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敬老人警察事迹

孝敬老人警察事迹

发布时间:2023-08-10 02:34:21

1. 孝敬老人先进事迹简述范文三篇

孝敬老人先进事迹简述范文三篇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的孝老爱亲模范 事迹材料 ,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孝敬老人先进事迹简述1

杨玉西,50岁,是一名退休职工。家住长兴园。杨雨西同志自从1983年与丈夫结婚后,20多年如一日孝敬婆婆,照顾家庭,婆媳关系亲密胜过亲生女儿。

结婚时,由于婆家兄弟姐妹多,加之当时经济条件比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杨雨西决定婚事新办,一切从简,取消了在宾馆预订的婚宴,仅仅双方亲戚在一起吃餐饭,就算将婚事办了。对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邻居们的好评。婚后她们跟公婆一起住,由于婆婆身体不好,紧张的工作之余,她包揽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后来,她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儿,一家老小更是其乐融融。

婆婆由于早年守寡,一个人将三个子女拉扯大,大半生的穷苦日子,让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冠心病、哮喘、高血压等多种严重疾病,为了让婆婆身体健康,她和丈夫一起带她四处求医问药。婆婆每月的门诊医疗费用都在600元上,而退休工资仅区区500多元,有时婆婆独自一个人看了病,觉得药费太高,不舍得买药吃,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想了一个办法,只要时间允许,每次都氏中亲自陪婆婆去医院看病,看完病后,先将婆婆送回家,她一个人再去医院划价拿药,然后总是对婆婆说,现在药价又降了,您的退休工资足够买药了,我们也不用给您贴钱了,让婆婆觉得没有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安心多了。而实际上,她用自己并不多的工资收入支付了婆婆所有的医疗费用,而她自己在生活上则是能省就省,勤俭持家。近年来,随着婆婆的年岁越来越高,朱小华还特意为老太太买了电子血压计、家用氧气瓶等家庭医疗器具。在饮食上,她也是尽量就着婆婆的口味来,精心安排适合老年人吃的食谱,老太太对媳妇是打心眼里喜欢。长时间同婆婆的和睦相处,她们有了许多的相似之处,如:性格越来越像,都是大大咧咧的,直爽子、乐观派;共同的爱好也越来越多,喜欢相同的电视剧,同一个影星、同一种类型的歌曲,就连喜欢吃的东西都一样。婆婆常说“我有这个媳妇真是晚年得福!”20多年的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没有红过脸。耳濡目染,儿子也很孝顺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时常给奶奶捶背按腰,端茶送水,讲小故事给奶奶听,把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

杨玉西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孝顺不仅仅是让老人吃好穿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让老人气顺,心情好比什么都重要。作为媳妇,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的。

孝敬老人先进事迹简述2

游晓莉,女 现年3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筠连县镇舟小学教师。作为教师,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孩子掉泪,总要上前问个“为什么?”“怎么啦?”竭尽全力帮孩子解决困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成绩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么正直、善良、坚强,满怀深情,无私奉献,尽力扮演好坦核渗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爱心彰显出母爱的伟大,用不尽的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面对年过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为先,积极主动照顾其生活;面对家庭和社会以“爱”装心。

一、 用不尽的母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

1999年10月与丈夫李春雷结婚组建家庭后于_年3月3日生下了大女儿李沁鸿,全家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在_年冬回婆家(高坪乡),因为爷爷奶奶对孙女的疼爱,用鲫鱼熬粥给女儿喝,谁知女儿是先天性过敏体质。从那以后女儿全身生疮,又红又肿又痒,而且流浓。我从此带着女儿走上了漫长的医治之路。白天既要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又要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晚上女儿全身瘙痒,哭闹不止,又得细心照料,为其擦药、服药、挠痒……

我先后带着女儿辗转奔波在筠连医院、宜宾医院、华西医院、成都皮肤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医院、重庆皮肤研究中心……凡是听说好的医生、好的医院我们都去,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现已经转化为慢性皮肤病,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见到女儿让脊两年来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肤溃烂,一天换洗数次,衣服上照样血迹斑斑,有时脱衣服时,皮肤和衣服连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长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复复的恶化,尽管这样过了俩年多,但困难没有压倒做母亲的我,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母爱,是母爱的力量使我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医治,听说哪个医生好,再远的路,再难的泥泞小道我们也带着孩子去求医寻药。特别是_年在巡司医治长达半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上午上完课后坐车带着女儿去输液,第二天清早带着孩子输液,输完液后马上赶回学校上课……当看到女儿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惊喜的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

经过四年多的漫长治疗,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总算躲过了“败血症”这一劫,亲戚、朋友、邻居见到女儿后没有谁不说:如果没有父母的精心照顾,细心呵护,早就没有这个孩子啦!

二、 以“孝”为先 赡养老人

我丈夫的舅舅,姨妈都长期在外,家中只剩下八十高龄的外公外婆。作为外孙媳妇的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外公今年已经81岁,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类风湿等,加之双眼几乎失明,生活极为不便,走路要人搀扶,吃饭要人夹菜……外婆年事已高,无法料理家务,特别是今年遇到天气大旱,长期没有水,靠挑水生活。为此我主动提出与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为二老洗衣、做饭、挑水……常常征求老人的意见,做老人喜欢的饭菜,为老人夹菜,向老人问寒问暖,想吃啥就买啥,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一旦老人生病,是我首先来到老人身边,是我最先为老人请来医生,为老人煎药端到老人手里。为此二老经常说:“没有享到儿媳的福,能享受到孙媳如此精细的照料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 我的父母没有儿子,仅有俩女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一致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使二老能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我成家以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我处理。作为农村父母最愁的是农忙,但不管是插秧,还是丰收时节,我都会带上自己的丈夫去帮忙,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谷、收玉米、烧饭、喂猪、割草,样样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会尽力尽快给他们买,隔三差五割点肉、买点菜、买些水果带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过节,总是先为父母考虑,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慰藉。每当父母生病时,还是我们护送看病,我们照顾,丈夫在我的影响下也特别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终于从没有儿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过着幸福的生活。村子里不少人羡慕我爸妈,常说:“你们多福气,有这样的一个女儿!”

三、 尽心尽力 帮助他人

我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整个大家庭上下几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拥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长辈们的好评,当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那是_年,我堂妹父母外出打工,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堂妹的母亲一直反对她读书,为此我就担起了一个“家长”的义务,对堂妹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主动与其班主任交流,既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又对其母亲做思想说服工作,但其母态度之坚决,宁愿拿钱让她做生意结婚也不愿出钱让其上大学!没办法,堂妹考上了重庆大学,学费是一大难题,怎么办?“没关系,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爷、伯父、堂叔一起想办法,为妹妹筹集了一万五千元的学费,妹妹终于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学府深造。

我老爷俩女儿一儿子,俩女儿读书特别努力,成绩优异,可老爷受封建思想,爱儿恨女,加之家庭贫穷,就是不让女孩读书,为此我把刚上班的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她们上学,最后女儿读职高毕业,精通电脑,如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随时寄钱给他们,俩老人特别感激我,这姑娘逢时过节都不忘给我们(寄)捎点礼物,不忘当年的恩情。

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只要她们需要帮助,只要找到我,我都会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比如村子里的杨江燕,是智残儿童,父母忽视她的教育,见此情景我主动与其父母联系,交谈,想办法与县残联联系办残疾证,与聋哑校联系。

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要他需要帮助,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帮助。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社会小小的一份子,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发扬!

孝敬老人先进事迹简述3

马__,男,布依族,32岁,中共党员。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马__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父母身上,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马__同志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迈的父母,两个哥哥和姐姐,下有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并且父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2019年,哥哥因患骨裂住进了医院,父母年迈而且家里需要料理,于是他日夜守护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顾,复诊时,由于当时没有电梯,他背着哥哥奔波在楼上楼下十余次,没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顾,长时间的治疗,也许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苍,此次手术非常成功,哥哥逐渐康复,他笑了,年迈的父亲笑了。

马__同志的父母已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里床头上常用的药物整齐摆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应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显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老人老了,儿女们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马__同志只要一下班就会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马__同志承担赡养老人重担十余载,三世同堂,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孝道。




2. 民警帮忙年迈老人收稻谷,这背后有怎样一个暖心故事

民警就是应该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好警察,毕竟警民一家亲,而近期一则民警帮助年迈老人收稻谷的事情上了热搜,大家都直呼这才是为人民服务的好警察。而在这背后也有一个非常暖心的故事,让大家听了之后都深受感动,这样的人民警察真的是太暖心了。接下来带大家一起看一下这背后的故事。

一:年迈老人询问儿子什么时候能放回家。

每当看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大家的心中都是非常酸的,因为正是秋收之际,大家都在忙着收秋,收地里面的各种庄稼,而这位老人家里面也有四亩稻田,但是自己和老伴已经年迈,收不动秋了。所以老人才去到派出所询问自己的儿子什么时候能够放回家,好回家收稻谷去,听的大家都太心酸了。

希望老人的孩子能够痛改前非,等到出来之后好好的孝敬自己年迈的父母,毕竟老人身体不好了,家里面还是有孩子需要照顾他们的。

3. 大同交警化身外卖小哥照顾老人,你从这名交警身上学到了什么

在杭州市某公安分局,民警们化身外卖小哥,连续五年为老人上门送餐,这已经成为了该派出所民警们的习惯。关于大同交警化身外卖小哥照顾老人,你从这名交警身上学到了什么?我认为民警这样的举动十分令人感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十年前,民警在走访中得知费奶奶和老伴行动不便,经常没饭吃,所以就让老人一起到派出所食堂搭伙吃饭,后来分奶奶的老伴去世,民警们就开始上门为她送饭。其次,民警已经连续五年为费奶奶送饭,持之以恒的精神网友们非常感动,虽然是上门送餐这样的小事,但是派出所的民警们却可以一直坚持。最后,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警察的服务宗旨,像这样正能量的好人好事应该多宣传,多表扬,让青少年们多学习。

一:民警们五年来就坚持为老人上门送饭,饭菜都是派出所食堂的。

在十年前,民警在走访中得知费奶奶和老伴行动不便,经常没饭吃,所以就让老人一起到派出所食堂搭伙吃饭,后来分奶奶的老伴去世,民警们就开始上门为她送饭。


关于茄塌大同交警化身外型镇卖小哥照顾老人,你从这颤租圆名交警身上学到了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4. 急求“十佳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张秋燕家庭
张秋燕作为女儿在父母面前尽了孝心,作为儿媳代替丈夫在公婆面前尽了孝道,作为母亲既当爸又当妈,把女儿培养成优秀大学生,单位爱岗敬业。从警20多年来,先后被评为优秀党员、文明警察、十大杰出妇女、十大标兵、十大杰出青年、全市十佳卫士、省优秀人民警察、好军嫂等荣誉称号。

孔金玲家庭
和丈夫谢玉奇结婚20多年来,夫妻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很少有红脸拌嘴的事儿。他们孝敬父母,两人经常利用节假日看望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买衣、买菜,给零用钱。对待孩子,爱护而不娇惯,关心而不溺爱,如今儿子考上大学,还担任年级长,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夫妻两人还义务八年帮助县二高一名贫困学生,使其考上了大学。

范西海家庭
家住薛店王圪当村,全家和睦,邻里团结,勤劳致富,教子有方,多次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妻子谷端三十多年如一日,视公婆如爹娘,每天早上烧鸡蛋茶端到二老床前。公公患脑梗塞、脑萎缩住进医院,她日夜守候,老人吃什么,喝什么,随要随到。平时邻里相求,全家都热心帮忙,被当地干群誉为邻里团结、乐于奉献的好榜样。

吴万心家庭
薛店镇吴村3组村民,全家13口人,四世同堂,和睦相处,团结邻里,勤劳助人。吴万心今年73岁,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孝子。母亲行动不便,他几乎每天都去集市买早点和老人爱吃的东西,老年人最怕孤独,方圆几里哪里有庙会、哪里有戏,他都带着家人陪着老人去赶会、看戏。其长子吴国强在河北保定市做生意,生意做的十分红火,但他富裕不忘乡亲,自己出资带领二十多名贫困户去河北保定做生意,使他们很快走上富裕之路。
刘淑娟家庭
家住白庙赵庄村,男到女家落户,刘淑娟夫妇在本村开了一家万客来便民连锁店,父亲刘如让,开了一家理发店,母亲叶会珍无怨无悔挑起了看管孩子、料理家务的重担,以分担女儿的负担。一家人和和睦睦,尊老爱幼,齐心协力,共奔小康。

孔祥孟家庭
家住冢头镇柿园村,儿媳于巧娜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照顾老人。90岁的奶奶行动不便,每天早晨,她替奶奶梳头、洗脸、倒便盆,尔后搀扶奶奶坐桌前吃饭。公公的衣服、被褥全是她拆洗的,冬天冷了,她做了两床前被褥给奶奶、公公铺,而自己床上的仍是十年前结婚时的。她与邻居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谁家有困难,她都伸出援助之手。

宋春娈家庭
家住广天杨庄村,夫妇结婚23年来,相敬如宾,相互体贴,对老人孝顺,对子女疼爱。婆婆患脑溢血后遗症,生活不能处理,宋春娈床前孝敬四、五年,直到老人病逝。夫妇俩头脑灵活,有主见,几年前,建起了一个铝制品加工厂,产品畅销30多个县市。宋春娈夫妇还是热心人,谁家红白喜事需要帮忙,他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去帮忙,还对生活有困难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王秋霞家庭
家住堂街镇丁庄村,全家20口人,一家人父母仁慈,子女孝敬,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王秋霞公公72岁,婆婆68岁,她总是主动帮助老人做家务,问寒问暖,还把单身的叔叔接到自己家,管吃管住。妯娌之间,王秋霞总是以身作则,从不搬弄是非,姊妹4个过得就像亲姐妹一样。平时,村上谁家有红白喜事,她总是主动前去忙前忙后,谁家要是有个大病小灾,她总是既出钱又出力。

马国志家庭
家住长桥坡马村,一家祖孙三代26口人,六个儿子中,除了老四在本村外,其他五人均为国家干部。平时分七个灶吃饭,每到周末,弟兄几个总是相聚老家,看望老人。老人病了,六个儿媳争着为老人看病,平时老人花钱,几个儿媳总是每次回家你50元,我100元,不等老人花完,钱就送到家了。他的家投资3万多元,修通了村上的水泥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吴玉祥家庭
家住渣元宋堡村,吴玉祥六个子女,五个子女分别在平顶山、上海等地工作,照顾二位老人的重担都落在了二儿媳仝红珍身上。仝红珍没有丝毫怨言,日常三餐变着样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闲暇日陪老人唠嗑、看电视,把二位老人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二儿子吴自敏先后办过机瓦厂、面粉厂等,2005年5月又在市郊区投资20多万元建成一座环保免烧砖厂,生意红红火火,当年实现了赢利,还在市区购买了房子。

阅读全文

与孝敬老人警察事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保卡在退休前后有什么不同作用 浏览:97
儿童大学体检项目有哪些 浏览:930
五里店佳音体检中心怎么走最快 浏览:302
长寿储备油库 浏览:258
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名人名言 浏览:665
陌生老人称呼什么 浏览:295
亲戚给父母扫墓怎么答谢 浏览:458
老河口驾驶员体检在哪里 浏览:285
重阳节郊游通讯稿 浏览:563
现代人长寿的是 浏览:80
富顺哪里有养生 浏览:608
浦北为什么有长寿之乡 浏览:729
父母都在工地受伤了该怎么办 浏览:537
农村养老费多少 浏览:897
新闻中心走进老年大学拍摄 浏览:525
累计缴纳社保多少年可以办理退休 浏览:115
癌症体检怎么做最有效 浏览:575
今年征兵体检在哪里河北 浏览:391
老年人肺脏主要变化 浏览:31
老人不听话怎么办视频 浏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