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秋重阳节杜甫

秋重阳节杜甫

发布时间:2023-09-04 05:13:59

㈠ 杜甫 九日

《九日》

作者:杜甫

原文:

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链团穗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
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
干戈衰谢两相催!

赏析: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漂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九日


李白 九日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译文及注释】

今天云彩飘飘,景色迥然,流水更绿,青山更明亮。
我手携一壶流霞酒,采撷一朵黄菊花,欣赏这菊花凌霜不凋的品行。
这里山石偏僻,松树古远,快乐的管弦乐随风飘洒。
酒杯当明镜照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却不知道让我怀念的棚卜朋友都在哪里。

1、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又叫重阳节
2、云景好:景物好。
3、流霞:美酒名。
4、搴(qiān)菊:采取菊花。
5、寒荣: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指菊花。
6、觞(shāng):古时的酒杯。
7、落帽:典出《晋书》,据载: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参军孟嘉登高于龙山,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没有发觉,此或知举在讲究风度的魏晋时期,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即兴作答: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文辞优美,语惊四座。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
8、空:徒然。
9、友生:朋友。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的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重阳佳节秋高气爽,在这登高饮菊花酒传统节日中,诗人一个人自娱自乐,想起了自己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情景,写下这首诗来感慨自己怀才不遇之余,也表达了他怡情自然的旷达的襟怀。

一二句写秋高气爽,开篇写令人赏心悦目的秋景。秋日的天空,辽阔高远,一碧如洗,朵朵白云在蓝天中飘浮,它们时而分开,时而连成一片,时而像一团团的棉球,时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涛,变幻不定,千姿百态;秋日的大地,明丽清爽。只见层叠的山峰松柏参天,波平浪静的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三四句写饮菊花酒,在这天高气爽的秋天里,又逢重阳佳节,诗人携壶登山,开怀畅饮,而且边饮酒边赏菊。泛寒荣,一方面表现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

地远松石古四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赏秋时的见闻和感受。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处,松柏葱茏,怪石嶙峋,阵阵微风吹来,响起松涛清越高雅的音韵,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佳节美景令诗人陶醉,禁不住举杯照欢颜,杯中映出自身的笑容。还自倾三字表现了诗人悠然自乐,兴趣盎然的神态。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尾句由写景转为抒情。诗人独自一人饮酒赏秋,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不胜收,可是孑然一身的孤独感无法排解,因而酩酊大醉,以至落帽,狂放高歌中充满了思念故交之情。

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九月九日·九日重阳节


崔善为 九月九日九日重阳节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译文及注释】

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人们用登高、赏菊花、插茱萸等活动表示庆祝。九月已是季秋之月,百花已经凋残。晚秋的寒气催落菊花凋零,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自己身处萧条冷落的龙山边关,全无喜庆之意。

【赏析】

崔善为,贝州武城人也。祖颙,后魏员外散骑侍郎。父权会,齐丞相府参军事。善为好学,兼善天文算历,明达时务。弱冠州举,授文林郎。属隋文帝营仁寿宫,善为领丁匠五百人。右仆射杨素为总监,巡至善为之所,索簿点人,善为手持簿暗唱之,五百人一无差失,素大惊。自是有四方疑狱,多使善为推按,无不妙尽其理。

诗题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人们用登高、赏菊花、插茱萸等活动表示庆祝。传统上秋季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分别对应农历七八九这三个月,九月已是季秋之月,百花已经凋残。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写晚秋的寒气催落菊花凋零,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古诗写重阳节,多表达欢庆之意,而这首诗的尾联,想到自己身处萧条冷落的龙山边关,全无喜庆之意。

九日登山


李白 九日登山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译文及注释】

陶渊明写了《归去来》,表明不追逐俗世的高志。因为没有酒喝了,所以就到州牧那里去喝酒。于是就想象着和陶渊明一起一边观赏菊花一边饮酒。我此时的心情不好,白白辜负了重阳佳节。能得到题舆这样的待遇是怎样的俊杰才能有的啊!我自认为自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就想干脆隐居在城南算了。在山上建一座小房子,下面可以看到宛溪。整日可以听到笛声、琴声,这是多么自在啊。我以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有这样的享受。琴高乘着红鲤鱼跃出水面,仙龟为河伯引路,这是像神仙一样的生活。

1、《晋书》:陶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即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曰: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耶!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闻,遂欢宴穷日。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问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2、《艺文类聚》:《续晋阳秋》曰: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之,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3、、重阳:《梦梁录》: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
4、《北堂书钞》:谢承《后汉书》曰:周景为豫州刺史,辟陈蕃为别驾,下就,景题别驾舆曰陈仲举座也,不复更辟,蕃惶惧,起视职。
响山:《方舆胜览》:响山在宣城县南五里。
5、《一统志》:响山,在宁国府城南五里,下俯宛溪。权德舆记:响山,两崖耸峙,苍翠对起,其 南得响潭焉,清泚可鉴,潆洄澄淡。
霜丝,乐器上弦也。
6、《韵会》:胄,裔也,系也,嗣也。
7、琴高:《列仙传》: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日,皆洁斋待于水旁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旦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余,复入水去。
8、《山海经》: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郭璞注:冰夷,冯夷也。
9、《淮南》云冯夷得道,以潜大川,即河伯也。《穆天子传》所谓河伯无夷者,《竹书》作冯夷,字或作冰也。
10、《河图括地象》:冯夷恒乘云车,驾两龙。白龟,事未详。
11、《楚辞河伯》云:乘白鼋兮逐文鱼,气汝游兮河之渚。白龟殆白鼋之讹欤?
12、酹:《广韵》:酹,以酒沃地也。
13、木华《海赋》:波如连山。太白本其语而倒用之,谓连山似惊波,遂成奇语。
14、谢朓诗:合沓与云齐。吕向注:合沓,高貌。
15、《说文》:酩酊,醉也。
16、卢照邻诗: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
17、《晋书》: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以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18、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19、陶渊明: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赏析】

天宝十二载(753)重阳日作于宣城。清人王琦云:玩诗意,当是偕一宗室为宣城别驾者,于九日登其所新筑之台而作,诗题应有缺文。所言似是。另有《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赠崔侍御二首》,与此诗情景相接 。全诗体现李白壮志难酬,感慨实事,又仍有远大理想,远大抱负的宏伟目标。

㈡ 重阳节的古诗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欢迎阅读。

九月十日即事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日五首·其一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重阳席上赋白菊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朝代;:唐代;作者: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齐山登高

朝代;:唐代;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朝代;:唐代;作者: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旅眺

朝代;:唐代;作者: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送别

朝代;:唐代;作者: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己酉岁九月九日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九日寄秦觏

朝代;:宋代;作者:陈师道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长安九日诗

朝代;:南北朝作者: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九日和韩魏公

朝代;:宋代;作者: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朝代;:唐代;作者: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九日置酒

朝代;:宋代;作者: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原州九日

朝代;:明代;作者:赵时春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九日感赋

朝代;:清代;作者:秋瑾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朝代;:唐代;作者: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朝代;:唐代;作者:李泌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九日登花马池城

朝代;:明代;作者:王琼

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

河朔毡庐千里迥,泾原旌节隔年留。

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

诸将至今多卫霍,伫看露布上龙楼。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朝代;:唐代;作者:赵彦昭

秋豫凝仙览,宸游转翠华。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

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须陪长久宴,岁岁奉吹花。

西夏重阳

朝代;:明代;作者:王逊

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

击柝徒吟胡地月,屯田也食汉渠春。

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

九日登高台寺

朝代;:清代;作者:沈辂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㈢ 重阳节诗句杜甫

《九抄日寄岑参》
年代: 唐 作者袭: 杜甫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九日蓝田崔氏庄》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五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
野树歌还倚,秋砧醒却闻。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㈣ 九九重阳节古诗

九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九九重阳节古诗,欢迎阅读参考!

醉花阴

作者:李清照(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安登高

作者:杜牧 唐代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谢新恩

作者:李煜 唐 体裁:词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诉衷情

作者:晏殊 宋 体裁:词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采桑子·九日

纳兰性德 清代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九月十日即事

作者:李白 唐 体裁:五绝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日寄郑丰

作者:皇甫冉 朝代:唐

重阳秋已晚,千里信仍稀。

何处登高望,知君正忆归。

还当采时菊,定未授寒衣。

欲识离居恨,郊园正掩扉。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王勃 唐代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重阳席上赋白菊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作者:白行简 唐 体裁:五排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旅中过重阳

作者:朱庆馀 朝代:唐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重阳日有作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 体裁:七律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阳述怀

作者:高翥 朝代:宋

年年客裹过佳期,时节难逢莫皱眉。

酒量且为重为尽,杯行不必再三辞。

登高兴懒诗仍赋,怀古怀深泪自垂。

纵使西风落乌帽,黄花犹恋鬓边丝。

重阳

作者:胡仲参 朝代:宋

漫浪江湖已十霜,一秋强半又重阳。

可怜白日浑闲度,偶对黄花觉自伤。

客舍题诗书感遇,市楼沽酒慰凄凉。

登高不为酬心赏,直欲凭栏望故乡。

重阳登高偶作

作者:寇准 朝代:宋

务闲留上客,佳节值重阳。

旨酒浮仙菊,清歌绕画梁。

高城明落日,疏树觉微霜。

且尽登临兴,馀欢尚未忘。

重阳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风卷车尘弄晓寒,天涯流落寸心丹。

去年醉与茱萸别,不把今年作健看。

重阳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

曲江重阳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烟描水写老秋容,岭外秋容也自浓。

如见大宾新露菊,若歌商颂晓风松。

插花醉照濂溪井,吹发慵登帽子峰。

莫问明年衰与健,茱萸何处不相逢。

重阳日忆远

作者:杨亿 朝代:宋

逆旅重阳节,穷秋万里身。

金英浮酒盏,珠泪湿衣巾。

为客飘蓬远,思家落叶频。

只应蝴蝶梦,夜夜得相亲。

重阳前一日

作者:张栻 朝代:宋

九日明朝是,清樽强自开。

萧萧疎雨暗,滚滚大江来。

野菊闲无数,沙鸥静不猜。

何须骑台饮,此兴亦悠哉。

秋登兰山寄张五

作者:孟浩然 唐 体裁:五古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行香子

作者:李清照 宋词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水龙吟

作者:辛弃疾 宋词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了。

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自怜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飞鸟。只有良朋,东阡西陌,安排似巧。到如今巧处,依前又拙,把平生笑。

木兰花 重阳前几日,篱下始见菊放数花,嗅

作者:段成己 金词

人生行乐须闻早。休惜一尊花下倒。无情岁月不相饶,转首吴霜纷莫扫。佳时苦恨欢悰少。镜里衰颜难再好。

试将离恨说渠侬,天若有情天亦老。

九日登高

作者:王昌龄 唐 体裁:七律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日登巴台

作者:白居易 唐 体裁:五古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得新字

作者:孟浩然 唐 体裁:五律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采桑子

作者:朱敦儒 宋词

天高风劲尘寰静,佳节重阳。叶下潇湘。碧海晴空一陈霜。

安排弦管倾芳酝,报答秋光。昼短歌长。红烛黄花夜未央。

南歌子

作者:赵长卿 宋词

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黄菊擎枝重,红茱湿露香。扁舟随雁过潇湘。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

减字木兰花

作者:向子諲 宋词

年年岩桂。恰恰中秋供我醉。今日重阳。百树犹无一树香。

且倾白酒。赖有茱萸枝在手。可是清甘。绕遍东篱摘未堪。

鹧鸪天

作者:张孝祥 宋词

桃换肌肤菊换妆。只疑春色到重阳。偷将天上千年艳,染却人间九日黄。

新艳冶,旧风光。东篱分付武陵香。尊前醉眼空相顾,错认陶潜是阮郎。

南歌子

作者:吕本中 宋词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生查子

作者:辛弃疾 宋词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

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

金菊对芙蓉

作者:辛弃疾 宋词

远水生光,遥山耸翠,霁烟深锁梧桐。正零瀼玉露,淡荡金风。东篱菊有黄花吐,对映水、几簇芙蓉。重阳佳致,可堪此景,酒酽花浓。

追念景物无穷。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除非腰佩黄金印,座中拥、红粉娇容。此时方称情怀,尽拼一饮千锺。

卜算子

作者:石孝友 宋词

折得月中枝,坐惜青春老。及至归来能几时,又踏关山道。

满眼秋光好。相见应须早。若趁重阳不到家,只怕黄花笑。

水调歌头

作者:方岳 宋词

醉我一壶玉,了此十分秋。江涛还此,当日击楫渡中流。问讯重阳烟雨,俯仰人间今古,此意渺沧洲。天地几今夕,举白与君浮。

旧黄花,新白发,笑重游。满船明月犹在,何日大刀头。谁跨扬州鹤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箸欲前筹。莫倚阑干北,天际是神州。

旅中过重阳

作者:朱庆馀 朝代:唐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十日和张少监

作者:徐铉 唐 体裁:七律

重阳高会古平台,吟遍秋光始下来。

黄菊后期香未减,新诗捧得眼还开。

每因佳节知身老,却忆前欢似梦回。

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

早发

作者:李郢 唐 体裁:五律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

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唐代李白《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唐代杜甫《九日寄岑参》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唐代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浪淘沙

作者:赵鼎 宋词

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

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危墙。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

千秋岁

作者:王之道 宋词

斜风横雨。咫尺高城路。红蓼岸,苍葭浦。滞留春色晚,栖泊邮亭暮。信杳杳,鹊声近有无凭据。

肠断家何处。又见重阳度。多少恨,从谁诉。黄鸡斟白酒,自促供搜句。归去好,人生莫被浮名误。

朝中措

作者:范成大 宋词

身闲身健是生涯。何况好年华。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

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

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

作者:刘长卿 唐 五律

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

风景同前古,云山满上游。

苍苍来暮雨,淼淼逐寒流。

今日关中事,萧何共尔忧。

重阳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重阳感怀

作者:刘兼 朝代:唐 七律

(一)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二)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

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㈤ 重阳节登高赏秋的诗句

《蜀中九日》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代: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代: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唐代: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九日寄秦觏》

宋代:陈师道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代: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宋代:晏几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

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九日置酒》

宋代: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九日水阁》

宋代:韩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定风波·重阳》

宋代: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九日和韩魏公》

宋代: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宋·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望江南·幽州九日》

宋代:汪元量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和泪捻琵琶。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代: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作者及全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过:拜访,探访,看望。2. 具:准备。3. 合:环绕。4.郭:本指城郭,此指村庄。5. 场圃:农家的小院。6.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7.至:到。8.轩:指窗户。9.就菊花:指饮菊花酒。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喝酒、赏菊花啦!

老朋友宰了鸡,焖好小米饭,邀请我作客到他的田家。
走进村里像进入另一个天地,眼前好一幅幽美的图画——
浓密的绿树团团环抱着村庄,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主人亲热地把我迎进屋内,推开窗子也就打开了话碴。
面对着堆金的谷场和滴翠的菜圃,我俩同饮村酿美酒,共话桑麻。
要走了,我还是留恋不舍,满腔情谊化作两句话:
等到秋高气爽的重阳佳节,我还要再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
隐居一段时间,又想有所作为,因而到长安寻觅机会。他的诗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名声一时传遍京师,可惜在仕途方面却阻碍重重,始终得不到朝廷重视,孟浩然受到莫大的打击,只得失意地回到鹿门山,悠游山水间。之后虽有一、两次机会,但可惜都没能施展才能。
公元740年,好朋友王昌龄来到襄阳,此时孟浩然背上生疽,己经快痊愈了,医生叮咛不可吃鱼虾等食物,可是老朋友相聚,饮酒聊天,无比欢乐,孟浩然竟忘了忌讳,吃了鲜鱼,结果病毒发作死亡。活到五十二岁。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奇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阅读全文

与秋重阳节杜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副高职称人员延迟退休年龄 浏览:751
17年海南养老金调整方案 浏览:982
公婆老了没人孝顺自找的 浏览:389
老年痴呆吃手 浏览:648
旧年重阳节开什么码2018 浏览:878
到达退休年龄公司让离职 浏览:879
公务员养老金并轨了吗 浏览:318
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意义是什么 浏览:898
老年痴呆发病率世界地区统计 浏览:891
男子染色体检查多少钱 浏览:941
金杨街道养老机构 浏览:965
长方形养生会所怎么布局 浏览:490
实体检测有哪些工具 浏览:31
在网上怎么查居民养老金余额 浏览:768
父母问你的手办多少钱 浏览:418
河源人民医院怎么挂号体检 浏览:717
在养老院做什么活动 浏览:476
怎么样才能把长寿花养的又肥又壮 浏览:625
体检报告肝右叶钙化斑怎么回事 浏览:20
北京退休金增长额度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