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0之后关于如何增加养老金,专家提出的3个建议,你知道是什么吗
增加养老金,专家给出的3个建议为,第一个是将第一支柱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利用起来作为夯实养老财富储备的载体。第二个为尽快扩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参与率。第三个为将养老金的现收现付“负债型”模式转变为基金“资产型”模式。
4、养老金的调整
很多人都会发现,养老金的金额各不相同,有的人退休金将近上万,有的人才一两千块钱,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专家建议这方面可以进行分级调整,退休金高的就降低点上涨比例,退休金低的就增加点上涨比率,使用分级调整可以防止差距继续扩大。这也是养老金 增加的一个好办法。
⑵ 补交养老金该怎么补单位补还是个人补
这种情况是需要自己补缴了,补缴社保,一般是针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参保(补缴);在男60以下。女:50岁以下。可以到当地社保中心业务科咨询。
补缴时效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一般情况下,补缴保险的期间根据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视企业情况而定。
(2)养老金扩缴扩展阅读:
社保补缴所需的材料
(1)各地区政策不同,要求的材料不同;
(2)补缴的时间不同,要求的材料也不同。一般来说,补缴的月份越早,所需要的材料越多。
具体所需材料,建议登陆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查看,或拨打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咨询。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1.《北京市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申办单》一式两份。
补缴2011年7月(含)以后超过近三个月的需持相关材料先到社保中心业务核查科进行核查,凭签章后的该表办理补缴。所需材料为:①申请补缴人员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复印件;②补缴期间相应工资收入明细复印件;③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④《个人纳税信息查询》结果(另附登录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个人纳税信息查询系统的申请补缴人员个人查询密码);⑤《北京市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申办单》(一式三份)。
2.《北京市社会保险费补缴明细表》(表四)一式两份。
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缴情况表》(表十)一式两份。
4.补缴2011年7月以前或跨此期间社会保险的需同时提供经由朝阳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审批的《朝阳区补缴养老保险审核表》及《补缴通知书》。
5.企业版子系统(五险合一)软件生成个人补缴信息报盘文件。
参保人员个人缴费额到账后,县社保机构将个人缴费额和政府对个人缴费的补贴同时记入个人账户。政府对个人缴费的补贴未按时到账产生的利息差,由地方政府补足。个人缴费、补助、资助按到账时间记账,从次月开始计息。
⑶ 国家新政策养老金如何补交
具体如下:
1、参保人员缴费期间可补缴之前未缴费年度的养老保险费;参保人员到达养老金领取年龄时,缴费未满15年的,可一次性补缴不足15年的养老保险费。
2、补缴实行按年缴费,缴费标准根据办理补缴手续当年的缴费标准最低档次确定,补缴不享受政府补贴。
3、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员应携带相关材料到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补缴手续。
4、养老保险在户籍地的,当地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
5、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
6、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
(3)养老金扩缴扩展阅读
关于领取养老金条件: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照相关规定,我国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2、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
(参考资料:网络:养老金)
⑷ 养老金可以补交吗
1、以单位职工身份补缴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可按申报并经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历年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为其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含本金和利息)。无法确定历年工资收入的,以所在市(指设区的市,含养老保险省直管企业,下同)执行的历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补缴。利息以历年公布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计算。补缴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分别负担,一次性缴清。
以单位职工身份补缴的,补缴费用全额到位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补缴费用按规定分别计入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2、以个人身份补缴的,均以补缴时所在市执行的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20%的比例,补缴历年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费用由个人负担,一次性缴清。
以个人身份补缴的,补缴费用全额到位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8%的比例为参保人员计入或补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今后在省内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或计发基本养老金时,按上述办法补缴期间历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均统一认定为0.6,并在其个人账户信息中作特别标记。
1、通过单位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个人提供身份证和需要的照片就可以了,由单位人员去办理;
2、如果个人参加养老保险,就应当按照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执行。自由职业者,只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缴纳,有具体规定:带上本人的身份证、失业证和2张1寸照片,到当地的社保中心的营业窗口办理。
每月交多少钱在办理的时候工作人员会给你算好,是根据去年社平工资计算,个体工商户或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在参加养老保险时,将按照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⑸ 养老金缺口18万亿ZF要延长养老保险缴纳期限至男65岁女60岁,大家有什么看法畅所欲言
养老金缺口18万亿ZF要延长养老保险缴纳期限至男65岁女60岁,大家畅所欲言的看法:一、问养老金:养老金的缺口是谁造成的?是怎么造成的?首先广大在缴人员还没有人领到一分养老金,他们中有的已经交费10多年,有的已经交费20多年,最多的可能已经30多年,因为实行职工合同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批实行合同制的人是最早参保缴费的,如今这批人有的是4050人员,大部分应该是2000年以后参保的人员。所以养老金的缺口不是在缴人员造成的,凭什么让他们推迟退休,延长缴费年限替人买单?
二、问养老金:养老金的制度设置为何如此随便?长期以来养老金缴费制度一直不完善和统一,地方政府可以随便给谁优惠就优惠,愿意给谁减免就给谁减免。既然这样,养老金还有不产生缺口之理?
三、问养老金:为何没有交过养老金和未交满规定年限的人员照样可以从养老金基金中领取养老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得很明确:只要累计交满15年,男年满60岁,女年满50岁,是可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必要条件。上世纪90年代,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将地方国有、集体企业全部廉价改制给个人,数千万至上亿的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被分流,他们有的提前退休,有的买断工龄自谋职业,有的下岗失业,而他们的提前退休有的是没有交过给地方养老金基金一分钱的,有的仅仅是后期交过短短的几年,就算政策准许他们退休拿养老金,但也不能从养老基金中支付,国家毫无依据地把这批退休人员的包袱转嫁给养老金基金。之后,尽管国家财政很富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借“高薪养廉”之名,将改革开放创造的财力全部分配给了公务员。养老基金的缺口不但得不到财政的及时弥补,而且贱卖出去的国有企业所得的款项也被各地财政占用了。但是有哪个审计部门向全体参保人员公布过对地方养老金的账目情况和审计情况?这样的糊涂账怎能不造成造成养老金的亏空?
四、问养老金:既然缺口如此巨大,国家为何还要连续十年给退休人员提高养老金?国家到底是在花谁的钱?大家都知道国家财政只管公务员的吃饭问题,企业退休人员的吃饭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是绝对不管的,所以国家每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是以增加广大在缴人员的缴费额度作为来源的;造成国家被动连续十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是由于国家错误的“高薪养廉”政策造成的,上世纪90年代,确切的讲是1998年,国家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急剧提高,而且规定每2年加一次,每次加薪的额度很大。结果是10个企业的职工不如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才导致国家被动连续十年给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即使如此,现在还是4各企业退休的不如一个机关事业退休的!这是造成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
五问养老金:养老金缺口这么大,为何公务员不能缴费?解决养老金缺口的唯一的最好办法就是扩大参保人数,今年国家已经将原先参加过工作的所有刑满释放人员、代课民办教师、当过兵、农村放过电影、当过赤脚医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等人员全部准许一次性缴纳5-6万抵作15年参保缴费,男年满60岁,女年满50岁的马上予以退休,但是还是解不了养老金的缺口,反而是加大养老金的缺口,因为这批人退休的比不退休的多。就是这样,国家还是不能让公务员缴纳养老金!
⑹ 养老金改革个人缴费怎么改革
养老金改革个人缴费怎么改革
自从28年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尝试引入个人账户以后,关于个人账户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些年来,个人账户“存”还是“废”、“做大”还是“做小”、“做实”还是“做空”的争议并未因中央文件的屡次拍板定案而消弭。相反,种种分歧仍或明或暗地存在于理论和实践层面中。
2013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改为“完善个人账户”后,业内在完善个人账户的路径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争议的核心是个人账户是否要转为名义账户以及是否需要扩大个人账户。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经过两年多的激烈争议之后,个人账户的改革路径逐步明朗:个人账户不再做实,将8%的个人账户作为个人权益记录的方向正在赢得更多共识。但业内人士预计,完善个人账户的方案要待十九大之后才能确定。
养老保险回归现收现付制?
1966年,美国著名学者亨利·艾伦在《社会保险悖论》这篇论文中提出著名的“艾伦条件”(Aaron Condition)。他说,如果人均工资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之和超过利率,那么引入现收现付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就可改善每个人的福利现状。
朱青认为,我国的实际国情是满足艾伦条件的,即我国的实际工资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之和是远高于实际收益率的,所以我国建立现收现付制度是更有效率的做法,没有必要建立基金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新梅长期紧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她在研究了智利、新加坡以及许多发达国家的积累制养老金发展历程后提出,世界银行推行的公共养老金的私有化改革是基于错误的假设之上的。
王新梅说,在过去20多年的全球性养老金改革中,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提出的积累制可以应对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观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全面地被所有发达国家所拒绝。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杨俊认为,从1981年启动的智利个人账户改革养老金待遇水平较低,已经引起参保者的强烈反对;个人账户制度的激励功能实际非常有限,很多人都是只维持最低需要的缴费年限,还有许多人逃离了这一制度。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周弘则认为,目前有些关于个人账户的讨论混淆了国家和市场。通常情况下,公共养老金也分为两层,一是体现公平的基础养老金,二是体现收入差别的补充养老金,有点像我国的个人账户,两者都是现收现付的,投资部分很少。真正的个人账户是市场行为。
从统账结合走向统账分离
郑功成表示,20多年的时间证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大失误是在缺乏理性论证的条件下,简单地将完全私有化的个人账户引入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损害了养老保险制度应有的公共性与稳定性,也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后遗症。
李珍从制度建立伊始就反对在基本养老保险中引入个人账户。她认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混入社会保险在理论上的困境是个人账户是私有财产,不具保险性质,将它嵌入社会保险之中在学理上不通。
李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正是因为在“统账结合”制度中共有私有产权混合,所以实践中没有人是由于个人账户制度的设计而愿意努力工作且积极参保多缴费,个人账户的激励假想理论并没有实现。
“当年想要通过统账结合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既要有公平性又要有激励性的美好愿望,在实践中证明是难以完成的,最后的结果是统账结合变成了一笔‘混账’。”宋晓梧说。
郑功成认为,简单地将完全私有化的个人账户引入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弱化了公共养老金的互助共济功能,也直接损害了这个制度的可靠性、可持续性,还造成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分割,并使完全个人账户化的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没法得到健康发展。
李珍认为,实行名义账户意味着对个人账户进行“做空”,空账迈不过的一个坎是如何计息。
名义账户和银行账户的根本不同在于,储户是真金白银拿给银行,银行实现投资收益之后给储蓄利息,而名义账户中是没有钱的,个人交的钱已经拿出给退休人员发养老金了。
“计息低则账户持有人受损,计息高则下一代受损。”李珍说,改革之后,如果还像以前一样按一年期银行利率计息的话,参保人是受损的,并且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低下;而如果计入较高利息,那么很快会积累大量的负债。
李珍认为,与社会统筹不同,个人账户上的负债是硬约束的,未来不可能通过计算公式的调整减少养老金的支出,这意味着届时在职一代的负担会更重,会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李珍建议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社会养老保险中分离出来,让参保人建立自愿性储蓄养老制度,会减少因政府干预产生的扭曲。同时,个人账户的分离还需要其他参量改革来配合,否则制度的收支平衡就会出问题。
“如果改革之初只是将国家和企业包办的养老保障改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引入个人账户,再在这个制度基础上推进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那么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会顺利得多。”郑功成说。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个人账户之后,学界提出了多种完善个人账户的方案,诸多方案中,从统账结合走向统账分离被认为是一条根本解决之道,即将第一支柱中的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分离,转向第二或第三支柱,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然而,统账分离需要对现行制度动“大手术”,尚难以成为完善个人账户的现实选项,养老保险改革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