,也就是说需要国家有关机构的权利认定。
权利
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所称的独占许可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技术接受方对协议约定的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享有五年以上排他的使用权,在此期间内技术供应方和任何第三方都不得使用该项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指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须在中国境内注册,或享有五年以上的全球范围内独占许可权利(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期应在五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期内),并在中国法律的有效保护期内。
延伸阅读:
知识产权申报流程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仲裁是怎样的
如何进行知识产权代理
知识产权维权
㈣ 什么是自主知识产权
小议“自主知识产权”
博 謇
在各大网站搜索栏里输入“自主知识产权”这个词,就会发现与之相关的新闻数以千计,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EVD闪亮登场……“自主知识产权”这几个字还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应该说“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去年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笔者认为,“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笔者仅就媒体上常见的所谓“自主知识产权”的含义,发表一些管窥之见。
笔者认为,首先像专利这种知识产权,必须是经过法律规定的程序授予权利,才能称之为拥有知识产权。一家企业刚刚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的的确确是自己发明的,而且技术上也绝对先进,能不能称之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呢?不能,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去申请专利,也不可能获得授权,连知识产权都没有,又怎么能谈得上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呢?
仅有一两项专利就能概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吗?我们的DVD生产厂家不是没有自己的专利,而是因为有几十项核心专利被国外的所谓“6C”、“3C”、“1C”们所掌握,避不开,绕不过去,要想继续生产,就得交费没商量,除了接受人家的城下之盟,别无选择。可见,没有控制力,仍然谈不上“自主知识产权”。我国有一家制药企业,完全掌握核心专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家试行标准,原先几乎完全占领国内市场的国外生产厂家,现在几乎完全退出了中国市场。今后包括国外厂商在内,要想在中国涉足该产品就必须符合这个标准,而标准背后就是专利,这就是控制力。
有技术,没有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确认,谈不上自主知识产权;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但没有控制力,也不是自主知识产权;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可以主宰市场,不受制于人,甚至让别人受制于自己,才是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
㈤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哪些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以及权利人依法就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商标;
(四)地理标志;
(五)商业秘密;
(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㈥ 自主知识产权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
自主知识产权是指由本国公民、企业法人或非法人机构作为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在一国疆域范围内,对其自主研制、开发、生产的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信息产品和获得许可购买他国或他人专利、专有技术、商标、软件等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研制和自主拥有之分:自主研制,主要是指在一国疆域范围内,由本国的公民、企业法人或非法人机构对其自主研制、开发、生产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自主拥有,广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途径除了自主研制外,还包括获得许可购买他国或他人专利、专有技术、商标、软件等权利而拥有的专有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三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商标;
(四)地理标志;
(五)商业秘密;
(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衍生问题:
如何区分自主知识产权与专利 区分自主知识产权与专利的方式:自主知识产权一般是指一种企业原创的知识产权,其包含专利。而专利一般是指知识产权的一个类型,即知识产权的范围远远大于专利。作为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一般都是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从而创立新的知识产权。
㈦ 知识产权包括哪些
知识产权包括:
1、著作权。即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2、商标权。即生产经营环境中,商标持有人的商标专用权、许可权等及商标信誉;
3、专利权。即专利权人的专利独占权、许可实施权、转让权等。
【法律依据】
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一条
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法。
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一条
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