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年人网上社保年审
认证范围:凡已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的参保企业离退休及个体退内休人员均属于认证容对象。
认证时间:每年一次:5月1日至6月30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3:00-5:30。(有的省市规定在认证者生日当月,可顺延2月)
(1)新京报宜春市民放弃养老金扩展阅读:
认证方式:
一、身体健康、居住在本地的人员,须由本人持有效身份证到社会保险服务大厅办理生存认证或自己在家(网吧)进行网上认证。
二、居住在本地,因生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等原因不能亲自参加生存认证的人员,由其亲属到单位、社区或医院出具证明,送交社保局。
三、居住在异地的人员,可以进行网上认证。
前提是:离退休人员所认证的地方必须能够上网且有摄像头设备。
所谓网上认证,是指退休人员本人到异地(居住地)的社保机构窗口机型网上远程认证。
四、注意事项:逾期没有参加生存认证的人员,将暂停发放其基本养老金,待其参加生存认证后给予补发
B. 户用光伏平价上网:你别闹了行吗
近日,随着永臻科技工商业屋顶的无补贴项目正式开工,平价上网再度成为行业热词。有部分企业趁势宣布,将建设一批不需要补贴的居民分布式光伏项目,减轻补贴负担。
听起来确实高大上,不过,这个目标真的那么容易实现吗?
发电量、收益预测要靠谱
先来看这张截图:
果然,技术水平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原来光伏电站不仅能装在建筑屋顶,还能装在太阳上,24小时工作,从而实现超高发电量,满足收益率要求。
而下面这个,就比较有趣了:
必须指出,“首年收益率”是一个耍流氓的概念。很多城市有地方性光伏补贴,以上面提到的杭州为例,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太阳能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16〕79号),对2018年12月31日前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给予0.1元/kWh度电补贴,连补60个月。加上浙江0.1元/kWh的省补,首年收益率能达到14.54%;如果项目刚好位于富阳区或萧山区,还能拿到区级补贴,达到17%并非虚言。
但这很容易令消费者误解,认为安装光伏系统后,每年的收益率都能达到17%。事实上,地方补贴年限对收益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再者说,就算不考虑这一因素,由于零部件效率衰减,每年的收益率也会逐步下降,只用首年发电量算收益就太不靠谱了。
在光伏系统推广过程中,上述虚假宣传、文字游戏屡见不鲜,对光伏行业不够了解的老百姓深受其害。此前浙江曾有一个案例,业主对于3KW系统10月份发电量282度有所不满,向媒体曝光,但在索比光伏网看来,当地10月份雨天较多,对发电量会造成影响,利用小时数只有94小时属于情理之中。客户之所以不满,很可能是因为营销人员在宣传阶段信口开河,导致客户对发电量预期过高。
户用光伏需要补贴稳定支持
前不久,江西省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收到一份建议,鼓励市民主动申请放弃领取养老金,得到的回复却是“该建议不具可行性”,并遭到全国各地群众抵制。
一直以为,这个笑话离我们很远,直到我在某光伏自媒体看到这样的言论:
电站投资成本收回后,补贴就该退出?这种想法完全没有考虑户用光伏“电价低、自用比例低”的特点。如果只是为了节省电费,没有额外收益,老百姓根本不可能一次性拿出几万元投资光伏。
也难怪群内成员看完那篇文章,纷纷驳斥。
A、太理想化了吧。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不且(切)实际的想法,才导致531政策一刀切。
B、不能只考虑自投成本,你不留渠道利润,是没法发展的。
C、但愿能坚守承诺,新政前项目的补贴及时给,并能兑现20年。
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博士认为,对光伏项目连续补贴20年,是给出的承诺,无论今后政策如何调整,存量项目不能受影响。“对已经安装的光伏系统补贴食言的有没有?有,希腊和保加利亚。难道中国要向这些看齐吗?新政不溯及过往,不管有什么道理,除非财政崩溃,不能轻易改动红头文件。”这一态度得到了群成员的广泛支持。
户用光伏和工商业有何区别?
经常看到“用电侧平价上网”的说法,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说过,由于用电价格的根本差异,二者必须分开讨论,绝不能混为一谈。
目前的光伏发电度电成本(LCOE)已经低于工商业平均电价,远低于高峰时段电价,也就是说,在这一领域我们成功实现了平价上网,补贴属于“锦上添花”。但对户用光伏而言,居民电价通常只有0.4-0.55元/kWh,只有加上补贴才能达到工商业的平均水平,可谓“雪中送炭”。
从自用比例来看,户用光伏在这一指标上超过20%的很少。根据能源局数据,2017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695亿度,一个三口之家平均用电量不超过1900度,相当于10KW光伏系统年发电量(按1200小时计算)的15.8%。如果有人跟你说,户用项目自用比例也能达到80%甚至100%,那他一定是土豪,请抱紧他的大腿,并通知我一起。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向主管部门哭穷、要钱。事实证明,经过多年交锋,三部委早已练就铁石心肠,“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并不成立。我们更希望生产企业、经销商在去库存的同时,兼顾行业利益和发展前景,不要为提振短期出货量、股票价格作出不实宣传,误导主管部门和消费者,破坏光伏行业声誉。
至少,要保证2019年新的分布式指标下发后,我们还有饭吃,光伏产业不至于人人喊打。
作者:尹也泽
C. 宜春市放弃领取养老金的条件
已经享受了社会养老保障待遇的人员,就不再享受福利袜核迟养老金待遇了。
享受了社会养老保障的人群主要有以下六类:
(1)享受机关、事业单位离休、退休、退职费的;
(2)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氏绝险基金支付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基本养老金;退养人员的生活补贴费告李;
(3)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至四级工伤人员的伤残津贴、工亡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的;
(4)享受建设征地超转人员生活补贴的;
(5)享受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移交地方管理军队干部退休金和无军籍职工退休金的;
D. 养老金制度的结构和内容
11月4日,人社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这也意味着,自今年4月国办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来,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入落地实施阶段。按照人社部的实施安排,接下来将选择部分城市试行一年,总结推广。同时,银保监会已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准备相关业务,多家银行机构已着手为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进行业务准备。
“个人养老金”来了,它意味着什么?它与基本养老金是什么关系?如何看待它给中国养老金体系带来的变化?未来会出现个人养老金产品购买的“井喷”吗?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多方面内容谈了他的看法。
鲁全表示,个人养老金是对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补充,而不是替代,既不会对公共养老金产生挤出效应,也不会对公共养老金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他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我国多层次的养老金制度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成。
个人养老金是对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补充,而非替代
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经进入落地阶段,作为国家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它和基本养老金之间是什么关系?
鲁全:个人养老金制度是除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之外一个新的养老收入来源,其缴费完全来源于个人,产品形式则是市场上各种符合要求的金融产品,政府予以税收优惠,而最终的产品收益则取决于市场,风险也完全由个人承担,是政府支持、市场运营、个人负责的补充型养老金。
所谓的“替代说”(用个人养老金替代基本养老金,从而推卸政府责任)、“政府保本说”(个人养老金完全无风险,责任完全由政府承担)都是对个人养老金的错误理解,其准确的理解应当是个人缴费、个人担责的“补充说”。
新京报:我们如何看待目前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这件事情?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基本养老金在满足老百姓养老需求方面遇到了困难?
鲁全:公共养老金是政府举办的,法定的、强制的社会保险。个人养老金则是个人负责的补充型养老金。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并不意味着基本养老保险出了什么问题。个人养老金是自主选择的结果,不是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它和强制性的公共养老金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之所以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是由于老百姓对养老金的需求在提升,老年人对于高质量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提升。打个比方,如果按照50%的替代率来算,退休前收入5000元,退休后拿到2500元养老金,可以维持老年基本生活,但对于满足高质量的退休生活,就显得不够了。老百姓退休后,既要吃饱穿暖,还有一些更为丰富的生活需求,这就需要更高的养老金水平,需要补充层次的养老金制度。
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养老金,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层次是以就业为基础,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共同缴费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包括面向企业劳动者的企业年金制度和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的职业年金制度。第三层次则是建立在个人缴费和市场运行基础上的第三支柱养老金,其中既包括市场上的各种个人养老金产品,也包括此次以制度化的方式建立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因此,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我国多层次的养老金制度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成。
“个人账户”是此次制度设计的一个亮点
新京报:个人养老金与其他同属于第三支柱的养老金金融产品有何区别?
鲁全: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养老金融产品有多个种类,包括2018年开始试点的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2021年开始试点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各种类型的养老基金产品和养老理财产品。
此次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与上述产品最大的差别在于,它是国家支持的第三支柱养老金产品,且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方面。具体而言,就是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支出,可以与现行的未成年人抚养费用、赡养老人费用以及商业贷款支出等一样,在年度税收清缴核算时,享受一定额度的税前抵扣。
新京报:个人养老金的资金账户采取“封闭运行”的方式,参保人要满足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等条件才能领取,这样的制度安排有何用意?
鲁全:此次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的一个亮点在于采取了“个人账户”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个人养老金真正发挥养老用途。
目前,市场上的养老金融产品较多,既包括基金公司运营的各种类型养老目标基金,也包括银行运营的各种养老理财产品,还有银保监会于2021年开始试点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等。其中,养老目标基金和养老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较大,但都存在产品期限较短的问题,从而无法确保其用于养老。
养老金制度的本质目标是应对年老后的收入下降风险,提供退休后的收入来源,因此个人账户的制度设计和缴费期封闭运行的政策规定,决定了只有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等条件后才可以支取,从而确保个人养老金用于年老后的收入来源。
新京报:个人养老金的个人账户资金可以用于购买市场上已有的、指定的养老金产品,个人养老金收益率是怎么确定的?
鲁全:个人养老金是一项新制度,但不能认为它是一种新产品。现在市场上有上万种基金、证券、理财产品。在这些产品中,只有使用根据此次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中要求开设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购买的有关产品,才是个人养老金,才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每年最高万元的税收优惠。
从制度设计上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封闭运行,满足达到退休年龄等条件才能领取。它的收益率是由这些产品的回报率决定的。
未来的个人养老金可考虑将第二、第三支柱打通
新京报:《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发布后,多家银行机构已开始准备相关产品和开户渠道。有机构测算,个人养老金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未来,个人养老金会出现“井喷”的购买需求吗?你怎么看个人养老金市场?
鲁全:根据当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市场的现状和民众的金融素养和理念,我认为,个人养老金市场不会有级数倍的井喷式增长,但总体增速会有所提高。
虽然个人养老金制度有税前抵扣的优惠,但一方面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总人数比较有限,政策作用的对象范围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并没有开征资本所得税,所以相比其他的养老目标金融产品,税优的激励效果还有待观察。
同时,个人养老金通过个人账户的方式限制了领取的条件,从而最大程度确保其资金用于养老,但这也同时限制了这笔资金的使用方向,如果在满足领取条件之前遭遇到了其他重大支出性风险,这笔资金也无法使用。
此外,个人养老金的收益取决于市场产品的投资收益率,而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的情况下,无法给参保人提供稳定的收益预期,因此在收益率方面与其他市场产品相比也没有显著的优势。
新京报:个人养老金对于我国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个人养老金制度未来应该如何发展?
鲁全:我认为,需要对多层次养老金体系重新进行顶层设计,尤其是要增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之间的协同功能。
目前三支柱的养老金体系是世界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公共养老金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是根据传统工业化社会的结构来设计的,不同支柱的责任主体和运行逻辑有所差异。
当前的社会结构,尤其是就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化社会中以稳定劳资关系为特征的所谓“正规就业”比例正在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自由的“非正规就业”,即使是所谓“正规就业”,劳动者跨行业、跨区域、跨企业流动的频率也大大提高。如果按照传统的三支柱设计,其中的第二支柱是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缴费为基础,如果劳动者换了工作,新的单位又没有企业年金计划,那么第二支柱就会因此中断。
鉴于此,为适应劳动力市场灵活化的趋势,我认为,未来的个人养老金可以考虑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打通,或者建立两者之间的衔接办法。所谓打通,就是当劳动者流动时,如果新的单位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则可以将已有的企业年金账户余额纳入到第三支柱的个人账户中;所谓衔接,就是将用人单位在企业年金中的缴费转变为个人养老金个人缴费的补贴或重要来源,即用人单位对个人的养老责任被划分为公共养老金制度中的缴费和补充养老金制度的缴费,而补充养老金既可以以企业年金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补助劳动者参加个人养老金的方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