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孝与顺的关系是怎样的,犯上就是不孝吗
孝顺包含顺而不孝,既孝又顺,孝而无需顺。
孝而无需顺,必须经历足够的成长,才能达到。如果强求,最终的结果是不顺不孝,即:逆反、对抗、冲突、斗争、伤害!所以,需要学习,需要提升心灵的高度。
那为什么不需要完全顺呢?如果晚辈百分之百听从、顺从长辈的安排,就难以突破和进步。很多家庭的长辈非常保守、固执,而且不愿学习,还对后代充满控制。因此,矛盾很多,子女的成长充满阻碍。
B. 你是如何看待顺从就是孝顺的
顺从真的和孝顺是两回事。
"孝顺"强调的是"孝"而不是"顺",一昧的顺从只会毁了你自己,并给你的未来带来超级多消极作用,甚至说会毁了你自己的未来。
要知道,"百善孝为先",不是"顺"为先。对父母,大部分是孝,少部分的顺才对。
现代社会不就有很多妈宝吗?就是凡事都听妈妈的,这不就是顺吗?不过,你问问,妈宝男现在真的是女性最烦的物种了。有妈宝男的家庭注定不会平静,注定不会很幸福。
而且,对父母的顺,应该是让父母放心顺心,不是顺从。因为父母就算是真的是为了我们好,但是父母不是每个方面,你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有了解。所以父母的建议就算是过来人的建议,但也是过去式的建议,不一定会对你的生活和问题有帮助。
所以,孝顺,要孝,要顺,不过是更应该让父母顺心。
C. 什么是孝什么是孝道
孝:
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因此孝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
孝道: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D. 现实社会下中国孝道文化有什么特点
在以孝治天下的大环境下,中国现实的孝道是为政治服务的。已经背离了孝道最天然的纯粹。可以参看《被荼毒的孝道》;父慈子孝本是最天然的东西,甚至不必过分渲染,否则,父子双方任何一方过于强调了都会对另一方造成伤害。现实中,这个例子比比皆是,就连孔子时代,孔子不得不愤怒的责骂那些宣扬自己孩子不孝的父亲为“德之贼”也!意思他们才是真正败坏道德的贼人!
父母养育了孩子,孩子依恋父母、关爱父母、热爱父母的情节仿佛被养大的小狗一样,无论如何都不会背叛的,而现实中,似乎‘不孝之子’很多,这个是一个公共黑幕,是中国自汉朝以孝治天下以来的最大冤假错案,以至于,今天,谁被利用孝道所伤害的人子,都没有地方述说,孝道已经成为最厉害的伤人武器。这样的被利用的孝道,上古时代没有倡导所谓‘孝道’时间、就存在,就存在那样被孔子所怒的‘德之贼’!
比如,我们的唐尧虞舜的舜黄帝,就是被自己父母与弟弟多次伤害的典型,史记中都有记载。倡导孝道对国家与社会是有利的,然对不明就里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真正的孝道不是倡导孝顺自己的父母,那是不必倡导的,即使我们倡导不要孝顺自己父母也挡不住人类这个孝的天性的,好比任何宗教都头疼的‘性之欲望’一般,孩子爱父母是挡不住的。那么,真正的孝道的孝文化意义及范畴是什么?
圣人在几千年前早已做出来回答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可见孝道倡导的真正内涵是去‘孝顺’别人的父母,就是尊老爱老的大爱意思。同时,孝道还包含要爱护别人的孩子。可见,孝道与孝文化不是仅仅规范子女的,还规范了‘人父’。孝是老人与孩子的双重结合,所以,才有流传很久的中国国学文化:
父慈子孝!
这里,我仅仅给你一个提示而已,详细,请网络《被荼毒的孝道》;多从里面汲取智慧,做到‘知孝道’‘懂孝道’然后‘了悟大道’!在生活中,艺术的、辩证的对待孝道,将是一切道与大智慧的源泉……
E. “孝”的意义是什么
从家庭意义上看,"孝"体现为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从社会意义上看,"孝"即对统治者的敬畏和基于敬畏的绝对服从。表面上看社会小单元的家庭以"孝顺"、"孝敬"为指导思想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是善的。
被生育的人一定要对生育自己的人有所亏欠,并且一定要顺从、孝顺、赡养生育自己的人,这是汉文化价值观的公理性基础,也就是说不用论证也没必要论证的道德根基。这个是西方文化所没有的!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也"-- 《论语·学而》。即一个人如果能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从来没有。
由于我们国家的结构,君父同伦,君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君之道,正所谓:"孝者,所以事君也"。小孝是敬、顺父母,父母给你建立一种生活方式你若不听从即为不孝;大孝则是忠于主子,对于主子个人意志制定的方针政策及政治体制你若有所叛逆即为"不忠",对统治者的"不忠"是灭门大罪,株连九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伤都是不孝,更何况你自己人头落地,且父母兄弟妻儿子女都要共赴黄泉,此最大不孝也,所以说"孝"的范围比忠大,不仅对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对君父的忠,可见"忠"、"孝"是统一并不矛盾的,为君父利益服务是其共同点。"孝"就是这样完成了从人伦感情出发达到其钳制人民思想和行为的政治目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从保持自己身体完整开始到当官光宗耀祖结束,
孝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xiao,为社会学意义的名词,是指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目的是繁衍后代。中国自西周就开始有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