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看待人活着就要无条件地孝顺父母
父母是生你养你和你血浓于水的人,知恩也要图报,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很多人找对象的标准里都有一条,要孝顺。这是硬性标准,父母做错了事情,可以劝说,但是不能打骂你说对吧。
⑵ 父母在世时很孝顺父母过世了不上坟合适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的看法吧,父母在的时候,你巳经尽到了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从这点上来说、我非常替你感到欣慰和高兴!在父母晚年的余生时光!你陪伴他们度过最后的日子!这是非常令人感动和佩服!你是有孝心有爱心的孩子!
另外你说:父母在世的时候,该做的事都做了,也送了父母们最后一程!现在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年在外奔波,及少回老家为过世的父母上坟烧纸,内心深处感到很纠结和矛盾!我劝你不要想太多或者有思想顾虑!如果没有时间回去给父母上坟,你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地给他们烧点纸钱,说一些想对父母说的话,我想他们是不会责怪你的。这种情况不止是一个人,全国有千万个,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外面打拼事业!
我也与你一样!父母在世的时候,为了生活奔波劳碌!当送走了父母的时候!忍着悲痛的心情继续前行!怀揣着对家乡的向往、对父母的思念!依然在异乡生活工作打拼!内心深处无数次梦想回家乡!给过世的父母们上上坟、烧烧纸,对他们说一说心中的酸甜苦辣!可是时间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机会,也会有许许多多不尽人意的事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很痛苦和无奈!我们只能在异乡夜深人静的时候,给他们烧些纸钱,心里默默祈祷父母在天堂一切安好!自从父母们去世致今十年整,我一次都没有回去给他上过坟。但是我并不遗憾和愧疚!因为他们在世的时候,我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最后希望你能放下思想包袱和不安,父母们在世的时候,好好的孝顺和照顾、要比那些假孝子强一百倍!有些人就是:父母活着时不孝!死了乱叫。有一句话说的好:人在做,天在看。
最后祝你一切顺利!生活开心快乐幸福!
父母在世时很孝顺父母,过世了不上坟合适吗?
但你说在外面很多年没有来跟父母上坟,你的父母埋葬在老家山坡上还是在公墓?如果在公墓的话,每年都会有人去管理,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低两三年来上坟一次,如果在山坡上的话,一年过清明节要抽一点时间回去跟父母上坟才行,现在清明节国家也放假。如果在山坡上你不去上坟的话,父母的坟上面生了大树,这样是对你不好的,对你已过世的父母来说,好像你不管他们了。虽然心中你是孝顺他们的,你也抽不出这个时间,但想尽办法还是一定要来上坟才行。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记得跟父母供饭,也代表你还心中记得你的父母。当然这也是各个地方的习俗,在我们这边是要这样做的。
也不知道你们那边有没有这种现象,我们这边我就知道了几个人家的祖坟上面生了树,没有人去管理,后来后代就生病,去找一些懂的人查才知道那是那个原因。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就是,我们那个大家族有一个大嫂家有一个祖坟,被牛弄坏了一半。后来那个大嫂的手半边就动不了,请人来查过后知道是那个原因,修整好之后那个大嫂的手又好了。
从大体上来说,每个人生了儿子,就是希望老的时候有人养老。百年之后希望逢年过节有人供饭,清明节有人去扫墓,也就是说这一家人还有后人,这就是人们所期盼的人生规律。
这个事情不要去赳结,没关系。
做为儿女,父母活着的时候尽量孝顺孝敬,尽自己的能力吧,让父母活着地时候,尽量享福也就够了。
我和你差不多地情况,也是在外地打工,也是没有时间回家上坟。
记得父母去世地时候,那些长辈们和我说,不用按我们这里的风俗,因为我不在家,要按我们这里的风俗,我得在家守孝一个多月,那样我就没法回单位上班。
记得那些长辈们和我说,把父母平安送入土下就行了,入土为安,该回去上班就上班吧,关于上坟地事,什么时候有时间什么时候上坟就行了,也不用按年节来算,长辈们这么一说,我心里好象得到了安慰。
不知你们那里是什么风俗,我们这里长辈们也是做了修改,以前可不是这样,他们也是如时俱尽。
以前如果家里有儿女的,逢年过节不上坟可有说道了,最可气地是,人家明明有后人,有些人偏偏说,这家没上坟的,绝户了,这个话最难听。
所以说,我们这里不管孝子还是不孝之子,逢年过节都去上坟,一般情况都是为了这句话上坟而上坟,上坟都是给活着的人看的。
如工作忙不去也合适,可以理解,毕竟入土为安了,加之现都是公墓,坟头上也没杂草,也不用添土什么的,看着我说这话好像不近人情,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现我说说我的父母,我为什么说不去也合适,我父母都是是文明人,他们说活着时孝顺点,千盏万盏到坟头,不如一口到喉咙,等他们走了去世了,叫我们兄妹几个别哭、别烧纸钱、别上供(就是做斋饭)并且说那都是骗人的,他们生前就是这样遗言给我们兄妹几个的,当然我们兄弟姐妹每逢正月初一和清明节,拿着鲜花,都会去墓地看望拜祭他们老人家………
我父亲去世30多年了,我总共才去了三次,一是路远,二是麻烦,三是没空,我也不烧纸或其它什么祭拜。我感觉没什么意思,老人活着时多顺着点比什么都好!我对我的家人孩子说了,我死后遗体捐医学院,供教学用,能用的全用了,不能用的烧了,不留任何东西,不用祭奠。
心里有爹妈,到什麼时候,什麼地方都可以祭典。记得我老父曾经多次向我们说起过世的爷爷奶奶。他讲的就是故事,这些让我们记忆深刻,甚至联想。父亲在天津,一生中回老家次数不多,但是他对父母的怀念已经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最後一次回家是我们兄弟四人陪同一起去的,父亲领我们到他出生的老屋,到埋葬地祭典。那已经是一大片树林,坟茔已经深埋,我们都跪在地上,脑门顶着土地,深深的吸气,那是我们永远怀念的土地,那是我们的根。
这个怎么说呢?按你说你确实尽到孝心了, 去世了你离得远不能上坟,清明节的时候给家里近亲打点钱让他们给捎着就是。那也得偶尔回家去父母坟墓看看念叨念叨。
我老娘去世好多年了,都是哥哥嫂子去上坟,我们老家那儿有说法闺女上坟穷娘家,所以我哥哥不让我们去,我们就给他钱让他们上坟用。
个人浅见,不一定对。
我个人觉得,父母活着多孝顺,死了以后可以随意。
人死如灯灭,你烧多少纸,他们也未必花得上。
不过,既然我们国人有这种习俗,我们生在 社会 中,也不应该完全脱俗,随意吧,有时间还是应该多去看看,生活中有什么委屈和父母念叨一下,不管他们是活着,还是故去,毕竟还是父母。在这个薄情寡义的世界里,除了父母,没人真的在乎你。
还是要上坟的,我不知道你老家的风俗习惯,我老家的风俗习惯是,如果不能回家上坟的,可以在十字路口烧纸,纸钱上写父母的名字(意思就是让ta们收钱的意思),这些虽然都是迷信,但也不得不信,因为我爸爸就经常梦见过世的爷爷,说梦见爷爷问他要钱,因为爸爸住在农村,清明和爷爷的忌日,爸爸都会去上坟烧些纸钱的,按爸爸做的梦来说,是说爷爷在另一个世界缺钱了,没钱买东西了,每次爸爸说时,就跟爷爷真缺东西一样,所以爸爸第二天马上会去坟前烧些纸钱的,说给爷爷花,缺啥少啥让他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买,反正农村烧纸也方便,不像城里不方便,题主可以在路口给逝去的父母烧些纸钱,安慰逝去的老人,也是安慰自己吧。
我是50年代的独生子女 ,父母都是我和我的子女和老公一起送走的,我就是在忙也会想尽办法去按照节令,为我的先人烧纸上香,从不找任何理由减少一次,包括我的未见过面的公婆,一次不落的去祭奠。我的生活很好,我自己认为这都是自己给自己再积阴德。
⑶ 好好活着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好好活着,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好好活着是对自己这个生命的负责,对父母孝顺。
在父母过不好他们一生的情况下,子女尽情享受自己的生命会莫名的有一种愧疚感,不敢去享受,不敢让自己好,越是这样越要让自己好起来,不能大家都在底层趴着,互相埋怨,互相伤害而不快乐,快乐也是一种本事,一种能力。
妈妈在爸爸在世时总在抱怨爸爸这不行那不行,爸爸走了,她才发现爸爸带着病弱的身体做了好多事情。给她买药,买电水汽,换电池,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情爸爸都在做,不会让妈妈操心,现在爸爸走了一年多了,妈妈还在痛苦中出不来,我心里怨恨妈妈的自私,而妈妈天天抱怨我们不理解她,不知道她的苦,其实妈妈是在自己设计的痛苦中不出来,不知不觉中在找苦吃,因为那才是她熟悉的味道,我看在眼里,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她,妈妈在退行,退回到婴儿期,却没有人给她安静的环境来退行,不允许,这也是在之前,妈妈就已局槐陪经种下了因,现在呈现的是果,而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她受苦,言语相桐蠢加,行动冷漠,感情远离,我也在模仿她,回家一次明腊我就抑郁一次,早上三点醒,晚上九点睡,这正是妈妈休息的节奏,我被妈妈带着走,我不能跟她一样,我要幸福,快乐,我要有我的世界。
⑷ 在孝顺老人时,有人主张活着时孝顺,死后的一切皆是空,对吗
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是错的。
首先孝顺老人,扮培拆活着的时候需精心伺候,生活起举细心照料,经常嘘寒问暖,谈心舒情,面对面交流,心与心靠近,情与情盘活,理与义疏通,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周全考虑,尽到责任,有情有义就行,不必攀比,也无需强求。
如果老人一但去逝,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谁也无力逆天。坦然面对,顺势而为,节哀顺便,亲情依旧,随乡入俗,理顺人情,端正风俗,不必要娇揉造作虚张声势,也无需要大操大办铺涨浪费。心到意到,孝到礼到就好。
亲人去后,七七载载,节日节点,应时常怀念,以表情意,宣誓孝道,虽不必夸张,也不能无视。只有礼仪翩翩,才能彰显情意绵绵。上传下孝,风气使然,切不可无视或偏废。
完全正确。我是唯物主义者,死后上天堂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而祭拜、扫墓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一种追思。纪念先烈英雄是为了继承他们的意志、精神,并且教育后人。
死后一切皆空,说明已永远离开了人世,你再怎样表示,他也不会知道,祭祀的厅枣礼品再丰厚他也享受不到。
做为家中的长中冲辈至亲,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用他们的爱把儿女养大成人,用自己的辛劳助儿女独立生活。这份恩情做为儿女当永世相报,待他们年老身体衰弱之时,理应尽孝侍奉,是人之常伦,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种慰籍。
有的人生前不养老人,死后大做排场,其实都是做给别人看的。一是为了赚取一个好的名声,向人宣示。二是成本低廉,视财如命,因为死后孝敬花不了太多的钱,而生前养老却是无底深渊,因而不愿承担。这种人应受到良心谴责。
我本人非常认同这种做法 ,我们都是无神论 ,做为子女 ,老人在世 你尽了孝道 就问心无愧 ,老人去世了 ,葬礼再讲排场 ,那只是求得自己一点心理安慰 ,或者是做给别人看的 。
就拿我们家来说,亲生父母走的早 ,当我们还没有能力孝敬他们 ,没来得及回报的时候 ,父母就离开了我们 ,非常遗 憾 ,子欲养亲不待 。
每到扫墓的节日 ,我们几姊妹 都要到父母坟上 ,祭拜 ,表达哀思 ,那又有什么用 ,只能表达活人的哀思 。
我婆婆公公有所不同 ,婚后我们一直住在一起 ,我们对二位老人也算尽到了孝心 。
二位老人生前都立下遗嘱 ,走后不留骨灰 ,不讲排场 ,让我们一定照办 ,我们还是按遗嘱照办 了。
虽然外人有些不理解 ,但是我们问心无愧 ,生前孝敬老人 ,没必要管外人说什么 。
所以我的观点也是 ,生前一定要好好孝敬老人 ,死了,死了,人死后, 一切皆为空
⑸ 孝敬父母,老人活着时多孝顺,老人不希望和子女要什么,平时开心就行,。有些子女向畜牲一样,
不能这样骂
凡事有因必有果
从小没有养成一个以长者为先的习惯
这多少也是从小的教育问题,也是沟通问题
一般小孩子看父母对爷爷奶奶特别尊重,孝顺,恭敬
长大了一定会这样对父母的
毫无疑问
可以平时多多沟通,换位思考,亡羊补牢
最好婉转的让孩子懂因果,循序渐进的改变。因为从小到大坏习惯的养成,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那些孝顺的孩子,绝非偶然。是看着父母从小把爷爷奶奶和长辈奉若神灵,而且从小耳提面命的教育孩子,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 要想有福气,必须孝顺,一个懂得孝道的人在阳间一定会有福。
● 如果做儿女的不孝顺父母, 就脱离不了苦难的业海, 不能登陆幸福的彼岸。
● 孝顺,孝而不顺,就是对爸爸妈妈好是“孝”;跟爸爸妈妈顶撞就是“不顺”,所以孝顺,孝和顺是分开的。
● 如果一个人在家做不到孝顺父母甚至伤害父母,那么无论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难堵住着这个不孝父母的漏洞,因为积福没有折福快。
● 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因为父母亲给你这个身体,你不好好地保护好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
● 你的骨头是爸爸给的,你的肉是妈妈给的。如果你们损害自己的身体爸爸妈妈会很难过,比你们自己还要难过。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时候,最难过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妈妈。所以说孝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你们自己的身体。
● 孝感天地,能够为父母长辈祈福就是孝顺。
● 母亲多伟大,把我们养育了一辈子,我们没有对她付出什么,希望大家现在对母亲孝顺,孝字非常重要。中国人讲的是孝顺,实际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们好好地照顾和孝顺自己的父母亲。
● 请问大家,我们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好地洗过脸和洗过脚没有?而我们的父母亲从小就帮我们洗脸洗脚。
● 慈悲的心是什么?年迈的老妈妈坐在轮椅上,有些人推着自己母亲在轮椅的时候觉得别人在看他,觉得很难为情,好像推着自己的妈妈丢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顺地推着自己的妈妈都怕别人笑话你,你这个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气是在慈悲心中生出来的。
● 老人家不贪什么,孩子经常孝顺孝顺,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气,你给她说几句好话买点东西,看到孩子很孝顺,爸爸妈妈就满足了。
● 如果你们自己不孝顺,那你们的孩子就不会孝顺,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白话佛法
⑹ 活着,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
文/亦诗
01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很多人都知道古语有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我们也知道:“羊跪乳,鸦反哺,人之情,孝父母,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敬承,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都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 动物尚知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人更应做到:父母的教诲,可你只知道孝顺父母,却不知最大的孝顺父母的方式是要爱惜身体,身体有了伤痛,会让父母担心。
每次想起那个高中时候看过的《感恩父母》书中一篇文章,至今想起,都会鼻子酸酸的,过了这么久,我还是依稀记得起那篇文章,东欧有对母女感情上有了裂痕,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是母亲的卑微大雹地位,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母亲终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于是,母亲决定修补和女儿的关系。
在2002年2月,母亲邀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母女俩在滑雪途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滑雪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母女俩在雪山中挣扎了两天两夜,几次看见前来搜寻她们的直升机,都因为她们身穿的是银灰色的滑雪装,而未被发现。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过去,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而母亲已不在人世了,医生告诉她,是母亲用生命救了她。原来,是母亲割断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一片白雪。直升机因此发现了目标。这无疑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可是,换作那个母亲都会这样做的,我们没有办法想象一个母亲亲眼看着自己孩子死亡的场景,我们也无法想象逝者已矣,活着的人有多痛苦,况且那个人是母亲。
02
我依然记得在我读高二的时候,邻居家的二儿子去世了,他的母亲那种绝望的眼神,让人望上一眼,就已经痛彻心扉了。那种面临死亡的感觉第一次在我身边发生,那种害怕感让我迄今为止都无法忘怀,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在疾病和死亡面前,生命多么的脆弱,生命有时候坚强的可以成为破土而出的竹笋,有时候却脆弱的可以成为大海中风雨飘摇的小船,哪怕一个波浪就可以石沉大海。
得知邻居家儿子病了滚毁帆,我们去探望时,他的母亲在旁边偷偷抹泪,一个劲儿问他喜欢吃什么,我知道的,就算儿子想吃很贵很难买到的,母亲也会拼劲全力去找的,那怕倾家荡产,也会满足他,他面色苍白的朝着我们笑了笑,不说话只是看着天空飞过的鸟儿,看着他对世间的留恋,对生命的挣扎,突然感觉生命如此脆弱,脆弱的不堪一击。后来,听说他重病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抢救了两天两夜也没有挽回他的生命,听说,医生抬他尸体出去时,他的母亲哭着跪倒在地,我无法想象一个母亲如何面对自己孩子离去的悲伤,也无法想象一个母亲痛失孩子的那种对生活的无望。再见他母亲时,她的头发一夜之间白了。走了的人,不再继续痛苦,但是,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打击如此之大,每天都要靠着回忆过日子的那种痛苦。
03
记得我大二那年,有段时间因为贫血晕倒,醒来时发现父亲已经在我眼前了,我不知道父母亲知道消息以后的那种着急。我也没有办法想象父亲从不开车上高速,因为父亲眼睛在两年前被诊断出眼睛里有暗斑,每年需要打两针来维持视力,而每一针都上万了,可想父亲的病重。我不知道父亲是咋样开车上高速急冲冲的赶来的,虽然我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对于家里人的折磨却是不小的,疾病和死亡是多么让人害怕的两个词,父母亲宁愿自己的孩子这辈子没什么大的出息都是不要紧,只希望你无病无灾,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顺了。
记得上高中时,听到初中一个女学生跳桥了,是因为受不了学业压力,听说她的父母亲在桥头哭了整整三天,去学校里跪着希望学校可以给一个说法,虽然,我没有见过那个女孩,但是,从父母亲那老泪纵横就知道女儿的离世对他们的打击有多大了。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学生,更是父母亲的女儿,一个家余轮庭的希望所在,孩子没了,最伤心的是我们的父母亲,而我们亲手给他们带来无尽的伤害。
痛失亲人的人,这种感觉永远都不会忘,那种遗憾,那种伤痛是无法弥补的,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知道,一生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气了,那种一夜白头的痛彻心扉,不希望是因为我们平时不锻炼,不注意身体造成的。这世间,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对父母亲最大的孝顺,就是保护好自己,对父母亲最大的孝顺,就是活着
⑺ 活着孝顺,下一句是什么
活着孝顺,下一句是死后不后悔。
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中国人把家的概念和父母的概念看的很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然后把孩子抚养长大成人,等父母老了,又轮到孩子们来赡养父母,这是一个小小的轮回,但是尽孝也要趁早,否则就是: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滑谨空亲不待,这样后悔的就是作为子女了。孝顺意思是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
后多信瞎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现多指孝敬的口语。孝顺现在应该理解为,孝敬父母长辈,让孝道一代一代的顺下去。出自《国语·楚语上》。
孝的核心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1.真正的孝道是父慈子孝,2.从全晌轿民族素质来看:孩子与父母人格平等父母只是监护人,3.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来说:打骂孩子不是父母的权利抚养孩子是父母的义务。
⑻ 在孝顺老人时,有人主张活着时孝顺,死后的一切皆是空,对吗
所谓“一切皆空”指的是物质本体是空无自性的。要知道,人固有一死,但生命无限。好比电灯,说灯泡坏就要否定电能源也不存在了吗?斯人已逝,任何生命体死後,依然可以享有到後人为他所做善事福德的感召力。当然,生前孝顺更为重要!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同时又是仁义忠孝所在,自古就有厚养薄葬的优良传统!一个孝字就表明做为子女,在老人在时要使其衣有所着,食有所甘,心情顺昌。去世之后葬得其所,不使父母先人暴骨原野,便是尽人子之孝了。至于葬仪不过是礼仪的一种形式,要依 社会 风俗,自己的条件,入世随俗就可以了。
上古颂郑时期人们以为,人!是天赐之物,生之于天,还之于天,于是人去世之后,置之原野,随自然而消失,这种习俗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还存在,如置之高山之洞穴,水葬,火葬等等多种形式。随着人口的增多,聚集,文明的演化,人们便将先人深埋,起高冢以葬奠,以使自己的哀思有寄托之所,这叫入土为安!但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后来的人们重形拆樱者式,不重有为,旅薯这就有违先人的原意,重后敛而不重赡养,把葬仪搞的很大,而不重孝顺老人,这就与传统教育的厚养簿敛背道而驰了!
因此,父母在以尽人子之孝,父母去使葬得其所就可以了!
孝顺的人,肯定会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尽孝,死后虽然是皆空,也会怀念的,不忘来路,方明是理,古时候守灵三年,孝道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优良的传统。
⑼ 死后上不上坟重要吗 活着的时候多孝顺孝顺不好吗 。
我是没有这个概念,但是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我比较主张活在当下,珍惜现在。上坟可能也只是求心安,也是习俗
⑽ 人活着,为什么要对父母孝顺
下面,我们就为什么要对父母孝顺做个反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触动。
孝顺父母的本质是感恩,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来,让我们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生命因为经历而变得愈发厚实。
人最初的感恩之心,就是对父母的感激,这也是我们行走世间最温暖的行囊,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没有忘记父母的恩情。
人生是一场单程旅行,父母陪我们长大,看我们渐行渐远,我们却很难回过头抱一抱父母,看父母苍老的鬓角。
孝顺的意义,就在于告诉自己不要忘本,保持心底的温暖,在人世安然前行。
父母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教会我们无私爱他人的老师,父母的爱,对于我们毫无保留,也不求回报。
正是在这样爱的氛围中长大,我们才学会了如何去付出,如何去爱他人,同时,也懂得了怎么被爱。
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会伴随一个人一生,同样的,原生家庭带来的温暖,也会驱动一个人勇敢前行。
爱是世间最美好的期待,不要吝惜给予,像父母爱我们一样去爱父母,爱身边的人,你的人生终会迎来更多的精彩。
孝顺父母的意义在于,无论我们走多远,父母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来处。
有父母孝顺的人是幸福的,自己的孝心有承载的地方,也有心栖息的地方,即使满身疲惫,也可以回家。
孝顺父母,会让我们始终记得来时的路,保持自己的初心,给前行的路上增加更多的意义,让父母以我们为荣。
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也是孩子的老师,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对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天,当我们成为站在孩子身后的守望者时,孩子也不会忘了回头看我们一眼,抱一抱我们。
我们的孝顺,就是给孩子树立了榜样,为自己的晚年埋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不孝顺老人的父母,不会养出孝顺的孩子,自己造成的因,终究会十倍、百倍的回报在自己身上。