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有的父母喜欢用亲情绑架的方式控制子女
一般不叫控制,有目的性的才叫控制。比如你家两个,你是不受宠的,家人用亲情道德绑架内你,叫做控制容。有没有被人控制,看几点,在与家人对话后有没有觉得非常愧疚,有没有不自觉的跟别人比较,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还有一点,家人是自己最大的生活圈子,每天都纠缠不清,哪怕相隔万里。有一点,那都是被控制了
❷ 父母为什么总会用孝顺来道德绑架子女
孝敬父母本身没问题,甚至是优良美德,但同时孝顺确实被很多人拿来当做道德绑架的武器。中国的父母很多没有边界意识,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无视儿女拥有独立人格的事实,肆意干涉儿女私人生活空间,强加自己的意愿。这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一旦遭到反对,反对者就会被冠以不孝顺的罪名大加鞭笞。所以,孝顺这个词没有罪,真正毁了孝道的,是滥用孝顺要求别人,指责别人的人。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所谓的“道德绑架”,可能是在用圣人或超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补充内容:其实不是圣人的标准,圣人也不一定掏钱救助所有有困难的人,应该说用是超乎人类和说话人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如果做不到,就算是他眼中不道德的行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主要是源于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个军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富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要求一个人代表团体去随机抽奖,如果抽不到就是损害了团体利益就要受谴责,这同样是道德绑架。“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的逻辑混乱。
观点一(保守主义):但是,如果一个人连道德底线都没达到,连道德义务都没尽到,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他进行道德判断就不仅不是道德绑架,相反是在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
观点二(自由主义):“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 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
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线论”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进行批判),从根本上即是“道德绑架”。所以,正因为“道德”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一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❸ 父母有哪些以爱为名义的道德绑架
和哥哥相差两岁。哥哥一直没有谈对象,也没有相亲,没有结婚的目标, 就要求我不能在哥哥结婚之前谈对象。不然我先结婚了,哥哥结婚就困难了。
❹ 父母以孝顺的名义逼婚,属于道德绑架吗
是
今年春节,不少网友吐槽被逼相亲。昨天的两会会场,谈到“逼婚”这个话题,这些多数为人父母的委员们也认为,孩子应该理解父母的心情,不要一味标榜独身主义,以‘剩’为荣。同时,父母也不要以传统观念、道德绑架儿女婚姻,不要逼婚。
嘴上虽然不说心里也希望孩子重视
省政协委员夏月星说,很多年轻人受到城市文化的熏陶,对晚婚晚育,婚姻质量更为认可,但他们的父母大部分却还抱有比较传统的婚姻观。“每个父母都关心孩子,希望他们能拥有幸福的家庭,催也在情理之中。 ”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父母也应该体谅孩子的不易。 ”夏月星说:“如今城市在飞速发展,恋爱成本、沟通成本、思维观念都与原先不同,迟点生育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父母不用过于担心。 ”
同时广大青年应该理解父母的心情,要与父母积极沟通,父母也要多给予包容。
别以道德绑架婚姻也别以“剩”为荣
“如今剩女相对较多,也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但如果一味标榜独身主义,以‘剩’为荣,却并非正确的选择,更伤害了父母的心,但这也不是要以道德绑架婚姻。 ”省政协委员何宗文说。
结婚这事,男方的家长显然要淡定些,省政协委员、合肥一中校长陈栋说,孩子结婚的事最好是顺其自然,父母只要在关键问题上提醒提醒即可。对于现代年轻人的择偶问题,陈栋认为要正确看待婚姻:“我就开玩笑跟学生们说过,男同学你们未来的老婆基本都还在初中呢,女孩们未来的老公也许都上大学了。 ”
❺ 为何直到现在,还有人觉得“孝顺”在中国的一种道德绑架
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孝顺”为名义的道德绑架。问题不在于有人觉得孝顺是一种道德绑架,问题在于有人以偏概全,认为所有的孝顺都是道德绑架,同样,也有人以偏概全,认为所有的孝顺都是理所应当的,都不是道德绑架,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或者说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真正的社会中,所谓的“孝顺”应该是一种“反馈”,是我呱呱坠地,你施我于恩,我报你于情。而不是现代很多人口中的那种“我生下了你,把你养大,就是对你好,就是对你有恩,你就得听我的。”
我在小时候玩闹的时候,你一边看书一边淡淡教育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有人无理取闹的时候,你淡然讲理,然后告诉我“有理走遍天下”。而不是你在自己打牌、刷手机,然后教育我该多看书。不是你遇到问题只会吼,却要我去讲所谓的理。真正的孝顺是在你做到这一切的时候,到你晚年的时候,你培育长大的孩子,用你以书和理育大的人儿,把这些反馈给了你。
你吼这个世界,却要我待世界以温柔,这就是绑架。
❻ 为什么说孝顺是一种道德绑架,这种说法会不会成为有些人不赡养父母的借口
中国的孝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快发展成为愚孝了,这是很不好的发展趋势。究其根本,就是一种道德绑架。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你的父母抚养了你,所以你必须留下来照顾他们,你不能去大城市追寻自己的梦想,因为父母需要你。这样的话我相信每个年轻人都听到过,我也是。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想去大城市闯一闯,但是我们家只有我一个孩子,所以理所当然的不被父母同意。再到快要结婚的时候,我的婚姻似乎成为了父母的,在他们的口中我要为了他们尽快结婚。
再有就是看到的很多因为赡养父母打官司的新闻。孝顺未必不是一种道德绑架。赡养父母是法律上的义务。若你从小到大被父母虐待,或者父母只生不养,等你有了经济能力,他们突然对你说,不养他们就是不孝,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没有尽一点责任的父母,大谈孝道,不是道德绑架又是什么?有很多父母并不能够称之为父母,就像明星毛晓彤的父亲,没有尽到责任却想要5000万的赡养费。这不是搞笑吗?
❼ 母亲以“孝敬”的名义,向儿子“勒索”房子,儿媳妇反抗有错吗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预测,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力每年以800万的速度递减,同时65岁以上的人以800万的速度递增;到2035年,中国15~64岁的人口为8.1亿,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94亿。
百善孝为先,我们自小享受父母的养育之恩,终有一天自己也将老去,敬老爱老是自古以来的美德,赡养父母不仅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为人子女应当尽可能地照顾父母的情绪,满足父母的合理愿望,不要以为父母有饭吃有地儿住就算是尽孝,“见钱不见人”容易让父母产生心病。
简单来说,不光精神赡养,情感给予最重要。
对父母来说,最幸福的事就是,当你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时候,孩子依然紧紧牵着你的手。
父母要转变观念,不要对儿女要求过多,付出不一定都要回报。母爱父爱是最无私的,是辈辈相传的。说句高调的话,养育子女其实是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当然子女在可能的情况的为父母做些事也是应该的。这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❽ 中国式的“孝顺”是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中国式孝顺到底是不是道德的绑架呢?我觉得有绑架的成分,也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当然也有很多父母是理解孩子的并不会拿自己长辈的身份去要求孩子怎样。下面我就从中国式孝顺是道德的绑架这样方面来对问题进行分析:
因为“孝顺”,我们错过的太多失去的太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长辈是理所应当的,但请不要加上顺从这个意思!
❾ 父母强迫孩子孝顺自己,这样对吗
不对,这种东西是强迫不来的,想让自己的孩子真正的孝顺自己首先自己要对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