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孝顺等于念多少阿弥陀佛

孝顺等于念多少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3-05-31 15:00:00

⑴ 一个人如果天天念佛诵但是父母去世都不在身边请问那叫孝吗

念佛诵经并不代表孝顺,父母去世子女不在身边也不一定是不孝,这里面有很多特殊情回况。念佛诵经不能起到什答么实质的作用,只能是多一些心理安慰,和孝毫无关系。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明知父母即将去世也不回来,那就是不孝。

⑵ 佛 怎样孝顺父母

经常念经回向给父母。
多做善事感化父母。
在家里多做家务。
倾听父母的诉说。
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
和父母的观点有冲突的时候尽量避开冲突,不执着于对错。
面带微笑,步履轻松,少抱怨,让父母觉得你很开心而且健康。
做重大决定前征求父母的意见。
有条件的话带父母出去短途旅游放松身心。
给父母订阅杂志,看他们喜好而定。
暂时想到这些,不外乎布施、忍辱、精进、智慧、持戒、禅定。把这六度融入生活中,时时照着做就对了。
阿弥陀佛。

⑶ 关于佛教所说的行善和孝顺还有食肉问题,请求大师师傅帮忙下。

你的思路很清楚。我喜欢。因为很多人虽然讨论这个主题,但对其并不抱“真诚”的态度。

1.行善。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善”。佛经里谈到善业、善道等等,但是我怀疑其中有许多太过具体的东西可能是人为加入的思想。这种事屡见不鲜。许多古代宗教的典籍,可能原文只占到极少的比例。这里就不再多说。所谓的【善】,中国人有句古话,叫“替天行道”。人说的【善】不算数,真正的【善】反倒越是被人们所陌生了。就人的层面,简而言之,就是要用【外在的关心】去替换【源于内部的挂虑】。人一般内心都有很多曲解的教条,如果某种情况他袖手旁观,他就会被这些教条折磨,会顾虑其他人如何看他,这就是【源于内部的挂虑】。相反,通过让别人得到方便而让自己活得也轻松一些,这就是【外在的关心】。人行【善】,就是通过接近【外在的关心】来挤占【源于内部的挂虑】,正如光存在就会驱散阴影,当思想不再源于自我内部,一个人才能看到其他人真正需要帮助的地方(同时也能正确预见是否真正帮到了别人)。

2.孝顺。究其本质而言,并不是保护自己父母的利益。父母有自己的命运,通常情况下并没有力量能去干涉,因为人都是由自己的思想的力量机械引导到其目的地的。也就是,【自种自收】。孝顺,是在彻底体察父母为人的本质之后所得到的结论,孝顺是一个结论,是一种思想过程。一个没有彻底思考过自己一生的人是无法【孝顺】父母的,因为那样的话,他将无法确认父母在他的一生中具体处于怎样的地位,也就无法将自己置身于父母当时所处的境地。如果一个人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这种(些)情境下父母的作为,这些作为的动机还有最后的结局,他将无法产生一种情感,这种无法言说的激烈情绪,就被称为导致【孝顺】这种行为的动机。如果一个人如以上这样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无论怎样,他则一定会产生所有构成【孝顺】的必要情绪。

你可以从上面看出,人们的行为充满机械性,并由自己的思想而引导至特定的目的地。忽视实际情况而为自己安放一个头衔,这样评价人并不夸张。证据就是,即便是一个对待自己的伴侣最为刻薄的人,也会说,自己实际上是【爱】着对方的。无论是【行善】,还是【孝顺】,都有赖于达到一种特定的精神状态,或具备特定的情感元素——换句话说,必须付出自己的辛劳而改变自己的状态——才能达到。

3.食肉。和前边的道理一样,改变任何一项行为,都必须付出努力。这种努力的本质,也就是生命的本质,那就是想要获得的力量和为得到这种力量而克服的困难是成正比的。不食肉是结果,你必须找到这个结果所对应的原因,才能得到这个结果。而你的做法是,当你得不到结果时,你就折磨自己,并为这种折磨安上一个高尚的头衔。如果你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那你一定是个精神上疏于劳作的人。因为找到一项结果对应的原因,是一种精神上的劳作,不能期望从生活中直接得到此印象的果实。当你透过自己的努力,准确地处于与某项行为的原因相应的精神状态,那么此项结果也正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达成。这正是【想要获得的力量和未得到这种力量而克服的困难成正比】,只不过不是在天地里,而是在精神的土壤里。

4.念佛。念佛是以一念代替万念。究其本质有二。一是佛的名号,二是以一念代替万念。佛的存在是一个真理,佛是因中之因,如果这个陈述是真实的,那么造成这语言陈述的思想波动就直通真理之所在。通过不断加强这个陈述,这种思想波动也就被加强了,因为思想波动是因,而语言是果。有些人在生前就能见到【佛】或者说【实相】,是因为他们进行了大量的重复,使得他们的思想联通到并据以获得极乐世界的美景。如果你不能支配自己的思想,你连一只笔都拿不起来。一切的关键都在于控制并聚焦思想。思想是因,而行为是果。你脑子里有恐怖、愧疚或者其他恶劣的印象,这些印象必须被念佛的念头所代替。当你每天睡觉前想的最后一件事,当你醒来的第一件事都是【念佛】,并在其他的时间让【念佛】恒久地在你思想中占据空间,你就达成了控制思想的能力,你可以让自己聚焦在任何一个想要聚焦的念头上。当你念佛的时候,如果你思想波动中所夹带的是恐怖、愧疚、暴力的情感,这些情感就会扼杀正确的思想波动中所包含的生命的种子,结果将是一无所获。

⑷ 佛教孝敬父母

净空法师---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儿女的一定要尽孝,做学生的一定要尊师。你从历史上去看,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孝父母的人能有成就,没有一个背师叛道的人能有成就。


净空法师---孝顺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实在讲,“孝顺”圆圆满满做到是成佛。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们要想把孝顺做到圆满,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净土,见到阿弥陀佛了,你的孝顺就圆满了。

1 孝顺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实在讲,“孝顺”圆圆满满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够尽孝,佛以下的孝顺,都做得不够圆满,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们要想把孝顺做到圆满,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净土,见到阿弥陀佛了,你的孝顺就圆满了。

3 经上讲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就充满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亲眷属无论在哪个世界,无论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听到,只要缘一成熟,什么叫缘成熟?你劝他念佛,他肯听、肯接受,这就叫缘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帮助他。

4 佛经里常讲“佛度有缘人”,生生世世家亲眷属,跟你有缘,你都能帮助他们脱离六道、往生不退成佛,这叫大孝,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对于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们都能够照顾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劝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为你自己的佛没学好;你要学好了,他们自然就会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学好,才能影响他们,所以自己要精进不懈,要有耐心,要坚持到底,机缘成熟的时候,他们会接受的。

7 如果你认真努力地修持,学佛之后跟没有学佛之前,判然是两个人,使你父母感觉到,你学佛之后,变得特别孝顺,对他们特别好,他们生欢喜心,对佛就会有好感。

8 万万不可以看到父母没学佛,一天到晚批评他、责备他,说他业障重,将来要堕恶道。父母听到你这个话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学,愈学愈不得了,愈学愈不孝顺”,这就错误了,你虽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错误,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绍给他,让他很欢喜,他就会很乐意地接受。

⑸ 佛法对于孝顺父母怎么讲

凡事之物,人之伦常,因果中的一部分,凡世之人皆在因果之中,自然需要尽到自己作为子女所必需的义务。就像不作不食一样。
对于父母犯下的错,应竭力制止和弥补,这也是作为子女必须要背负的对父母的孝道,但父母也是非我之人,非我之心自然很难用我之心去感化,虽然要尽最大的努力,但他们自己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而我们无法劝其回头,其甘愿堕入泥淖,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随缘。
佛教对凡世人伦纲常并无干涉,父母就是父母,不可能因为你信了佛就把他们当作学生什么的,佛教的主张仅仅是为了让人们用健康的心态来处事罢了。

⑹ 佛教如何看待孝顺

生死只是幻想

当老和尚得道的时候 他的父亲 不仅仅是当时的 而且生生世世的父母都可以得到超生 得到比他短暂承欢膝下更大的利益

何来有罪之说?众生只能看到眼前 不能用慧眼观见轮回真相

所以有此错觉

在佛教中最提倡孝道 它有多种表现方式 :

供养父母身 心以及慧命

最重要而且最殊胜的就是慧命的供养

阿弥陀佛

⑺ 印光大师说念佛比孝顺父母更重要

朋友理解抄有分别而袭已,大师自知念佛的道理,所以这样讲,大师懂这个道理。我们不懂。我们没理解。不怪朋友。
念佛是明心见里,是断恶向善的修行,首先就是孝养父母。是通过念佛修好的德行。不管是在内在外。都要做出好的样子。这样世间人,包括天龙菩萨十方各神灵都会尊重你。是因为你事有德之人。你的父母亲戚自然一并得加持保佑。正所谓。古人真正修行才是大孝啊,不论出家或是不出家。一样效果。其他并不它意。这个道理要懂。你就看的自在多了!善哉

⑻ 孝顺父母就是种福田,这句话圆满的讲法是什么

一屋未扫何已扫天下?
父母与我们自身来说缘分极重,倘若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大体二点问题存在,
一,我们自己修学修行不够;二,缘分机缘未到,还是需要随缘行事。
修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受用到他受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随缘的度如何把握,全在个人,为何有些朋友感觉用功不得力呢?修学修行自己受用了么?倘若还不够,继续踏实修,倘若觉得能够面对外界保持清净平等觉的心念,可以适当帮助周围朋友,当然父母也就是最近的人,也就是这个道理。
阿弥陀佛!一点粗疏之见,希望能帮助到朋友!

⑼ 阿弥陀佛,各位师兄,我一直的觉得很不孝顺父母,学了佛知道了要孝顺父母,想为父母念地藏经,念多少遍好

仁者:随喜赞叹,这个要看你自己的发心。。。地藏经的中心思想是,孝亲尊师,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读经,,关键是要将佛的教理,落实于处事待人接物的生活中,这样才能积福,消灾!,,读经,不是读给佛菩萨听的!

⑽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不仅伏纯是要孝养父母缺族咐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只有这样才能将小孝穗猜过渡到大孝。
为人子女者,身命来自于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恩,难以为报。因此,要时时将父母放在心让,让他们在有生之年,身健心安,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如果能够劝父母念佛最好,信愿持名念“阿弥陀佛”,当他们临命终时,能够顺利蒙佛接引,自在往生极乐世界,脱离生老病死的苦恼,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阅读全文

与孝顺等于念多少阿弥陀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养生壶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浏览:349
老年人芝麻油怎么吃 浏览:931
为什么老婆老是跟老公父母吵架 浏览:89
孝顺到朱基头 浏览:773
应聘湖北湖老年大学二胡老师 浏览:850
农村商业银行柜员退休年龄 浏览:992
去换证体检多少钱 浏览:979
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费 浏览:548
关于老年大学的三句半 浏览:10
退休金为什么每年要600 浏览:475
老年大学运动会文章 浏览:592
长寿花花朵变黄了怎么处理 浏览:821
西安老年大学简历 浏览:575
丽水智慧养老社区多少钱 浏览:854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吗 浏览:299
兵役体检提前多久不能吃饭 浏览:95
老年大学面试考什么 浏览:637
定州老人当大官在哪里 浏览:988
青海省西宁市馨悦老年公寓 浏览:729
养生壶煮粥如何加热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