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京明孝陵陵墓是哪一年建造的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墓,因马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南京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从洪武14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3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先后用工10万,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神道保留了六种石兽,狮、獬豸、骆驼、麒麟、马和象,每种两对每种两跪两立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神道上石兽 体量巨大
石翁仲武将、文臣各2对,共8尊 3米多高。
明孝陵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陵宫布局设计和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建筑形式,开创了中国明清帝王陵寝建设规制的先河,此后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被誉为中国帝陵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明孝陵的神道蜿蜒曲折,整体布局呈现出了“北斗七星”的形状,这种不拘一格的神道布局,在中国帝王陵寝中具有唯一性。
② 古墓壁画记载“反人性”孝道,埋儿奉母的典故出自哪里
埋儿奉母的典故最初是出自《搜神记》,自元代被列为《二十四孝》后开始广为的流传。埋儿奉母的故事说的是晋代的郭巨为了奉养他的老母亲,而打算和妻子一起把儿子给埋了,最终感动了上苍的故事。其实埋儿奉母的本意是要求人们恪守孝道,去孝敬老人,但实际的做法却非常的反人性,绝对的不可取。毕竟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他们那样的行为都是属于故意杀人的。
随后郭巨就和妻子一起打算把儿子给活生生的埋了,这样他的老母亲就有口粮了。然后郭巨就开始挖坑了,郭巨的妻子则是抱着孩子站在旁边。后来,郭巨夫妻的孝心感动了上天,让郭巨挖到了金元宝,这样郭巨夫妻不仅不用卖掉儿子了,还有钱来奉养老母亲和抚养儿子了。其实这种宣传孝道的主题思想是很好的,但是具体的做法去十分的反人性,估计也没有几个人会真的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