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赡养老人有哪些法律规定
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是: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② 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六条
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
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第十九条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③ 如何赡养老人有哪些法律法规
赡养老人主要就是在生活当中帮扶老人,为老人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和生活帮助。在《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当中都有法律法规要求子女必须要赡养老人。成年的子女对于父母是有赡养帮助和保护的义务的,所以无论是基于人道主义还是法律要求,子女都必须赡养父母。当父母没有能力再抚养子女的时候,子女在独立之后就应该对父母履行赡养的义务。
如果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的话,应该共同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但是每个人应该承担多少也是要根据每个人家庭生活情况来决定的。如果平常子女不生活在父母身边,可以通过定期支付一定的赡养费,平常在父母生病或者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子女也应该支付一定的医药费和护理费。
④ 赡养老人法律规定有
法律分析:赡养老人法律规定:赡养老人的责任由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承担。同时赡养包括经济上的赡养,也就是每月按时支付赡养费。也包括履行精神上的慰藉义务,比如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忽视、冷落老年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八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⑤ 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我国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国家,历来以抚养子女赡养老人互相帮助等为美德,其中赡养,是指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在物质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我国关于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条是遗弃罪的具体规定。
一、不得以任何方式拒绝赡养。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5条第1款规定:“赡养老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由此可见,赡养人的赡养义务是由法律明文规定了的,赡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同样,在赡养老年人这个问题上也是不能附加任何条件的。
父母将孩子养育成人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尤其是为人父母之后,更加理解自己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当自己抚养孩子之后,更应该对于自己的父母起到一个赡养义务。不仅要在物质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而且对于患病的老年人,应该也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不能让老年人住在条件低劣的房屋里面。如果说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让我们住这样的房子,我们肯定也是非常不愿意的,尤其是现在父母的年龄大了,那么对于这种老年人,我们一定要更加仔细的进行赡养和照看。
二、最好的是陪伴和金钱同时到位。
对父母和老年人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孩子的陪伴不要说金钱到位了,但是人从来不回来,那么对于这些父母和老年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父母宁愿你们拿回来的钱少一点,但是也多回来陪陪他们。就像小时候的孩子一样,也不希望父母外出去赚钱,希望他们在家陪着我们健康成长。
⑥ 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
赡养老人法律规定:赡养老人的责任由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承担。同时赡养包括经济上的赡养,也就是每月按时支付赡养费。也包括履行精神上的慰藉义务,比如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忽视、冷落老年人。
【法律依据】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⑦ 法律对赡养老人是怎样规定的
法律对赡养老人具有如下法律规定:老年人需要被赡养时,赡养人首先应当履行经济上的赡养义务,也就是每月按时支付赡养费,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其次就是履行精神上的慰藉义务,比如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忽视、冷落老年人等。
【法律依据】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八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⑧ 赡养老人有什么法律规定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通常需要履行对老年人在经济上的供养、在生活上的照料以及在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一般是指,老年人的孩子以及其他按照法律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需要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患病时,还要提供医疗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五条 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