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黄香是怎样孝顺父亲的

黄香是怎样孝顺父亲的

发布时间:2023-05-30 17:26:21

Ⅰ 黄香孝亲.这个故事记录在《三字经》中,你知道是什么吗

2015-06-28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人们想,这样孝敬父亲的人,一定很爱自己的国家。黄香长大后,人们推举黄香当地方官,黄香果然没让大家失望,在黄香的领导下,家乡的日子越过越好。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

Ⅱ 关于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故事

①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

孝顺典故,耐心细致照顾体弱父母

②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灶世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③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黄香温席,东汉黄香孝顺长辈。夏日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④ 我知道《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就是讲什么

《三字经》中的句子
香九龄,

能温席①;

孝于亲,

所当执②.

融四岁③,

能让梨;

悌于长④,

宜先知.

〔注释〕

①香:黄香,据说他九岁就懂得孝顺父母双亲,冬天临睡以前给父母暖被窝。

②执:遵守。

③融:孔融,汉代的名人,相传他四岁就懂礼节,知谦让。一天,邻居赠送一筐梨,孔融见哥哥们争着挑大个儿的吃,就在一旁从容地等着,最后才取了一个小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挑大的,他回答说:“我年岁小,应该吃小的。”

④悌于长:尊敬和爱戴兄长。悌,敬爱,指弟弟敬爱和顺从哥哥。

〔大意〕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州携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解册辩伏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⑤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什么意思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历史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⑥ 香九龄 ,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

⑦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悌于长 宜先知的意思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结交益友,学习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孝顺父母是儿女应该做到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美德,应该及早教育培养。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还有个故事呢~! 黄香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⑧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四句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简写。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为了让我舒服,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⑨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意思

释义: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一、出处

宋·王应麟《三字经》

二、原文(选段)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三、译文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9)关于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故事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

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二、赏析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⑩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专伤。他本就属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10)关于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故事扩展阅读: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

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

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

Ⅲ 孝义典故之黄香温凊

百善孝为先,孝,一直都是中国人极为看重的品质。从古至今,都流传着许多孝子的故事,其中就有个年纪虽小、却懂大孝的主人公—— 黄香。

黄香温凊()

诗曰:黄香九岁,母丧父存,温衾扇枕,奉侍晨昏。

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字文强。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虽然黄香只有九岁,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

黄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亲,常潸然泪下,乡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称赞他是个孝子。失去了母亲的黄香,更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于父亲,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去做,一心一意服侍父亲。

三伏盛夏,酷热难当。每天只要吃过晚饭,就可以看到邻居们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小孩子这时总是会趁机要求大人们讲故事,要不就是追逐着在夜幕下玩耍。但是在这么多人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就这样一下又一下的扇着,一直扇到席子已经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这样。

过了秋天,隆冬来临,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窑一般,要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有得受了。但是孝顺的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焐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陪桥全县,也传遍了全国。九岁的孩童能这样懂得孝顺父亲,感动了太守刘护,他上书向朝廷申报,推举黄香为“孝廉”,黄香由此成为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儿童。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后来他当了官,做了尚书令。

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也已经不需要为了让父母睡个安稳觉而费心的扇风或暖被窝了,但是我们需要有一颗孝心,方式可以随着时代而改变,但重要是心意不变。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白,是否懂“孝”与年龄无蔽春关,父母不要觉得孩子太小就什么都不懂,很多不好的方面都去纵容,而好的方面却不去引导,孝,是需要从小区培养的芦并猛品德。

Ⅳ 关于孝的故事(有名字)黄香温席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他,一个孩子;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他,只有9岁,从小孝敬父母,而後被举孝廉,忠於职守,勤政为民。他的名字叫——黄香。
九龄黄香 扇枕温衾 为官勤政 天下称颂
黄香,字文强,汉朝时期江夏人。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後,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工具。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著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麼冷的天气,父亲也一定很冷吧。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子,然後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子里,用自己的体温,焐热了冰冷的被窝之後,才招呼父亲睡下。父亲很受感动。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子里乘凉,尽管每个人都不停地摇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夜深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父亲,我在这儿呢。」说著,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著一把大蒲扇。
「孩子,你干什麼呢?这麼热的天气。」父亲心疼地说。
「哦,我看屋里太热,蚊子又多,就用扇子在屋里扇一扇。这样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黄香话还没说完,就被父亲紧紧地搂在怀里,「我的好孩子呀!」
以後,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後,总是拿著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能舒适地早些入睡。
就这样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在街坊邻居传开了,人人都夸奖黄香。9岁的小黄香也被人称颂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人们都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
江夏太守听说了黄香的事迹後,将他徵召为「门下孝子」。从此,黄香举孝廉入仕,果然不负众望,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公元84年,汉章帝特别下诏命黄香至东观阅览官藏的典籍。正逢千乘王刘伉当时在行加冠礼,章帝在中山王府第,召黄香至殿下,向诸王推荐说:「这位就是『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啊!」左右臣子没有不为之另眼相看的。
汉章帝时期,黄香被拜为尚书郎,是皇帝身边的近臣。他工作尽心尽责,昼夜不离尚书台。
到汉和帝时,黄香先後被拜为左丞、尚书令,更受重视。一次,他本来要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可他认为自己不适合,就极力推辞。汉和帝也不想让他离开,就让他留下继续任尚书令。黄香也没辜负皇帝的信任,将军国大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汉安帝时,黄香被任命为魏郡太守,任期内,魏郡遭受水灾,他把自己的俸禄及皇帝赐的钱财都捐出来赈济灾民,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黄香的一生,以孝子、贤人驰名於世。清代进士蔡振中曾在拜竭黄香墓时题诗一首赞曰:
南国无双土,东京第一流。
风霜馀孝魂,爵秩贲荒丘。
姓字樵人识,笺书国史留,
更行琼葬处,千载哭忠侯。

Ⅳ 黄香孝敬父亲表现在:冬天什么和夏天什么

暖床、扇枕。
黄香年纪虽小,却做事不顾劳苦,失去母亲后,他更珍惜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冬天天寒地冻滚陪拦的时候,在父亲上床睡觉之前,黄香就以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乱笑父亲的被窝,而到了夏天的时候,酷暑炎热,黄香就挥着扇子使父亲的枕席子凉快。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黄香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大胡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Ⅵ 黄香温席的故事

汉朝的时候租悄,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慧者,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拓展资料:

原文: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注释:

昔:往昔。

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

方:才。

事:侍奉。

则:就。

扇(shàn):扇风。

帷帐:帐子。

令:使,让。

蚋(ruì):吸人血的小虫。

远:形容词作动词用。使??远。

以:让。

安:舒服的,前型薯安心的。

于是:于是。

寝:睡。

至于:到了。

以:用。

暖:形容词作动词用。使??暖和。

衾(qīn):被子。

待:等待。

是:这。

播:传播,流传,散布,传扬。

京师:京城;国都。

号:称,宣称。

启示:

黄香侍奉父亲的故事反映出一个孩子细致、纯真的孝心,是一个孩子从内心深处自然萌发、激发出来的孝,又是出于天性的、并尽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关心他们。要知道,他们把我们照料成大人时有多么辛苦。

人物简介:

黄香(约68年-122年),字文强(一作文疆),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 人。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

他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后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又升任尚书令,任内勤于国事,一心为公,晓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有方,受到汉和帝的恩宠。后出任魏郡太守,于水灾发生时以自己的俸禄赏赐来赈济灾民。不久被免职,数月后在家中去世。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三字经》中有对黄香的描写:"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Ⅶ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故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出自宋代王应麟《三字经》,讲的是东汉人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如下:

黄香是东汉时期的江夏人,他的母亲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只靠父亲一个人养育他。

黄香非常的孝顺,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

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7)黄香是怎样孝顺父亲的扩展阅读:

黄香字文强,是江夏安陆人。九岁时他的母亲去世,黄香思念至极,致使形容憔悴差点死去,被乡里人称赞为孝子。十二岁时,他的事迹被江夏太守刘护听说,刘护即征召他到自己府里做官,代理门下孝子的曹吏,十分喜爱、敬重他。

黄香家境清贫,家里没有仆人婢女,自己亲自操劳家事,尽心奉养长辈。并且广泛地诵习儒家经典,深求精通道德学术,写得一手好文章。京师的人称赞他说:“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延光元年(122年),黄香升任魏郡太守。魏郡里原有的园田,常常与人分种,一年收获几千斛的谷物。黄香说:“《田令》说‘商人不务农’,《王制》说‘做官的不耕田’,做官拿俸禄的人,不应与百姓争利。”一到郡里就把内外的园田都出租给别人耕种。

同年,郡中发生了水灾,百姓都陷入饥荒的状况,黄香把自己的俸禄以及得到的赏赐,全分给灾民,富豪大族也各自提供义谷,来补公家贷放灾民的不足,灾民因此获得保全。但在不久后,黄香还是因水灾被免官。几个月后,便在家中去世。

Ⅷ 黄香九岁时能温席的故事

“香九龄,能温席”出自宋代王应麟《粗银三字经》,是意思是: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具体故事如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人。 他九岁那年,他的母亲去世了。 尽管他还很小,但他知道孩子应该孝顺父母。 为了照顾父亲,黄香在夏天用风扇站在父亲的床旁,将枕头垫子冷却,将蚊子赶到很远的地方,然后恭敬地请父亲休息。

冬天,当他担心父亲的受冻,他便为父亲暖被子。就这样, 黄香长大后知识渊博,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受到人们的称赞和爱戴。 

(8)黄香是怎样孝顺父亲的扩展阅读

黄香的生平事迹

1、门下孝子

黄香字文强,是江夏羡凳哗安陆人。九岁时他的母亲去世,黄香思念至极,致使形容憔悴差点死去,被乡里人称赞为孝子。十二岁时,他的事迹被江夏太守刘护听说,刘护即征召他到自己府里做官,代理门下孝子的曹吏,十分喜爱、敬重他。

黄香家境清贫,家里没有仆人婢女,自己亲自操劳家事,尽心奉养长辈。并且广泛地诵习儒家经典,深求精通道德学术,写得一手好文章。

2、晓习边事

永元十二年(100年),东平、清河二地报告称卿仲辽等人谣言惑众,此案牵连到近千人。黄香分别据实上奏,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对郡国的疑案,往往从轻处理,爱惜人命,只恐无法做到。他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都很适当。

和帝知道他勤劳为国,多次赏赐他,生病时派人慰问,又赐他医药。黄香在任内还推荐了不少的贤才,和帝对他十分宠信,舆论都讥讽他得到宠信过了头。 

3、免官病卒

延光元年(122年),黄香升任魏郡太守。魏郡里原有的园田,常常与人分种,一年收获几千斛的谷物。

同年,郡中发生了水灾,百姓都陷入饥荒的状况,黄香把自己的俸禄以及得到的赏赐,全分给灾民,富豪大族也各自提供义谷,来补公家贷放灾民的不足,灾民因此获得保全。 但在不久后,黄香还是因水灾被免官。几个月后,便在家中去世兄行。

Ⅸ 我国古代九岁就懂得孝顺父母的是谁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出自宋代王应麟《三字经》,讲的是东汉人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如下:

黄香是东汉时期的江夏人,他的母亲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只靠父亲一个人养育他。

黄香非常的孝顺,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

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墓葬纪念

黄香墓在今云梦县城北郊十五华里。据孝南区董永街黄桂庭老人所存之敦本堂《黄氏宗谱》记载:该墓为清康熙四十九年新安派裔孙置地重建,墓前有湖广总督郭世龙加建的石牌坊,墓园占地八亩,墓碑高七尺,宽二尺五,上刻:“汉孝子魏郡太守尚书令黄公讳香字文疆府君之墓”。于上世纪50年代扩建汉襄公路时被平。

另在禹州亦有黄香墓,位于郭连乡黄台寨村东侧的孝岗上,其墓冢仍存。墓前原有一通大石碑,上刻“汉尚书令黄香之墓”,此碑已佚。黄香墓1958年就被公布为禹县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全文

与黄香是怎样孝顺父亲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怀孕怎么躲过内职体检 浏览:10
老年体协活动经费方案 浏览:745
上海法官退休年龄 浏览:83
164岁长寿老人 浏览:542
重阳节江西庙会 浏览:671
老年人微信名男 浏览:750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书法字 浏览:945
老人躺不平如何做ct 浏览:633
孝顺父母的背景照 浏览:494
养老保险和医疗不一样 浏览:514
北京康语轩孙河老年公寓电话 浏览:469
普通农村老人过世要花多少钱 浏览:9
端午节跟父母说什么 浏览:183
老年人焦虑症的治疗该如何进行 浏览:284
重阳节的人物及来历 浏览:107
重庆长寿区元祖 浏览:526
长寿花水泡不生根怎么办 浏览:179
女兵体检怎么体检 浏览:275
体检表的职务怎么填 浏览:128
退休了还扣社保 浏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