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阳节桂花糕多存在于什么地区呢为什么很多地区都没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呢
重阳糕也称为“花糕”,是一般重阳节食品类。多见于江浙沪地域,全国各省市地域不太时兴。为了能美观大方中吃,他们把重阳糕做成五颜六色,也要在糕表面洒上一些木樨花,因此重阳糕也叫桂花糕。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前一二日,各以汤粉蒸米糕遗送,上插剪彩仪式小旗,掺飣果子,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树、松籽之肉类食品。则以粉作狮子座蛮王之状,放置糕上,此谓狮蛮。”宋吴自牧《梦梁录.九月》:“这一天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米糕,内以猪牛肉、家鸭为丝簇飣,插小彩旗,各日重阳糕。”宋缜密《武林旧事.重九》:“都人是月……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句式杂糅为此,上缕肉片鸭饼,缀以榴颗,标以旗子。又作蛮王狮子座于上,又糜栗为屑,合以纯蜂蜜,服装印花脱饼,认为果饵。”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九月九日……饼面种枣栗其面,星辰然,曰花糕。糕肆准纸旗子,曰花糕旗。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明谢肇浙《五杂俎》引吕公忌曰:“九月天亮时,以片糕搭子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可乐俱高。’此古代人九月作糕之义。”
2.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喝桂花酒
重阳节登高、喝抄桂花酒都是传统习俗,是老辈儿传下来的习惯。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3. 吃重阳糕为什么要撒桂花
重阳糕,亦称“花糕”,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是重阳节传统节令食品。常见于江浙沪地区,全国各地区不怎么流行。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撒上一些木樨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
重阳糕,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是重阳节传统节令食品。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吕氏春秋·季秋纪》中就有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又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重阳节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数千年岁月洗礼中,重阳节也衍生出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重阳节延续了数千年,各地的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比如,在港澳同胞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广西隆安县九月九日会放任牛羊自行觅食,福建海澄县重阳节则会放风筝为戏。重阳节这天,南京人家会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陕西广大农村家家户户的门前则都会插上青翠的茱萸,并且左邻右舍互相赠送。吃重阳糕流行于全国部分地区,主要流行于江浙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