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阳节是什么时候
一、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
二、重阳节起源:
1、“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竖差锋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2、“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庆尺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3、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三、老年节:
1、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2013年的重阳节(10月13日)将是中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
2、提到余晌重阳节,最广为人知的或为王维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实际上,1989年我国就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九九重阳敬老,除了必须回家,当然还有孝敬爸妈,在国家的大力推动,重阳节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Ⅱ 重阳节是几号 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具体时间是农历的九月初九,2023年重阳节是10月23号。因“九九”与“久久贺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如果重阳节你能陪伴在父母身边,记得给他们一个拥抱,为他们做一顿饭,洗一次脚,如果重阳节你在异乡奋斗,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记得给他们打一个电话,道一声感谢,说一句想念!
Ⅲ 重阳节的什么时候
重阳节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的习俗汇总如下
1、赏菊
重阳节古来又称“菊花节”
菊花是长寿之花
又是文人笔下凌霜不屈的象征
农历九月,菊花盛开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的习俗之一
2、饮菊酒
菊花酒
一直被看作
重阳必饮、祛病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菊花酒
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所酿
九月九日这天
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
和粮食一起酿造
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3、登高望远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九月初九,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
此时登高望远
心旷神怡,健身祛病
此外
“登高”也有“高升”“高寿”之意
因此为人们所推崇
4、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香味浓
有祛寒、止痛、驱虫等功效
重阳之时,茱萸开始成熟
为辟恶气,抵御初寒
古时,人们有
“折其房以插头”的习俗
5、放风筝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
纸鹞就是现在的风筝
广东、福建等地
一直保留着重阳放风筝的习俗
6、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
制作起来较随意
没有固定的方法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
用“吃糕”来代替“登高”
7、归宁父母
旧时,重阳节也叫“女儿节”
凡有女儿已经出嫁的人家
都会准备名酒和糕点
在九月初九天明时迎接女儿回娘家
这便是“归宁父母”
8、敬老
1989年
我国将重阳节正式定为
“老人节”“敬老节”
传统的重阳节
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Ⅳ 重阳节是几月几号
重阳节是每年的九月初九。
重阳节属于中国民间的传节日,在《易经》中将九字定为阳数,九九则是两个数相重,因此得名为重阳,重阳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正式成型于春秋战国时期,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时期,是古老的民俗节日。
重阳节的特点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Ⅳ 重阳节已有多少年历史,重阳节不能说快乐说什么
重阳节已有多少年历史?
重阳节是一个拥有着古老历史的传统节日了,距今应该有2000多年历史了。重阳节不能说快乐说什么?
重阳节有说法是不能说重阳节快乐而说重阳节安康,因为有人认为重阳节是祭祖节日,不应该说快乐,而同时重阳节又是老人节,因此一般用重阳节安康,给对方的寓意是安宁健康!重阳节习俗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Ⅵ 重阳节是哪年
每年都有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祭祖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敬老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Ⅶ 重阳节的日期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重阳习俗:
1、祭祖节
重阳节是4大传统祭祖节之一,为“秋祭”,这一天家家都要摆上祭桌,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同时,重阳节正是秋收的季节,也要感谢谷神的馈赠,希望保佑自己五谷丰登。
2、登高祈福
“登高”是重阳节中十分重要的习俗之一,这一习俗主要源于人们对天象、山岳的崇拜。而道教文化中,重阳节是“飞升成仙”的日子,久而久之就有了登高祈福的习俗。
Ⅷ 在几几年国家规定九月九为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与除夕、清明、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内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容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Ⅸ 重阳节几周年
重阳节自古以来,都有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习俗!登高望远!吃重阳糕!
2012年国家决定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节!从2013年农历九月初九开始!至今年农历九月初九己第十个重阳节了!也就是说己周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