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义不同:退休金是国家按照社会保险制度规定,劳动者年老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之后,根据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和所具备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或者退休条件,按月或者一次性支付保险待遇,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基本生活需要;而养老金就是所谓的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者因为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基本生活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
2、缴费方式不同:退休金是由单位或者企业提供,不需要受益人缴费既可以享受;而养老金费用一般由参保人的单位代扣代缴,一部分交给国家,一部分存入个人账户,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往往遵守统一缴费原则。
3、资金渠道不同:退休金一般都是国家财政或者地方财政列支,未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简称退休金或者退休生活费;养老金是由社会保险资金列支的,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统筹为养老金。
4、领取方式不同:退休金支付方式分为一次性支付或者分期支付;而养老金由政府部门机构统一发放,养老金的领取问题方面,对每个社会成员有统一的养老金领取规则。
Ⅱ 养老金替代率的媒体评论
国经济网网友贾文和发表观点:“双轨制”改革是关键
社会各界围绕养老的话题不断增多。先有媒体报道多个省市养老金入不敷出,后有劳动力人口首次下降、人口红利是否消失的讨论,2013年9月,清华大学提出的“从2015年开始实施有步骤的延迟退休计划”则引来网友的无数“板砖”。9月10日又有一则新消息闯入公众的视野: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系主任褚福灵测算,2011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低于国际警戒线(55%)。
养老金替代率,也就是退休工资占收入比。它不仅关系到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且同整个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密切相关。作为整个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关键点,替代率水平是否合理,反映的是整个制度的安排和政策取向。无疑,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低于警戒线的现实督促“养老问题”必须要找到解决办法。
养老金入市也好,延迟退休也罢,个中原因很多且利益复杂。看似一团乱麻,因而我们需要抽丝剥茧,其中现行的养老金“双轨制”就是这个“线头”。打破养老金“双轨制”具有扎实的民意基础和强烈的现实需求,2013年初,国家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现了养老金“九连增”。尽管国家年年为企业退休职工提高养老金,但相较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养老金差距悬殊问题依然突出。
应当承认,正如在职人员的薪资水平不可能完全等同一样,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也必然存在一定差别。但养老金“双轨制”则是一种制度不公,是在不同社会人群之间形成一道人为的“鸿沟”。这不仅加剧了企业退休人员的不公平感,也不利于形成社会合力,以应对“老龄潮”带来的养老问题。
养老金“并轨”就是要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建立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虽然这会面临群体间的利益协调很难、事业单位人员担心待遇会降低、新旧制度衔接不容易、体制性障碍导致难以一碗水端平等问题,但改革的着力点就在于打破这种固化利益群体的限制,破除“权力自肥”机制,没有“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将一往无前”的勇气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两千多年以来的社会心理倾向一直存在。在国人的理想还是停留在获取财富的结果上(均富),而不是关注于机会和权利的平等上的背景下,养老金“并轨”符合当下大多数人的共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很可能达到12700美元,按照联合国或世界银行的指标,将是高收入国家。
Ⅲ 你知道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到底好在哪
我知道公务员有哪些福利待遇,而且是真实的。工资,二级主任科员(正科级),总额6000元左右,版扣除五险一金,权每月到手工资4000元左右。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奖金和实物奖励。全镇全年工作干得好,县里发一点年终奖,说出来有点寒战。但是,扶贫工作,改水改厕工作,秸秆禁烧工作,信访维稳工作,防汛抗旱工作等等,每一项没干好,还要在县里的奖励里扣减,没有人能够得到全部奖励的。没有什么双休日,能过一个星期天就不错了。法定假从来没有休全过。到了考察提拔、换届选举还得小心翼翼!这就是真实的公务员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