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89岁丈夫和妻子离婚,二婚夫妻老了,就要回归各自子女吗
近日浙江衢州,一位89岁的老人和自己的妻子手搀着手去离婚。老人还要求把自己仅有的3万存款都留给老妻,明明感情很好,却不得不离开彼此。因为他们是半路夫妻,都各自有子女,现在年纪大了需要照顾,双方的子女意见不统一,他们不得不分开。
当然有钱的情况下可以多花钱请人照顾老人。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子女之间共同赡养,一人赡养老人一段时间,或者一人赡养一位老人。
二婚夫妻老了不一定会离开彼此回归子女家,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不得不面临分离的局面。毕竟很少有能克服现实难题的子女,去最大化的考虑老人的情感归属问题。
㈡ 再婚后的养老
银发再婚也要建立“游戏规则”
实践证明,只要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大面积降低老人再婚离婚率,并非不可能。但即使在所谓的成功再婚中,隐患依然存在。
本刊记者/曹红蓓 从1998年起,老人再婚问题专家、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郝麦收与政府机关合作开办了天津市老年再婚见证处,将自己多年的探索付诸实践。7年过去了,见证处服务过的200多个老年再婚家庭,有90%仍处稳定状态。
在见证处,一对准备再婚的老人,会就婚前财产归属和婚后生活规则进行详细约定,约定内容细到房产、生活费、医疗费、子女关系、离婚、其他财产(企业、汽车等)、一方去世、两方去世,直至骨灰安置。
郝麦收说:“老年人要知道一些再婚的游戏规则。据我们的调查,凡是按着这些规则办事的老年人离婚率不到5%”。郝麦收所指的“游戏规则”可以简称为“三不变”。
第一个不变是“双方婚前财产所有权不变”。即再婚前财产属于谁的,再婚后仍然属于谁。对对方的房产和室内家具等生活资料,夫妻之间有使用权、管理权、维护权,没有所有权和处分权。这就需要双方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
第二个不变是“双方婚前财产继承权不变”。谁的婚前财产由谁的子女继承,这是第二个不变的核心内容。
第三个不变是“双方亲子关系不变”。这一条包括五点内容:一是称呼不变。老年人再婚之后,子女称呼自己的老人仍是爸妈,而对父母再婚的老伴,可称爸妈也可称叔叫姨。二是赡养关系不变。父母再婚后,子女仍要赡养自己的老人,而可以不赡养父母再婚的老伴。三是护理关系不变。再婚的老年人患病需要护理时,第一护理人是老伴,第二护理人则是老人自己的子女,对方子女没有护理义务。相应地,在一方大病需要经济支持时,第一出资方应是得病者本人,第二出资方是病人的子女,第三才是再婚的老伴根据实际能力提供支持。第四是养老送终的关系不变。老年人再婚后,子女只为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妥善处理后事。第五是继承关系不变。男方子女只继承男方婚前的财产,女方子女只继承女方婚前的财产。对于再婚夫妻婚后所形成的财产,夫妻之间有相互继承的权利,而双方子女没有法定继承权,只有遗嘱继承权利。
㈢ 二婚夫妻婚后无子女,老年如何养老,国家有
二婚夫妻婚后无子女,老年应该让各自的前子女养老,他她们有养老人的义务。这是国家政策。
㈣ 再婚后以后养老怎么办
协议离婚 分居多久可以自动离婚 彩礼 离婚起诉书 起诉离婚程序 离婚子女抚养权
在城市因为老人基本都有退休金,所以老人的赡养问题可能还不是很尖锐,而在我国农村,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落后地区,老人的赡养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老人再婚后的赡养问题更是难上加难,那么老年人再婚赡养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来看一下相关法律规定。
一、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老年人再婚赡养问题的规定
《民法典》第1069条明确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二、请求给付赡养费的条件
并不是每个父母都需要被赡养,只有符合法律上规定的情况时才有被赡养的权利。实践中,由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请求给付赡养费的条件是:
1、丧失劳动能力;
2、无经济收入;
3、收入不足以维持当地的基本生活水平。
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在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时候有向法院起诉要求子女履行义务的权利。
三、赡养费给付义务人
1、子女。子女包括亲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承担赡养义务的子女必须是具有成年子女。可以是年满18周岁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是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但是以自己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需要指出的是,出嫁的女儿同样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2、弟、妹。弟、妹对兄、姐承担赡养义务是有前提的,即:由兄姐抚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丧失劳动能力,孤老无依的兄、姐,才承担赡养义务。
3、孙子女、外孙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也是有前提的,即: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换言之,子女在世且有抚养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不承担抚养义务。此外,孙子女、外孙子女还必须具有赡养能力。
四、子女可以免除以及不能免除给付赡养费义务的情形
1、子女可以免除给付赡养费义务的情形
(1)未婚或离异的成年子女无经济收入、丧失劳动力或不能独立生活的;
(2)已婚的成年子女本身无经济收入,其家庭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的;
(3)父母对子女有严重犯罪行为,比如犯有杀害子女、虐待子女严重的、遗弃子女的、或强奸女儿等行为的,丧失要求被害子
㈤ 再婚夫妻,一方死亡,夫妻生前自己缴纳养老保险,8万9千元,一方死后抚慰金,共l9万5千元,该怎么分
再婚配偶不可以领取养老金。
养老金是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具备法定退休条件,办理退休手续之后,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养老保险待遇,目的是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退休职工死亡,自死亡的次月起,不再享有基本养老保险金,再婚配偶自然也不可以继承。
按《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退休职工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丧葬费和抚恤金,丧葬费和抚恤金的标准目前国家唉没有统一的规定,由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但是,丧葬费属于办理丧事的补助,抚恤金是对近亲属的抚慰和经济补偿,不是死者的遗产,不可以继承。司法实践中,一般是扣除办理丧事的费用之后,剩余部分参照继承法关于继承人的范围,考虑与受害人的关系、劳动能力及共同生活紧密程度,照顾妇女儿童的原则进行分配。如果离异之后与死者结婚的配偶,享有分配权。
《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㈥ 再婚夫妻都有退休金男方有足够的退休金住养老院女方还需要给男方钱吗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但是如果男方患病,无力治疗的,想让女方支付医药费,可以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九条的规定,去主张自己的权利,要求另一方承担对自己的扶养义务。
夫妻间的扶养义务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要求,也是夫妻间的法定的义务。夫妻扶养义务的履行是以婚姻关系存在为前提,以一方需要扶养为条件的。只要是具备了前述的前提条件,扶养义务就产生了。扶养义务不以是否共同生活以及结婚时间的长短为条件,而且,即便是夫妻约定分别财产制的,也并不影响夫妻间扶养义务的履行。
此外,法律明确禁止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如果夫妻一方患病或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有扶养义务的另一方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将会构成遗弃罪,面临刑事责任。
温馨提示:在夫妻一方患有疾病的时候,另一方应当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其不履行这种扶养义务的,患病一方有权诉讼要求另一方支付医疗费。另一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患病一方还可以通过强制执行程序要求对另一方的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处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㈦ 再婚老人的赡养问题都体现在哪方面子女要如何尽到义务
再婚老人的赡养问题,现在在民间有的矛盾。就是出现那种非亲生父母生病,谁来负责自己应不应该负责的这个问题。因为可能有的人父母在年轻的时候因为某些意外或者因为重大的疾病就去世了,然后父母年龄也不大,有再婚的这个情况。
因为从现实的角度说,就是张三从小到大没有用过这个,在他已经结婚了之后,在张三的母亲50岁左右的这个时候,找的这个新的老伴的一分钱,这个新的名义上的父亲没有对他小的时候起到赡养的义务,也没有对他结婚买房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那么张三不应该负有这个义务,但具体应不应该掏这个钱?这个在民间是有争议的。
㈧ 老年人再婚引起很多的关注,怎么才能晚年幸福呢
老人也一样,所以老人老了,没有什么比能有个人陪在自己身边,与自己共度余生的幸福时光更幸福的了!
晚年幸福人生在世,总有一天,人老了之后,要告别以前的生活,然后过上老年人应该过上的幸福生活,很多时候,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虽然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很难克服的心理缺陷,就是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
自然,每个老人对幸福生活的定义都不一样,有些人觉得孤独、孤独、自己难以接受,他们会选择再婚,但也有一些老人认为,自己一个人过得也很幸福,没有必要再婚,所以说,幸福生活的标准取决于你的需要,而不是你自己,只要你自己觉得幸福快乐就好了,不用管别人怎么想。
㈨ 再婚夫妻都有退休金,男方住养老院女方需要给男方钱吗
对于再婚夫妻之间来说,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绝对是一种缘分,并不是说为了对方的利益。因为人一旦到达老年阶段,大家都希望身边能够有一个真正陪伴自己的人,所以即使是居住养老院,女方拿不拿钱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没有必要太过于去纠结。
每个人的“义务”都会不一样,只要两个人的心朝着同一个方向去发展,并且多关心、爱护对方,这样我们就不会为了生活中的小事烦心。因为很多的时候一个人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另外的一个人,所以为了这些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何不如把事情想简单一点,然后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