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80后退休能领多少养老金
1.养老金的计算,涉及你的全部缴费年限、每年的缴费基数、退休年龄、何时参回加工作、何时开始缴费答、何时退休、历年全省或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历年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等多种参数。
2.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3.举个例子:李小姐月薪4000元缴费15年以上,退休后领1080元养老金李小姐平均月薪为4000元,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为15年,假设10年后南京市月平均工资为3000元,那么退休后,她在政策变化前后各能领到多少养老金呢?按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李小姐退休后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3000元×20%+4000元×11%×12×15÷120=1260元。
⑵ 80后、90后未来靠什么来养老
80后90后未来还是要靠社会来养老,但是在自己正值壮年的时期,必须积攒足够的钱财。
以后,孩子们的负担也会更加的重,也会注重个人的自由度,指望儿女养老是靠不住的。
⑶ 80后养老怎么办
你问的这个问题啊,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你自己,如果你要想老有所养的话,你现在就可以去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宗旨是交的高退休后就拿的高,参保时间越长退休工资就越高。简单的说就是多交多得,所以你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情况,如果经济宽裕的话,你就选择高交,缴费年限长的,这样你老了以后生活就会过的更好,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差的话,你就选择是15岁开始参保,缴费年限达到15年,到达退休年龄后就可以拿上基本生活费。
⑷ 赚多少钱,交多少钱能防老,80后怎么养老
但是,你的养老金到底在哪里?要攒够多少钱才能防老?你有每个月坚持积累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吗?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概念,你就不是真正地理解了养老这场危机。
职工养老金已经出现赤字了
11月19日,财政部和人社部发布了一个《关于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里面各种眼花缭乱的数字就不提了,单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项,剔除财政补贴等收入之后,2014年,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为18726亿元;基本养老金支出为19045亿元,收支相抵为负的319亿元。
虽然这是剔除了财政补贴等收入之后的赤字,但这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年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首次出现年度缴费赤字。对打工族来说,是一件多么悲催的事情。(天啊,我还没有老,养老金赤字就这么提前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70后80后90后的养老金在哪里
2015年最新出台的退休年龄规定,将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如果统一按照65岁退休估算,70、80、90后分别在2035年、2045年、2055年到点。
那个时候,你的养老金在哪里?关于职工养老保险,这里有两组数据:
一是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9.3%,2050年将达到38.6%。
二是目前我国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到2020年将下降到2.94:1,2050年将下降到1.3:1。
总结一句就是,僧多粥少啊……
到2050年,一个1.3个在职员工就要负担一个退休老人的时候,你还能领到多少钱?有人说,别怕,还有滚存结余,但是现在已经出现赤字,距离动用滚存结余已经不远了。有人测算,按照现行养老金制度,十几年后滚存结余就消耗殆尽了。
你有规划“个人养老金账户”吗
未富先老怎么破?这里先介绍一下我国养老金储备体系中的三大支柱,再看应该从哪个环节做准备。
第一支柱是社保,基本养老金结余2014年是3.56万亿;
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到2014年末积累了7689亿;
第三支柱是个人年金,2014年个人年金保险保费收入2822亿,累计约为1万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面所说的第一支柱是僧多粥少,第二支柱的问题是覆盖面不够广,(如果你公司买了企业年金,可以大致证明这是一家良心公司),第三支柱的问题是,全凭个人的觉悟购买年金保险,随意性很大。
11月27日,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保险论坛上,平安养老保险董事长杜永茂表示,个人养老以自愿购买保险产品为主,“个人养老金账户”未建立。个人储蓄性资金呈现出目标多重性、支取随意性、积累盲目性的特点,如何计算成养老储备难以判断;即便是一部分储蓄视为养老储备,但储蓄收益率太低。
杜永茂呼吁,应该尽快建立中国版IRA“个人养老金账户”。
IRA是个人退休账户(Indivial Retirement Accounts)的简称,是由政府提供税收支持、个人自愿参与的退休储蓄计划。IRA是美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支柱,成为近30年来美国养老金资产持续增长的最主要来源。
IRA的主要优势在于,享有税收延递或免税等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大部分IRA参与者每年可将一定免税额度的资金存入账户,根据自身的风险收益喜好,自主、灵活地配置资产;投资收益免税,退休领取时缴纳个人所得税。
杜永茂认为,中国养老金储备核心在于制度建设和投资增值;建议加快第一支柱市场化投资;降低第二支柱企业建立门槛,扩大到有固定收入人群的年金建立;建立中国版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账户,即推动储蓄性养老向投资型养老储备转变。
⑸ 80后没交社保如何养老
80岁的老年人如何参保养老保险:对于已年满60周岁的农业户籍老年人、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享受国家规定的基础养老金,即每人每月55元,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若本人自愿,也可一次性补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补缴后养老金待遇按规定从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与此同时,若本人愿意,在2010年12月31日前,可按个人缴费标准自主选择缴费档次,缴费标准设有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8个档次。一次性补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⑹ 80后老了怎么养老
社会的发展也让我们看到,很多年轻人忙着自己的事,老人也没敢指望年轻人来养老。
现在有养老保险,养老基本只能靠养老金。
养老金多就过好点,少就混吃等死。
俗话说“养儿防老”,然而80后、90后在本该“三十而立”的年纪,对赡养父母却倍感压力。据调查,九成80后确定自己无法赡养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后还需要父母进行资助。当年都言“养老防儿”是笑谈,而如今孰料一语成谶。
现如今,“啃老”已经成了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年轻人就像蚂蚁一样,将父母的资产一点点搬空。 膨胀的物价、竞争激烈的职场、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都让80后、90后感到“鸭梨山大”。
对于这些80、90后而言,因为步入社会时间不长,经济基础并不乐观,然而,随着“421家庭”的潮涌,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模式让塔尖人不堪重负。除了经济压力,“空巢”现象也让“养儿防老”变得力不从心。
“养儿防老”已经不现实,那么,我们到底靠什么养老? 为晚年预留一份尊严 养老规划的目的在于:退休之后,能够有尊严地活着,在有闲的时候还有足够的费用,使自己能够精彩、舒适、坦然地活着。
说白了就是为了年老活的有尊严,不要动不动就手心朝上! 谁都会变老,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老年生活怎么过,却取决于今天的决定。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都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说得就是很多人。 首先我们可以先投保一些寿险、健康险,更有钱的话可以投保养老险、教育险。
还可以根据自己自己的职业、身体状况等专门选择合适的大病保险,关键时刻也许这能派上用场。
其次,我们还可以多锻炼锻炼身体,少抽烟喝酒烫头,养成一些适当的生活爱好,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如果有劳动能力,当然是自己找工作,自己存钱预备养老金。现在国家实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每年缴费金额有几个档次,待年龄达到退休时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每年可以多交也可以少交。只是多交的,以后领取多些。农村也有养老待遇,只是领取的数额少,现在是年满60岁的老人每月领取几十元。
⑺ 80后交养老保险多少年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
先说说养老保险好了
这个保险一般都要交满15年以后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所以想拿养老金的同学请务必在自己退休之前的15年以前就开始交,这个在南京以外差不多也是这样规定的如果你到退休年龄交养老保险不满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时候国家会把你个人帐户上存的8%的养老金全部退给你
那你会问,单位给你交的21%到哪里去了?这个你就别指望国家会交给你了,你退休把你个人的钱拿走之后,国家就把单位为你交的21%的钱全部划到国家的养老统筹基金里了,从此这钱就和你再也没有关系了你也许会说:我靠!那是我的钱为什么不给我
因为国家就是这么规定的
退钱的时候只退给个人他自己扣的个人交的钱,单位为他交的钱全部都为国家做贡献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你退休时候的养老金是怎么算出来的
养老金的算法很复杂,因为国家每年都会把缴费基数变一次,举例来说好了:如果你现在30岁,你现在的缴费基数是3000元,而退休年龄如果是55岁的话,那你必须在你40岁以前就开始交养老保险了,而如果你现在从30岁就开始交,交到55岁是25年,那首先肯定你能享受养老金了,其次,如果25年后你交的3000块的缴费基数已经变成了6000块(我说的是如果),那你55岁的时候首先每个月可以拿到6000×20%=1200块的基本养老金,这是国家给你的,此外你的个人帐户上的钱在25年里也积攒了不少,把缴费基数平均一下好了,(3000+6000)÷2=4500,那么你这25年里个人帐户上应该有4500×8%(你缴纳的养老保险的个人比例)×25年×12个月=108000元钱,那么除了之前的1200块以外你每个月还能拿到108000÷120=900块,这样你55岁开始每个月起码可以拿到1200+900=2100元的养老金,当然每年国家的基数还在往上涨,这样每年除了你自己的900块,你退休以后每个月都会拿到比1200块更多的钱,那你的养老金当然也会越来越多的
所以说交养老保险交得越多越好,你交得越多你退休以后享受的也越多,而且,国家每年调整基数以后你拿的钱也会越来越多,现在交1000十年之后拿1500都是有可能的这里要介绍一个变态的政策,就是不管你在哪里交社保费,等你退休的时候你都只能回你的户口所在地享受当地的退休待遇,这么来看,在基数高的地方交社保但是退休回基数低的地方享受养老金的人那就亏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举个例子,如果你年轻的时候在南京工作,交了20年的社保然后退休了,但是如果你的户口在黑龙江,那你必须回黑龙江享受养老金.如果你在南京交了20年的平均基数是3000(我说的是如果),而当你退休的时候黑龙江的缴费基数才1000(我说的是如果),那么你退休的时候只能享受1000的待遇!这是很亏的!一句话,如果你在富地方交社保但是退休的时候回穷地方享受社保,那你一辈子交的很多但是享受的很少!交3000块可能只能享受1000块!这是很恐怖的事情,但是没办法,国家就是这个政策,所以请所有目前户口在西部等基数低的地方但是在北京或上海等基数高的地方工作交社保的同学注意了,你要么就在西部交社保,要么就在退休之前把户口迁到北京或上海,否则你就是在做人生一笔巨亏本的买卖
那也许你会说,如果我的户口在南京,那我在黑龙江交20年不就好了嘛,在基数低的地方交钱,退休的时候回基数高的地方享受高福利.错!你以为南京市劳动局会随随便便就让你享受么?!一般这种情况下南京会找个理由直接拒绝你转入!到时候你就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在黑龙江享受不了,在南京也享受不了!不过有些地方对这样的情况有了一些缓和的规定,比如南京允许你在退休前5年从基数低的地方转回南京,再在南京继续交5年南京的高基数,之后它才允许你回南京享受养老金.这个政策各个地方估计都不一样,今后打算转的同学最好现在就去你当地的劳动局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免得退休时候发生你意想不到的意外!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⑻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80后
这个与计划经济下的劳动用工管理体制有关系。引用一下胡晓义副部长的话,给你解释。
1,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性质,企业职工是“单位人”,在职时的工资、退休后的养老,完全由单位负责。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冲击了传统的劳动保险制度。为平衡不同企业的退休费用负担,广东等地开始试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随着企业用工制度和工资福利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企业大规模覆盖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当时,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出现经营困难,许多企业发不出退休金。有的企业用卖不掉的产品抵退休金,有的干脆不给办退休。在此背景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扩面,并提出了“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任务目标,解决职工“领不到养老金”这个最突出的矛盾。企业职工养老从“单位保障”迈向了“社会保障”。
2,在这个阶段,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进行了研究探索,但改革进程相对滞后,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改革的不同步,两种制度在筹资方式、待遇计发调整和管理方式上均不同,形成了所谓的养老“双轨制”。
由此可以看出,实际上无论是国企还是机关事业单位(机关事业没有经营收入,所有只有财政拨款才能保障),最早其职工退休后的待遇都是有单位自行解决,后来国企负担太重,才引入社保制度,并扩大到所有用工组织。而机关事业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使用财政拨款下的单位自行解决的退休工资制度。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⑼ 80后需多少钱才能舒服养老
有机构测算,退休后20年的养老的时间,仅基本生活就需要100多万元。对于“70后”“80后”,需要面对“”的家庭结构、老龄化日趋严重、通胀蚕食资产、股市波动加剧等问题,养老经济压力可能更大,所以,所需要准备的养老资金应当更多。对于普通人,等到临近退休前再做规划,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何时开始规划养老?如何进行养老理财?
养老,应该从年轻开始
小王是位80后,今年30岁,他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养老做打算了。假设60岁时退休,按照平均寿命80岁计算,小王需要为自己退休后的20年准备养老金。假设退休后每月的基本生活开销等同于现在2000元的购买力,考虑到通货膨胀,以3%的通胀计算,这20年需要需要准备100多万元。如果考虑到退休后医疗支出,养老成本预计要200万。这对于月收入1万元的小王来说,是一笔非常令人头痛的大数字。
或许有人会提出,我们不是每个月都有交社保吗?社保里有养老保险,是不是就不用自己攒钱了?据人社部统计,近五年来,我们国家的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一直维持在66%左右。如果考虑到老年后医药开支增加、通货膨胀等因素,仅靠基本养老保险还是远远不够的。
与欧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不同,天弘基金指出,我国在2000年就已步入老龄社会,且面临“未富先老”的尴尬困境:我国进入老龄化时点的人均GDP很低,是美国和日本的1/9,是新加坡的1/24。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根据天弘基金此前的《生育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近6成被访人群认为“养老主要需要靠年轻时的财富积累”,大部分人认为“投资养老最靠谱”。
那么,养老金哪里来?美国人在养老方面的一大特色是自我养老,他们将养老寄托在自己努力工作并积攒养老钱上。许多年轻人20多岁就将一定比例的收入投入退休储蓄账户,经过几十年的投资,到退休时,能积攒到一笔可观的退休资金。
来看看美国的汤姆是怎么做的。20岁开始积攒养老金,每年投资2万元,到60岁退休时,汤姆投入到养老金中的本金是80万元,这其间每年的投资收益假设8%,那么总的养老准备金达到500多万元。显然,在财富高速积累的青壮年时期,寻找一种靠谱的理财方式,通过长期投资获取回报,实现资产的持续“滚雪球”,通过时间和复利的“发酵”,养老并不是那么难。
那么,如何选择一个靠谱的养老理财方式?它不应该是一朝暴富、一夜跑路的高风险产品,也不应是收益低到连CPI都跑不赢的过于保守产品。好的养老理财,它需要具备这些潜质:跑赢CPI、收益稳健、可放心持有;可攻可守、向下风险可控,向上可博取高收益。
养老理财其实可以很轻松,选对产品就像选对人一样,人生可以倍儿轻松。
养老钱,睡觉还是入市?
最近小王听说,养老金获准可以入市了,入市后会不会“养老本”就不安全了?如果安全,是不是也该把养老的钱多投点到股市?
8月17日,国务院发布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允许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继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相继入市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也能入市了,三者分别能以不超过40%、30%和30%的资产比例投于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股票方向基金等。
其实,以前出于“股票风险高、波动性大”的担忧,人们对看病钱、养老钱的养老金入市持谨慎态度,倾向于规避股市投资。在1997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立之初,我国曾明确规定严禁将养老基金净值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长期以来为保障基金安全,养老基金只能存在银行或购买国债,历年来收益率均无法跑赢同期通货膨胀率,导致庞大的资金难以实现保值增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年金由于30%比例可以投资于权益类资产,从2007年到2014年八年间,企业年金基金平均每年投资收益率为7.87%,大幅超过同期通货膨胀率。
保守还未必保值,海外部分养老基金因为过分集中于债券、投资理念过于保守,导致追跌不跟涨、养老金时有亏损、甚至民众拒缴严重的情况时有发生,譬如日本政府年金投资基金(GPIF)。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养老金即使投资股市,也是由专业的机构进行投资管理的,并且会把资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增厚收益。因此,普通的投资者,不要因此就盲目将养老资金大量投资高风险资产。
对于像小王这类普通投资者,希望进行养老理财,又想获取一定的收益,不想让养老的钱躺着睡大觉,建议可关注天弘安康养老基金。它和企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拥有同样的股债配比,最高3:7,也就是股票仓位最高配置到三成。股票市场好的时候可以增加股票配置,提高收益,股市不好但债市好的时候,以债券配置为主获取稳定的收益,进可攻退可守。
总而言之,对于年轻人,建议及早做养老规划,养老理财应选择像天弘安康养老这种收益稳健、可攻可守的明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